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製冷機cop值的范圍是什麼
COP值在ARI標准中,關於冬夏季循環效率提出了以下定義;
在冬季供熱時,制熱量(W)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循環性能系數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W/W);
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n, W/W 或Btu/W.h);
為不引起歧義,我們將冬季熱泵循環性能系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表達形式均採用COP(能效比)表示;
其計算公式為 :εs=Q0/Ne=Q0/N0·ηs=ε0·ηs ;
Q0:製冷系統需要的製冷量(或制熱量);
N0:製冷壓縮機的理論功率;
Ne:軸功率;
ε0:是理論製冷系數(制熱系數);
ηs:是總效率(絕熱效率);
COP值(製冷效率)實際就是熱泵系統所能實現的製冷量(制熱量)和輸入功率的比值,在相同的工況下,其比值越大說明這個熱泵系統的效率越高越節能;因此在作製冷系統COP值比較之前,首先要確定各個熱泵系統是否在相同的工況之下,然後再進行計算比較;
影響機組的COP的因素有以下幾點:a、壓縮機的性能系數b、熱泵機組的系統匹配性:(所謂系統匹配是指: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節流機構和自控系統的匹配性能。)。
❷ 什麼叫冷水機組COP
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即能量與熱量之間的轉換比率,簡稱能效比。
冷水機組的COP指的是壓縮機製冷量與消耗的電功率比值。風冷式、水冷式的COP不一樣,而且與製冷劑形式有關(螺桿式、離心式),具體要求可見《公共建築節能規范》GB50189-2005。
拓展資料
能效比(COP)是能源轉換效率之比。能效比越大,節省的電能就越多。在製冷和降噪之外,在日益追求環保和節能的今天,用電量的多少也是大家所關注的。
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節能空調可將日後使用過程中的電費一點一滴的節省下來,無疑是精明的選擇。在這方面涉及兩個技術關鍵詞:能效比和變頻。能效比是指空調器在製冷運行時,製冷量與有效輸入功率之比。能效比數值的大小,反映出空調器產品每消耗1000W電功率時製冷量的大小。
永久高效誤區
不少消費者在購買了節能空調後,總認為就是終身高效,但實際上,空調工程師鄭雙名指出,空調出現性能衰減現象是業界一直沒有關注的問題。
據悉,空調性能衰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空調的換熱器效率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傳統空調的換熱器,使用親水鋁箔作為熱交換界面,而鋁箔的親水性是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衰減的,當其親水性衰減後,製冷時產生的冷凝水就會在鋁箔翅片間形成水橋,堵塞出風風道,從而導致製冷效果衰減。此外,傳統空調室外機長期暴露在各種煙塵、風沙環境下,久而久之就會積塵、變臟,而且很難清洗,這會直接導致換熱效率降低,是空調性能衰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高效加長效才是空調的關鍵 。
❸ 如何衡量製冷設備的效率COP是指什麼如何計算
COP:製冷轉換效率即能效比,COP=能力/耗電量。
簡單來說就是能效比,表示了能源消耗的效率。COP越高,就意味著能夠在耗電量較少的情況下,具有較大的製冷、制熱能力。
❹ 壓縮機的COP值的含義是什麼
壓縮機的COP是指壓縮機的製冷量與輸入功率(消耗的電功率 W)的比值,COP值越高,表示壓縮機的效率越高,電冰箱就越省電。常用壓縮機的COP值一般在1.1~1.8之間。
COP性能系數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製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性能系數(COP)是否低於標准規定。
製冷系數(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是指單位功耗所能獲得的冷量。
也稱製冷性能系數,是製冷系統(製冷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表示製冷系統(製冷機)能源利用效率高。
這是與製冷劑種類及運行工作條件有關的一個系數,理論上的製冷性能系數可達2.5~5。由於這一參數是用相同單位的輸入和輸出的比值表示,因此為一無量綱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