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無人機是如何工作的
無人機的工作原理:垂直運動,無人機利用旋翼實現前進和停止。力的相對性意味著旋翼推動空氣時,空氣也會反向推動旋翼。這是無人機能夠上上下下的基本原理。進而,旋翼旋轉地越快,升力就越大,反之亦然。而要使無人機向右轉,則需要降低旋翼1的角速度。但是,雖然來自旋翼1的推力缺失能使無人機改變運動方向,但與此同時向上的力不等於向下的重力,所以無人機會下降。無人機是對稱的。這同樣適用於側向運動。一架四輪無人機就像一輛每一面都可作為正面的車,所以了如何向前也就解釋了如何向後或向兩側移動的問題。
『貳』 無人機是怎麼飛的
無人機是怎麼飛起來的?
無人機作為密度大於空氣的飛行器,其飛行的原理是與有人機一樣的。「憑虛御風」而飛翔。往高深些說就是「伯努利原理(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具體來說:固定翼無人機,其機翼外形讓上下面空氣流速不一樣,產生了壓力差,空氣將其托舉於長空;
『叄』 無人機中,超聲波,光流,紅外感測器各有什麼作用
超聲波利用的是聲波的傳輸,用於地面附近的高度控制及探測障礙物。由於超聲波感測器監測距離較短,所以只用於地面附近的監測。
光流利用的是圖像的變化處理,用於檢測地面的狀態,從而監測飛機的移動;主要用於保持飛機的水平位置。
紅外是利用光譜的特性,對溫度較為敏感,可以有效檢測飛機的熱源變化或規避一些風險(例如:躲避障礙等)。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肆』 航模,無人機,和穿越機,它們三個到底有什麼區別
航模,即為航空模型。航空模型、無人機、穿越機的區別如下:
一、范圍不同
航空模型:航空模型包括模型飛機和其他模型飛行器。
無人機:無人機主要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行器。
穿越機:穿越機主要是高競速、續航時間較短的小型無人機。
二、原理不同
航空模型:航空模型的原理主要是無線電遙控設備控制航模靶機完成直線飛行、轉彎、上升、俯沖等飛行動作。
無人機:無人機的原理主要是無線電遙控、自備的程序控制或車載計算機自主地操作。
穿越機:穿越機的原理主要是飛機動力部分的電調和電機、飛控的CPU計算等。
三、應用不同
航空模型:航空模型廣泛應用於軍事、攝影輔助、農業等領域。
無人機:無人機主要應用於航拍、農業、植保、微型自拍、快遞運輸、災難救援、觀察野生動物、監控傳染病、測繪、新聞報道、電力巡檢、救災、影視拍攝、製造浪漫等等領域。
穿越機:穿越機主要應用於無人機競速運動領域。
『伍』 無人機360智能避障與超聲波避障那個更好
個人覺得超聲波避障更好。
避障通常指機器人運用感測器感知周圍環境,收集障礙物信息,經過分析有效的避開障礙物,抵達目的地的過程。
超聲波感測器因成本低,使用方法簡易,已成為機器人實際作業中常用的感測器。超聲波避障,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超聲波的作用原理實現避障功能。通過測量超聲波從發出到接收的時間差,根據聲速(340m/s)計算出物體的距離,移動時通過一定的策略繞開障礙物的過程。
便利店「歡迎光臨」的自動門,「倒車請注意,倒車請注意...」的汽車倒車系統等都是常見的超聲波避障場景。
無人機能夠對飛行區域建立地圖模型然後規劃合理線路!這個地圖不能僅僅是機械平面模型,而應該是一個能夠實時更新的三維立體地圖!這將是目前無人機避障技術的最高階段!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電動多旋翼無人機避障系統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超聲波、TOF(激光雷達測距的一種)以及正有望成為主流的視覺測距。
『陸』 無人機是通過超聲波與控制中心聯系嗎
無人機通過電磁波與地面控制中心聯系。
次聲波與超聲波工作需要介質空氣,這里無人機不是用的這兩種波,故AC錯誤;光波用於電信用的是激光在光導纖維中傳播,在這里也不符合題意;無人機和地面控制中心的聯系靠電磁波。
故選.目前用於通訊的是電磁波,光纖通訊用激光,電磁波用於遠距離的無線通訊、測繪、減災救災等領域;次聲波與超聲波屬於聲波,它們的傳播需要介質,它可以有應用於某些測繪、電信、減災救災。
『柒』 無人機是怎麼工作的呢
無人機要飛起來,首先要產生升力。固定機翼產生升力依靠伯努利源理,即壓強項、速度頂和液體高度壓強項之和為一個常數。機翼形狀通常為上凸下平,這樣機翼上方流速大而壓強小,下方流速小而壓強大,壓力差就產生了升力。球類運動中的上旋和下旋球也遵從伯努利原理而產生運動軌跡上升和下沉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飛機起飛時機身仰起也可以產生升力,但同時需要發動機做功而克服阻力來實現飛行。直升飛機的螺旋槳通過排走空氣也可以產生升力。
固定翼無人機的推力可以來自於螺旋槳發動機甚至噴氣發動機。對旋翼無人機來說,推力可依靠傾斜旋翼而產生在傾斜方向上的推力,也可以通過控制旋翼在旋轉過程中的姿態而產生推力。對多旋翼無人機未說,推力可以由各旋翼之間的速度差而獲得。
無人機要實現可控/自主飛行,主要需要完成姿態控制、拍攝/測量、信息存儲/傳輸、環境感知(防撞)。自動控制原理的一個出發點是閉環反饋控制,即在施加輸入調節後,測量控制量的變化情祝並反饋調節至輸入,直至控制量達到目標值為止。例如為無人機設定一條航跡,在飛行過程中實時測量飛行位置是否偏離航跡,並進行相應的偏航校正。環境感知是通過使用各種感測器(光學攝像機、超聲波等)來探測識別無人機運動軌跡上的障礙物,例如建築物、橋梁等,並進行機動規避。
『捌』 無人機的定位技術與避障技術有什麼區別
定位技術就是給飛機定位,讓飛機可以精確的懸停在某一位置,或者飛行的時候按照飛控的路線行進,定位技術包括GPS定位,視覺定位,超聲波定位等技術, 壁障技術主要是為了發現並繞開障礙物。壁障技術包括,視覺壁障,超聲波壁障,紅外壁障等技術。 兩個區別在於,定位技術核心在於根據感測器判斷自身位置,而壁障技術核心在於根據感測器判斷障礙物位置。相關參考資料
『玖』 無人機避障方法
無人機避障系統
目前,主流的電動多旋翼無人機避障系統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超聲波、TOF,以及相對更復雜的,由多種測距方法和視覺圖像處理組成的復合型方法。
超聲波:
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是蝙蝠。這種飛行類哺乳動物,通過口腔中喉部的特殊構造來發出超聲波,當超聲波遇到獵物或者障礙的時候就會反射回來,蝙蝠可以用特殊的聽覺系統來接收反射回來的信號,從而探測目標的距離,確定飛行路線。超聲波是最簡單的測距系統,絕大部分生活中遇到的測距系統都是使用的這種技術,最常見的就是汽車的倒車雷達。在無人機上加裝定向的超聲波發射和接收器,然後將其接入飛控系統即可。但是,超聲波在無人機避障系統的應用中也有比較明顯的干擾問題。雖然超聲波避障系統不會受到光線、粉塵、煙霧,但在部分場景下也會受到聲波的干擾。其次,如果物體表面反射超聲波的能力不足,避障系統的有效距離就會降低,安全隱患會顯著提高。一般來說,超聲波的有效距離是5米,對應的反射物體材質是水泥地板,如果材質不是平面光滑的固體物,比如說地毯,那麼超聲波的反射和接收就會出問題。
對於無人機來說,這種超聲波系統應該放在多個方向,比如放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可以在懸停和飛行的時候對周圍保持監控;而放在機身下方和上方,則可以在起飛、下降以及降落的時候避免速度太快碰到障礙物或者地面。
TOF:
通俗一點講,就是把前面的超聲波換成光。檢測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光的時間,另一種是光的相位。但是總的來說,都是把光打出去,然後檢測反射回來的光,進而判斷無人機的周圍是否有障礙物,距離幾何等等。
和超聲波同樣,光波也會受到干擾,而目前城市環境下樓宇間的光污染,給TOF避障系統帶來了難題,系統發出的光,必須避開太陽光的主要能量波段,從而避免太陽光的直射、反射等對避障系統造成干擾。
目前,TOF在室內測量距離最大可以到10米,室外強光干擾的話,5米左右吧。在懸停狀態下,TOF系統會一直保持快速旋轉,每秒鍾旋轉2-5圈。這是因為,在旋轉的過程中系統就可以完成對周圍有效半徑內的360°范圍進行快速掃描,從而用較快的速度發現障礙,然後對飛控系統發出調整位置的指令,避免對周圍的人或財物造成傷害;當在飛行的過程中,TOF系統則會停止旋轉,只把光發射到前進的方向上。固定方向的時候,在室外的有效距離可以增加到8-10米。對於一般無人機來說,美妙的飛行距離也就是10米左右,檢測到障礙物之後1秒的反應時間,無人機可以用一個較大的加速度來停止前進。
復合型、機器視覺避障系統:
可以在前、後、左、右和下,一共5個方向上進行障礙識別,而識別的機制分為兩個部分,分比為是超聲波和機器視覺。也就是說,除了常規的超聲波模塊以外,5個方向上還專門放置了攝像頭用於獲取視覺圖像,然後直接傳輸到機載的英特爾凌動(Atom)Bay Trail處理器進行計算處理。另外,進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時間較早的Parrot,也在跟英偉達(Nvidia)進行避障方面的合作,同樣採用了包含機器視覺的復合型避障系統。
這種復合型避障系統,相對前兩種提到的模式來說技術含量更高一些。當然在工作效率上也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停車場管理。在室內GPS用於定位基本可以免談了,在地下停車場中光照條件一般不太好,而超聲波與機器視覺加起來,幾乎可以在任何照度下對多種材質進行較好的識別,從而對無人機在地下停車場封閉環境中的飛行提供更好的指導,識別的有效范圍可以顯著提升,准確度往往可以達到厘米級。(勁鷹無人機)
『拾』 大疆為有了氣壓計為什麼要用超聲波
用超聲波是為了更好地進與無人機周邊物體的感知,有助於進行定高、懸停、避障等功能的,主要在低空近地面的地方生效,而且大疆是唯一一個具有成熟穩定避障技術功能的廠商,超聲波模塊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