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晶元是什麼東西
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
電路製造在半導體晶元表面上的集成電路又稱薄膜(thin-film)集成電路。另有一種厚膜(thick-film)集成電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是由獨立半導體設備和被動組件,集成到襯底或線路板所構成的小型化電路。
從1949年到1957年,維爾納·雅各比(Werner Jacobi)、傑弗里·杜默(Jeffrey Dummer)、西德尼·達林頓(Sidney Darlington)、樽井康夫(Yasuo Tarui)都開發了原型,但現代集成電路是由傑克·基爾比在1958年發明的。其因此榮獲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但同時間也發展出近代實用的集成電路的羅伯特·諾伊斯,卻早於1990年就過世。
集成電路的發展
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是微處理器或多核處理器的核心,可以控制計算機到手機到數字微波爐的一切。雖然設計開發一個復雜集成電路的成本非常高,但是當分散到通常以百萬計的產品上,每個集成電路的成本最小化。集成電路的性能很高,因為小尺寸帶來短路徑,使得低功率邏輯電路可以在快速開關速度應用。
2. 晶元是什麼
集成電路英語:integrated circuit,縮寫作 IC;或稱微電路(microcircuit)、微晶元(microchip)、晶片/晶元(chip)在電子學中是一種將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設備,也包括被動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並時常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
晶體管發明並大量生產之後,各式固態半導體組件如二極體、晶體管等大量使用,取代了真空管在電路中的功能與角色。到了20世紀中後期半導體製造技術進步,使得集成電路成為可能。
相對於手工組裝電路使用個別的分立電子組件,集成電路可以把很大數量的微晶體管集成到一個小晶元,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集成電路的規模生產能力,可靠性,電路設計的模塊化方法確保了快速採用標准化集成電路代替了設計使用離散晶體管。
分類
集成電路的分類方法很多,依照電路屬模擬或數字,可以分為:模擬集成電路、數字集成電路和混合信號集成電路(模擬和數字在一個晶元上)。
數字集成電路可以包含任何東西,在幾平方毫米上有從幾千到百萬的邏輯門、觸發器、多任務器和其他電路。
這些電路的小尺寸使得與板級集成相比,有更高速度,更低功耗(參見低功耗設計)並降低了製造成本。這些數字IC,以微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和微控制器為代表,工作中使用二進制,處理1和0信號。
模擬集成電路有,例如感測器、電源控制電路和運放,處理模擬信號。完成放大、濾波、解調、混頻的功能等。通過使用專家所設計、具有良好特性的模擬集成電路,減輕了電路設計師的重擔,不需凡事再由基礎的一個個晶體管處設計起。
集成電路可以把模擬和數字電路集成在一個單晶元上,以做出如模擬數字轉換器和數字模擬轉換器等器件。這種電路提供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成本,但是對於信號沖突必須小心。
3. 晶元是什麼
晶元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又稱微電路、微晶元、集成電路。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
半導體是一類材料的總稱,集成電路是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電路的大型集合,晶元是由不同種類型的集成電路或者單一類型集成電路形成的產品。
(3)晶元屬於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半導體材料的起源及早期發展: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在電磁學方面擁有許多貢獻,但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他在1833年發現的一種半導體材料硫化銀,它的電阻隨著溫度上升而降低。
對於一般材料來說,隨著溫度的提升,晶格震動越厲害,使得電阻增加;但對半導體而言,溫度上升使自由載子的濃度增加,反而有助於導電。這是半導體現象的首次發現。
20世紀20年代,固體物理、量子力學、能帶論等理論的不斷完善,使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態和電子輸運過程的研究更加深入,對半導體材料中的結構性能、雜質和缺陷行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提高半導體晶體材料的完整性和純度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為了改善晶體管特性,提高其穩定性,半導體材料的制備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硅材料在微電子技術應用方面應用廣泛,但在硅基發光器件的研究方面進展緩慢。
4. 什麼是晶元,晶元有什麼作用
晶元為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在集成電路上的載體),集成電路英語:integrated circuit,縮寫作 IC;或稱微電路(microcircuit)、微晶元(microchip)、晶片/晶元(chip)在電子學中是一種將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設備,也包括被動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並時常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
晶元作用:可以控制計算機到手機到數字微波爐的一切。雖然設計開發一個復雜集成電路的成本非常高,但是當分散到通常以百萬計的產品上,每個集成電路的成本最小化。集成電路的性能很高,因為小尺寸帶來短路徑,使得低功率邏輯電路可以在快速開關速度應用。
(4)晶元屬於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晶元舉例:中國芯-龍芯系列
龍芯系列通用處理器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通用處理器,對維護我國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前,我國使用的通用處理器絕大多數是美國英特爾公司和AMD公司生產的。
由於處理器中包含有數千萬個至數億個電子元件,每個電子元件在處理器中具有什麼功能、起著什麼作用很難說清楚,也就是說處理器的技術透明度非常低,在技術上;
國外公司完全有可能在出口到我國的處理器中植入可用特定手段激活的破壞性或間諜性指令,一旦出現非常情況,這些指令就有可能被激活,進而會使我國陷入被動之中。龍芯系列通用處理器的研製成功將解決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