『壹』 空調里的毛細管的通徑越小,長度越長,製冷劑通過的流量就越少,壓力也越低這是為什麼
你對毛細管的理解是不是有點誤解啊。。。。
空調里德毛細管主要是起到冷媒的節流作用的。通過這個設備,設備前後端的壓力不同,導致冷媒產生相變,起到製冷制熱的作用。
你說的這個現象就是這個原因。毛細的通徑越小,長度越長,冷媒的節流程度就越高,冷媒轉化為氣態的就越多,液體流量反而變小。
在毛細管前後的冷媒一種是液體,一種是汽液混合體,所以不通用你說的這個公式。
你拷貝的公式是對的,但是那是對應的同一種流體。
你可以看看工程熱力學和空調用製冷技術這兩本書里的具體解釋。
希望對你有幫助。
補充一下:建議你對空調製冷制熱的四大件(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節流閥)的作用先加強理解,呵呵
『貳』 製冷劑經過毛細管節流後壓力會變小嗎
是的,好像是伯努利方程可以計算
『叄』 製冷系統的循環製冷劑是在冷凝器里冷卻、壓力變低還是經過節流部件時壓力降低
你搜到的製冷循環沒問題。 製冷劑經過節流閥或毛細管後,變成低壓液體。 這時存在「閃發氣體」。不過這些你知道就得了!
『肆』 空調蒸發器的製冷劑是怎麼就變成低壓低溫氣體的
壓縮機吸入從蒸發器已吸收了熱量變成氣態的低壓低溫製冷劑,將其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態製冷劑,輸送至冷凝器。冷凝器里,氣態高溫製冷劑將大量的熱量傳遞給外機的空氣,成為溫度不高、壓力較高的液體,然後乾燥過濾器乾燥過濾後高壓的製冷劑液體經毛細管(非常細,液體壓力被阻止在毛細管之前)節流進入蒸發器,經毛細管控制流量而進入蒸發器的製冷劑由於體積瞬間的增大,使其壓力和溫度同時降低,在蒸發器製冷劑在一定的壓下蒸發沸騰,吸取蒸發器周圍空間的熱量,在此過程中,液態製冷劑變成了低溫低壓的氣體,即由濕蒸氣變成了飽和蒸氣,然後再被吸入壓縮機進行壓縮,繼續下一個循環。製冷劑在這個密閉的系統中反復循環,使室內溫度降低交換到室外達到人工製冷的目的。冰箱也是一個道理。
『伍』 製冷劑在冷凝器內變化的三個階段的詳解
2、製冷劑的變化
.製冷劑的壓縮:製冷劑經過壓縮機的壓縮,從初始溫度25度升高到排氣溫度80度左右,壓強從進氣管處的0.03MPa提高到排氣管處的1.2MPa此時製冷劑處於高溫、高壓的蒸汽狀態。b.製冷劑的冷凝:製冷劑經過壓縮之後便依次經過小冷凝器、防凝露管、大冷凝器進行冷凝,冷凝後製冷劑全部變為液體,溫度約50度,壓力有所降低但仍屬高壓
。c.毛細管的節流:經冷凝的製冷劑(高壓)經過乾燥過濾器進入毛細管。由於毛細管的孔徑很小,長度較長,液態製冷劑通過時受到較大的阻力而產生壓力降。這樣就控制了蒸發器內製冷劑的蒸發壓力,蒸發壓力越低,蒸發溫度越低,也就得到了對應的冷凍溫度。製冷劑流經毛細管由高溫高壓液體變為低溫低壓液體。
d.製冷劑的蒸發:由於蒸發器的總容積大,毛細管又
有節流作用,製冷劑在壓差的作用下進入蒸發器就
迅速膨脹蒸發,同時由液體變為氣態,並且會吸收
大量的熱量,達到製冷效果,且製冷劑由液體全部
變為氣體。
e.經過回氣管回到壓縮機(回氣管同時起到熱交換的作用)。
『陸』 汽車空調製冷循環的四個過程。(指出各過程製冷劑狀態、溫度、壓力的變化)
汽車空調的製冷過程
汽車空調和其它空調製冷都一樣。把溫度通過人為的方式使它下降(或者說把溫度從較高的物體轉移給較低的物體)叫做「人工製冷」,簡稱「製冷」。 蒸汽壓縮循環式製冷(空調)系統都是通過四個過程來完成的。即:節流過程——蒸發過程——壓縮過程——冷凝過程。 節流,通過節流裝置,即節流閥(也稱調節閥或膨脹閥,在汽車空調中通常叫膨脹閥或孔管)。製冷劑的高壓液體經過閥的狹窄通道使其流量和壓力得到節流變小而成為低壓液體進入蒸發器,此時製冷劑的流量和壓力雖然變了,但形態未改變。 蒸發,通過熱交換裝置,即蒸發器。低壓液體在其中與外界(駕駛室)內的熱量進行熱交換(即傳熱,實際為吸熱)而產生沸騰(汽化)現象。從而使空間的溫度不斷得到降低。沸騰(汽化)後產生低壓製冷劑氣體,從而改變了製冷劑的形態,但壓力未改變。 壓縮,通過氣體壓縮裝置,即製冷壓縮機。低壓低溫製冷劑氣體被壓縮機吸入,經過壓縮,變為高壓高溫氣體排出。 冷凝,通過熱交換裝置,即冷凝器(也稱散熱器)。高壓高溫製冷劑氣體在其中將熱量傳遞給外界(實際為放熱)而冷凝(冷卻)成高壓液體,從而又改變了製冷劑的形態,但壓力未改變。 整個製冷過程就是通過這四個裝置形成一個循環系統來完成的,系統用管道將此連接,製冷劑在此系統中如此反復循環,從而不斷使溫度得到降低。 為了使製冷能正常進行,系統在冷凝器通向膨脹閥之間加設了儲液乾燥器(通常稱乾燥過濾器或乾燥瓶)。乾燥和過濾製冷劑中的水份和雜質,並儲存製冷循環所需要的製冷劑。 此外還有一些附屬裝置,如冷凝器用的散熱電子風扇,蒸發器用的鼓風機,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在低壓側蒸發器至壓縮機之間還加設了氣液(油)分離器等。 為了使空調系統能安全自動運行,系統在高低壓側分別設置了壓力控制器(壓力開關);低壓側的蒸發器上設置了溫度控制器(溫度感應器或感測器);整個電氣系統由電腦或控制器控制,實現自動化運行。
『柒』 空調中,經冷凝器後變成高溫高壓的液態製冷劑,經節流器後,壓力減小,為什麼液態會變為氣態
空調分為單冷空調和冷暖兩用空調,工作原理是一樣的,空調以前大多一般使用的製冷劑是氟利昂。 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氣態變為液態時,釋放大量的熱量。而由液態轉變為氣態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即先吸熱氣化再液化放熱)空調就是據此原理而設計的。
壓縮機將氣態的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製冷劑,然後送到冷凝器(室外機)散熱後成為常溫高壓的液態製冷劑,所以室外機吹出來的是熱風。
然後到毛細管,進入蒸發器(室內機),由於製冷劑從毛細管到達蒸發器後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的製冷劑就會汽化,變成氣態低溫的製冷劑,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器就會變冷,室內機的風扇將室內的空氣從蒸發器中吹過,所以室內機吹出來的就是冷風;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發器後就會凝結成水滴,順著水管流出去,這就是空調會出水的原因。
『捌』 製冷劑流量變小蒸發壓力和冷凝壓力怎麼變
根據熱力過程可知,製冷劑減少後,蒸發壓力會隨之變小,而冷凝壓力變化不大。
『玖』 空調中的液態製冷劑進入蒸發器後,空間突然增大,壓力變小,為什麼壓力變小後,液態製冷劑就變成氣態的了
所說的不全面。
液態製冷劑進入蒸發器後,隨著蒸發器吸收熱量,且冷媒流動過程中產生阻力損失,低溫低壓液態冷媒壓力繼續變低,製冷劑沸點變低,也就會持續蒸發成氣態了。
這其中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冷媒壓力持續降低,另外一個是從外界吸收熱量。
『拾』 製冷劑在通過節流裝置時為什麼壓力降低時溫度也大幅下降
製冷劑經過壓縮後變成高壓液態,同時放熱,經散熱器後,仍然是高壓液體。流經節流裝置後,壓力下降,液體汽化,這時因形態變化,會吸收大量熱量,學名稱「汽化潛熱」。潛熱的意思是,這部分熱量是「潛伏」在物體的形態變化中,雖然吸熱,但溫度不變,故稱「潛熱」。汽化潛熱經常很大,以我們最常見的水為例,在一個大氣壓下,1克水升高1°C需要1卡(註:這是一個非法定計量單位,現在應當停用,不過為了敘述方便,在此仍用一下)熱量,但是1克100℃的水變成1克100℃的蒸汽,溫度沒變化,只是形態由水變成了蒸汽,需要540多卡熱量!由於製冷劑在其汽化過程吸收了大量熱量,周圍溫度自然就大幅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