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響尾蛇」AIM-9M導彈是怎樣的
該型導彈是1971年美國空軍和海軍共同委託雷錫恩公司研製的近距格鬥導彈,1977年投入生產。該彈以AIM-9H為基礎,為了提高格鬥能力,主要對控制艙和近炸引信進行了改進。
該彈為被動式紅外製導,採用銻化鋼光敏元件加氬氣製冷的控測器,使導彈具有前半球的探測能力;舵面為雙三角形,大大增強了導彈的機動能力;採用主動式激光近炸引信,可以精確控制炸點;採用環形連續桿式預制破片殺傷戰斗部,工作時主裝葯從兩側同時均勻引爆,使預制連續桿均勻地形成環狀,然後變成破片散布,可消除殺傷效果對導彈和目標的遭遇角的依賴性。該導彈的最大射程為7公里,最大使用高度大於15公里,最小允許距離為500米,最大過載為26-35G,彈長2.87米,全重87公斤。自1981年以來多次在戰爭中使用。
② 響尾蛇導彈是怎麼被研製出來的
響尾蛇導彈是模仿響尾蛇頰窩構造而製成的。響尾蛇的頰窩內有一層僅25微米厚的薄膜,薄膜上分布著神經細胞的神經末梢,像無線電的熱敏元件,對溫熱變化感受的靈敏度非常驚人,它不僅能感受到周圍氣溫0.001度的變化,而且還能判斷發出熱量動物體的位置。
科學家們從響尾蛇頰窩的功能得到啟示,經過多年的研究,模仿蛇類頰窩的構造製造了響尾蛇導彈。這種導彈對熱度極端敏感,有紅外線自動跟蹤制導系統,發射後能找追蹤噴氣機尾部噴管及飛機機身輻射的紅外線,直至擊中目標為止。
響尾蛇導彈採用紅外製導後,它的探測距離和靈敏度有很大提高,加裝的激光引信提高了炸點精確度,既具有近距離格鬥的能力,又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戰。但由於響尾蛇導彈只對熱度敏感,所以,當追蹤的目標突然急轉彎時,導彈就會朝著太陽的方向飛去。
1981年8月,美國海軍的兩架「雄貓」戰斗機曾在一分鍾內擊落利比亞的兩架蘇-22攻擊機,使用的就是「超級響尾蛇」導彈。1982年馬島戰爭中,英軍10架「海鷂」式戰斗機發射27枚「超級響尾蛇」導彈,擊落了24架阿根廷飛機。西方國家稱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空中殺手」。
「響尾蛇」導彈掛在F-15C戰斗機翼下巡航飛行,由駕駛員通過機載火控雷達和攻擊電腦操縱導彈的發射與攻擊。由載機電源通過發射裝置給導彈供電,啟動座艙中的製冷開關,在最佳溫度范圍內給紅外探測器連續製冷。進入空戰狀態時,駕駛員啟動導彈發射電路。當識別、顯示出目標時,開始跟蹤目標,連續跟蹤目標後,准備發射導彈。
按預定發射程式進行時,把熱電池組的電壓加到火箭發動機點火器上點火並接通引信電路。當導彈飛離載機達到安全距離時,引信解除保險。
「響尾蛇」系列空對空導彈主要裝備美國空軍和海軍,用於截擊或空戰還向英國、法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銷售。
響尾蛇導彈
③ 著名的「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採用的是什麼系統
導彈簡介:
「響尾蛇」AIM—9是世界上第一種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紅外裝置可以引導導彈追蹤熱的目標,如同響尾蛇能感知附近動物的體溫而准確捕獲獵物一樣。美國「響尾蛇」系列共有12型,早期的「響尾蛇」性能低下,如越南戰爭中發射100枚,只命中10枚,一次還敵我不分地打下了自己的飛機。AIM—9L屬系列中的第三代,被稱為「超級響尾蛇」,1977年生產,彈長2.87米,直徑127毫米,速度M2.5,最大射程18530米,可全方位攻擊目標,最善於近距格鬥,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成本低,「發射後不用管」。據不完全統計報導,在多次局部戰爭中,被它擊落的飛機有200多架。該彈於1983年停產,被更先進的導彈取代。
「響尾蛇」彈長2.87米,彈徑0.127米,射程18.53千米,最大飛行速度每秒850米,全彈品質對不同型號差別很大,B型最小,為75千克,D型最大為89千克,最大有效射程迎頭攻擊不大於12千米,尾追攻擊約7千米。
「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系列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即AIM-9M系列。該系列彈長2.94米,彈徑0.156米,彈重85公斤,最大飛行速度2.2倍音速,戰斗部重13.9公斤,殺傷半徑6~8公里,射程15公里,單發殺傷力概率為50%~70%,作戰反應時間6~10s,火力轉移時間4s,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武器。
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艙面與彈翼前後呈X-X形配置;全彈由制導控制艙、引信與戰斗部、動力裝置、彈翼和舵面所組成。各型號的「響尾蛇」導彈,它們的氣動布局和結構組成均無改變,主要是結構尺寸稍有變化以及元器件性能的改進。AIM-9導彈各型號均採用普通裝葯的破片殺傷戰斗部,用來摧毀目標。該型導彈採用紅外尋的制導,探測距離和靈敏度有很大提高,選用鐳射引信,提高了炸點精確度,既具有近距離格鬥的能力,又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戰,被多國部隊大量裝備。
裝備情況
「響尾蛇」系列空對空導彈主要裝備美國空軍和海軍,用於截擊或空戰;還向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荷蘭、西班牙、瑞典、挪威、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銷售。「響尾蛇」系列的各型號空對空導彈,先後裝備於F-86、100、104、105、 F-111, F-4、5、8、14、15、16、18,「幻影」 F-1、III,Saab35、37,「狂風」等戰斗機;A-4、6、7、10,「美洲虎」、「鷂」、「海鷂」等攻擊機。這些飛機有的還參加了世界各地的多次實戰行動,使用了多種型號的「響尾蛇」導彈。
實戰表現
幾十年來,頗有威力的「響尾蛇」導彈經歷了許多戰爭和沖突,身影也遍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可謂大名鼎鼎。
1981年8月,美國海軍的兩架F-14「雄貓」戰斗機曾在1分鍾內擊落利比亞的兩架蘇-22式攻擊機,使用的就是「超級響尾蛇」導彈。1982年馬島戰爭中,英軍10架「海鷂」式戰斗機發射27枚「超級響尾蛇」導彈,擊落了24架阿根廷飛機。西方傳媒稱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空中殺手」。 AIM-9「響尾蛇」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紅外尋的空空導彈。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艙面與彈翼前後呈X-X形配置;全彈由制導控制艙、引信與戰斗部、動力裝置、彈翼和舵面所組成。各型號的「響尾蛇」導彈,它們的氣動布局和結構組成均無改變,主要是結構尺寸稍有變化以及元器件性能的改進。除C型為雷達尋的外,其他型號的AIM-9導彈都是紅外尋的制導。
制導控制艙內裝導引頭,主要包括位標器、電子組件和伺服組件三部分。紅外位標器是由陀螺光學裝置、電磁線圈、致冷器等組成,用於探測目標位置信息;電子組件由電子元件、連接件和固態電路組成,用其將目標信息轉換成跟蹤和制導指令信號;伺服組件主要包括燃氣發生器、氣缸、活塞、搖臂、電磁線圈等,用其把制導電信號轉換成控制舵的操縱力矩。紅外製導
④ 響尾蛇導彈的發射過程是怎樣的
「響尾蛇」導彈掛在F-15C戰斗機翼下巡航飛行,由駕駛員通過機載火控雷達和攻擊電腦操縱導彈的發射與攻擊。由載機電源通過發射裝置給導彈供電;啟動座艙中的製冷開關,在最佳溫度范圍內給紅外探測器連續製冷。進入空戰狀態時,駕駛員啟動導彈發射電路。
當識別、顯示出目標時,開始跟蹤目標;連續跟蹤目標後,准備發射導彈。
按預定發射程式進行。發射時把熱電池組的電壓加到火箭發動機點火器上點火並接通引信電路。
當導彈飛離載機達到安全距離時,引信解除保險。
⑤ 著名的「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是採用什麼系統
主動紅外製導系統。
AIM-9空空導彈(英文:AIM-9 air to air missile,綽號:Sidewinder,譯文:響尾蛇),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製的一型近距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是全世界第一種投入實戰並有擊落飛機紀錄的空對空導彈。
AIM-9空空導彈是第一種以紅外線作為引導方式設計的空對空導彈,配備高爆彈頭和主動紅外製導系統,共有10多種改進型。
AIM-9空空導彈由美國美國雷錫恩公司研發,1953年原型試射成功,1956年7月開始裝備,使用單位遍及美國四大軍種,外銷數量與使用國家眾多,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空對空導彈之一,其也是在實戰中廣泛使用的少數導彈之一,參與過越南戰爭、1982年馬島沖突和海灣戰爭等。
⑥ 「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採用的是什麼制導
「響尾蛇」空空導彈的制導方式是:紅外線導引(AIM-9C為半主動雷達導引) 。
響尾蛇在設計上借鑒了德國二戰中研製的Enzian導彈設計上的一些獨到之處,但是更多的還是革新,這些革新最終顯著地提高了它的性能。首先,它的導引頭結構酷似人眼的結構:使用一個矩形透鏡(這個透鏡的橫截面應該是拋物面形狀,類似於放大鏡)替代了Enzian導彈控制系統中原有的「操舵」鏡,前者被安裝在響尾蛇導彈的頭部,其對角線交點被垂直固定在導彈軸線上,透鏡可以圍繞這個圓心水平轉動。
紅外線感應器則被安裝在透鏡的後方。當透鏡平面的長軸、導彈的中軸線還有從目標通過鏡片折射到紅外線感應器的紅外線處於一個平面時,目標發射的紅外線就可能被紅外線感應器感知(當然早期響尾蛇紅外線感應器視界很窄,導致目標離開導彈軸線不能很遠,遠了就不行了)。因此,透鏡折射目標熱輻射到達紅外線感應器的連線和導彈中軸線之間夾角可以引導導彈飛向目標所在大致方向。
另外,AIM-9C是響尾蛇導彈系列裡面最特別的一個次型。它的導引方式並非紅外線導引,而是半主動雷達導引。
由於響尾蛇導彈只能由目標的後方鎖定攻擊,使用上的限制比較大,如果改用半主動雷達導引,配備AIM-9C的戰斗機就可以採取對頭攻擊。當時美國海軍艦載戰斗機的主力之一是F-8十字軍式戰斗機,限於雷達的因素,F-8隻能夠使用紅外線導引的響尾蛇,AIM-9C的計劃就是針對提升F-8的作戰能力而來。這個提升使得只能操作F-8的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上的中隊具備類似大型的F-4幽靈II戰斗機同等級的對頭攻擊能力。
⑦ 發明創造的故事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合氣體檢測儀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類,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類,研究了飛機根據熒火蟲,研究了熒光燈,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研究了飛機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響尾蛇,發明了電子蛇
根據青蛙研究了電子眼
大自然除了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還有瑰麗的美景,讓我們享受著天堂般的待遇。可是,你有否想過,大自然除了給我帶來益處之外,還幹了些什麼?——災難。不錯,大自然在給我們提供好處之際,也會因為人類對它的破壞而給我們製造災難。比如說:假如人類不肆意砍伐樹木,就不會有「土地沙漠化」這個詞,也就是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類若是不知悔改,繼續頑固地破壞大自然,破壞身邊的環境,就會引火燒身,遭到神秘自然力量的報復合氣體檢測儀。
不過,畢竟有時,大自然不是因為人類的緣故就突然發怒,譬如說:印尼大海嘯,還有一些雷擊身亡的事件,這說明了大自然的力量無窮,可以給人類社會造成十分嚴重的災難性後果。
但是這些災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應該能去面對它。不過正是因為這些大自然的力量,人類社會得以發展,人類得以凈化心靈。如果沒有海嘯、風浪,人類不會想到防波堤;如果沒有土地沙漠化,人類就不會想到去植樹造林;如果沒有千萬次地震,人類不會總結出逃離地震的經驗;如果……因為江河,有了橋;因為風雨,有了房;因為黑暗,有了燈;因為野獸,有了矛盾;因為大海,有了船……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合氣體檢測儀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回答者:410621518MM - 魔法學徒 一級 3-21 20:28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合氣體檢測儀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類,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類,研究了飛機根據熒火蟲,研究了熒光燈,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類,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類,研究了飛機根據熒火蟲,研究了熒光燈,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類,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類,研究了飛機根據熒火蟲,研究了熒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