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選用水源熱泵系統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選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空調系統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當地水質情況:由於水源熱泵的主機冷凝器中需要地下水直接循環,如果地下水硬度偏大或含沙量(尤其是細沙)大,則長期使用後機組冷凝器沉沙結垢和腐蝕嚴重。其他類型的冷熱水機組採用閉式系統,循環水經過軟化處理,可以長期使用,不會發生大幅度的冷量衰減。
二、 當地地下水儲量(或流量):水源熱泵系統設計的前提是當地具有比較豐富且穩定的地下水源,所以如果當地地下水儲量不足,則長期運行後由於井口水流量下降,系統製冷量將產生大的衰減。
三、地下含水層的地質條件:水源熱泵比較適合於卵石層含水的地區,該類型地區含水豐富且滲水迅速,便於回灌。不太適合的類型為含沙量較大的地區,該種類型地區由於水層間隙較小,含水量少,滲水性差,回灌難。
四、回灌:從保護地下水資源和建築安全因素考慮,回灌是水源熱泵系統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但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且一般需要業主提供現場的水文資料。回灌的目的是使地下水形成循環,所以回灌井的位置和水位必須與抽水井的同屬一個水系統,否則會出現抽的出來,灌不回去的情況。如果井位選擇不當,則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後會出現「冒水」的情況,這時整改的話需要重新打井,投資會大大增加。這種情況在很多工程中被發現。
五、打井:打井除了以上回灌需要考慮以外,還要注意(一)抽水井和回灌井的井位之間的距離不能過小,否則會出現「熱短路」,也就是說熱量沒有被帶走,只是在短循環。(二)抽水的含水層的深度不能太淺,否則會直接影響地基的穩固程度,長期運行會有安全隱患,但深井的打井費用會大幅度增加,這方面需要業主注意。
六、運行費用:水源熱泵的推廣者普遍宣傳的特點是節能,主要體現在主機的耗電量比常規冷熱水機組小,但業主需要注意的是:水源熱泵系統選型的依據是所有的外部條件為穩定的工況,而且一般單位面積的冷熱負荷都考慮的相當小,在系統冷熱量沒有衰減的時期是理論上可行的,但長期運行的效果很難保證,這一點可以從鄭州等一些地區至今沒有長期使用良好的用戶等情況看出來。
七、潛水泵:大多數水源熱泵系統在計算系統能耗時都有意無意的避開了潛水泵這個耗電大戶,而潛水泵在水源熱泵系統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全天候運行,井的水位越深耗電越大,所以在費用計算上水源熱泵系統經常會低的驚人。
『貳』 空調系統如何設計
1.、根據建築使用面積確定製冷機組型號,製冷機組型號確定後確定冷凍水管及冷卻水管的規格,根據建築高度確定循環泵的揚程(循環泵需有用有備),根據製冷機組型號確定冷卻塔型號及冷卻水管規格;根據建築確定水管走向;
2、房間內使用的冷熱空氣應加新風系統,根據使用面積確定新風機組的送風量,(新風機組每層一台,如果樓層使用面積較小,也可兩層用一台)確定新風機組的送風量以後確定送風管道的規格、走向。
3、新風一般為舒適性送風,風速要求不可過高,根據風量、房間大小確定風口的規格、型號(各風口配備調節閥);
4、風機盤管:根據房間大小確定風機盤管的規格、數量;看房間的使用功能來確定風機盤管的安裝位置;
5、製冷機房內各種閥件就不再說了,你肯定知道,該加閥件加閥件,該加跑風加跑風,設備該加減震加減震;新風機房同樣如此,防火閥、電動調節閥也是必備的,規格均根據管徑來確定。風管經過防火分區時別忘了加防火閥。
6、空調水管高點、末端加跑風。
你的空調設計不知是否含防排煙:
根據防火分區確定排煙風機的規格、型號,然後計算排煙風管規格及排煙風口的規格,根據防火分區確定排煙風口的位置;根據排煙風管規格確定280度防火閥的規格。
7、樓梯間的正壓送風也別忘記,加壓風機在樓頂,加壓風機、加壓風口根據建築定。
8、對於人員密集的房間,還應設排風系統。
『叄』 請搞建築暖通設計(空調系統的總功率) 高手指教。
首先是空調製冷量或制熱量的計算,一般首先要考慮新風量,這是根據樓宇要求和設計規范得出的。新風量出來後,根據設計條件和焓濕圖得出新風冷負荷或者熱負荷。然後是人員,設備冷負荷,再然後就是維護結構的冷熱負荷。現在的要求好像是根據當地的氣象參數,算出分時冷熱負荷,這個要求就比較高了。一般設計開始的時候都是根據經驗來做的,比如京津地區,辦公樓夏季冷負荷為80~100w/m2,冬季熱負荷為60~80w/m2。
冷熱負荷計算出來後,就要選擇冷熱源了。熱源就是鍋爐或者市政熱源了,相對比較簡單,以下主要講製冷吧。冷機的選擇根據冷源一般有水冷,風冷,地源熱泵等(風冷熱泵和地源熱泵可同時提供熱源),一般跟當地氣候條件,投資什麼的有關,不過最關鍵的指數是COP。可以找一些設備廠家的參數來選擇冷源系統。
接著就是水系統了,根據水系統設計選擇相應的水泵,流量,管經,揚程等
風系統前面已經說過風量了,還要設計鳳管和風機;
最後是末端體統,選擇風機盤管什麼的。
這些就是空調系統所有的設備了,設備選型一般都根據廠家提供的參數來選擇。列出這些設備後就可以得知設備的總功率了。做配電的話又需要做配電負荷計算了,這里不多說了。
電費的話,一般可以做估算,但不太准。可以運用一些能源模擬軟體(比如equest什麼的)模擬出一年的運行電能(kWh),就能算出電費了。
說了這么多,可能還是不太清楚,我也是最近開始研究暖通空調的,如果您真想完全明白,在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後可以看看設計手冊。那樣就比較清楚了。
『肆』 空調系統末端設計步驟
設計順序:先末端,後主機設計原則:合理、經濟,最大限度節約運行成本設計方案及適用范圍:一、末端部分:1、風機盤管系統;適用范圍:一般辦公、餐飲等場所2、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適用范圍:要求較高的辦公、酒店、餐飲娛樂等場所3、全空氣系統;適用范圍:商場超市、車間等大開間場所二、主機部分:1、螺桿式冷水機組製冷,市政或鍋爐供熱;適用范圍:有專用機房、電力充足、需專人值守2、風冷機組製冷(制熱),市政或鍋爐供熱;適用范圍:空調面積較小、沒有機房、無專人值守3、離心式冷水機組製冷,市政或鍋爐供熱;適用范圍:空調面積較大、有專用機房、電力充足、需專人值守4、溴化鋰機組製冷(制熱),市政或鍋爐供熱;適用范圍:電力不足、有市政熱源並經綜合比較經濟、有專用機房、需專人值守三、其它:1、一拖多系統;適用范圍:空調面積較小、無專用機房、無專人值守、空調面積較大但非同時使用且需獨立計費等場所2、風管機系統;適用范圍:大開間、無專用機房、無專人值守、控制靈活、初投資較低設計程序:一、末端部分:(一)設備選型:1、計算實際空調面積;2、根據使用場所確定冷負荷指標,計算出設計總負荷,根據設備布置特點確定所需設備數量,確定設備型號;冷負荷概算指標:採用組合式空調器,循環次數商場6~7次,推薦8~9次(二)水系統設計:1、設備定位布置,確定立管位置,根據系統復雜程度確定採用同程式或異程式(當立管與最末端設備距離超過30米時盡量採用同程式);2、確定主管道走向,並與設備合理連接,當主管道有分支時應設閥門以便於調節;3、根據設備流量確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據設計水流速計算出管徑;4、空調水設計流速為0.9-2.5m/s,管徑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應小於500;5、水管與設備連接時,進水管上設軟接、過濾器、閥門,出水管上設軟接、閥門;6、冷凝水管徑設計:當機組冷負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7、空調水管保溫:當採用超細玻璃棉管殼保溫時,供回水管保溫厚度採用50mm,冷凝水管保溫厚度採用30mm;當採用橡塑材料保溫時,供回水管保溫厚度採用30mm,冷凝水管保溫厚度採用15mm;當冷凝水管採用PVC等塑料管材時,可不作保溫處理。一拖多氟系統應當保溫。(三)風系統設計:1、風量選擇:(1)新風工況:按每人最小新風量確定影劇院、博物館、體育館、商店,每人最小新風量8M3/H;辦公室、圖書館、會議室、餐廳、舞廳、普通病房,每人最小新風量17M3/H;客房,每人最小新風量30M3/H,正常採用50M3/H;(2)回風工況:按循環次數確定,一般取8-10次/H,即空調空間體積×(8-10)/H2、風機風壓的選擇:估演算法:風壓=(最不利環路長度×10)Pa3、設備定位,盡量靠近水系統立管;4、布置風口,在保證無空調死區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風口數量、保持風口規格統一;送風口風速在2-2.5 m/s之間,回風口風速在3-5 m/s之間,根據風口風量和風速確定風口尺寸;5、確定主風道走向,並與各風口合理連接,當主管道有分支時應設閥門以便於調節,並且每個風口均設風量調節閥;6、根據風口數量確定各段風道風量,再根據設計風速計算出風道截面積,根據安裝空間確定風道規格,在保證裝修標高的前提下,盡量減小風道的寬高比,盡量減少變徑;通風空調風管內設計流速(m/s):註:1、表中分子為推薦流速,分母為最大流速。2、對消聲有嚴格要求的系統,管內的流速不宜超過5 m/s,支管內的流速不宜大於3 m/s。7、當風道穿越機房或防火分區時,風道上應設防火調節閥;8、當風機風量大於10000 M3/H時,風機的進出口應設消音靜壓箱,通過靜壓箱截面流速為2-3 m/s;小於10000 M3/H時,在風機出口處設消音器即可,消音器的內徑與主風道相同;9、鋼板空調風道保溫:當採用超細玻璃棉板保溫時,保溫厚度為40mm;當採用橡塑板保溫時,保溫厚度為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