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極樂世界的快樂,和仙界的快樂相比有哪些好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像嬰兒一樣啥也不想了
一,當我們有心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會長出一朵屬於我們的蓮花。當我們念佛越精誠、越懇切,蓮花就綻開得越大、越庄嚴。如果我們心不念佛、不行佛道,那朵蓮花便使日益枯萎。 二、食 (一)民生所需,隨念而至 『 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不管是已生、現生或當生,都得到各種美妙的色身,相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德具足,受用各種宮殿、園林、衣服、飲食、香花、瓔珞,隨意所須,悉都如願,譬如他化自在諸天。』——《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和《無量壽經》的上卷。 ——不同於世人為飲食生活而奔波勞碌工作。 (二)七寶食器,自然現前 『極樂世界的眾生要吃飯時,每人的面前自然呈現七寶的缽器,自然充滿百味飲食。』——《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 『吃飯時,各種寶缽,隨意現前。』——《大阿彌陀經》 ——不必忙於做菜,不用准備碗盤、碟子、筷子、湯匙等餐具。 『這些缽中都充滿百味飲食,隨意而至,無所從來,也沒有供應和製造的人,完全是自然化生。』——《無量清凈平等覺經》第二卷 (三)茶幾花氈,庄嚴餐座 『佛和諸位菩薩、羅漢要飲食時,則自然呈現七寶的茶幾(餐桌),劫貝樹的花絮所織成的氈子和毛氈來做座位,面前自然出現七寶的缽器,缽中充滿著各種美味的飲食。』——《無量清凈平等覺經》卷二和《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的上卷 (四)百味飲食,勝過諸天 『這些飲食,不同於世間飲食的口味,甚至也不是天界的飲食所能比美,這些飲食都是自然化生的精品,香美無比。』——《無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世人花錢辦筵席,多造殺業,吃時嘴巴痛快,腸胃難受,甚至還可能傳染到B型肝炎。 ——極樂凈土的飲食連天廚妙供都不能比了,滿漢全席又算得了什麼? (五)種種美味,各如所願 『缽中充滿百味飲食,酸咸甘淡,各如所願。』——《大阿彌陀經》 『想吃什麼的口味,缽器中便呈現什麼飲食,甜度或酸度都隨心所欲。有的菩薩和羅漢心想得到銀缽,有的想要得到金缽、水晶缽、琉璃缽、珊瑚缽、琥珀缽、白玉缽、硨磲缽、瑪瑙缽、明月珠缽、摩尼珠缽、紫磨金缽等,都可隨心所欲得到。』——《無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和《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的上卷 (六)食不短缺,亦不過量 『不會有所缺乏,也不會因為美味的飲食,而吃得過量。』——《大阿彌陀經》 ——不會吃得不夠,以致意猶未盡。 ——極樂世界沒有腸胃消化不好的人。 『諸位菩薩和羅漢每次都吃得恰到好處,不多也不少。他們從來不挑剔或批評食物的好壞,也不會因為飲食美味而生貪愛。』——《無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七)食物消化,不留遺滓 『吃完以後,不會遺留食物殘渣。』——《大阿彌陀經》 ——因此不必洗碗筷。 『飲食完畢以後,食物自然消化而不會在體內留下遺滓。』——《大阿彌陀經》 ——身無糞尿,不必廁所,也沒有臭味。 『吃完以後,七寶缽器自然消失,到下次用餐時,才又出現。』——《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吃完以後,各種飯具、缽器、茶幾、寶座都自然化去。等要吃時,又會再變現。』——《無量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八)以意為食,聞香心凈 『雖然有這么好的食物,其實並沒有真的吃,只是看到食物的色、聞到食物的香,以意念來飲食。』——《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 『看到食物的美色,聞到食物的香氣,自然飽足舒適,不貪著美味,身心輕爽便利。』——《大阿彌陀經》 (九)飯食已訖,身心舒泰 『吃了以後,容光煥發,力氣增長,沒有大小便,身心舒泰柔軟,不貪著美味。』——《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 『諸位菩薩和羅漢的心念都非常清凈,而不會慕戀飲食。飲食只用來促進身心的功力,食畢自然完全消化。』——《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的第二卷 三、衣 (一)庄嚴妙衣,隨念而至 『極樂世界的眾生,想要穿著,則美妙庄嚴的衣服隨念而至。』——《無量壽經》的上卷。 ——不必上街購買。 (二)自然在身,不假裁製 『衣服自然穿在身上,而不必裁縫。』——《無量壽經》的上卷。 ——不需鈕扣。 ——省去做衣和量制服裝的麻煩。 (三)不退原色,不沾塵垢 『不必染色,不必洗濯。』——《無量壽經》的上卷。 ——沒有漂viper和螢光劑的污染!又不必耽心衣服會退色。 ——不必耽心洗衣機會故障,洗衣粉會傷害玉手和導致貧血。 (四)種類特多,飾物庄嚴 『極樂世界有無量(種類特多)高尚美妙衣服、寶冠、環釧、耳璫、瓔珞、華鬘、帶鎖及各種庄嚴的珍寶(飾物),百千種顏色美妙的衣服和飾物,自然穿戴在身上。』——《大阿彌陀經》。 ——多采多姿。 ——不必費力穿戴和扣鈕扣。 (五)相貌尊貴,好配衣裳 『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具有像佛陀那樣庄嚴、美妙而且圓滿的色身。出生到極樂佛國以後,就失去本來在三惡道的形體,而成就像佛陀那樣尊貴和庄嚴的相貌。』——《大阿彌陀經》。 ——身材好,容易配衣服。 ——不同於這娑婆世界以衣裳來掩蓋和遮蔽身形的缺陷和醜陋 (一)土地 1、琉璃為地,七寶為界(無量妙寶,相間為地) 『極樂世界,以黃金為地。』 ——《阿彌陀經》。 『極樂世界通常是琉璃地上,間以黃金,然而,也可說是眾寶所成,不一定限於某一種寶。』——《彌陀疏鈔》第三卷。 『由於極樂世界寬闊廣大,不只一個角落。經典常只提到了黃金或琉璃這一兩種寶,其實它應是眾寶所成,而且還無窮無盡呢!』——《彌陀疏鈔》第三卷。 『那佛土以自然化生而且體性溫柔的七寶,相間為地。但有些區域卻純以一種寶為地……。』 ——《大阿彌陀經》。 『其他真金,七寶蓮花,自然湧出。』——《阿彌陀如來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看見琉璃地,內外輝映透澈,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有八棱,乃百寶所成。每一珠寶放出千道光明,每一光明具有八萬四千種色彩,映在琉璃地上,宛如千億日。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界以七寶,分外整齊明了。』——《觀無量壽佛經》。 『琉璃為地,城牆、門窗、堂閣、柱樑、斗拱、周匝羅網,都是七寶所成,如同極樂世界。』——《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國土清凈庄嚴,沒有世間的五濁(見濁、劫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沒有貪愛的慾望,沒有心意的垢染,以白銀、琉璃為地,宮殿樓閣都是七寶,猶如西方無量壽國。』——《灌頂經》。 2、寬闊平坦,無有幽險 『極樂國土,清凈嚴飾,寬廣平正,沒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等山。』——《大乘無量壽庄嚴經》。 『極樂國土沒有各種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妙高山等一切諸山。』——《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 『極樂國土沒有大海、小海、溪渠、井谷(等幽暗之所)。但由於佛陀的神力加持,如果眾生想看高山、大海和山谷等也隨時可以見到。』——《無量壽經》。 『地平如掌,生柔軟草,如安樂國。……平如澄水,柔軟樂觸,猶如繒纊,如安樂國,無諸五濁。』——《央掘摩羅經》。 3、自然七寶,柔軟光耀 『極樂國土,以自然的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盪,不可限極。這些寶都相參雜、轉相間入。光明煜爍、微妙奇麗、清凈庄嚴,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它是眾寶的精英,宛如他化自在天的寶物。』 『極樂國土自然化生的七寶,體性溫柔,相間為地,或純是只以一寶為地,光色晃耀,超越十方。』——《大本阿彌陀經》。 4、無量雜寶,眾香所成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