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設備檢修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1.對停電電氣復設備進行停製電、放電(帶電容器)、驗電、裝設接地線。
2.送電前,將所有參與檢修人員全部集中,並核對無誤後;方可拆除接地裝置,並進行送電。
3.根據檢修現場實際情況,採取其它有效安全措施。如檢修前專項安全教育、檢查確認等。
⑵ 電氣設備檢修應遵守哪些安全技術措施
一.保證安全的組織措施是:1.工作票制度;2.操作票制度;3.工作許可證制度;4.工作監護制度;5.工作間斷轉移和終結制度。
二.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是:1.停電;2.驗電;3.裝接地線;4.懸掛標示片和裝設遮欄。
⑶ 設備維修人員在維修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設備維修安全注意事項:
一、設備維修前
1、勞保用品的准備。進入車間前必須穿戴好工作服裝、勞保手套、防護眼鏡等勞動保護用具。
2、分析將要進行的維修工作,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應採取相應的措施。
3、需要登高作業的,必須佩戴登高安全用品,登高作業下方必須擺放警示牌,提醒路人注意高空墜物。
4、設備維修前,先檢查電、液、氣動力源是否斷開,且在開關處掛「正在修理」、「禁止合閘」等警示牌或專人監護,監護人不得從事操作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5、設備維修前必須檢查、分析、了解設備故障發生的原因及現狀。必須檢查設備各部位是否存有浮葯,如有必須採取措施後方可維修。
6、設備在維修、保養、維護前,必須要切斷設備主電源及光電開關、行程開關、接近開關、氣動原件等控制原件、附助原件的電源、氣源,只有確認設備不會誤動作後才可進行維修、保養、維護。
二、設備維修中
1、嚴禁維修處於運動狀態下直接接觸設備及部件。
2、工作過程中採用人力移動機件時,人員要妥善配合,多人搬抬應有一人指揮,動作一致,穩起、穩放、穩步前進。
3、工作中注意周圍人員及自身的安全,防止揮動工具、工具脫落、工件飛濺造成傷害。兩人以上工作要注意配合,工件放置整齊、平穩。
4、使用電動工具時注意隨時檢查緊固件、旋轉件的緊固情況,確保其完好後,進行使用。
5、登高作業中要隨時檢查安全帶是否掛的牢靠,確保安全使用。
6、一般情況下,禁止在旋轉、轉動的設備及其附屬迴路上進行工作。如果必須在旋轉、轉動著的設備上進行檢查、清理及調查等工作時,必須注意扣緊袖口、戴好工作帽,防止被旋轉部分捲入絞傷或碰傷。
7、禁止帶電拆卸自動化控制設備,如PLC模塊、在線儀表、氣動閥的線路板等,以免損壞電子元器件。
8、禁止在設備未停止的時候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三、設備維修後
1、設備開動前,先查看防護設備、緊固螺釘,電、液、氣動力源開關是否無缺,然後進行試車查驗,運轉合格後才調投入運用,操作時嚴格遵守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2、作業完結後,及時拾掇場所衛生,堅持潔凈規整,油液污水不得留在地上,以防滑倒傷人。
3、修補人員完結巡檢、修補作業後,應當及時仔細填寫巡檢、修補記載,不得呈現漏填、錯填現象,記載留用備檢。
4、設備管理負責人仔細查看審理修補人員填寫的巡檢、修補記載,保證記載真實有效。運用電動工具時留神隨時查看緊固件、旋轉件的緊固狀況,保證其無缺後,進行運用。
5、登高作業中要隨時查看安全帶是否掛的可靠,保證安全運用。
6、一般狀況下,阻撓在旋轉、滾動的設備及其隸屬迴路上進行作業。假如有必要在旋轉、滾動著的設備上進行查看、拾掇及查詢等作業時,有必要留神扣緊袖口、戴好作業帽,防止被旋轉部分卷進絞傷或碰傷。
7、阻撓帶電拆開自動化操控設備,如PLC模塊、在線表面、氣動閥的線路板等,防止損壞電子元器件。
8、阻撓在設備未連續的時分對設備進行保護保養。
(3)設備檢修的防範措施有哪些擴展閱讀:
設備開動前,先查看防護設備、緊固螺釘,電、液、氣動力源開關是否無缺,然後進行試車查驗,作業合格後才調投入運用,操作時嚴格遵守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機械設備檢修是企業的一項慣例作業,在檢修過程中,因為時刻緊,任務重,作業環境雜亂,多工種彼此配合忌穿插作業頻頻,形成事端易發多發。要針對檢修作業存在的風險要素,採納有用的防範措施,才幹防止檢修作業過程在的人身損傷。
1、檢修作業時按規則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檢修設備時有必要嚴格執行「斷電掛牌」准則。
3、如果在機械設備下面作業,則應在檢修的設備上掛上「正在修補,切勿翻滾機器」的牌子。修補帶車輪的機械,應用三角鐵塞住車輪,防止翻滾。
4、高空作業時,應扎系安全帶,做好防護措施。修補時留意安全,禁絕上下投遞東西和零件,防止失手形成事端或損壞東西。
5、修補中如需要多人操作時,有必要有專人指揮,彼此密切配合。
6、檢修設備前有必要進行放空處理。
7、在防爆區域進行檢修時,留意防火防爆,安全運用防爆東西。
8、拆開設備時,拆開力氣應均勻,防止用力過大而形成碰傷等現象。
9、穿插作業時勤於調查,以防物體掉落傷人。
10、拆開設備時,應按次序進行,對拆開件的相對方位作出標記和記載,並妥善保管。
11、在拆裝軸承等淬火機件時,應適用銅棒或棒槌墊著錘擊,不得用大錘直接敲打。
⑷ 電氣檢修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電氣線路的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現場電氣線路全部採用「三相五線制」(TN-S系統)內專用保護接容零(PE線)系統供電。
2、施工現場架空線採用絕緣銅線。
3、架空線設在專用電桿上,嚴禁架設在樹木、腳手架上。
4、導線與地面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導線與地面最小垂直距離:施工現場應不小於4m;機動車道應不小於6m;鐵路軌道應不小於7.5m。
5、無法保證規定的電氣安全距離,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如果由於在建工程位置限制而無法保證規定的電氣安全距離,必須採取設置防護性遮攔、柵欄,懸掛警告標志牌等防護措施,發生高壓線斷線落地時,非檢修人員要遠離落地10m以外,以防跨步電壓危害。
6、為了防止設備外殼帶電發生觸電事故,設備應採用保護接零,並安裝漏電保護器等措施。作業人員要經常檢查保護零線聯接是否牢固可靠,漏電保護器是否有效。
7、在電箱等用電危險地方,掛設安全警示牌。如「有電危險」、「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等。
⑸ 在進行機械設備維修時各應做好哪些相應安全措施
1、嚴格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開展日常工作、臨時任務、應急搶險;嚴禁簡化作業程序,降低作業標准,違章作業。
2、工作期間必須按規定著裝,正確佩戴、使用勞動保護用品。作業前應穿戴工作服及其他防護用品、用具,在潮濕地方或與天作業時,要穿絕緣鞋,並做好防護措施。嚴禁穿高、中跟鞋。
3、所有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的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
4、電器設備的調試,調試人員必須確認運轉設備不會對附近的人員、設備造成傷害,並經監護人員檢查下達指令後,才可對設備進行啟動。
5、順序啟動設備,必須電器聯鎖控制裝置。電器維修調試解鎖作業施工後,必須確認電器聯鎖裝置恢復;設備故障檢修時,維修人員必須有電器維修人員進行協作予以解鎖或恢復聯鎖,其他人員嚴禁私自進行聯鎖裝置的解鎖或鎖閉,防止聯動運行造成維修人員的傷害。
6、電動機械設備的高速運轉部分,應確保運轉良好,安全防護裝置能起到保護作用。設備運行時嚴禁手摸,以及用其他物體進行接觸;運轉設備周圍不得有閑雜人員及雜物。
7、機械的走行部位必須安裝安全罩方可使用,啟動機械前,應清除機械內部雜物,檢查各部件有無異常,發現異常應立即處理。
8、機械檢修,必須在停止設備運行的前提下進行,並拉斷機械的動力電源,設專人防護;嚴禁在機械運行時進行機械設備的檢修。
9、設備檢修前,除確認設備斷電、專人監護後,應清除機械上方和內部的垃圾、廢物、高溫物體等,防止維修過程中掉落傷人;清除下方積水、拆除密閉裝置,保證維修作業點空氣暢通無有害氣體聚集或形成有害氣體。
10、機械設備的調試或運行應做好安全監護、疏散無關人員,按照機械設備啟動順序進行啟動;對於大型電動機的啟動應做好升速調整,防止突然加速造成飛車,變頻器控制的設備應緩慢加速;停車後再次啟動應根據電動機容量,進行啟停間隔時間的控制,防止頻繁啟動造成電動機過熱及過流燒損。
11、機械設備故障和事故搶險:發生人身傷害及其他事故時,應按各項應急處置預案進行人員和設備搶險,並按有關規定立即上報段調度值班室、主管副段長、段長,以及安全教育科、勞人科、技術科等職能部門,進行搶險配合;搶險時應先切斷機械電源,停止設備運轉,有計劃、有組織地採取安全措施進行搶險操作,嚴禁盲目搶救,防止出現新的事故和傷害,將事故擴大。
⑹ 檢修,維修時防止機械傷害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檢修維修時防止機械傷害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1.
機械設備要安裝固定牢靠。
2.
增設回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和斷電保護答裝置。
3.
對機械設備要定期保養、維修,保持良好運行狀態。
4.
經常進行安全檢查和調試,消除機械設備的不安因素。
5.
操作人員要按規定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⑺ 設備檢修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1.對停電電氣設復備進行停電、放電(制帶電容器)、驗電、裝設接地線。
2.送電前,將所有參與檢修人員全部集中,並核對無誤後;方可拆除接地裝置,並進行送電。
3.根據檢修現場實際情況,採取其它有效安全措施。如檢修前專項安全教育、檢查確認等。
⑻ 檢修維修時防止機械傷害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1.機械傷害
在工程機械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復過程中,零部件的稜角、銳邊容易引起人員劃傷和刺傷;一些放置不穩的零部件、工具滑落易引起人員砸傷;一些露天存放的維修設備,如簡易起重機等,因鋼絲繩銹蝕極易發生斷裂。為避免這些機械傷害威脅維修人員的健康和安全,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增強維修人員的安全意識。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維修人員應對維修對象和發生傷害的可能性做好安全防護。
(3)定期對用於維修的設備、工具進行檢查更新,排除安全隱患。
2.振動和雜訊傷害
振動與雜訊污染主要是由維修設備和工具產生。維修人員操作氣動、電動或沖擊工具時,強烈的振動傳遞到操作者的手臂上,久之會使人產生不適,甚至造成關節或血管等疾病。避免振動、雜訊傷害的措施如下:
(1)及時維護和潤滑設備,使設備運行良好,並對鼓風機等雜訊大的設備安裝消聲器,並進行隔聲處理。
(2)改進工藝及操作方式,如用液壓代替鍛壓,用電、氣焊接代替鉚接等;採取減振、隔振技術,提高回轉件的動平衡性能,減輕振動雜訊。
3.化學物質傷害
維修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主要是油料,包括煤油、汽油、洗滌油、潤滑油、液壓油、潤滑脂、粘結劑和清洗劑。煤油揮發性較小,含鉛量高,接觸時會引發接觸部位皮膚發白,且對腦部刺激很大;汽油和洗滌油均屬高揮發性油料,用其清洗零件時,產生的油氣會強烈刺激呼吸道,造成嗅覺功能損傷,並且由於對皮膚具有脫脂作用,會導致手部乾裂;液壓油、潤滑油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容易通過皮膚滲入體內損傷神經系統;膠粘劑中的苯和甲醛,會導致神經等人體系統功能性損傷,使人出現頭痛、乏力、頭暈等症狀;此外,焊接過程中產生的電焊煙塵、金屬氣體、氟化氫、氮氫化合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也會危害維修人員的健康。為避免化學物質傷害,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優先採用污染小、傷害低的油料。維修人員要詳細了解各種油料的特性、危害機理、致病方式,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2)應根據需要備好相應的防護裝備和用品。維修人員在接觸滲透性強的液壓油、潤滑油時,應戴上橡膠手套和護目鏡;使用煤油、汽油等揮發性較強的油,應注意防火並配備滅火設備。
(3)要盡量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維修及加工工藝,如機加工中可採用干磨削和干銑削,減少油液和乳化液的使用。
(4)對產生的廢棄物要進行分類,對廢水、廢油、廢渣應採取分離凈化處理措施。
4.電磁輻射傷害
工程機械表面修復新技術中的等離子噴塗、超聲波焊接、高頻感應加熱等,都存在電磁輻射污染問題。長期在電磁輻射作用下,人員會出現乏力、記憶力減退為主的症狀,還會出現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悶及激動和脫發等症狀。為此,應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對電器設備集中的地方應設置隔離帶,從而在較大范圍內控制電磁輻射危害。
(2)將某種輻射能量吸收作用強的材料撒於電磁輻射源外圍,可將場源附近輻射降到最低。
(3)在輻射強度較高的場所作業時,要配戴防護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