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整理檔案
法律分析:
1、首先,准備整理檔案的工具和材料,工具如圖,材料主要有履歷材料、教育培訓情況、工作經歷材料、獎懲材料。具體材料,各個公司要求不同,這里就不再贅述。2、審核要入檔的材料,並按如下流程整理材料3、第三步,將要入檔的材料規整好,編上頁碼,然後靠右打孔。如果材料右邊有文字可用空白紙為他粘上邊,再打孔。4、第四步,裝入檔案盒。將要入檔的材料用分類角分類,並按照不同的類別規整轉入檔案盒。5、第五步,為檔案材料建立目錄。目錄可分大類和小類,並寫好每份材料的頁碼。6、檔案要定期增加材料。如每年的績效考核記錄、獎懲記錄、教育培訓情況等等。7、檔案要存入獨立且安全性好的房間,並委派專人管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第六條 下列會計資料應當進行歸檔:(一)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二)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及其他輔助性賬簿;(三)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四)其他會計資料,包括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及其他具有保存價值的會計資料。
衍生問題:
出納檔案整理的方法有哪些?
(1)分類。出納檔案應按經濟業務的性質和本單位的財務管理要求進行分類,一般應與本單位的會計分類相一致,兼屬檔案裝訂和使用的需要。在對檔案進行分類時,應當對一些無效或不需用的單據進行刪除。
(2)裝訂。由於原始憑證大多零落散亂,容易遺失,所以出納人員在對檔案歸類後應加以裝訂,以保證會計資料不易散落遺失。在裝訂時,應當注意檔案厚度以便於使用;使用活頁賬或卡片賬的,在歸檔時應加以裝訂並編齊頁碼,對不宜裝訂的應當連號存裝,防止散落;對於採用財務軟體記賬的單位,其列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必須裝訂編號;對於具備採用磁帶、磁碟、光碟、微縮膠片等磁性介質保存會計檔案條件的,由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統一規定,並報財政部、國家檔案局備案,保管時採用連號編排,保存在特定的檔案盒中。
(3)成冊。時於裝訂完畢的出納資料,應當立捲成冊,啟用封面或庫頁,甩以記錄每冊的編號、所屬單位、所屬時期及頁教、經辦人員等詳細內容,並加蓋單位公章和經辦人員私章。在保管上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加蓋騎縫章或加貼封條。
需要強調的是,出納賬簿在更換新賬簿後,應將舊賬歸入出納檔案。移交歸檔前應對舊賬進行整理,對編號、扉頁內容、目錄等項目填寫不全的,應按照有關要求填寫齊全;使用活頁式(如用計算機記賬的單位,賬簿資料輸出裁剪後類似活頁賬)或卡片式輔助賬的單位,對於活頁式或卡片式賬,在歸檔時必須縮齊頁碼,加以裝訂,並要像訂本賬一樣加上扉頁,註明單位名稱、所屬時期、共計頁數和記賬人員簽單等,並加蓋公章。
❷ 如何整理檔案
檔案整理
一、檔案整理概述
檔案整理,就是按照一定原則對檔案實體進行系統分類、組合、排列、編號和基本編目,使之有序化的過程。檔案整理是檔案工作業務中的基礎環節,通過整理,使檔案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立檔單位的工作活動面貌,提示文件材料之間的相互聯系,以便於檔案的管理和利用。
(一)檔案整理的類型
檔案整理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系統排列和編目;2.局部調整;3.全過程整理
(二)檔案整理的內容和步驟
檔案整理的內容,從性質上分,包括系統化和編目兩部分。檔案的系統化,就是對檔案的內容和成份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的工作,即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對檔案分門別類、組織案卷、有序排列,使之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具體內容包括:區分全宗、全宗內檔案的分類、組卷、卷內文件的排列、案卷排列等;檔案的編目是以一定形式提示和介紹檔案內容和形式特徵的工作,具體內容包括:卷內文件的編號、卷內文件目錄和備考表的編制、案卷封面填寫、檔號和案卷目錄的編制等。系統化是編目工作的基礎,編目是系統化的體現。
(三)檔案整理的原則
檔案整理工作應該按照檔案的形成規律和特點,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便於檔案的管理和利用,這是檔案整理的基本原則。
1.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
所謂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是指文件在產生和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內在聯系,主要表現在文件的來源、時間、內容和形式等方面。
2.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
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是指對於已經整理過的檔案,不要輕易打亂原有的整理體系,重新整理,這就是我國檔案界慣稱的「充分利用原基礎」。
3.便於檔案的保管和利用
便於檔案的保管和利用,是檔案整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檔案整理質量的最終尺度。
二、全宗
(一)全宗的概念
全宗是一個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形成的具有有機聯系的檔案整體。通俗地講,全宗是一個機關的全部檔案。按照全宗管理檔案,是檔案工作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和核心理論。
(二)立檔單位及其構成條件
立檔單位,又稱全宗構成者,是指形成全宗的單位或個人。判斷一個單位是否立檔單位,主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條件:
1.可以獨立行使職權,並能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對外行文;
2.是一個的會計單位或經濟核算單位,獨立編制預算;
3.設有管理人事的機構或人員,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權。
其中,第一個條件是首要的、必要的條件,後兩個是補充條件。
(三)立檔單位變化對全宗劃分的影響
1.政權更迭的全宗處理
2.立檔單位職能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全宗處理
3.立檔單位其他變化情況的全宗處理
(四)全宗的補充形式
1.聯合全宗;2.匯集全宗;3.檔案匯集
(五)判定檔案所屬全宗
判定檔案所屬全宗,關鍵是確定檔案的形成者,具體分發文、收文和內部文件三種情況。對於那些沒有標明作者或收受者的「無頭無尾」文件,則要從文件的外部特徵和內部特徵進行考證,綜合判定其所屬全宗。
三、全宗內檔案的分類
(一)分類的基本要求
全宗內檔案的分類,就是把立檔單位所形成的檔案,按其來源、時間、內容和形式的異同,分成若干層次和類別,使之構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它包括分類方法的選擇、分類方案的制訂、檔案歸類和案卷排列等內容。
分類應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客觀性;2.邏輯性;3.可操作性。
(二)常用的分類方法
檔案分類法,是具體劃分全宗內檔案異同點的標准和根據,也稱「分類標准」、「分類原則」或「分類特徵」。全宗內檔案分類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四種:
1.年度分類法;2.組織機構分類法;3.問題分類法;4.門類分類法
(三)分類方案的編制
所謂分類方案,就是標列各個層次的類目名稱,表示全宗內檔案分類體系的綱要,又稱「分類大綱」。分類方案是檔案分類的依據,但在分類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和完善。
1.機關全宗分類方案的編制
機關全宗分類方案的編制,應以本單位職能活動中形成的各種門類和載體的全部檔案為對象,依據工作職能、結合檔案內容和載體形式特點,進行科學分類。機關檔案分類方案中,第一層次的分類一般採用門類分類法。
2.企業全宗分類方案的編制
根據國家檔案局制定的《工業企業檔案分類試行規則》的規定,工業企業檔案分類設置十個一級類目,即黨群工作類、行政管理類、經營管理類、生產技術管理類、產品類、科學技術研究類、基本建設類、設備儀器類、會計檔案類、幹部職工檔案類。特大型企業或生產程序特殊的企業,有些檔案難以歸入上述十大類目時,可根據實際需要增設一級類目。
四、檔號和案卷目錄的編制
(一)檔號編制原則
檔號是檔案館(室)在整理和管理檔案的過程中,以字元形式賦予檔案的一組代碼。檔號是存取檔案的標記,並具有統計監督作用。檔號的編制應遵循以下原則:
1.唯一性原則;2.合理性原則;3.穩定性原則;4.擴充性原則;5.簡單性原則。
(二)檔號的結構
根據《檔號編制規則》的規定,檔號結構分為三種。《歸檔文件整理規則》頒布實施後,又出現了檔號的第四種結構。
(三)檔號的編制方法
1.全宗號的編制方法
全宗號用四位代碼標識。其中第一位用漢語拼音字母標識全宗屬性,後三位用阿拉伯數字標識某一屬類全宗的順序號。
2.案卷目錄號的編制方法
案卷目錄號以三位阿拉伯數字標識,應根據全宗內檔案整理狀況,可按不同時間,不同組織結構,不同保管期限,不同專題或不同載體形態設置。
3.類別號的編制方法
類別號由漢字、漢語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數字組成的代碼標識。類別號一般不應超過三級,在一個檔案館(室)內或一個全宗內,不應有重復的類別號。
4.項目號的編制方法
項目號一般引用有關管理部門編制的項目代號。
5.案卷號的編制方法
案卷號用三位阿拉伯數字標識,目錄內的案卷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不應有空號。每一案卷目錄內的全部案卷只應編一個流水順序號。
6.件號的編制方法
件號用阿拉伯數字標識,不應有空號。件號的編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裝訂的案卷,卷內文件必須單件裝訂編號,每個案卷的卷內文件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另一種按照《歸檔文件整理規則》整理的檔案,同一個類目下的文件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
7.頁(張)號的編制方法
頁(張)號用阿拉伯數字標識,卷內文件各頁(張)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不應有空號。
(四)案卷目錄的編制
案卷目錄是以全宗為單位登錄案卷的題名及其他特徵並按案卷號次序編排而成的一種檔案目錄。是查找利用檔案最基本的檢索工具,也是檔案登記的基本形式,是對檔案進行統計和檢查的重要依據。
案卷目錄必須按全宗編制,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全宗為單位編制的綜合目錄,主要適用於案卷數量較少的全宗;另一種是以分類方案中的一級類目為單位編制的分類目錄,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採用第二種。
❸ 整理檔案的方法與步驟整理檔案的方法與步驟是什麼
1. 收集所有文件:歸檔的第一步是確保所有相關的文件都被收集起來。這些文件可能按照年度或季度分類,將它們集中在一起,為後續的整理工作奠定基礎。
2. 篩選文件:並非所有的文件都需要歸檔保存。首先,可以排除那些不再需要參考、使用或執行的文件。這些文件可以被銷毀。剩下的文件應根據機構的具體規定進行進一步篩選。
3. 分類和分級:篩選完成後,文件應按照部門名稱進行橫向分類,並按照上下級關系進行縱向排序。對於那些難以歸類的文件,可以根據情況與相關部門的文件一同歸檔。
4. 確定保管期限:對於那些對機關實體及其職能具有全局性影響的文件,需要永久保存。其餘的歸檔文件應根據其價值和對未來影響的持續時長,以及相關規章制度,來設定合適的保管期限。不應過早銷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