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能製造的硬體設備的安全性怎麼保障
智能製造的硬體設備安全性保障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問題,涉及到從設備的設計、開發到部署、運維的整個生命周期。以下是一些關鍵措施來確保智能製造硬體設備的安全性:
設備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在設計之初就應將安全性作為核心考慮因素之一,貫徹到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這包括使用多層獨立安全等級(MILS)的設計理念,確保系統靈活性的同時,為不同層級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 。
網路安全:智能製造設備通常連接到網路,因此需要確保網路安全,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潛在的網路攻擊。這可能涉及使用VPN、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等網路安全技術 。
數據安全:智能製造系統涉及大量數據的收集、存儲和分析。需要確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採用加密技術保護數據不被未授權訪問或篡改 。
設備身份驗證:確保連接到網路的設備是可信的,防止惡意設備仿冒。這可能需要設備具有唯一的身份驗證機制,如使用安全晶元進行身份驗證 。
安全固件和軟體更新:確保設備運行的固件和軟體是最新的,及時修補已知的安全漏洞。同時,更新過程本身也應該是安全的,避免在更新過程中引入新的安全風險 。
物理安全:除了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物理安全也同樣重要。需要確保設備在物理層面上免受損害,例如通過使用抗干擾的硬體設計和確保設備放置在安全的環境中 。
人員培訓和意識:智能製造環境中的人員需要對安全風險有充分的認識,並了解如何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這包括對操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培訓和意識提升 。
法規和標准遵循:遵循相關的法規和安全標准,如《國家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等,確保智能製造系統的建設和運營符合國家和行業的安全要求 。
風險評估和應急響應:定期進行風險評估,識別潛在的安全威脅和漏洞,並制定相應的應急響應計劃,以便在發生安全事件時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 。
通過上述措施的綜合應用,可以大大提高智能製造硬體設備的安全性,保障智能製造系統的穩定和可靠運行。
⑵ 智能製造的硬體設備的安全性怎麼保障
智能製造的硬體設備安全性保障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問題,涉及網路安全、數據安全、設備安全等多個方面。以下是一些關鍵措施來確保智能製造硬體設備的安全性:
網路安全加固:通過建立網路隔離,如使用VLAN技術和工業隔離區(IDMZ),限制不同網路區域間的通信,防止外部安全威脅的擴散。
IT與OT融合安全:實現IT/OT一體化安全防護,確保安全能力對生產環境的正常運行「零」影響,並引入大數據分析和AI識別技術,以適應智能製造的需求。
風險評估與管理:定期進行風險評估,識別潛在的供應鏈風險,評估每個供應商的信任程度,並定期審查,同時重視網路威脅情報,監測網路空間的威脅情況。
安全意識與教育:提高員工對網路安全的認識,通過教育和培訓,增強員工對網路安全的意識和能力,特別是在IT和OT專家之間進行跨職能的安全知識交流。
數據保護:保護開放、移動和共享的數據,以及隱私,確保數據在智能製造系統中的安全性。
智能安全系統:利用智能安全解決方案,如Rockwell Automation提供的解決方案,提高安全合規性和績效,減少停機時間,並提高生產率。
安全技術標准:推動工業4.0各利益相關方的對話,確保在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上達成共識,減少安全技術標准碎片化帶來的風險。
設備與平台的安全互操作性:建立工業4.0安全互操作性的基線,鼓勵使用互操作性框架,促進通用安全語言和工業4.0組件協議的使用。
技術約束的克服:為工業4.0定義一個安全評估架構,明確所有工業4.0組件、設備、服務、協議、通信和流程應用中的安全設計原則。
預防性維護:利用智能安全進行遠程故障處理和預防性維護,簡化布線和系統復雜度,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降低智能製造硬體設備面臨的安全風險,確保生產環境的穩定性和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