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控機床加工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有什麼內容
數控機床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控制機床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製作出來,從而實現機床高度的自動化和復合集中化。數控機床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復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但在過程中容易出現刀具磨損、加工餘量過大等問題。下面簡單介紹下數控機床加工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一、加工平面不平、不光
在數控機床的零件加工當中,對於面的精加工是一個重要的工序,也是經常要做的工序,對於表面的質量要求較高。但在實際的加工當中,有時候會得到不平和不光的平面,不符合要求。
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精加工的時候,進給速度過快,而刀具因為快速移動時造成的振動就容易給加工面留下不平的路徑。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對面的精加工的時候,有時候兩個相鄰的刀路之間的刀痕會有一定的差異,是刀具切削的方向不一致造成的,要避免這個問題,應該採用全順銑的加工方式。
二、精加工側面的接刀痕過於明顯
在數控機床的工件加工當中,幾乎每一個工件都會要求精銑側面,而很多時候會出現精銑側面的接刀痕過於明顯的問題,這個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會嚴重影響工件的外觀。
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進、退刀的位置和參數的選擇不當以及在深度分層下刀。加工軟體有很多種,而不同的加工軟體提供的銑削方式也會有差異,但是都會提供下刀的深度選擇還有出入刀的參數選擇。要想避免上面提高的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相關的調整。第一是對進刀點的選取要正確,應該選在最邊處,不能選在中間的地方,退刀點也不能再同一個側邊;第二是如果一定要再中間下刀的話,在進退刀的時候,增加一個重疊量;第三是在進行側面的精加工時,最好採用全切深加工。
三、精銑時的換刀痕跡
在普通的加工和高速加工時,都需要進行刀具的更換,而如果在進行換刀操作的時候不注意對參數進行相關的調整,就會出現明顯的痕跡,嚴重影響工件的外觀。
在對底面或者側面進行精銑時,出現接刀痕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認為這是不能避免的誤差,其實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工件的加工中,對內凹的拐角處的精加工需要更換小刀具來進行,由於在加工過程中會受力而擺動,就會在拐角處很容易產生接刀的痕跡。
四、精加工後再表面或側面留下毛刺或批鋒
現代的工件加工對於表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毛刺或者批鋒的出現也是不能夠接受的,而如果用銼刀對工件進行修正的話也會影響到工件的精度以及尺寸等等,要做到銑削後直接使用,不再需要進行後期的打磨。但在實際的生產當中,仍然會有大量的毛刺以及批鋒出現。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刀具上的使用一定要非常注意,要使用專用的刀具,保證鋒利地進行切削。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刀路的規劃工作,增加二次精光刀路,就是先加工表面,再加工側面,然後再加工表面,這樣就可以確保沒有毛刺和批鋒,對於不能夠進行拋光的工件很有用。
五、對於特殊形狀工件的精加工
對於一些特殊形狀工件的精加工,軟體通常會有擬合誤差,有時候如果計算的誤差過大的話,就會造成工件的變形,影響外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就要從軟體里下手,對誤差進行合理的控制,既不影響計算的速度,也不會對工件造成變形。
六、刀具磨損嚴重造成誤差
刀具的精度直接影響了工件的質量,而在加工過程中刀具磨損過快會造成工件尺寸的偏差。刀具磨損快產生的原因包括自身材質、工件材質、切削工藝參數、切削油性能等幾個方面,如果出現刀具磨損過快的情況應停機後找到根本原因加以排除後再進行加工。
以上就是數控機床設備使用上的一些注意事項,良好的工藝環境和嚴謹的工藝流程是提高工藝水平的關鍵。
2. 線切割機床的操作加工有什麼技巧分析
為了力圖營造人為環境和條件來滿足導電要求,即當工作人員在操作電火花線切割機遇到指令MOO切割工件余留部位時,可採用在被切割部分和母體之間粘銅片和在切割間隙中塞銅片的處理方法來造成人為的定位條件和導電條件,使是火花加工得以繼續進行,其具體做法與技巧如下:
一、在被切割部分與母體材料之間粘貼連接銅片。其目的是使工件余留部分在切割時與母體材料相連固定,保證線切割有良好的定位條件,從而保障工件有優異的加工質量,這可依照以下步驟進行。
①首先根據加工工件的大小把薄銅片(厚度根據線電極情況和加工部位形狀而定)剪成長條形,然後折疊,井保證折疊部分一長一短。採用短銅片的目的是減少銅片的厚度,使上噴嘴更接近工件加工部位,以便於提高加工精度;
②然後把銅片折疊的彎曲部分用小手錘錘平,並用什錦銼進行修理;
③再把經以上處理的銅片塞到線電極加工所形成的縫隙里,同時在工件該部們的表面滴上502膠水(即環氧樹脂瞬時快乾膠)。由於切割時,電火花線切割機高壓沖水使工件所受壓力較大,若單純用銅片塞緊來保證導電和固定,容易產生以下問題:(a)銅片塞得太松,擔心固定不可靠、導電不穩定;(b)銅片塞得太緊,又擔心損傷工件表面、破壞形位公差,所以採用502膠水來保證被切割部分與母體材料固定;
④在將銅片塞進加工部位時,應按圖4把BC段都塞進縫隙里,並把AD段掰平,使上噴嘴更接近工件以保證加工精度。加工完畢後再將其掰直即可把銅片從縫隙中取出。在此尤應注意是:用502膠水粘貼連接銅片時應遠離工件余留部件處,以免502膠水滲到正好位於其下方的導絲嘴的穿絲孔里,造成穿絲孔堵塞。此外粘貼連接銅片的位置應考慮對稱分布,且應保證同時塞緊,避免工件發生偏移,以致影響工件加工質量。
二、在被切割部分與母體材料之間填充導電銅片。把經折疊、剪齊、錘平和修銼的薄銅片填充在線電極加工形成的縫隙里,並使銅片和縫隙壁緊密貼合。填充此銅片的目的是為了導電,因為前面粘貼連接銅片時用了502膠水,而502膠水是不導電的。為了實現導電要求,故採用填充導電銅片的方法,填充導電銅片時同樣應注意銅片的對稱布置以及銅片應同時加緊,並且不能塞得過緊以免劃傷工件的表面。
根據筆者的經驗,不管是粘貼連接銅片還是填充導電銅縫隙的形狀。若以圖5為例,即應該把小銅片製成圓弧形,而且還應該用金相砂布打磨被錘過的銅片表面,以保證銅片表面光滑以避免劃傷工件已加工過的表面。
註:線切割工件余留部位切割的多次加工中,首先必須解決被加工工件的導電問題,因為在高精度線切割加工中,線電極的行走路線可能需要沿加工軌跡往復行走多次,才能保證被加工工件具有較高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精度,這時線切割加工是靠工件余留部位起到導電作用以保障電加工正常進行。但在進行工件余留部位的切割加工時,若第一次切割即切下工件余留部位,將會導致被切割部分與母體分離,以致導電迴路中斷,無法進行繼續加工,所以從線切割加工的條件性和延續性考慮,必須使工件余留部位即便在多次切割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與母體之間正常導電的要求。
3. 數控車床車到一半後 按了復位,想接著加工怎麼辦
數控車床是不能隨便在哪一行循環啟動的,因為,工件在機床位置的坐標值是存在T指令下面的。也就是你對刀的坐標值,機床是按你給的坐標值建立工件坐標系,從而進行加工的,如果你不給它坐標值,它也不知道工件在機床的什麼地方,就無法加工。
如果你隨便找一行程序按循環啟動,那肯定是會撞刀的,除非你的程序段上面有T指令(也就是T0X0X選刀的那個)
如果你當時沒有保存斷點,那就無法在從那個地方加工。
你可以在按復位的哪行程序的前面加一行T指令(看你是那把刀,比如一號刀,就是T0101),然後打開主軸,手動搖到那個地方,再從T指令程序哪一行循環啟動,那樣是可以加工的,不過它是從你復位的那一刀的起刀點開始的,不會在你復位時車了一半的那個位置開始,也就是說,你復位的那一刀走完的那一半還是會走的,但前面好多刀是不會走的。
但如果用的是復合指令,在復合指令的中間可能就不行!
4. 數控機床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加工工序的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 刀具集中分序法 該法是按所用刀具劃分工序,用同一把刀完成零件上所有可以完成的部位。再用第二把刀、第三把刀完成它們可以完成的部位。這樣可以減少換刀次數,壓縮空行程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定位誤差。
② 粗、精加工分序法 對單個零件要先粗加工、半精加工,而後精加工。對於一批零件,先全部進行粗加工、半精加工,最後進行精加工。粗、精加工之間,最好隔一段時間,以使粗加工後零件的變形得到充分的恢復,再進行精加工,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③ 按加工部位分序法 一般先加工平面、定位面,後加工孔;先加工簡單的幾何形狀,再加工復雜的幾何形狀;先加工精度較低的部位,再加工精度要求較高的部位。
總之,在數控機床上加工零件,加工工序的劃分要根據零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許多工序的安排是按上述分序法綜合安排的。
5. 機械車床加工的詳細步驟
車床加工步驟
1、打開電源,啟動機器開關,按正常轉速空轉3—5分鍾;
2、夾緊工件,在夾工件時車床必須在空檔狀態;
3、確認工件夾緊後,把車床由空檔變換成正常檔位,啟動車床加工;
4、車加工完成後,關閉車床,待車床運轉完全停止狀態下,將檔位換到空檔後方可取拿工件;
5、車件完成後對設備、場地進行清理。
注意事項:
1、嚴禁非工作人員操作機床。
2、嚴禁運行中手摸刀具,機床的轉動部分或轉動工件。
3、不準使用緊急停車,如遇緊急情況用該按鈕停車後,應按機床的啟動前規定,重新檢查一遍。
4、不許腳踏車床的導軌面,絲桿、光桿等,除規定外不準用腳代替手操作手柄。
5、內壁具有砂眼,縮孔或有鍵槽的零件、不準用三角刮刮削內孔。
6、氣動後液壓卡盤的壓縮空氣或液體的壓力必須達到規定值,方可使用。
7、車削細長工件,在床頭前兩面伸出長度超過直徑4倍以上時,應按工藝規定用頂尖。中心架或跟力架支扶。在床頭後面伸出時,應加防護裝置和警告標志。
8、切削脆性金屬或切削易飛濺時(包括磨削),應加防護擋板,操作人要戴防護眼鏡。
6. 數控銑床特點是什麼
1、零件加工的適應性強、靈活性好。能加工輪廓形狀特別復雜或難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類零件、殼體類零件等。
2、能加工普通機床無法加工或很難加工的零件。如用數學模型描述的復雜曲線零件以及三維空間曲面類零件。
3、能加工一次裝夾定位後,需進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4、加工精度高、加工質量穩定可靠。數控裝置的脈沖當量一般為0.001mm,高精度的數控系統可達0.1μm,另外,數控加工還避免了操作人員的操作失誤。
5、生產自動化程度高,可以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有利於生產管理自動化。
數控銑床的工作原理:
在銑床上,把被加工零件的工藝過程、工藝參數、以及刀具與工件的相對位移,用數控語言編寫成加工程序單,然後將程序輸入到數控裝置,數控裝置便根據數控指令控制機床的各種操作和刀具與工件的相對位移。當零件加工程序結束時,機床就會自動停止,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其過程可以分為生產過程和工藝過程。
生產過程是把原材料轉變為成品的全過程。工藝過程是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數控銑床加工零件時,除了手工裝卸工件外,全部加工過程都是機床自動完成的,在柔性製造系統上,上下料、檢測、診斷、對刀、傳輸、調度、管理等也都是由機床自動完成的。
7. 加工中心第四軸怎麼對刀
如工件起始加工角度無要求則第四軸無需對刀;如角度與已加工不部位有位置關系則以已加工部位對刀完成後偏移圖紙要求角度後,將當前的機械坐標輸入G54的A軸,以此作為工件坐標系第四軸的編程零點。
數控銑床是在一般銑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加工設備,兩者的加工工藝基本相同,結構也有些相似。數控銑床有分為不帶刀庫和帶刀庫兩大類。其中帶刀庫的數控銑床又稱為加工中心。
數控銑削加工除了具有普通銑床加工的特點外,還有如下特點:
1、零件加工的適應性強、靈活性好,能加工輪廓形狀特別復雜或難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類零件、殼體類零件等;
2、能加工普通機床無法加工或很難加工的零件,如用數學模型描述的復雜曲線零件以及三維空間曲面類零件;
3、能加工一次裝夾定位後需進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4、加工精度高、加工質量穩定可靠,數控裝置的脈沖當量一般為0.001mm,高精度的數控系統可達0.1μm,數控加工還避免了操作人員的操作失誤;
5、生產自動化程度高,可以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有利於生產管理自動化;
6、生產效率高,數控銑床一般不需要使用專用夾具等專用工藝設備,在更換工件時只需調用存儲於數控裝置中的加工程序、裝夾工具和調整刀具數據即可,因而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數控銑床具有銑床、鏜床、鑽床的功能,使工序高度集中,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數控銑床的主軸轉速和進給速度都是無級變速的,因此有利於選擇最佳切削用量。
8. 加工中心新代系統主軸定位位置不對怎麼調整
1、確認機械結構沒問題,刀庫、主軸、拉刀機構等.
2、確認主軸的定位形式,編碼器或者接近開關
3、編碼器定位,可以找到主軸原點偏移的參數,然後修改,或者直接更改編碼器原點.
4、接近開關式定位,需要檢查接近開關位置及感應塊的位置並調整
5、更改完成後,換刀的時候盡量最低倍率或者改用手動,否則容易損壞刀庫上的刀座或者機械手!
三軸加工中心的的作用及優點:
立式加工中心(三軸)最有效的加工面僅為工件的頂面,卧式加工中心藉助回轉工作台,也只能完成工件的四面加工。目前高檔的加工中心正朝著五軸控制的方向發展,工件一次裝夾就可完成五面體的加工。如配置上五軸聯動的高檔數控系統,還可以對復雜的空間曲面進行高精度加工。
四軸聯動加工
所謂四軸聯動加工 一般是加了一個旋轉軸, 通常稱為第四軸。一般的機床只有三軸也就是工件平台能左右( 1 軸)前後( 2 軸)主軸刀頭( 3 軸)移動,用於切削工件,第四軸就是在移動的平台上加裝一個可以 360 度旋轉的電動分度頭!這樣可以自動分度打斜孔,銑斜邊等等,而不用二次裝夾流失精度。
四軸聯動加工特點:
(1).三軸聯動加工機床無法加工到的或需要裝夾過長
(2).提高自由空間曲面的精度、質量和效率
(3).四軸與三軸的區別 ; 四軸區別與三軸多一個旋轉軸四軸坐標的確立及
其代碼的表示:
Z 軸的確定:機床主軸軸線方向或者裝夾工件的工作台垂直方向為 Z 軸 X 軸的確定:與工件安裝面平行的水平面或者在水平面內選擇垂直與工件的旋轉軸線的方向為 X 軸,遠離主軸軸線的方向為正方向。
9. 在普通車床上怎樣加工超過車床長度的軸
如果軸的轉速不是很高,軸的兩頭同心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話可以試試,去掉尾座,上中心架支撐,在卡盤這邊加工,軸的毛坯長度留長一點,因為要裝夾到卡盤里,加工好一頭再調頭車另一頭,車好後把夾在卡盤里多餘的一斷鋸掉就好了。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