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檢查是否得了癌症
二級預防是篩檢癌前病患或早期癌症病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自我檢查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發現淺表和檢查方便部位的腫瘤。檢查方法主要是手模、鏡子照。可以檢查口腔、皮膚、皮下、頸部、乳房、外生殖器、肛門等一切可以摸到的部位。腹部檢查可在清晨起床前自上而下逐一按摸,按摸時,雙腿要屈膝,檢查內容主要是有無腫快,有無與平時不一樣的狀
況和感覺,如有異常可到醫院檢查。此外,了解一些常見癌症的早期徵兆,也可幫助你早期發現癌症。
膀胱癌:經常性血尿,但小便不痛,吃葯不見效。
胃癌:長期心口痛、胃口不好、惡心、嘔吐、嘔血、黑便。
鼻咽癌:長期鼻塞、並有耳鳴、頭痛、流鼻血現象,或伴有單側性頜下無痛性腫快。
食道癌:進食有梗塞感,時有嘔吐、進食後胸骨後疼痛但無其他原因可找。
乳腺癌:乳房出現腫快,擠壓乳頭有血水流出,乳房皮膚粗糙象橘子皮。
肝癌:原患有慢性肝炎,右上腹長期刺痛或漲痛,胃口不好。
宮頸癌:月經不正常,白帶增多且有臭味,同房後陰道常有少量流血。絕經者有不規則無痛性出血。
咽喉癌:聲音長期嘶啞,吃葯也不管用。
肺癌:長期吸煙、乾咳、痰中帶血絲,間歇性胸痛,呼吸困難和發熱、惡寒。
腸癌:長期便密、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大便帶血、變形,腹部疼痛或摸到腫快,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
癌症的自我檢查:
1、每日:注意大便的習慣有無改變,特別注意大便時有無疼痛感、下墜感,大便的形狀是否變細,是否呈柏油色或帶血。注意小便時射程是否縮短,有無白色分泌物排出,有無血尿,會陰部有無不適感等。女性觀察白帶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是否帶有腥臭味。
2、每月:自行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檢查有無腫大的淋巴結(小於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屬於正常),腫大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腫痛,生長的速度。注意身體表面各部位的黑痔,是否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破潰。男性注意尿道口處有無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有無易出血的菜花樣腫物。
3、每年:由專業醫師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或參加一次癌症普查。
癌症的普查:
腫瘤普查或稱篩檢,其目的是人群中檢出患某病的病人。早期發現腫瘤病例
主要靠篩檢措施。篩檢是指用快速的檢查、實驗或其他方法,將表面健康的人群分為可能患病者(實驗陽性)和可能無病者(實驗陰性者),對未被識別的疾病的發現提出推斷的依據。篩檢實驗不具有診斷意義。篩檢陽性者必須經醫師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腫瘤普查包括:
1、由醫生進行的體格檢查。
2、甲胎蛋白(afp)用於肝癌普查。
3、b超檢查。用於檢查腹部腫瘤。
4、宮頸塗片細胞學檢查。此法並已被充分肯定在宮頸癌普查方面的價值。宮頸塗片陽性者宮頸癌的確診率為95.5%,可疑陽性者確診率亦近70%。
5、糞便潛血試驗,有陽性結果者做纖維胃鏡或鋇灌腸檢查。用來檢查消化道腫瘤。
6、線胸片或透視,做痰液脫落細胞學檢查。作為肺癌普查的方法。
7、對乳腺癌的普查首先由婦女自行檢查,發現可疑的病人,由醫師進行檢查。可採用熱圖像,乳腺鉬靶x線攝影等檢查。
總之,目前的腫瘤普查方法大多尚不理想,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如發現血管上皮重度增生、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縮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結腸息肉,支氣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應引起高度重視,密切隨訪,積極治療。
❷ 癌症一般是怎麼查出來的
你在體檢時可,要求醫生在查血時增加腫瘤指標項目的檢查。如AFP,CEA等很多項目
一般人最常見的抽血檢查通常是查血常規,看是否發炎等,不大會幫助判斷腫瘤。
另外,B超,CT,X光等都能幫助診斷腫瘤。
腫瘤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對於預防癌症,美國國家科學會曾經有一篇文章提出了如下建議:
1)飲食上少吃油和脂肪、糖和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帶麩的米面(粗糧)。最好能吃素,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肝臟的負擔。
2)保持樂觀愉快的生活態度。遇事找好處。不抱怨。心情的不愉快,會影響身體的各種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發生糾紛和矛盾時,千萬不要壓抑煩惱,最好和親人談開。中國的俗語是千年智慧的結晶:「花錢消災」、「生死有明,富貴在天」。如果相信因果報應的道理,則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萬事如意,必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隨時懺悔以前的錯誤。進一步想想人生如夢,一切的一切都變化無常,何必太鑽牛角尖?昨日的英雄今日又何在?這樣想就會心平氣和。
另外,要積極的去積福,多做利益他人的事,特別是不殺生,並且還要放生,多多益善。放生是救其他動物的性命、給其他動物以平安,獲得的果報是自己的健康和長壽。
❸ 做了超聲波,ct,能看出癌細胞是否轉移嗎
通過外部檢測,是比較難的。
❹ 癌症通過哪些手段可以檢測出來
1、腫瘤標記物
雖然腫瘤標記物缺乏特異性,但在輔助診斷和判斷預後等方面仍有一定價值。
主要包括酶學檢查,如鹼性磷酸酶,在肝癌和骨肉瘤患者可明顯升高;糖蛋白,如肺癌血清ɑ酸性糖蛋白可有升高,消化系統腫瘤CA19-9等增高;腫瘤相關抗原,如癌胚抗原(CEA)在胃腸道腫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現增高,甲胎蛋白(AFP)在肝癌和惡性畸胎瘤中可增高。
2、基因檢測
包括基因表達產物的檢測,基因擴增檢測和基因突變檢測,可確定是否有腫瘤或癌變的特定基因存在,從而做出診斷。
3、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包括透視與平片,如部分外周性肺癌、骨腫瘤可以在平片上出現特定的陰影;造影檢查,如上消化道造影可能發現食管癌、胃癌等,鋇灌腸可以顯示結腸癌等;特殊X線顯影術,如鉬靶攝影用於乳腺癌的檢查。
(2)、超聲檢查:簡單、無創,廣泛用於肝、膽、胰、脾、腎、甲狀腺、乳腺等部位的檢查,並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腫物的穿刺活檢,成功率較高。
(4)超聲波造影怎麼檢查是不是癌擴展閱讀
在醫學上,癌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有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
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症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徵,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煙、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❺ 超聲檢查如何診斷肝癌
工作原理 它利用人體不同組織對聲波回射產生的不同信號光點,組成人體切面圖像,這些圖像能直觀地與人體器官的內部解剖,包括臟器的大小、血管的形態、內部有無佔位性病變,以及病變的形態、質地、大小,特別是對鑒別實質性與液性佔位有獨特的優點。 診斷依據 現在超聲顯像對於肝癌的診斷不可或缺。肝癌組織失去了肝組織的正常結構,超聲下可以見到癌組織與周圍正常肝臟相比呈現的不同回聲:小肝癌常呈低回聲混合,中心常有液化壞死區。彩色多普勒超聲出現後,更可以通過檢測肝佔位病變的血供情況,來鑒別肝癌和肝血管瘤等肝內良性病變。如果彩色多普勒檢測到動脈性血流頻譜,而且血流指數超過0.7,這就是診斷肝癌的重要依據。 新技術近年來,還將造影技術和超聲顯像結合起來,能准確地顯示腫瘤內部的血流供應的特徵,如注射超聲造影劑後,在動脈相可見肝癌結節內有顯著的增強,而門靜脈期病灶迅速變成比周圍肝實質更低的回聲。 超聲造影使超聲診斷肝癌的准確性進一步提高,可以准確地鑒別良性病變和惡性腫瘤。
❻ 癌症是怎麼檢查出來的
診斷癌症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①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各種常規檢驗及具有一定特異性的化驗。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②體格檢查:由於約有75%的癌症發生在身體容易發現的部位。因此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望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十分重要,常常能發現相當一部分腫瘤,並能對其性質做出初步的判斷。
③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常規透視、拍片、各種造影、各種體層檢查;CT、ECT、核磁共振檢查;B型超聲檢查,核醫學檢查等。
④病理學檢查:脫落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
⑤內窺鏡檢查:食管鏡、纖維胃鏡及纖維結腸鏡、支氣管鏡、膀胱鏡等。
⑥放射免疫學檢查:如胎甲蛋白測定、癌胚抗原檢測,EB病毒抗體檢測等。
⑦醫用激光診斷。
另外,開展區域性預防癌症普查,也是有較大價值的早期發現途徑。通過普查,能夠發現早期癌症病人,對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關注癌症早期檢查
隨著科技進步,種種防癌治癌的手段層出不窮,但一些癌症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卻未降反升。這是由於早期防癌意識不強和常規體檢項目上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對於癌症,早期正確診斷是施行合理治療及以後治療成功的關鍵。那麼,對於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檢測?癌症早期檢查包含幾個部分?多長時間做一次健康檢查?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怎麼辦?記者就早期癌前檢查的相關問題采訪了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的黃守清副主任。
認識癌症早期檢查
據黃主任介紹,健康體檢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傳統檢查、腫瘤檢查和重要器官檢查,而癌症早期檢查是腫瘤檢查中最重要的一項。
腫瘤檢查包括影像學和血液標志物檢查,這兩項檢查的對象不同,對於內臟器官,就要藉助影像學檢查,既包括眼觀手摸等簡便易行的方式,也有 X線、 B超、 CT、彩超等影像學手段。另外,血液標志物的檢查也很重要,可以有助於發現肝癌的甲胎蛋白( AFP),空腔臟器如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等腫瘤標志物( CEA), VCA-IGA則是 EB病毒,是對胃炎的檢查,還有一些廣譜的腫瘤標記物可作為篩查用。專家指出,確定做防癌體檢的對象,應從年齡上進行考慮。癌症的「高危人群」,指的是對某一癌症特別危險的特定人群。肺癌的高危人群,是每天吸煙 20支吸了 20年的男性;乳腺癌高危人群,是家族中母系親屬中已有乳腺癌病人的女性;肝癌的高危人群,是遷延不愈而且表面抗原陽性的肝炎病人。大量的統計數字已表明,大部分癌症的高發年齡是在 40歲以後,因此, 40歲以後的人,就要加倍小心自己的身體了,也應把自己列入「高危人群」。
對於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過自查和進行特定的防癌體檢來檢測。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應多做幾次體檢,早發現早治療。人一步入 40歲,一年內至少要做一次專業性的防癌體檢,還有化驗、病理學、窺鏡等常規措施及血液標志物檢查。目前技術水準不斷提高,通過種種手段,危害人類的常見腫瘤基本都可及早被檢查出來。而屬於「高危人群」中的市民更要適當地增加檢查次數。
癌症早檢刻不容緩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約 200萬,已佔我國各種疾病死因的第二位。黃主任說,大眾對癌症防治參與熱情不高及癌症防治知識的匱乏等是重要原因。市民要麼害怕、要麼沒錢、要麼有錢也沒時間做定期健康體檢,其實查與不查,病症都是客觀存在的,心存僥幸或是麻痹大意都可能讓自己後悔莫及。
在采訪過程中,黃主任與記者提起一件事:前些日子位律協一位同志前來體檢,體檢結果是早期膀胱癌,這種病癌常規的檢查是很難查出的,因及時發現,現在治療得相當好,如果再延一年可能癌細胞就會擴散到了其它部位。
對此,專家鄭重提醒大家:有的患者諱疾忌醫,在很早的時候身體就有徵兆,可是有的因為自身經濟的原因,有的是害怕檢查結果出來自己難以承受,就聽之任之了,最後等病痛到了無法忍受的時候才來就醫時已經錯過了救治的最佳時期。癌症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癌症病人有 90%是可以治癒的,治療費用也會大大降低。只要我們重視癌症的早期症狀和體征,及時進行檢查,或定期進行普查,大部分癌症可以做到早期發現。值得欣慰的是,不管是單位出錢的集體體檢,還是自費的個人體檢,都出現了迅猛增長的勢頭。我國長年累月形成的體檢,其側重點在於心血管疾病、肝炎和糖尿病等方面,與癌症檢查關系不大。所以,醫院建議,個別患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主動增加防癌的檢測項目。
❼ 造影能否檢查出早期癌症像胃癌之類的
不能,最多就是做參考。
如果懷疑癌建議胃鏡檢查,取病理,確診。
❽ 什麼是超聲造影(CEUS)檢查
病情分析:
您好,超聲造影是注入造影劑後再進行超聲檢查
指導意見:
利用造影劑散射回聲增強,明顯提高超聲診斷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用於一些心臟病變,以及肝、腎、子宮、乳腺等器官疾病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