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全隱患排查八個重點內容是什麼
安全管理制度情況;宣傳教育培訓情況;生產設備設施情況 ;現場作業安全情況;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重大危險源監管情況;職業衛生健康情況;應急救援相關情況。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體制是: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相結合、國家監察與地方監管相結合、政府監督與其他監督相結合的格局。
(1)設備隱患排查的重點內容有哪些擴展閱讀:
企業隱患排查治理是隱患排查與隱患治理兩項工作的合並簡稱。兩項工作都有相對規范的標准流程。
隱患排查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制定隱患排查計劃或方案;
2、按計劃或方案組織開展隱患排查工作;
3、對隱患排查結果進行匯總並登記後,進入隱患治理流程,發現重大事故隱患,還需上報當地安全監察部門,並按《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中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流程治理。
『貳』 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有哪些
『叄』 辦公室安全隱患排查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1、工作區環境隱患。工作區環境隱患主要有:門窗、天花板、地、牆的破損,辦公室光線、空氣、溫度、噪音等對人的影響,空間過小,地面打滑等。
2、辦公傢具與設備隱患。辦公傢具與設備隱患有:辦公傢具破損、有突出的稜角,辦公傢具擺放不當,辦公傢具中堆放東西太多太高,辦公傢具不符合人體力學,辦公設備過期使用,設備接線松開、絕緣不好或拖線太長,辦公設備電荷過大,消防設施失靈等。
3、工作人員行為習慣隱患。由於辦公室工作人員安全意識不強或行為習慣不良,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主要有:站在轉椅上舉放物品,亂扔煙頭,沒有關上的抽屜櫃門擋道,離開辦公室不鎖門,下班回家不關電源等。
4、辦公室物品堆放的隱患主要有:重的或大的物品放在位置較高的地方,物品擋住消防通道,易燃物品放在電器旁邊,大量廢紙堆放在辦公室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第十六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制定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二)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並定期組織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三)對建築消防設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確保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當完整准確,存檔備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暢通,保證防火防煙分區、防火間距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五)組織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六)組織進行有針對性的消防演練;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職責。
『肆』 隱患排查的內容包括哪些內容
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包括,全面排查治理各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工藝系統、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隱患,以及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制度建設、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責任落實、勞動紀律、現場管理、事故查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具體包括:
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程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
2、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及落實情況;
3、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交納等經濟政策的執行情況;
4、企業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和關鍵設備、裝置的完好狀況及日常管理維護、保養情況,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情況;
5、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和危險物品的存儲容器、運輸工具的完好狀況及檢測檢驗情況;
6、對存在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以及重點環節、部位重大危險源普查建檔、風險辨識、監控預警制度的建設及措施落實情況;
7、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建檔、申報和監督管理情況;
8、事故報告、處理及對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追究情況;
9、安全基礎工作及教育培訓情況,特別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情況和生產一線職工(包括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情況,以及勞動組織、用工等情況;
10、應急預案制定、演練和應急救援物資、設備配備及維護情況;
11、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三同時」(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執行情況;
12、道路設計、建設、維護及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等情況;
13、對企業周邊或作業過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的危險點排查、防範和治理情況等。
同時,通過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進一步檢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打擊非法建設、生產、經營行為,事故查處及責任追究落實,有關政策措施制定和執行,安全許可制度實施,長效機制建設等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