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州哪裡的小吃最有名啊
椒江建設路上的豆漿。 椒江郵電局下面的糖炒粟。 椒江聯誼飯店弄堂的臨海麥蝦。 椒江花園新村的手打面。 椒江外貿賓館邊上刻龍飯庄的椒鹽鴨頭極香 椒江工人路上的阿堅龍蝦和千里飄香。 椒江建設路上的然香薑汁 椒江金三角工商銀行這條路進去第二座橋邊上的油炸,就是鳳凰山莊西大門。 ABC的皮蛋粥(加個皮蛋)+麻慈穿蛋。 椒江西門公交站牌邊上有個油煎包。 椒江二中的邊上有個無骨雞柳。 椒江二中的邊上有個煎餅攤子。 椒江陵園路的泡 蝦。 椒江育才路上的椒江糊。 椒江銀河商城中段的霉乾菜餅(餅里加肉)。 椒江銀河商城附近擺攤賣的蝦姑(蝦狗彈),蘸醋味道更好。 椒江聯誼飯店弄堂姐妹麵店的面條年糕和泡飯。 椒江銀河商城的豬大腸燒年糕和豬心燒紅棗。 椒江花園菜場旁邊的紅楓飯店的紅燒鯉魚。 椒江原老一百樓下的裡脊肉。 台州市檢察院門口的餃子,還有旁邊的姜湯面。 建設路的糖心糕(只是不要一下吃得太多,吃得太多很容易膩) 還是陵園路的肉汁加炊飯 建設路的全家福糕點的糕點 育才路弄堂里的涼粉和炸食 椒江第一家――大轉盤邊的龍蝦店 江城南路然香薑汁 花園菜湯飯 人民路小學對面豬大腸 郵電局隔壁糖炒栗 海門電影院旁邊醫葯店門口海絲 海門電影院對面火燒和面結粉絲 聯誼胡同的臨海麥蝦 仁益飯店菜蒂頭豬腳熗蟹 烈士山腳下雞爪 江城南路十三老湯湯 花園菜場的國順烤鴨 新城熟食 銀河商城裡冷盤膏 花園阿慶嫂姜湯面 頤高數碼對面手打面 馬路橋骨頭粥 江城南路詹記蛋餅牛肉湯 電大對面新疆拉麵 聯誼飯店小巷裡砂鍋
2. 浙江台州以前農村老人賣的糖,用葉子包起來園的糖叫什麼名字,怎麼做的呢
麥芽糖,又叫白糖!用粽子葉包的,特甜特粘。據說還有祛痰止咳的功能。小時侯特別喜歡吃。那個時候不必用錢買,還可以用其他的東西換。。。很懷念!!!
3. 急!臨海哪裡有賣以前那種外麵包粽葉的麥芽糖賣啊!
泊糖治不了病。咳嗽梨膏糖還可以,但這是大人吃的。少兒不是有專用的治咳嗽的葯水。早先小拉頭還有獨門梨膏糖治咳嗽。
4. 台州哪裡有麥芽糖漿,做炒米用的
1、就是把糯米或者大米先淘好,然後晾至半干(濕而不粘),在鐵鍋里加油少許,加入河沙不斷翻炒至高溫,加入曬好的米翻炒,米炒熟至焦黃,用篩子濾除沙粒就是了,這種做法,我認為是最香脆的(注意是河沙,青色的比較細)。2、就是把糯米或者大米先淘好,然後晾至半干(濕而不粘),不加油炒至微糊就可以了。也叫米倩茶,吃的時候加水煮一下使用非常的方便,夏天食用較多。3、還有一種,比較懷念是小時候大多都是以為老爺爺挑的一個密封的黑色的鐵筒,放米在裡面密封後翻炒,打開的時候開啟時會有爆鳴聲。1、3種方式做的炒米可以加麥芽糖製成炒米糖,比現在賣的要好吃很多。
5. 台州哪裡有賣喜糖和結婚用品
馨之緣喜鋪(專賣喜糖,結婚用品等。椒江康平路195號 電話88895121)這家店的糖果品種多而且價錢便宜,免費給顧客把糖包好
6. 浙江人賺錢方式有哪些
浙江人是經商高手,像毛織行業,地產都是他們賺錢的強項 浙商是世界有的 在報紙上看過一位浙江成功的企業家的一段話,大意如此 破釜沉舟+敢打敢拼=浙江商人 杭州人最不會做生意了。只會在桂花樹下面打牌. 你對這樣人一點都不了解. 浙江會做生意的人是溫州台州寧波金華紹興.富翁都出在這幾個地方。這幾個地方和南宋都城么有一點點關系的。 這五個地方的人文化背景也各有不同. 溫州這個地方好象是少數民族一樣,溫州人整個思維就是和其他地方人不一樣的,那裡人口多.地方小,歷來不能靠種地養活自己,大家就往外跑,溫州人特別能吃苦,長期在外,發現很多商機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溫州人的信息靈,先富裕起來了。 寧波人歷來就是外向型的,海外關系多,以前的舊上海大亨就有很多寧波人,香港寧波人也特多。改革開放國家又有很多優惠政策,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就發展很快。 金華特別是義烏富翁特別多,這個是很值得研究的,義烏現象其實比溫州現象、台州想像更值得研究,因為這個地方歷史上就是以農業和讀書為主的耕讀世家為風氣,其實是以農為本以商為輕的中國大多數地區傳統的縮影,義務人傳統的商業根苗就是著名的雞毛換糖,就是農閑時為了貼補生計走街穿巷到外地用麥芽糖換雞毛賺點錢,但是為什麼這么一個民風最最傳統的地方會突然冒出這么多的生意人,會成為目前浙江億萬富翁最多的地方,真的很令人奇怪。 義烏人最早也是靠製造仿冒名牌發家的,現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加工和批發市場。 紹興人也很有特點,紹興是文化之幫,紹興的民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紹興人的特點就是魯迅筆下人物的特點。膽子小,崇文而迂腐,舊上海紹興的保姆特別多,男人則多為換錫粕紙的,發大財的很少。不過紹興人頭腦很靈光的,一般不靠造假起家,紹興的興起靠紡織品和貿易,可能和地理環境優勢有關,紹興地處杭州和寧波之間,多為平原地帶,僅這一點,加上紹興人的頭腦靈活,想不發財也難
7. 我在網上買了成品的麥芽糖,要怎麼加工才能做出吹糖人的糖稀,這個太稀了,而且粘手。求教!
「吹糖人」製作技術
一、「吹糖人」的設備比較簡單:一個帶架子的長形木櫃;放一個半圓形的小火爐;一隻盛糖稀的馬勺;燃料是木渣最好,可保持爐火不旺不滅,使糖稀處於不稀也不稠的狀態,便於吹捏。(玉茭芯也可替代);竹棍若干(粘糖人用),插在櫃子有孔的架板上。這些有限的東西,裝在自行車、摩托車上都可,過去是一擔挑。
二、糖稀是「吹糖人」的物質基礎,能買到熬好的糖稀最好,買不到自己可以製作。辦法:大麥小米以10比2的比例相配(例100斤大麥配20斤小米)大麥濕水讓其發芽,發芽後將其搗碎成漿,小米蒸熟與大麥漿攪拌在一起,裝進有濾孔的罐內,加開水60斤讓其發酵兩小時,然後濾出汁,入鍋熬制,火要小不可旺,隨時不停攪拌,待其熬到最後色發黃,正好。熄火,收缸內備用。火旺發焦,便不可用。100斤大麥熬好可出50斤糖稀。一斤糖稀可吹30個糖人,按2元一個計算,可收60元,除去成本,可以賺50多元,利潤還是可觀的。
三、「吹糖人」主要靠吹、捏技巧配合,通過挑、斷、揉、盤、拉、包、捏、摔、吹等技術,在一分鍾內吹制完成。至於成什麼型,靠心靈手巧隨機應變來塑造。手藝活熟可生巧,吹多了,自然會派生好多花樣來。
四、「吹糖人」糖稀的冷熱稠稀是關鍵,冷了熱了都吹不成,稠了稀了也不行,因此控制爐火要不旺不滅,稠了加點水,稀了讓火稍旺一點就合適了。
五、「吹糖人」的方法步驟:
1.用攪棍取料,挑核桃大小糖稀,繞在棍頭上,拉起快速繞幾圈猛扯一下,斷絲即可,像吃拔絲山葯一樣。
2.放在左手中,去掉攪棍,揉成團。
3.然後雙手反復盤捏拉揉,讓其黏合無縫。
4.揉和成球狀,用右手中指和小指捅個小洞。
5.隨即用右手像捏包子一樣,收邊回攏邊沿。
6.雙手合攏搓包頸,隨即拉長,放在嘴邊。
7.快速吸口冷氣,「摔」斷絲柄。不可咬,否則「絲孔」封閉吹不成。
8.隨後嘴通過絲柄中氣孔,吹進空氣,糖稀便膨脹起來。
9.兩手合作,按心中想的形象,捏塑人物、動物、瓜果,邊吹邊捏,快速成型。(也可用模具成型)
10.待吹捏滿意後貼附在竹棍上,若捏兩樣東西,必須兩次完成,粘接在一起,以此類推。
六、「吹糖人」的訣竅是「拉絲柄」,柄中間有頭發絲一小孔,看似用嘴咬,一咬絲孔閉合,怎麼也吹不起來,是靠口吸冷氣時,「摔」斷絲柄,保持「絲孔」進氣暢通。
七、「吹糖人」動作必須迅速,當機立斷,在幾秒鍾內完成一個動作,全部完成不超過一分鍾,糖稀一冷就吹不成型了,腦中的形象必須通過口中吹氣,兩手隨時捏制才可完成。老話說得好,「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學好學壞就靠自己的悟性和勤奮了。
吹糖人的故事
「吹個孫悟空!」「我要個豬八戒!」「吹個黃鼠狼吃雞!」……
孩子們圍著「吹糖人」嚷嚷著,引來一大堆好奇圍觀的人群。這一道景觀給民間廟會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味道,勾起年長者美好的童年回憶。
「吹糖人」是舊時代的一種手藝行業,藝人們走街串巷,賺兩個小錢,勉強度日。特別是每年的春節、廟會、集會上,是孩子們最搶手的玩意兒,又好看、好玩、還好吃,饞嘴孩子哪個不想要。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迅速消失,已到瀕危的邊沿。500多萬人的古老運城市,甚至整個晉南地區現在已找不到幾人操此行業,全國也所剩無幾。正所謂「四十畝地里一苗谷」,新絳縣的這位「吹糖人」就顯得更為特別了。
此人叫王深義,現年70歲,新絳縣蘭村人。「吹糖人」46年,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老人自知。中秋期間,我們特意去采訪他,等我們說明來意後,老人沉思片刻,便打開了話匣子,講述他「吹糖人」的辛酸往事。隨著時空的轉換,我們沉浸在過去的歲月里……
「吹糖人」啥時起,誰也說不清,聽老師傅說,明代劉伯溫隨朱元璋走南闖北打天下,朱元璋登基後,竟火燒功臣閣暗害功臣,劉伯溫僥幸臨險逃跑,半路遇賣糖稀的老人,互換服裝後逃了活命,天長日久,劉伯溫想法將糖稀變換成動物、人物模樣來賣,生意很是紅火,大夥都來討教,劉伯溫毫不保留,來者必授,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吹糖人」就廣泛流傳起來,因此祖祖輩輩這一行尊劉伯溫為祖師爺。按這時間算起來,「吹糖人」的歷史該有六七百年了。
我從何時「吹糖人」,說起來話長。我老家是河南華縣,地少、人眾、水災多。8歲時我母親患乳腺癌,無錢醫治,眼睜睜看著斷了氣,丟下我和兩個妹妹,父親因過度悲傷,飢寒相逼不久也離開了人世,臨死時想喝一口面湯也未能如願。我們兄妹無依無靠,後跟隨舅舅來到山西新絳。舅舅會燒磚瓦,我們便跟著做苦力活,混口飯吃。
幾年後,小妹被窯主領養,大妹嫁了人,就剩我一個人,背磚裝窯出窯,一天累下來,身子骨都散了架。窯主看著我肯賣力氣又實在,便託人說媒招親到蘭村。招親也罷,總算有了自己的家,岳父母待我不錯,上老下小6口人要靠我養活。
瞄上了「吹糖人」
磚瓦窯的活只能幹半年,從「立秋」到來年「穀雨」,就得閑著,半年閑著也不是法兒,總想找個活干。一年冬天,見到山東一位姓梁的師傅「吹糖人」走街串巷,孩子們一群一夥地追逐在後面爭著買,有的拿東西換。我看中了此營生,便跟著師傅走東村串西村,一跑就是好幾天。看人家怎麼吹,看門道,看辦法,看步驟,但有些技術還是蒙在鼓裡。向師傅討教,他婉言相勸:「好娃哩,別學這個,本雖小,但利薄,掙不下幾個錢。」
師傅不肯教,怎麼辦?我生性有一股子拗勁,執意硬著頭皮來。但好多事看起來容易做著難,總是開不了竅。但我想,此手藝學會,我便可以全年忙活起來,熱天做磚瓦活,冷天「吹糖人」,這個家我就可以撐起來了。因此決定非學會不可。
師傅臨終才把「真經」傳給我
湊巧第二年正月,又遇見一位河南 「吹糖人的張師傅,他慈眉善目,一臉微笑,還認了我這個小老鄉,跟他轉悠了好幾天,最後他給了我幾兩糖稀,傳授了些竅門。回到家裡,我迫不及待地吹!吹!白天吹,夜裡吹,雖懂了些門道,但糖稀這玩意,熱了吹不行,冷了也吹不成,稠了吹不成,稀了也吹不成,恰到好處很難掌握,總是吹不下個樣樣,由於勁使得不對,留不好氣孔,有時沒眼再吹也不行,反而吹的腫起了痄腮 (腮腺炎),湯飯難咽。
糖稀吹完了,怎麼辦?料成了當務之急。經打聽,鄰村有個姓李的在糖廠當過工人,會熬糖稀。謝天謝地總算老天開了眼。我拜師求藝,熱心關照師傅,但師傅總是留有一手。按理100斤大麥芽,配20斤小米,辦法對,可以生產50斤糖稀,可我按師傅說的辦法,只能生產20斤糖稀,我百思不得其解。原來問題出在加熱水發酵上,本來加開水就對了,可師傅只說加熱水,快斷氣時,才把「真經」傳給我,活人難啊!一個不費吹灰之力的事,竟煎熬我好多年。糖稀的成本大大降了下來,可以大幹一場了。
一吹就是46年
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吹糖人」總算入了門,而且自己也可吹些新花樣了,什麼豬八戒、孫悟空、老鼠偷油、黃鼠狼吃雞、蛇吃小雞、小猴吃桃,各類瓜果蔬菜……有了這個本事墊底,逢集、趕廟會就可以大膽吹了,方圓百十里路的縣城、集鎮,河津、稷山、絳縣、曲沃我都去過。每年正月廟會多,是「吹糖人」的黃金時段,正月初一就挑擔子出村,整個春節都在大街上過,再苦再累也得撐下來。就這樣每年冬天從「立冬」到來年「穀雨」,天冷,糖稀凝固快,很快成型,吹啥成啥樣,趕集趕會「吹糖人」;「立夏」,天熱了,不能「吹糖人」,就上磚瓦窯幹活。為了維持這個家,一年不停一下,年復一年,春秋更替,一吹就是46年。
46年啊!對一個人來說,幾乎是大半生啊!40多個冬夏,酸甜苦辣什麼味都嘗過。記得一年3月,趕北蘇村集,距家八九十里路,半路上遇到瓢潑大雨,前不奔村後不挨店,風狂雨急,路滑難行,淋得我抬不起頭喘不過氣,強趕到一孔破廟里,眼前一黑,便什麼也不知道了。待緩過氣,已太陽偏西,一天未掙分文,肚子直餓得咕咕叫,腿累的沒半點勁,抬不起來,感覺有千鈞重啊!等回到家裡,已半夜時分。
還有一年臘月二十,去附近的聞喜縣城「吹糖人」,天太冷,買賣不好,過午天飄起了雪花,為省住店錢,吃了個餅子,急往回趕,越走雪下得越大,鵝毛大雪積有尺把厚,破自行車越推越沉,再加上肚中飢餓,還要翻一座峨嵋嶺,70多里坡路,足足走了十幾個小時。快到村口時,一絲力氣都沒有了,一頭栽在雪裡,失去了知覺,等醒來時,躺在家中炕上,妻子哭著說,是村中好心人救了我,把我弄回家搶救。留下一條命,但大病一場,個把月下不了床。
「吹糖人」本小利薄,但在那個年月,收入也算不錯,只是自己命運不好,沒有過了一天好日子。一年四季干磚瓦窯活、「吹糖人」,賺來的錢全讓老婆吃了「苦葯」,她生養了6個娃,老大老二老四死於『四六風』,老三好不容易養到十七八,給鄰居幫忙打窯時,突然塌方,送了孩子的命。接二連三的打擊,老婆精神受到強烈刺激,整天死去活來哭喊著要娃,後來患了心臟病,渾身上下不是這兒抽就是那兒痛,四季「苦葯」不斷,但治不好她的病,我沒明沒黑地 「吹糖人」、背磚賺錢,還是挽救不了她的命,她終於早早地去了,留下命苦的我和孩子。死的走了,活著的總得活吧!不「吹糖人」還不行,直吹到現在。
想把這個古老藝術傳下去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大改善,玩具數不勝數,「吹糖人」盡管已過了時,但孩子們還是喜歡,大有市場,它總是一種手藝活,也是一種民間藝術。但已經沒人學此手藝了,幾十年,我收過兩個徒弟,還沒學成,就甩手而去。我想把我幾十年的經驗技術傳授給後人,讓此種技藝後繼有人,國家現在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很重視,我很想有人來跟我學的,我希望把老祖宗傳下來的這門古老藝術傳下去呀。這個心願我覺得好沉重!
藺永茂 王清菊 整理
8. 台州有什麼好吃的
有米漾糕、狀元糕、牛奶饅頭、麥焦、豆腐圓、青團、烏飯麻糍
9. 家裡自己製作的麥芽糖不知道該如何去賣擺攤有沒有網友提供一下點子,謝謝😜
你可以擺攤,也可以用手機的qq,微信,抖音等大型社交軟體做宣傳,也可以自己開一家小店,如果你想做的大一點的話也可以去淘寶,京東,等各大商品交易平台,你還可以把麥芽糖包裝一下推送給各個超市小賣鋪等。但是你要食品安全證書,生產證,以上是個人建議,望採納,謝謝。
10. 浙江民間手工做的一種糖
應該是麥芽糖或是大白兔奶糖。太硬的話是麥芽糖的比例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