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純手工車珠子的車床怎麼做的
3
動的,有大溜板、中溜板、小溜板、轉盤和方刀架組成。 (1) 大溜板:可沿導軌做縱向移動。 (2) 中溜板:可沿大溜板上的導軌做橫向移動。 (3) 轉盤:上面標有刻度,松開鎖緊螺母可轉動任 意角度(主要用於車削錐體)。 (4) 小溜板:轉盤轉動角度後,沿角度方向做進給 運動,車削錐體。 (5) 方刀架:用於夾持和轉換刀具。 8.尾座:其底面與床身導軌面接觸,可調整並固定在床身導軌面的任意位置。在尾架套筒內裝上頂尖可夾持軸類工件,或安裝鑽頭,鑽孔。 9. 床身:聯接機床各部件並保證相對位置。 10. 床腿:支承床身並與地基連接。 11. 剎車:保護裝置。 3教學安排與過程設計(含課時分配) 約60分鍾 車刀 一.車刀的種類和用途: 車刀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同,一般按車刀的用途、形狀或刀具的材料分類。 如按用途分類: 1.外圓車刀:可車削外圓表面及台階。 2.內孔車刀:可加工內孔表面。分通孔和不通孔 3.切斷、切槽刀:主要切工件的內槽、外槽、端 槽或切斷工件。 4.螺紋車刀:車削三角形內、外螺紋,梯形內、外螺紋等。 5.滾花車刀:有直紋和網紋之分,有單輪、雙輪和六輪滾花車刀。 6.成形車刀:加工各種成形表面。 二.車刀的組成及結構形式: 車刀由刀頭和刀柄兩部分組成的,刀頭是車刀的切削部分,刀桿是車刀的裝夾部分。 講解車削過程中形成的3個表面: 待加工表面、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 切削部分由3面、兩刃、一尖組成: 前 刀 面:切削時鐵屑排出的表面。 主 後 面:切削時與切削表面想對的表面。 副後刀面:切削時與已加工表面相對的表面。 主切削刃:前刀面與主後刀面相交的那段切削刃。 副切削刃:前刀面與副後刀面相交的那段切削刃。 刀 尖: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連接處,實際上是一小段圓弧過度刃,以提高切削刃的強度。 車刀的結構形式有三種: 機械夾固式、焊接式、整體式三種。 初步掌握車刀基本知識,車刀的種類及組成, 了解車刀角度對車削加工的影響,為刃磨車刀打好基礎。 要求: ⒈ 能講出車刀組成及刀頭的組成(三面二刃一刀尖) ⒉ 能講出車刀六個基本角 度和作用 ⒊ 基本掌握車刀刃磨的基本要領 車刀的性能 教具 ⒈ 車刀模型一套 ⒉ 車刀組成部分和車刀切削部分掛圖各一幅
4
三.對車刀材料性能的要求: 車刀與工件在切削過程中是高速摩擦的過程,要承受很大的沖擊、振動。所以刀具材料應具備以下要求: 1硬度高:作為車刀材料,它的硬度應高於工件硬度3~4 倍,一般要在HRC60以上,硬度愈高耐磨性愈好。 2紅硬度好:紅硬度好是要求刀具材料在高溫狀態下仍 然保持原來良好硬度的性能。常用的紅硬外呢度來表示。紅硬溫度是指切削過程中硬度不降低的溫度,其溫度愈高表示其在高溫下耐磨的性能愈好。 3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 為承受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切削力和外力,防 止產生振動,所以刀具材料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以防脆裂和崩刃。 4可加工性能:包括焊接性能、熱處理性能、刃磨性能。 四.常用的車材料:常用的車刀材料主要有高速鋼和硬 質合金兩種。 1.高速鋼:是指含有鎢、鉻、釩等高合金元素較多的高合金工具鋼,其經過熱處理後,硬度可達HRC62~67高度鋼的紅硬溫度可達500°~600°,且強度和韌性都很好,刃磨後刀口鋒利,能承受沖擊和振動。但由於紅硬溫度不太高故高速鋼車刀只能用於切削速度較低或成型車刀,其常用牌號有: W18Gr4V W6Mo5 Gr4V2 等。 2.硬質合金:硬質合金是用WC TiC和Co等材料,利 用粉末冶金的方法製成的合金,它具有很高的硬度,可達HRC74~82,紅硬溫度高達850°~1000°,適合告訴鋼車削,但缺點是韌性很差,不易承受沖擊和振動,易崩刃。 常用的牌號有: 鎢鈷類:YG3,YG6,YG8數字表示Co的百分含量,Co在此起到粘結劑的作用,含鈷量越多,韌性越好,適合加工脆性材料。 鎢鈷鈦類:YT5 ,YT 15,YT30數字表示TiC的百分含量,TiC含量越多,耐磨性越好,適合加工韌性材料。 五.車刀的角度、作用及選擇 為了確定車刀的位置,即確定車刀的幾何角度,要建立三個輔助平面(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 基面:過工件軸線的水平面。 車刀的材料 車刀的角度及選擇
5
切削平面:過主切削刃的鉛垂面。 主截面(正交平面):垂直與基面和切削平面的鉛垂面。 刀具角度: 1前角γ0:前刀面與基面之間的夾角。前角增大會使刃 口鋒利,切屑易流出且變形小,省力,但會削弱強度、容易崩壞。 2後角α0:後刀面與切削平面之間的夾角,用來減小後 刀面與工件間的摩擦,降低切削時的振動,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質量。 一般選擇6°~12°,當粗加工或加工較硬工件時選擇較小值,反之則選大值。 3主偏角κr:主切削刃與刀具進給方向間的夾角。減小 主偏角可增大刀尖的強度,改善散熱條件,提高刀具壽命但增大了徑相切削力,使工件變形而影響加工質量,主偏角的角度有45°、60°、75°和90°幾種。 4副偏角κ,r :是副切削刃與車刀進給反方向之間的夾 角。作用是減少副切削刃與已加工表面之間的摩擦,以提高工件的表面加工質量。一般選擇在5°~15°之間。 六、 車刀的刃磨 1、 砂輪的選擇(根據車刀的材料來選擇) 2、 磨刀的基本要領 3、 磨刀的步驟 4、示範 在砂輪機旁闡述磨刀的要領,並在砂輪機上刃磨車刀。90°車刀磨出六個角度。
Ⅱ 吧數控機床開機後 基礎的步驟應該怎麼做 第一步應該做什麼 第二步 第三步應該做什麼
按照開機順序開機完成後,通常有以下幾步需要做:
1,各軸回零點,先查看各軸位置,確認回零路徑是否安全,通常先Z軸歸零,再X和Y歸零。回零後各軸處於極限位置,用手輪模式或寸動模式,使各軸向回零的反方向移動一定距離,工作台有大尺寸夾具、工件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2,進行設備點檢,大公司一般設備上都有設備點檢表,按照設備點檢要求,逐項檢查確認,通常包括主軸油、導軌油、冷油機、切削液等是否高於最低刻度要求,氣壓是否在要求范圍等等。
3,進行熱機約10分鍾,此項與第2項同時進行。
4,進行工裝夾具點檢,大公司會有工裝夾具點檢表,按照點檢表,逐項檢查確認,通常包括(液壓夾具時)油壓、定位銷、定位面是否清潔,有無碰傷,油缸、支撐缸動作、動作順序是否正常等等。
Ⅲ 世界上第一部機床是怎麼做出來的
車床誕生記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
具進行車削的技術。
起初,人們是用2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
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
拉動繩子轉動木材,用刀具車削。
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
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
車削,這便是「弓車床」。
到了中世紀,有人設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並帶動飛輪,再傳動到
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
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
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
可惜的是,這種車床並沒有推廣使用。
時間到了18世紀,又有人設計了一種用腳踏板和連桿旋轉曲軸,可以
把轉動動能貯存在飛輪上的車床上,
並從直接旋轉工件發展到了旋轉床頭箱,床頭箱是一個用於夾持工件
的卡盤。
在發明車床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名叫莫茲利的英國人,因
為他於1797年發明了劃時代的刀架車床,
這種車床帶有精密的導螺桿和可互換的齒輪。
莫茲利生於1771年,18歲的時候,他是發明家布拉默的得力助手。據
說,布拉默原先一直是干農活的,
16歲那年因一次事故致使右踝傷殘,才不得不改行從事機動性不強的
木工活。
他的第一項發明便是1778年的抽水馬桶,莫茲利開始一直幫助布拉默
設計水壓機和其他機械,
直到26歲才離開布拉默,因為布拉默粗暴地拒絕了莫利茲提出的把工
資增加到每周30先令以上的請求。
就在莫茲利離開布拉默的那一年,他製成了第一台螺紋車床,這是一
台全金屬的車床,
能夠沿著2根平行導軌移動的刀具座和尾座。導軌的導向面是三角形
的,在主軸旋轉時帶動絲杠使刀具
架橫向移動。這是近代車床所具有的主要機構,用這種車床可以車制
任意節距的精密金屬螺絲。
3年以後,莫茲利在他自己的車間里製造了一台更加完善的車床,上面
的齒輪可以互相更換。
不久,更大型的車床也問世了,為蒸汽機和其他機械的發明立下了汗
馬功勞。
19世紀,由於高速工具鋼的發明和電動機的應用,車床不斷完善,終
於達到了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現代水平。
刨床和銑床
在發明過程中,許多事情往往是相輔相承、環環相扣的:為了製造蒸
汽機,需要鏜床相助;蒸汽機發明發後,從工藝要求上又開始呼喚龍
門刨床了。
可以說,正是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工作母機」從鏜床、車床向龍
門刨床的設計發展。其實,刨床就是一種刨金屬的「刨子」。
由於蒸汽機閥座的平面加工需要,從19世紀初開始,很多技術人員開
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理查德·羅伯特、理查德·普拉特、詹姆
斯·福克斯以及約瑟夫·克萊門特等,他們從1814年開始
,在25年的時間內各自獨立地製造出了龍門刨床。這種龍門刨床是把
加工物件固定在往返平台上,刨刀切削加工物的一面。但是,這種刨
床還沒有送刀裝置,正處在從「工具「向「機械」的轉化
過程之中。到了1839年,英國一個名叫博德默的人終於設計出了具有
送刀裝置的龍頭刨床。
另一位英國人內史密斯從1831年起的40年內發明製造了加工小平面的
牛頭刨床,它可以把加工物體固定在床身上,而刀具作往返運動。
此後,由於工具的改進、電動機的出現,龍門刨床一方面朝高速切
割、高精度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朝大型化方向發展。
19世紀,英國人為了蒸汽機等工業革命的需要發明了鏜床、刨床,而
美國人為了生產大量的武器,則專心致志於銑床的發明。銑床是一種
帶有形狀各異銑刀的機器,它可以切削出特殊形狀
的工件,如螺旋槽、齒輪形等。
早在1664年,就有人依靠旋轉圓形刀具製造出了一種用於切削的機
器,這可算是原始的銑床了。當然,真正確立銑床在機器製造中地位
的,要算美國人惠特尼了。
1818年,惠特尼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普通銑床,但是,銑床的專利卻
是英國的博德默於1839年捷足先「得」的。
1862年,美國的布朗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萬能銑床,這種銑床在備
有萬有分度盤和綜合銑刀方面是劃時代的創舉。萬能銑床的工作台能
在水平方向旋轉一定的角度,並帶有立銑頭等附件
。同時,布朗還設計了一種經過研磨也不會變形的成形銑刀,接著還
製造了磨銑刀的研磨機,使銑床達到了現在這樣的水平。
磨床
磨削是人類自古以來就知道的一種古老技術,舊石器時代,磨製石器
用的就是這種技術。以後,隨著金屬器具的使用,促進了研磨技術的
發展。但是,設計出名副其實的磨削機械還是近代的
事情,即使在19世紀初期,人們依然是通過旋轉天然磨石,讓它接觸
加工物體進行磨削加工的。
1864年,美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磨床,這是在車床的溜板刀架上裝
上砂輪,並且使它具有自動傳送的一種裝置。過了12年以後,美國的
布朗發明了接近現代磨床的萬能磨床。
Ⅳ 精密機床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高精度機床的製造涉及的東西很多,根據我現在所學,我覺得雖然零件的加工製造固然重要,但是一顆淡定的心其實更是不可或缺。
比如精密機床的床身加工好了後,是不能急著用的,要在室外拿油布包好放幾年,釋放應力。這是為了防止機床裝配調平好後,底座再發生形變。現在一般超精密磨床和機床的底座都採用大理石,因為大理石消除振動的性能比較好,熱變形也比鋼結構小。
又比如精密機床一般都裝配在一個恆溫罩或者是恆溫廠房內,如果是超精密機床,這個恆溫房一般還要精確控制室內溫度,不僅要做到冬暖夏涼,也要考慮到快速排出機床運行加工時的產熱,盡可能把熱形變控制在最小。
零件加工方面,說最好的機床都是手工做的實在不靠譜,的確如劍寒秋水所說,牛逼的師傅能做出0級精度平板平面,也就是說把課桌大小的一塊平面的平面度公差控制在7微米,大概頭發絲的百分之一粗細那麼個波動,但是再精密些的平面,大師傅就比不過大工程師和巨額的資金了。
前段時間查資料[1],看到清華大學設計裝配了一個光學鏡面超精密加工機床,最大能加工直徑為880毫米的光學鏡面。他們在硬鋁上加工出了表面粗糙度5納米,直徑400毫米球面,用無氧銅加工出了直徑100毫米,表面粗糙度8納米的非球形面。注意,這里表面粗糙度的單位是只有微米千分之一的納米了,8納米只相當於20個水分子一字排開那麼長,大師傅是肯定辨認不出來的,因為他的一滴淚中就有10的22次方個水分子。
那麼這樣的精度是怎麼達到的,最高的精度從理論上來說取決於什麼呢?
我在文章開頭提到要做好機床就要淡定,在此基礎之上,精度主要取決於對機床誤差的控制,根本上又取決於檢測手段的解析度和機床的分辨力(以下都是教學狀態下的典型栗子,不代表該機床的實際運行情況):
根據機床誤差控制手段的不同,對機床精度的檢測手段也不一樣,比如要在加工工件時檢測機床的誤差,就要用在線檢測手段,邊加工邊檢測。上文我提到的機床就很典型,它採用裝在導軌上的納米光柵測量加工檯面到底跑了多少(這個納米光柵的解析度我忘了,總之就是幾個納米的范圍內。不要糾結於細節,來看栗子吧)。如果伺服軸根據命令要運行5000納米,光柵檢測到由於熱誤差,這個加工檯面其實跑了5010納米,那麼控制系統就讓伺服軸就移回4090納米,再向前運行到5000納米。這樣就把誤差從10納米縮小到了光柵能檢測到的最小范圍內。至於為什麼要回到4090而不是5000,因為有「反向間隙」的問題,有興趣的同學自己搜一下吧。
然後就是分辨力,上面我提到的那個超精密機床採用大理石床身,4軸數控聯動,以及全氣浮支承和零傳動結構,機床主軸回轉精度0.05μm,直線伺服軸分辨力1.25 nm,回轉作台角位移分辨力0.009~bala~bala。不管那麼多復雜的名詞,我們要簡單的理解誤差補償,只用理解分辨力就夠了,分辨力1.25納米就是說機床走一步最少要邁出去1.25納米。為什麼分辨力重要呢,比如納米光柵檢測到刀具在伺服軸上實際運動到了5002納米,要回到5000納米的位置,就不可能了,理想狀況下的最小誤差也會有0.5納米。
實際狀況下,要做到效果較好的誤差補償比以上這個栗子復雜多了,因為誤差可能分布在某軸的6個自由度上,再帶上個導軌直線度誤差、導軌間垂直度誤差什麼的。如果說這些硬著頭皮還能用數學算出來,再考慮下加工的工件不一樣,加工平台起始的動量就都不一樣,加工時間也有區別,那麼機床產熱也自然不一樣,產熱的區間有變化時機床的熱膨脹就跟著變化,一會兒拖板翹了個蘭花指給X軸帶來俯仰誤差,一會Y軸又熱變形扭曲了直線度變化了,冷卻液撒到工件上尼瑪縮下去了好幾微米啊腫么辦,喂我花了一個普通數控機床的錢買來的納米光柵就只能補償一個自由度上的誤差?呃,總之要做最精密的機床,一顆淡定的心絕對是不可或缺,當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上的問題一個一個逐步解決掉的時候,就能在精度上更進一步,就能製造出大家所泛指的工業拇姬了。
Ⅳ 機床技術難不難,是怎麼做的,工作環境怎麼樣
普通機床還是比較容易操作的,機床一般用於對零件的加工,工作環境比較差。
但是現在數控逐漸取代了普通手操作機床,操作難度增大一些,要懂得一些基本原理以及技巧沒工作環境也會好些。
Ⅵ 機床用什麼材料做的
機床材料常用45鋼,精度較高的軸可選用40Cr、軸承鋼GCr15、彈簧鋼65Mn,也可選用球墨鑄鐵;對高速、重載的軸,選用20CrMnTi、20Mn2B、20Cr等低碳合金鋼或38CrMoAL氮化鋼。
機床指的是機床上帶動工件或刀具旋轉的軸。通常由主軸、軸承和傳動件(齒輪或帶輪)等組成主軸部件。在機器中主要用來支撐傳動零件如齒輪、帶輪,傳遞運動及扭矩,如機床主軸;有的用來裝夾工件,如心軸。
也有新出現的電主軸,通常採用復合陶瓷軸承,耐磨耐熱,壽命是傳統軸承的幾倍;有時也採用電磁懸浮軸承或靜壓軸承,內外圈不接觸,理論上壽命無限。
Ⅶ 方舟生存進化機床要怎麼製作
方舟生存進化機床製作步驟如下:
1、首先看一下車床製作需要哪些物件和需要記住的重要事項。
Ⅷ 《方舟生存進化手游》機床怎麼做 製作機床需要什麼
機床是製作各種工業建築的平台。
10
詳細參考:方舟生存進化機床怎麼做
Ⅸ UG里的機床模擬里的機床是怎麼做上去的
選擇機床視圖,創建機床(雙擊操作導航器-機床最上面的),選擇機床種類,一堆確定
在機床導航器里添加K組件,就是要加工的工件,確定
點機床模擬就行了
Ⅹ 怎樣做一個簡易車床
先做一個小檯子,用於放電鑽,前面一個圓形卡子,後面是墊子,
前面的卡子是用開孔器在木頭上開個孔,然後鋸成兩半做成的。電鑽放在上面,
然後切後面的卡子,用的是曲線鋸
兩個卡子都放在上面
用膠水將底座固定好
在底座和卡子上開孔,穿過螺絲,孔開的很直
用乳膠將螺釘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方法是用乳膠+木屑做成混凝土,
填充在螺絲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