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特種炮灰——被消耗殆盡的俄羅斯精銳作戰單位
特種部隊的犧牲:俄羅斯精銳部隊在烏戰場的困境
在戰爭的第一年,俄羅斯的特種作戰部隊——如聞名的spetsnaz,盡管在專業程度上與西方同行相比稍有遜色,但它們無疑是俄軍中的精英力量,甚至在裝備優先順序上超越了空降兵VDV。這些部隊曾活躍在前線,參與了諸如「澤連斯基斬首行動」和「突襲霍斯托梅爾機場」等高難度任務,盡管遺憾的是,這些嘗試並未取得預期的成功。尤其在去年4月至6月,他們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附近扮演了關鍵角色,為俄軍的遠程打擊提供支持。
然而,隨著戰局惡化,俄軍基礎部隊的消耗巨大,前線步兵人數嚴重不足。為了維持攻勢,俄軍不得不將這些寶貴的特戰旅用於一般步兵角色,將其部署在裝甲車中沖鋒陷陣。這導致了他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一份泄露的文件揭示了俄軍第22特戰旅的慘狀:2021年11月的衛星圖片顯示,部隊駐地曾滿載作戰車輛,而一年後的照片則顯示,只剩下了不到一半的車輛,顯示出22旅的急劇衰落。
第14特戰旅的經歷更是典型,他們在「弗勒達豬突」行動中被降級為普通部隊,旅長謝爾蓋·波利亞科夫上校在行動中被擊斃,該旅遭受了重創。過度消耗特種部隊反映了俄軍戰前准備的不足,普通摩步旅由於兵員素質參差不齊,導致戰鬥力下降,無法有效突破烏軍防線,反而承受了巨大的傷亡。這迫使俄軍將寶貴的特戰單位投入戰斗,盡管在短期內可能產生穩定軍心的效果,但長期來看,這種消耗速度超出了這些部隊的承受能力,損傷了他們的實戰經驗和訓練水平。
曾經的精銳特戰旅,如訓練有素的齊裝滿員部隊,能在敵後執行滲透、偵查和目標校準等任務,為地面攻勢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支持。但現在,這些受重創的部隊被迫補充新兵,戰術訓練的不足使他們不得不以普通部隊的身份參與戰斗,失去了其特種部隊的專長和價值。空降兵部隊同樣面臨困境,曾經的精銳部隊被投入到殘酷的戰斗中,如「阿夫迪夫卡突擊」,官方宣稱的「大攻勢」實際上卻變成了「處刑」,空降兵部隊的傷亡慘重,一些部隊甚至被批評為「炮灰集中營」。
前線的直接反饋揭示了俄軍在補充損失時的無奈,他們正在快速消耗有限的步兵資源。沒有了「優秀步兵」,俄軍只能依賴步兵來堅守陣地,而這樣的消耗正在削弱他們的戰鬥力。戰爭的殘酷現實迫使俄軍採取了犧牲非常規部隊來彌補損失的措施,這種惡性循環正在對俄軍的長期戰鬥力和戰略部署造成深遠影響。
俄軍所面臨的挑戰不僅限於戰術層面,更是戰略上的抉擇,每一次犧牲的特種部隊,都是俄羅斯軍事體系中的一塊寶貴磚石,而在當前的戰場上,這些磚石正在被消耗殆盡。未來的戰局將如何演變,這無疑是一場對俄軍實力和決心的重大考驗。
⑵ 德軍如何對待蘇聯女兵暴行電影
德軍如何對待蘇聯女兵暴行的電影是《決戰斯大林格勒》。
《決戰斯大林格勒》是由Bavaria Film等公司於1993年1月21日推出的戰爭片,該片由約瑟夫·維爾斯麥爾執導,多米尼克·霍衛茲、托馬斯·克萊舒曼、約哼·尼克爾等人主演。
該片從德國人的角度描述二戰中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殘酷,在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同時,探討了兩個受害人因戰爭而改變了命運的故事。1942年,德軍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在利好情勢的刺激之下,希特勒不顧勸告,做出了同時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決定。
好看戰爭片推薦
1、《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盜夢空間》、《蝙蝠俠》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講述1940年二戰時的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由英法組成的盟軍被逼退至敦刻爾克,僅能聯合防守並想辦法撤離。英國陸軍二等兵湯米剛參戰就見識到戰爭的殘酷,失去了全部的隊友,如今,他一心只想離開這片海灘。
2、《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劇情講述美國陸軍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沖繩島的經歷。他因家庭與宗教拒絕攜帶武器殺人,卻在一次戰役中徒手拯救了75位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