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床常用的技術性能指標有哪些
機床靜態精度和動態精度,機床的結構功能以及配置,主要零部件的產地,控制系統,傳動系統等。
機床(英文名稱:machine tool)是指製造機器的機器,亦稱工作母機或工具機,習慣上簡稱機床。一般分為金屬切削機床、鍛壓機床和木工機床等。
現代機械製造中加工機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還有鑄造、鍛造、焊接、沖壓、擠壓等,但凡屬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細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機床上用切削的方法進行最終加工。機床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
機床組成:
各類機床通常由下列基本部分組成:支承部件,用於安裝和支承其他部件和工件,承受其重量和切削力,如床身和立柱等;變速機構,用於改變主運動的速度;進給機構,用於改變進給量;主軸箱用以安裝機床主軸;刀架、刀庫;控制和操縱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
機床附屬裝置包括機床上下料裝置、機械手、工業機器人等機床附加裝置,以及卡盤、吸盤彈簧夾頭、虎鉗、回轉工作台和分度頭等機床附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機床
② 什麼叫做共性技術
共性技術是一種能夠在一個或多個行業能夠廣泛應用的,成為企業中一個階段的技術。
共性技術有可能的未來研究和社會成果。在共性技術研究社會成果上,企業可以 可知國民經濟的重要程度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將共性技術劃分為關鍵共性、一般共性技術。和基礎性共性技術。
共性技術兩個主要特點
首先,共性技術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嚴重。 通用技術具有廣泛的用途,可以應用於一個行業甚至多個行業。 因此,個別公司不願意或很少投資於通用技術研究。
其次,共性技術研究處於競爭前階段。 從研發階段來看,共性技術研究已經跨越了應用研究和競爭前實驗開發兩個階段。 企業必須在共性技術的「平台」上進行後續的商業開發,最終形成企業特有的產品和流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共性技術
③ 中國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概念
機床是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數控機床的技術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水平。高檔數控機床至今仍是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禁運的戰略物資,因為一方面數控機床是軍民兩用技術,另一方面發達國家通過控制高檔數控機床在我國的應用,而在產業上占據制高點,保持整個製造業對我們的領先。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是提高我國裝備製造業水平,縮小和超越與發達國家製造業差距的必由之路。
④ 什麼是機床
機床是車間作業的一種工具。比如螺絲的製作或者是零配件的製作,都需要機床的參與。
⑤ 什麼是共性技術平台
在討論政府該如何促進產業技術發展問題時,常常會提到一個詞,就是「共性技術」。但究竟什麼是共性技術,恐怕在大家的頭腦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概念。所以,有必要對此進一步梳理分析一下。
共性技術,盡管有國際通用的稱謂(「Generic Technology」)[i],而且許多國家也將支持共性技術研究作為科技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共性技術定義[ii]。國際上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共性技術給出了多種定義。常見的是分別從共性技術研究所處的研發階段、影響范圍(外部性)和涵蓋范圍三個方面進行界定。
在雖然我國尚沒有一個統一的共性技術概念,但國內現有的定義多是由影響范圍出發的。一種較普遍的看法是:共性技術是指在很多領域內已經或未來可能被廣泛採用,其研發成果可共享並對一個產業或多個產業及企業產生深刻影響的一類技術;也有認為共性技術是對整個行業或產業技術水平、產業質量和生產效率都會發揮迅速的帶動作用,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類技術[iii]。
所以,可以看出共性技術有兩個主要特徵:首先,共性技術有很強的外部性,因此導致較嚴重的市場失靈。共性技術具有相當廣泛的用途,可以在一個行業甚至多個行業得到應用。正因如此,單個公司不願意或很少投資於共性技術研究。如果完全依靠市場機制,會導致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嚴重不足。其次,共性技術研究一般處於競爭前(pre-competitive)階段。
因此,有觀點認為,共性技術是一種能夠在一個或多個行業中得以廣泛應用的,處於競爭前階段的技術。共性技術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共性技術研究成果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生產或產品的需要進行後續的商業化研究開發,形成企業間相互競爭的技術或產品。根據對國民經濟的重要程度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將共性技術劃分為關鍵共性技術、一般共性技術和基礎性共性技術。
從各國實踐經驗可以看出,支持共性技術研究作為一種政策工具,最重要的是抓住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大、影響面廣的特點,從本國國情出發,在不違反國際規則的前提下,支持本國產業進行共性技術研究,為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奠定技術基礎。
但也要看到,不同產業,不同的應用領域,共性技術的表現形式也是有很大差別的。
所以,綜上所述,可以認為共性技術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戰略共性技術:處於競爭前階段的,具有廣泛應用領域和前景的,有可能在一個或多個行業中得以廣泛應用的技術領域,如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所形成的技術;2、關鍵共性技術:關繫到某一行業技術發展和技術升級的關鍵技術;3、基礎共性技術:能夠為某一領域技術發展或競爭技術開發作支撐的,有關測量、測試和標准等技術。
同時也可以看出,與產業未來發展關系密切的主要是戰略共性技術,而與產業當前發展關系密切的主要是關鍵共性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兩方面。
⑥ 數控機床有哪些重要技術
工藝設計:在得到圖紙和胚件後,對其進行工序分析設計,以達到最佳的加工效果和最低的成本。
編程:工藝設計完成後,合理的編輯程序,以達到工藝設計的要求。
維護:機床個運動部件的潤滑,傳動是否正常,並能加以排除。
⑦ 請問一下數控機床的核心技術是啥
數控機床的核心是:
1.製造精度;
2.自動化程度;
主要是這兩點,目前我國的數控機床設備只有華中數控和廣數及沈數比較好點,其它的廠家都受製造技術難題的困擾;(數控系統多為日本法蘭克和西門子居多)
在製造精度上更無法與歐美國家相比,有些國家把高精密的數控機床列為國家級戰略設備,封鎖對我國的技術輸出。有些雖然賣給我們可拆卸(哪怕移動位置)機床類都有密碼自鎖功能
⑧ 機床技術都有哪些發展趨勢
機床技術十四大發展趨勢:
1、機床的高速化
隨著汽車、航空航天等工業輕合金材料的廣泛應用,高速加工已成為製造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高速加工具有縮短加工時間、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等優點,在模具製造等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機床的高速化需要新的數控系統、高速電主軸和高速伺服進給驅動,以及機床結構的優化和輕量化。高速加工不僅是設備本身,而是機床、刀具、刀柄、夾具和數控編程技術,以及人員素質的集成。高速化的最終目的是化,機床僅是實現的關鍵之一,絕非全部,生產效率和效益在「刀尖」上。
2、機床的精密化
按照加工精度,機床可分為普通機床、精密機床和超精機床,加工精度大約每8年提高一倍。數控機床的定位精度即將告別微米時代而進入亞微米時代,超精密數控機床正在向納米進軍。在未來10年,精密化與高速化、智能化和微型化匯合而成新一代機床。機床的精密化不僅是汽車、電子、醫療器械等工業的迫切需求,還直接關繫到航空航天、導彈衛星、新型武器等國防工業的現代化。
3、從工序復合到完整加工
70年代出現的加工中心開多工序集成之先河,現已發展到完整加工,即在一台機床上完成復雜零件的全部加工工序。完整加工通過工藝過程集成,一次裝卡就把一個零件加工過程全部完成。由於減少裝卡次數,提高了加工精度,易於保證過程的高可靠性和實現零缺陷生產。此外,完整加工縮短了加工過程鏈和輔助時間,減少了機床台數,簡化了物料流,提高了生產設備的柔性,生產總佔地面積小,使投資更加有效。
4、機床的信息化
機床信息化的典型案例是Mazak410H,該機床配備有信息塔,實現了工作地的自主管理。信息塔具有語音、文本和視像等通訊功能。與生產計劃調度系統聯網,下載工作指令和加工程序。工件試切時,可在屏幕上觀察加工過程。信息塔實時反映機床工作狀態和加工進度,並可以通過手機查詢。信息塔同時進行工作地數據統計分析和刀具壽命管理,以及故障報警顯示、在線幫助排除。機床操作許可權需經指紋確認。
5、機床的智能化-測量、監控和補償
機床智能化包括在線測量、監控和補償。數控機床的位置檢測及其閉環控制就是簡單的應用案例。為了進一步提高加工精度,機床的圓周運動精度和刀頭點的空間位置,可以通過球桿儀和激光測量後,輸入數控系統加以補償。未來的數控機床將會配備各種微型感測器,以監控切削力、振動、熱變形等所產生的誤差,並自動加以補償或調整機床工作狀態,以提高機床的工作精度和穩定性。
6、機床的微型化
隨著納米技術和微機電系統的迅速進展,開發加工微型零件的機床已經提到日程上來了。微型機床同時具有高速和精密的特點,最小的微型機床可以放在掌心之中,一個微型工廠可以放在手提箱中。操作者通過手柄和監視屏幕控制整個工廠的運作。
7、新的並聯機構原理
傳統機床是按笛卡爾坐標將沿3個坐標軸線的移動X、Y、Z和繞3個坐標軸線轉動A、B、C依次串聯疊加,形成所需的刀具運動軌跡。並聯運動機床是採用各種類型的桿機構在空間移轉主軸部件,形成所需的刀具運動軌跡。並聯運動機床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剛度高、動態性能好等一系列優點,應用前景廣闊。
8、新的工藝過程
除了金屬切削和鍛壓成形外,新的加工工藝方法和過程層出不窮,機床的概念正在變化。激光加工領域日益擴大,除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外,激光孔加工、激光三維加工、激光熱處理、激光直接金屬製造等應用日益廣泛。電加工、超聲波加工、疊層銑削、快速成型技術、三維列印技術各顯神通。
9、新結構和新材料
機床高速化和精密化要求機床的結構簡化和輕量化,以減少機床部件運動慣量對加工精度的負面影響,大幅度提高機床的動態性能。例如,藉助有限元分析對機床構件進行拓撲優化,設計箱中箱結構,以及採用空心焊接結構或鉛合金材料已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實用。
10、新的設計方法和手段
我國機床設計和開發手段要盡快從甩圖板的二維CAD向三維CAD過渡。三維建模和模擬是現代設計的基礎,是企業技術優勢的源泉。在此三維設計基礎上進行CAD/CAM/CAE/PDM的集成,加快新產品的開發速度,保證新產品的順利投產,並逐步實現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11、直接驅動技術
在傳統機床中,電動機和機床部件是藉助耦合元件,如皮帶、齒輪和聯軸節等加以連接,實現部件所需的移動或旋轉,機和電是分家的。直接驅動技術是將電動機與機械部件集成為一體,成為機電一體化的功能部件,如直線電動機、電主軸、電滾珠絲桿和力矩電動機等。直接驅動技術簡化了機床結構,提高了機床的剛度和動態性能,運動速度和加工精度。
12、開放式數控系統
數控系統的開放是大勢所趨。目前開放式數控系統有三種形式:1)全開放系統,即基於微機的數控系統,以微機作為平台,採用實時操作系統,開發數控系統的各種功能,通過伺服卡傳送數據,控制坐標軸電動機的運動。2)嵌入系統,即CNC+PC,CNC控制坐標軸電動機的運動,PC作為人機界面和網路通信。3)融合系統,在CNC的基礎上增加PC主板,提供鍵盤操作,提高人機界面功能,如Siemens840Di和Fanuc210i。
13、可重組製造系統
隨著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專用機床的可重構性和製造系統的可重組性日益重要。通過數控加工單元和功能部件的模塊化,可以對製造系統進行快速重組和配置,以適應變型產品的生產需要。機械、電氣和電子、液和氣、以及控制軟體的介面規范化和標准化是實現可重組性的關鍵。
為了加快新機床的開發速度和質量,在設計階段藉助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在機床還沒有製造出來以前,就能夠評價機床設計的正確性和使用性能,在早期發現設計過程的各種失誤,減少損失,提高新機床開發的質量。
⑨ 什麼是共性技術
共性技術(Generic Technology)是一種能夠在一個或多個行業中得以廣泛應用的,處於競爭前階段的技術。共性技術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共性技術研究成果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生產或產品的需要進行後續的商業化研究開發,形成企業間相互競爭的技術或產品。根據對國民經濟的重要程度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將共性技術劃分為關鍵共性技術、一般共性技術和基礎性共性技術。
共性技術有兩個主要特徵:
首先,共性技術有很強的外部性,因此導致較嚴重的市場失靈。共性技術具有相當廣泛的用途,可以在一個行業甚至多個行業得到應用。正因如此,單個公司不願意或很少投資於共性技術研究。如果完全依靠市場機制,會導致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嚴重不足。
其次,共性技術研究處於競爭前(pre-competitive)階段。從研發階段看,共性技術研究跨越了應用研究和競爭前的試驗發展兩個階段。企業都要在共性技術這個「平台」上進行後續的商業開發,最終形成企業專有的產品和工藝。
⑩ 請問各位大神一個問題:試分析數控車床中用了哪些機電一體化的共性關鍵技術
當然是交流伺服控制技術。用直線電機代替旋轉電機,減少了中間傳動環節,使得數控機床的定位精度達到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