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兒童中醫治療設備有哪些

兒童中醫治療設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7-03 10:25:32

① 中醫治療方法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應用

小兒腦性癱瘓,中醫文獻中無此病名,從症狀上分析,當屬「五遲、五軟」范疇。五遲:立遲、行遲、語遲、發遲、齒遲,是指小兒語言、行走、生發、長牙的生長發育遲緩於正常同齡兒童。五軟:頭項軟、口軟、手軟、腳軟、肌肉軟,是指小兒筋脈肌肉鬆軟無力之證,主要表現為頭項軟弱歪倒、口肌吮嚼無力、手腳軟廢不用、肌肉鬆弛軟弱。因小兒腦癱以生長發育遲緩、肌肉軟弱無力為特點,和胎稟不足有關,又稱胎弱、胎怯。
隋代《諸病源候論》中有「齒不生候」 、 「數歲不能行候」 、 「頭發不生候」 、 「四五歲不能語候」等有關小兒生長發育遲緩的記載。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張建奎
宋代《太平聖惠方》記載了「語遲、行遲、發遲」等證候的治療方葯。
清代《張氏醫通》明確提出了「立遲、行遲、語遲、發遲、齒遲」的名稱,並對其病因病機作了全面的闡述:「若長不可立,立而骨軟,大不能行,行則筋軟;皆肝腎氣血不充、筋骨痿弱之故。」 中醫對腦癱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推拿按摩療法;針灸療法(頭針、體針、穴位封閉療法);中葯治療(辨證論治、中成葯、中葯外治);中醫與理療的結合(葯物熏蒸、電針、經絡導平等)。
中醫強調整體治療,也強調綜合治療,中醫葯的優勢,不但在治療腦癱的本身,也體現在腦癱兒合並症狀的治療、體質的調整等方面。
1. 辨證論治
腦癱的分型論治,古人沒有系統的論述,根據起其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證型。
(1)腎虛髓虧
證候:智能低下,反應遲鈍,目無神采,動作發育落後,翻身、坐、爬、立、行等均遲於正常同齡兒童。舌質淡,苔少,脈細弱。
治法:補腎生精,填髓益腦
方葯:補腎地黃丸加減。熟地,山葯,茯苓,澤瀉,山萸肉,牡丹皮,枸杞子,補骨脂,懷牛膝,鹿茸,益智仁等。
(2)脾腎虧虛
證候:腰脊不舉,坐立不穩,肌肉痿弱不實,行走遲緩,多卧少動,面黃形瘦,舌淡苔薄白,脈無力。
治法:益氣健脾,補腎壯骨
方葯:補天大造丸。當歸,龜板,黃芪,人參,白術,茯苓,紫河車,鹿茸,枸杞子,補骨脂等。
(3)心血不足
證候:智力低下,神情呆滯,語言發育遲緩或見言語不清,或數歲不語,面色無華,發稀枯萎。舌淡苔少,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心 方葯:菖蒲丸加減。人參,石菖蒲,麥冬,遠志,當歸,茯神,川芎,白芍,熟地,山萸肉,鹿角膠等。 (4)痰瘀阻竅證候:關節強硬,屈伸不利,運動落後,或下肢交叉,腳尖著地,手緊握拳,頭反張,語言不利,或失聰失語,舌質暗,苔膩,脈滑。 治法:化痰活瘀,開竅通絡 方葯:強力愈癱片。全蟲、蜈蚣、烏蛇、僵蠶、菖蒲、鬱金、膽星、白附子、白芥子、川芎、沉香等。 2. 中葯成葯
嬰幼兒由於服用中葯困難,中成葯在小兒腦癱的治療上使用更為廣泛,不僅用於腦損傷、腦發育落後的治療,更多用於腦癱患兒體質的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等。
(1)腦發育落後―六味地黃丸、河車大造丸。
(2)腦損傷、血液循環淤滯―丹參注射液、當歸注射液、川芎注射液。
(3)
消化功能紊亂―厭食、腹瀉、疳積、營養素缺乏―參苓白術散、歸脾丸、嬰兒素、稚兒靈顆粒、健脾生血顆粒、健兒消食口服液等。
(4)免疫功能低下―反復呼感―玉屏風散、蟲草制劑(金水寶、百令、至靈膠囊)、靈芝制劑(薄芝糖肽注射液)。
(5)鈣磷代謝失常―龍牡壯骨沖劑。
(6)醒腦開竅―麝香注射液。
(7)常用中成葯簡介①歸脾丸組 成:黨參,白術,黃芪,茯苓,遠志,酸棗仁,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甘草。功能主治:益氣補血,健脾養心,適用於腦癱患兒有心脾氣血兩虛者。②參苓白術散組 成:黨參、茯苓、白術、山葯、扁豆、蓮子、桔梗、甘草、薏苡仁、砂仁等。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滲濕,適用於腦癱脾胃氣虛型。③河車大造丸組 成:紫河車,熟地黃,天冬,麥冬,杜仲 (鹽炒),牛膝(鹽炒),黃柏 (鹽炒),制龜甲等。功能主治:滋陰清熱,補腎益肺。用於肺腎陰虛型腦癱患兒。④六味地黃丸組 成:熟地,山萸肉,茯苓,澤瀉,白術,山葯。功能主治:滋陰補腎,適用於腦癱患兒先天虧虛、腎精不足者。⑤龍牡壯骨沖劑組 成:黨參、茯苓、白術、淮山葯、黃芪、五味子、龍骨、牡蠣、龜板、麥冬、維生素D等。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滋陰,適用於腦癱脾胃虛弱兼陰虛者。⑥玉屏風散組 成:黃芪、防風、白術。功能主治:補肺益氣固表,適用於肺氣虛弱型腦癱。⑦復方丹參注射液組 成:每毫升相當於丹參、降香各1g 功能主治:活血行氣散瘀、抑制血小板凝集、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人體組織血流量、提高機體對缺氧的耐受性、糾正血液高凝狀態、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腦癱患兒可常規應用。用法用量:可用於穴位封閉、靜脈點滴等。穴位封閉每個穴位0.1~0.5ml;靜脈點滴按0.5ml/kg/d。⑧當歸注射液組 成:中葯當歸提取物。功能主治:類似復方丹參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復方丹參注射液。⑨麝香注射液⑩薄芝糖肽注射液 3.推拿按摩療法
推拿按摩療法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在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上可以起到緩解肌肉痙攣、降低肌張力、提高肌力、強筋壯骨、促進運動發育、疏筋通絡、滑利關節、矯正姿勢等作用,同時可以改善消化、提高免疫、強壯體質,
是小兒腦癱的主要康復治療方法。
(1)推拿按摩的基本治療原則推拿按摩療法的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 以柔克剛―對痙攣嚴重者,手法宜柔緩。 以剛制柔―對軟弱無力者,手法宜重著。
痙攣型―降低肌張力為主。
手足徐動―緩解緊張、降低興奮性。
推拿按摩和運動療法相結合―先推拿按摩緩解痙攣,再進行運動訓練。推拿按摩和運動訓練誰主誰次、時間誰長誰短,根據病情、康復的不同階段因人而異。
(2)推拿按摩的時間及療程
手法治療每日1~2次,每次15~45分鍾。時間長短根據年齡、體質情況而定。
每周治療6天,每月為1療程。
(3)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循經推按、穴位點壓、局部按摩、姿勢矯正。
強壯體質、提高免疫、促進消化吸收―捏脊、小兒推拿、傳統推拿手法。
①循經推按 在經絡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用推法和按法的復合手法,以推為主,根據部位可選指推法、掌推法。 因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是人體的總控制系統,循經推按可以疏通全身的經絡,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皮膚、肌肉的營養,能防止肌肉萎縮,促進運動,強筋壯骨。 ②穴位點壓 對全身各處重要穴位,使用點揉、按壓復合手法,對腧穴有較強的刺激,具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 通過點按穴位對皮膚、肌肉關節、肌腱、神經、經絡腧穴的作用,可以緩解肌肉痙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調節神經功能,提高肌力。③異常部位肌肉按摩 對患兒異常部位的肌肉採用揉、按、滾等手法,對肌張力高的部位,用柔緩手法,可緩解痙攣,降低肌張力;對肌力低下部位,用重著手法,以提高肌力。是中醫推拿按摩與現代康復技術的結合,該法既應用了中醫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又結合了現代康復理論中對患兒肌力、肌張力、運動功能等的評價。④姿勢矯正 採用扳法、搖法、拔伸法等手法,促進腦癱患兒肢體、關節活動,對異常的姿勢進行矯正,具有滑利關節、增強關節活動、疏筋通絡等作用。 4.推拿按摩療法的現代研究近年來對推拿按摩治療小兒腦癱進行了一些實驗研究及理論方面的探討,多從推拿按摩對人體肌電圖、免疫功能、血液動力學等方面研究。崔榮慶等應用腰胸脊髓誘發電位(TL-SCEP)技術,觀察推拿對腦癱患兒體感通路和皮層活動影響,發現推拿可以改善外周局部微循環,促進患肢肌肉和神經末梢的功能活動。 朱氏通過對體弱易感家兔模型按摩前後免疫指標變化,並與正常組對照觀察時發現,推拿前造模動物IgG、IgA、C3 b-R、ANAE等免疫指標均低於正常組(P0.05),經推拿後,模型家兔除了IgA外,各項指標與正常組無顯著差異(P0.05),而對照組各項指標均處於未恢復狀態。說明推拿具有較強的提高和調整體液及細胞免疫的作用。而李氏則報告腦癱患兒CD3 、CD4、CD4/CD8值、IgA值均低於正常,提示腦癱患兒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推拿按摩不僅可以促進患兒運動發育,糾正其異常姿勢,還能提高患兒免疫能力。翟氏報道29例腦癱患兒SPECT檢查結果20例存在局部腦血灌注減少。梁氏在臨床上通過對健康人、頸椎病、腦動脈硬化、手外傷患者推拿前後甲皺微循環變化的觀察發現,推拿後管襻數量減少、管襻輪廓不清、血色暗紅、襻頂瘀血、血流減慢、流態異常及滲出等微循環障礙的主要指標均有顯著改善,說明推拿可使一定范圍內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血流增快,血流量增加。這提示推拿按摩還可以促進血流,改善血液循環,間接影響腦癱患兒腦部供血。 5.針灸療法在腦癱的治療上,針灸療法較為常用,包括體針、頭針、水針(穴位封閉)、耳針、梅花針等。
(1) 頭皮針灸
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能加快腦部血流量,改善腦癱患兒血液循環,促進腦代謝,有利於腦癱患兒的康復,提高腦癱患兒智力、促進腦癱患兒語言、聽力發育。
一般多採用焦氏頭針分區及治療方法。焦氏根據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理論,在頭皮相應區域劃分出14個刺激區作為頭針治療部位,其適應症是神經系統疾病,在國內運用最廣。
頭皮針主區:運動區
頭皮針輔區:平衡區、語言二區、語言三區、視區等
針刺手法:選0.5~1.5寸毫針,快速進針,與頭皮水平線成15度角,快速捻轉後留針30分~1小時,15分鍾行針1次,每日1次,1個月為1療程。
(2)穴位注射療法
又稱水針療法,是將葯物注入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能發揮針刺、穴位及葯物的多重功效。
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根據使用葯物的劑量及刺的深度選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針頭(目前臨床上多選用一次性注射器)。
常用葯物:水針常用葯物有以下幾種:
中草葯制劑:如復方當歸注射液、丹參、川芎、麝香、威靈仙注射液等。
維生素制劑:如維生素B6、B12注射液等。
其他常用葯物:如腦活素、腦苷肌肽、神經生長因子、胞二磷膽鹼等。
(3)體針
體針:按傳統的方法取穴、針刺,年齡小者,只能點刺,不便留針,可能影響針灸的治療效果。對於在痙攣的部位進行針刺,特別是緊張性手足徐動的肢體,目前仍存在爭議,有專家認為有加重痙攣的可能。對於張力低下、肌力較弱的,效果相對較好。
6.針灸治療小兒腦癱的現代研究
於海波等通過針刺小兒腦癱患者,觀察肌電圖的即時變化,發現針刺能使痙攣性患者F波受到明顯抑制,說明針刺治療可使痙攣患者的痙攣活動有顯著改善。
陰懷清等通過對腦癱患兒進行頭皮針灸,觀察治療前後耳廓微循環的變化,發現治療後耳廓靜脈血流速度明顯加快,說明頭針治療腦癱可以促進耳廓微循環。程蓉岐等對腦癱患兒頭針治療前後進行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治療後大多數患兒腦動脈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吳氏探討針刺對小兒腦癱作用機制,對比觀察針刺組加基礎治療組與單純基礎治療組的療效及血液流變學和腦SPECT變化也趨於好轉,認為針刺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作用,改善了腦部的營養和血供。
7.中醫葯理論與理療技術的結合
(1)經絡導賓士療
經絡導賓士療儀是根據中醫的經絡和陰陽學說,結合現代生物電子運動平衡理論,利用最新的電子技術研製成的一種新的中醫治療設備。主要用於治療運動及感覺性障礙類疾病。「導平」即「生物電子激導平衡療法」的簡稱,是使用高電壓脈沖電流,通過對肌體中運行的生物電子進行激勵導活,從而通調經脈、平衡陰陽。經絡導賓士療儀通過高壓電脈沖,代替針灸、推拿等來刺激人體穴位,按不同病情分別採用特定的平衡療法,並對有關經穴分別調整,促進體內的平衡。
(2)電針治療
是現代理療儀器和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的結合,通過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相應的腧穴,起到電療和針刺的雙重作用。
(3)中葯熏蒸治療
腦癱患兒肌張力增高和痙攣是牽張反射的一種表現,感受器是肌梭。在熏蒸作用下,骨骼肌局部溫度上升,肌梭的傳入、傳出纖維的興奮性減弱,從而使肌張力下降,肌痙攣緩解,採用中葯熏蒸治療,是利用熏蒸時的溫熱和葯物雙重效應,以及肌梭傳導受溫度影響的特性,來有效松解痙攣,降低肌張力,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為肢體康復鍛煉創造良好的基礎。
(4)中葯洗浴
中葯熏洗治療,也是利用熏洗時的溫熱和葯物雙重效應,以及肌梭傳導受溫度影響的特性,來有效松解痙攣,降低肌張力。
葯物:伸筋草、透骨草、桃仁、紅花、丹參、雞血藤、川牛膝、當歸、白芍、木瓜、杜仲、狗脊等。
方法:葯物水煎煮後,先用葯液之熱氣熏蒸,待水溫降至30 ~40度時,進行洗浴30分鍾左右。
8.小結 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大量的總結,中醫葯傳統的康復治療方法在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腦癱患兒緩解痙攣、降低肌張力、提高肌力、矯正姿勢等方面有較好的療效,但也應看到,中醫傳統康復方法在促進患兒的運動、特別是主動運動能力的訓練,運動的協調性、靈活性及精細動作訓練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只有把中醫傳統康復方法和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如果單純使用或強調某一種治療方法,不重視綜合康復,特別是運動康復,必將影響康復效果,這方面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閱讀全文

與兒童中醫治療設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裝置的組成 瀏覽:951
高壓櫃電氣及機械聯鎖裝置 瀏覽:666
玻璃門軸承壞了多少錢 瀏覽:543
供電設備總容量怎麼算 瀏覽:258
FD322210是什麼樣的軸承 瀏覽:48
破碎機多少錢一台19沃力機械設備 瀏覽:869
超聲波不顯示電流怎麼回事 瀏覽:444
水閥門開關壞了怎麼拆 瀏覽:529
電瓶車前軸承6201後輪是什麼 瀏覽:958
踏板摩托車機械打火裝置叫什麼原因 瀏覽:762
華研設備怎麼樣 瀏覽:417
PE管道和閥門焊口開了怎麼解決 瀏覽:683
自動檢測墊圈內徑裝置 瀏覽:837
minecraft通用機械怎麼使用 瀏覽:832
燃氣閥門滴滴響 瀏覽:611
陽泉哪裡買攝影器材 瀏覽:366
數控機床怎麼補光 瀏覽:952
設備巡檢系統平台哪個好 瀏覽:999
昂科威的儀表盤如何調整 瀏覽:802
掛擋儀表盤上顯示什麼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