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慢性腎炎怎麼檢查
性腎炎我們首先最常做的檢查是一個尿常規,從這個中間我們可以發現比如蛋白尿,有沒有血尿。那麼其次就是要查一下他的腎功能,看有沒有腎功能的異常。最後我們查體的時候還要量一下血壓,做一下B超看看腎臟的大小。最好能結合由茯苓、蟲草、白木耳、豬苓組成的--苓白多菌粉,解決中西葯治腎也傷腎的弊端。益腎養腎,對潛血蛋白肌酐浮腫都有明顯的效果,減少腎病的復發,顯著提高激素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
⑵ 如何確診腎盂腎炎除了尿常規檢查還有什麼檢查需要做
1、尿常規:尿蛋白一般為微量或少量。若尿蛋白大於3.0/24小時,則提示非本病的可能。尿沉渣可有少量紅細胞及白細胞。若發現白細胞管型有助於診斷,但非腎盂腎炎所特有。
2、X線造影:通過X造影可見腎盂腎盞變形,明影不規則甚至有縮小的可能。
3、腎功能檢查:通常有腎小管功能減退(尿濃縮功能減退,酚紅排泄率降低等),可有尿鈉、尿鉀排出增多,代謝性酸中毒;尿少時血鉀可增高。晚期出現腎小球功能障礙、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並導致尿毒症。
4、尿培養:同急性腎盂腎炎,但陽性率較低,有時需反復檢查方可獲得陽性結果。陰性尿細菌培養患者中約有20%可找到原漿型菌株,此系致病菌在抗菌葯物、抗體等作用下,為了適應不良的環境而求得生存的一種變異能力,胞膜雖破裂,但原漿質仍在,一旦環境有利即可重新繁殖。腎病專家指出,膀胱滅菌後尿培養及尿液抗體包裹細菌檢查陽性時,有助腎盂腎炎的檢查診斷,據此可與膀胱炎相鑒別。
⑶ 慢性腎炎怎麼治療
病情分析: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病情往往遷延難愈,治療不當最終會發展到尿毒症.慢性腎炎早期僅有蛋白尿,潛血等異常,身體不適症狀並不明顯,此時治療相對也比較容易,花費低,預後良好;而對於已治療了一段時間,病情時好時壞的病人來說,採用傳統的中醫或西醫治療,不是療效出現慢,就是副作用大,此類病人更要格外注意病情變化,防止病情在反復中逐漸惡化.積極規范治療,慢性腎炎預後良好.
意見建議:
1.注意休息,避免過於勞累.防止受涼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2.有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齲齒時應及時診治.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這些都是可能導致本病復發或活動的誘因.
3.浮腫明顯,大量蛋白尿而腎功能正常者可適量補充蛋白質飲食.無水腫及低蛋白血症時,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6克(每瓶牛奶約含6克蛋白質,每隻蛋約含6克蛋白質,每50克米飯約含4克植物蛋白質).
4.有水腫,高血壓和心功能不全者,應進低鹽飲食,每天攝鹽應少於5克(1錢),約一粒蠶豆大小.
5.避免服用含非那西丁一類的解熱鎮痛葯及其他對腎功能有損害的葯物如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
6.經常檢查尿液,如尿中紅細胞每高倍視野超過10個,要卧床休息.
⑷ 慢性腎炎做彩超可以查出來嗎
典型的慢性腎炎診斷不難,一般為青中年男性多見,起病緩慢,病情遷延。有尿檢查異常,常有蛋白尿,可伴有血尿、水腫和高血壓。亦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慢性腎炎的檢查方法與其他腎臟病的檢查方法大致相同,此外,特別要建議一些病人做腎臟活檢,進一步明確病理診斷,這對疾病的治療預後是有幫助的。病理診斷一般有以下幾種:系膜增殖性腎炎(含IgA腎病)、膜增殖性腎炎、膜性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同時常有不同程度的腎小球硬化,腎小血管硬化,病變部位的腎小管萎縮和纖維化及炎細胞浸潤,發展到晚期,可見腎臟體積縮小,腎皮質變薄。慢性腎炎的症狀與發病情況與許多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處,因此,在實踐中應加以認真鑒別,以便對症治療。
檢查項目包括:
一、尿常規 尿比重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尿蛋白微量~+++不等。尿中常有紅細胞及管型(顆粒管型、透明管型)。急性發作期有明顯血尿或肉眼血尿。
二、血液檢查 常有輕、中度正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成比例下降,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一般血清電解質無明顯異常。
三、腎功能檢查 腎小球濾過率、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腎功能分期多屬代償期或失代償期,酚紅排泄試驗及尿濃縮稀釋功能均減退。
⑸ 慢性腎炎有什麼症狀和表現
腎炎的常見早期表現,如尿液混濁、肉眼血尿、尿液泡沫增加、夜尿增加、浮腫、腰痛、全身乏力等,一旦發現不適最好到醫院做尿常規、滲透壓、超聲波等相關檢查。
患者一旦確診是腎炎就要積極展開治療,選用西葯治療需要做腎穿活檢才能確定用什麼葯適合,因此不要盲目使用慢性腎炎西葯,用中成葯目前臨床用的比較多。結合患者症狀,分出證型,選擇適合患者證型的中成葯。比如患者有目睛干澀,視物模糊,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腰肌酸痛,小便赤灼熱,心煩口渴,失眠等情況,多屬於肝腎陰虛型腎炎,要選擇「肝腎陰虛型腎炎治療中成葯」,針對證型選擇適合患者的葯物。
⑹ 慢性腎炎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本文介紹的慢性腎炎做什麼檢查,即,如何早期診斷慢性腎炎,希望有疑似慢性腎炎症狀的朋友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早期明確診斷!
步驟/方法
通過尿蛋白定性,尿沉渣鏡檢,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有腎小球病變存在。
尿常規檢查: 尿色一般無異常,尿蛋白一般量不多,尿沉渣中白細胞增多(急性期常滿布視野,慢性期於5個/高倍視野),有時可生白細胞管型。
尿細菌檢查: 當尿中含大量細菌時,因尿沉渣塗中作革蘭染色檢查,約90%可找到細菌。此法簡單,陽性率高。
尿細胞計數:近年多採用1小時計數法,認為較12小時尿沉渣計數准確和簡便。其標準是白細胞數大於30萬個/小時為陽性,小於20萬個/小時可認為屬於正常范圍,介於20~30萬個/小時應結合臨床判斷;紅細胞大於10萬個/小時為陽性。
⑺ 懷疑自己有腎病時要做哪些檢查
正確的采尿方法,宜采中段尿,女性患者,將聚積在會陰部的污物清洗乾凈,如月經期間宜採取導尿方法或延後檢查:男性患者如有包皮,應清洗乾凈後取尿。 ●蛋白尿 1) 24小時小便收集總量,如果排出的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就被認為有蛋白尿。 2) 單次小便收集應以清晨未作活動前的小便作檢查,這樣就可以排除長期站立、劇烈運動、發燒等暫時性蛋白尿的可能。如果蛋白尿持續出現,表示腎臟有問題,應再作進一步檢查。 ●血尿 顧名思義就是小便中有血,為腎泌尿系統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尿中有紅細胞表示炎症或出血之可能,但紅細胞由何處而來,尚需鑒別。對於老年人及無痛性血尿,切莫忽略了腫瘤之可能性。 ●膿尿 當泌尿系統有感染時,尿中有多量白細胞與膿細胞,會出現膿尿,小便呈混濁狀,常伴有頻尿,小便灼熱感;婦女的白帶,當尿液放置太多細菌滋生,尿液也會濁狀,應加以鑒別。 2. 抽血檢查: 一般檢查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是尿毒素的一種,它和蛋白質的代謝,腸胃道的出血有關,並不一定表示腎臟病的嚴重程度,要正確評估腎功能,應作肌酐及其廓清率(CCr)檢查。 3.腹部X光檢查:此為最基本之腎臟X光檢查,不須顯影劑,對病人無危險性,一張好的平面腹部X光片,大致可看出兩側腎臟的位置、大小、形狀,是否有結石。 4. 靜脈注射尿路造影檢查:利用不顯影的染劑由靜脈注入體內,而顯現出腎臟、輸尿管及肪胱之形態、位置、是腎臟檢查中最有價值之方法之一。 5. 膀胱鏡逆行性腎盂造影檢查:膀胱鏡逆行性腎盂造影檢查,對於泌尿系統出血及膀胱內炎症、腫瘤均有直接之診斷。 6. 血管攝影檢查:一般只限於血尿而原因不明或懷疑有惡性腫瘤時方行之。 7. 超聲波檢查:利用超聲波在腎臟的迴音所形成的影像,可以發現腎臟外型大小及內部構造的變化。 8. CT檢查:利用一種最新的放射線儀器,可以看見腎臟的位置大小,同時更可以將腫瘤、膿包、結石、水包、水腎的大小等,清晰地顯現出來,但費用昂貴。 9. 腎活檢:這是最直接的腎臟病檢查,不論腎小球或腎小管病變,在病理下皆能一目瞭然,尤其在超聲波直視下做腎活檢其安全性更高
⑻ 慢性腎炎要做哪些檢查才能判斷有慢性腎炎
意見建議:慢性腎炎要做以下檢查,尿常規,腎功能,腎臟b超,腎小球濾過率.如果有尿潛血還應該做紅細胞形態分析,如果有尿蛋白還應該做二十四小時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