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焊縫熔深大小如何確定
焊縫熔深與 焊接電流、電弧電壓、焊接速度有關,焊接電流增大,熔深相應增加,焊接電壓減小,熔深相應增加,焊接速度增加,熔深相應增加,當然這些都是一個相對值。
『貳』 超聲波探傷儀怎麼使用如何操作
超聲波探傷儀在焊縫探傷中怎麼用?
1、探測面的修整:應清除焊接工作表面飛濺物、氧化皮、凹坑及銹蝕等,光潔度一般低於▽4。焊縫兩側探傷面的修整寬度一般為大於等於2KT+50mm,(K:探頭K值,T:工件厚度)。一般的根據焊件母材選擇K值為2.5探頭。例如:待測工件母材厚度為10mm,那麼就應在焊縫兩側各修磨100mm。
2、耦合劑的選擇應考慮到粘度、流動性、附著力、對工件表面無腐蝕、易清洗,而且經濟,綜合以上因素選擇漿糊作為耦合劑。
3、由於母材厚度較薄因此探測方向採用單面雙側進行。
4、由於板厚小於20mm所以採用水平定位法來調節儀器的掃描速度。
5、在探傷操作過程中採用粗探傷和精探傷。為了大概了解缺陷的有無和分布狀態、定量、定位就是精探傷。使用鋸齒形掃查、左右掃查、前後掃查、轉角掃查、環繞掃查等幾種掃查方式以便於發現各種不同的缺陷並且判斷缺陷性質。
6、對探測結果進行記錄,如發現內部缺陷對其進行評定分析。焊接對頭內部缺陷分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GB11345-89《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探傷結果分級》的規定,來評判該焊否合格。如果發現有超標缺陷,向車間下達整改通知書,令其整改後進行復驗直至合格。
『叄』 測量焊接熔深的深度如何測量
我們角焊縫熔深一般就是用金相,測量的。
『肆』 焊接裡面的熔深熔寬怎麼測量
熔深和熔寬需要將焊縫切開,然後做宏觀金相才可以看清焊縫的形態。
熔深分角焊縫熔深和對接熔深,角焊縫的熔深看根部的融合情況,測量熔池融入母材的深度,對接的就是看根部焊縫與頂部母材平面的距離了。
熔寬就是焊縫寬度。
『伍』 無損檢測中的超聲波檢測缺陷怎麼計算他的深度一次波和二次波怎麼分辨
1 單個氣孔波形:可以用直探頭檢驗,當圍繞最大波高略微移動探頭時,由於氣孔表面光滑,多呈現球形,所以波形通常為水平不變,波高不變.
2 單個夾雜:可以用直探頭檢驗,當圍繞最大波高略微移動探頭時,水平不變,波高稍稍變小.
3 裂紋:種類比較多,如單條,一般為厚度方向,直探頭檢查時當量很小很難看出.當用斜探頭
可以測出厚度方向的寬度,寬度有變化,波高變化明顯.圍繞缺陷旋轉斜探頭,裂紋延長方向
波高基本看不到.焊縫中與條形夾雜有些相似,條形夾雜用單直探頭波高還是比較明顯的.同
時斜探頭檢測時,條形夾雜寬度在厚度方向變化不大,長度方向末端波高變化比裂紋小.
如多條,比如炸開形狀的裂紋,常出現大缺陷的補焊處.缺陷用直探頭就能分辨,缺陷波高明
顯,占寬大,底波衰減厲害有時候無底波.和縮孔波形相似,但中心移動探頭波高高度變化比
縮孔大,一般縮孔位置為中間和熱結處,而多條裂紋則位置不固定,由於應力原因多不在工件
中間.
4 未融合:位置出現在母材與焊材的熔合線上,同時由於斜探頭角度的原因,熔合線兩側波高明顯不同.
5 未焊透:和焊接坡口有關,檢測時通過深度來判斷,此缺陷出現在坡口狹窄處,同時兩側波高相差不明顯.
以上淺見,不能絕對,僅供參考.探傷總有確定不準的時候,當無法確認種類,建議按嚴重的種類評定,寧枉勿縱.
『陸』 超聲波檢測遇到的問題
12mm深度的波應該是中間允許未焊透部位的反射波,17mm深的波可能是深度12mm的變形波(入射縱波,反射出橫波,其深度大概是1.4倍)。
『柒』 超聲波無損檢測如何測角焊縫熔深
穩定回波最遠處就是熔深吧
『捌』 超聲波焊接 熔深 可以調嗎
可以通過合理的調節電弧電壓來控制熔深,電壓越大,熔深越淺,焊縫寬度越寬。反之熔深大,寬度窄。
『玖』 焊接熔深怎麼檢測
穿孔等離子弧焊的熔深檢測
小孔型等離子弧焊具有熱輸入能量集中,焊縫深寬比大,焊接效率高以及可以在中厚管、板材料焊接時實現一次焊透,單面焊雙面成形等特點。
但小孔的不穩定使等離子弧焊不能獲得良好的焊縫成形,大大限制了等離子弧焊的廣泛應用。在等離子弧熔透控制、小孔控制方面,國內外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先後提出了多種小孔行為的檢測方法,如尾焰電壓、電弧弧光強度、聲音信號、熔池圖像信號、多感測信息融合等;
取得了許多成果,但這些方法僅能提供小孔是否穿透的信息,而不能夠或不能很清晰、很准確地反映熔池熔深的情況,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開發簡單、實用、可靠且低成本的等離子弧熔透控制感測器,成為等離子弧熔透控制亟待解決的問題。
(9)超聲波探測焊縫溶深怎麼看擴展閱讀
檢測標准
為了避免在過程中對這種情況出現誤判,在焊透的判斷過程中應預設一定的判斷裕量。
根據實際情況取工件厚度的8%,即焊縫熔深的監測值不小於工件厚度的1.08倍時,認為工件是完全焊透的,否則認為工件未焊透。
實驗結果證明,在工件焊透狀況判斷過程中考慮一定的判斷裕量提高了判斷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焊縫熔深監測值和實驗測量值的比較表明,工件未焊透時,焊縫熔深的監測值和實驗測量值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其監測誤差一般不超過12%;
而工件完全焊透後,焊縫熔深的監測值明顯大於工件厚度。
在工件是否焊透的判斷中,通過預設工件厚度的8%為判斷裕量提高判斷結果的可靠性和准確性,避免在工件剛剛焊透對焊縫背面不連續成形出現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