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進口商品,進口商品是如何定義
進口商品指一個國家本身不生產而從國外購買以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的商品。
進口商品結構,一國資源、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比較劣勢的集中體現。進口商品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一國的產業結構水平,因此進口商品結構的變動也必然最終會由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出來。
產業結構優化的動力來自於生產要素的積累,技術進步和創新以及產業政策所提供的價格傾斜,即來自於發達的生產機制與政府調控機制。
按照國際貿易商品標准分類,進口商品結構由兩大類商品組成,即資本品和初級產品。化學及有關產品、機械及運輸設備這些工業製成品可以定義為資本品。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動植物、油脂及蠟等商品屬於初級產品范疇。
(1)如何認定為新的進口設備擴展閱讀
資本品的進口可以提高國內生產設備的技術含量和技術水平,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勞動的生產效率或者說資本的邊際產出效率,增強國內的總體技術能力,推進國內的產業結構的深化和高層次化。具體地說資本品對產業結構優化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進口先進的機器設備,可以利用現成的科技成果裝備傳統產業,提高其科技含量,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級技術產業轉移,形成產業升級型的結構變動。
(2)可以較快地擴大產業的生產規模,形成產業內效率化結構變動,甚至形成新的高增長產業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