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保部門未告知我廠需要辦理環評手續,現在以無環評為由要求工廠停產合法嗎
合法。
處罰後可以進行環評審批。
環評是環境影響評價的簡稱,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通俗說就是分析項目建成投產後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並提出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一條之規定: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建設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處罰:
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未依法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擅自開工建設;
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重新審核同意,擅自開工建設;
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未依法備案。
(1)環保設備涉及哪些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企業環評辦理程序
1、先由環評機構預勘察企業現場,確定企業是否具有辦理環評條件。
2、確認企業的土地性質,建設用地可以立項辦理環評。
3、發改局立項,由第三方咨詢公司給做可行性研究報告,拿到可研報告後到臨清市發改局進行批復並在網上注冊進行立項。
4、立項完成後,由省級以上資質的會計所做資產評估,價格可自己洽談。
5、資產評估完成後,到市環保局執法大隊辦理未批先建和三同時詢問筆錄,出具企業手續,公章,立項報告,資產評估報告,以及法人身份證,上報環保局法宣科,等待罰款通知書下達後,繳納未批先建和三同時罰款。
現在罰款數額定在不低於6萬(僅限未批先建企業)。
6、繳納完罰款,在環保局環評科備案,由第三方做環評報告,根據環評報告的指導,上環保設備。
7、同時找第三方檢測公司,對設備進行試運行,出具檢測報告,費用可以自行洽談,如環保設備檢測合格,向市環保局打試運行報告,等環保局驗收。
2. 環保設備稅收優惠有哪些
國務院頒布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明確,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列入《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內的環境保護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後5個納稅年度中結轉抵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製定。經2007年11月28日國務院第197次常務會議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7年12月6日發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第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一)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二)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三)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3. 環保設施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環保設施是治理工業、商業及服務行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產生並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物質,使其達到法定要求所需的設備和裝置,以及環境監測設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