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談談教師在教學過程應當如何充分的使用信息化教學設備輔
進有效開展教學 任何一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服務、服從於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這一目標。
1)靈活的形式促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小學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投影儀、計算機和電子白板是比較普遍設備。這些設備輔助教學時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彩色圖文、光影動漫、音頻視頻等製作的課件,對教學內容進行提示、補充和演示。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些設備本身和其展示的內容,都容易吸引他們注意力。
2)交互性為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信息化教學平台可以很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即時性的人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習信息傳達及反饋都可通過網路平台方便實現,增強了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
3)網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有效助力。學生在遇到學習難題時,可以通過登錄學校的網站或者是其他平台,反復觀看教師的教學視頻和課件演示,逐步突破難點。同時,學生可以利用網上的專題論壇,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在交流中提升學習能力,解決學習問題。特別是微課的興起,以一個環節、一個知識點作為一個內容的短視頻,隨時隨地可供學生瀏覽觀看,為學生有效利用時間學習提供了方便[1]。
培養實際運用能力 培養學習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實踐角度了解和應用信息技術,就是一種實踐能力提升的過程。因此,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1)提高觀察分析能力。首先,傳統教學中,也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實體教具、圖片展示等手段。隨著信息化教學的發展,促進教學方式相比以往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課件製作、課堂呈現、課程導入、考核評估等多個環節,信息手段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各種教學設備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教學過程的直觀性。這一直觀性並非使學習變得簡單化,實質上大大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內容,要求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這就對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分辨重、難點,深入分析,精心提煉。
2)培養動手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在增加了學生自主性的同時,直接對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提出了要求。無論是個人去互聯網上查詢交流,還是課堂上對課件的使用,無論是對設備的操作還是對教具的管理,都需要學生不斷提高動手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訓練,使學生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高動手能力。
3)發展自學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設施方便了學生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愛不愛學的問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擁有多少自主性,是衡量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標,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自學能力。
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好的行為習慣能夠伴隨一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標志。在信息化技術應用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應注重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1)形成主動學習習慣。主動學習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積極的興趣、穩定的途徑和自我挑戰的態度。在計算機的應用中、在互聯網上,有太多的寓教於樂的軟體和課件,將各種知識和技能融於其中,吸引學生去學習,去挑戰。由原來的負擔,轉變成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要在這個過程中因勢利導,使主動學習的習慣潛移默化中形成。
2)形成規范管理習慣。教室里的電視、投影儀、電腦、白板等設備都有各自的管理要求和流程。學生在教學中能夠直接看到學校和教師對這些設施設備的使用、保養和維護,這也是最直觀的身教範本。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參與這一過程,將其作為培養學生規范習慣養成的一種方法。
3)形成有始有終的習慣。設施設備的使用,從開到關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流程;闖關式的課件演示和游戲式的習題測試,也是一個從起點到目標終點的過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通過這些具體過程強化這種有始有終的訓練,使這種行為模式深刻記憶在學生腦海里,最終習慣成自然
② 如何加強高校儀器設備管理
隨著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全國各類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添置各種類型的儀器設備,
高校儀器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這些設備的購置,為保證高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發揮了重大的促進作用。然而與此同時,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非常值得高校有關部門和管理人員的關注和研究。
一、高校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嚴、賬目混亂。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高校合並辦學後,許多高校在儀器設備管理方面出現管理松馳現象,或者是有關的規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關制度沒有能夠隨著學校的發展和儀器設備管理工作特點的變化而完善;或者是雖有制度但沒有得到切實執行。尤其是一些合並高校,合並前各學校的儀器設備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合並後卻沒有對合並前各院校的儀器設備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及時融合整理,以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看似規章制度不少,但卻沒有可供執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或默許了設備賬目的混亂。許多高校長期沒有對學校的各項儀器設備進行制度化的定期檢查、核對與注消,使得儀器設備賬目形同虛設,賬物不符、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現象非常普遍。學校到底有多少可用儀器設備、被哪些部門佔有使用、儀器設備資產總值有多少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第二,重復購置。學校規模的擴大、學生數量的增加、新專業的開設,無論是教學、實驗、還是科研都對儀器設備在品種上和數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學校在添置新設備時,既沒有對現有儀器設備資源情況進行摸底檢查,看看現有的設備資源是否可以滿足校內用戶提出的新要求;也沒有對各系科(部門)提出的設備添置計劃歸納分析,看看校內不同用戶的新的儀器設備需求是否有重復,以便統籌考慮。而一些系科或部門由於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門保護主義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實際需要的設備添置要求。有關職能部門一旦把關不嚴,計劃制定不周全,就很容易使得一校之內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儀器設備大量重復購置。
第三,閑置浪費現象嚴重,使用效益低下。一些高校指導思想存在偏差,為了達到評估的指標要求,完全不考慮實際能力和長遠需求,盲目追求儀器設備的現代化、高檔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貴,不惜投入巨資無計劃地購置國內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有的並非教學、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為個別研究項目或個別人而添置。與此同時,由於大量經費被投入到購買新的儀器設備上,舊的儀器設備得不到及時的保養與維修,功能過早喪失,提前進入淘汰行列,造成資源浪費。
第四,資產流失現象時有發生。作為國有資產的高校的儀器設備,只能用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驗、科研、信息服務等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活動。如要進行使用性質的轉化,也必須是在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等活動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進行,且轉化以後必須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學校並非如此,在少數人的操縱下,借著高校後勤、飲食、校企等社會化改革、改制的名義,不顧學校教學、科研事業發展的需要,隨意將一些儀器設備轉移、劃撥給企業單位或轉讓給個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第五,管理手段落後。許多高校的儀器設備管理仍然是傳統的賬簿式手工管理,與學校的發展不相適應。這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有高校購買儀器設備出手大方而更新管理手段與方法卻極不情願。落後的管理手段無法對各種儀器設備的需求與市場信息、型號與功能信息、使用與狀態信息、投入與效益信息、屬權與變更信息等數據進行及時、全面、系統的收集、整理與分析,不能對儀器設備進行動態管理。既不能科學地安排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時間,實現儀器設備固有價值發揮的最大化;也不能保證有關儀器設備在不同系科(部門)之間流動轉移時的賬目的及時分割。落後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種儀器設備在數量上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存在重復購置、使用效益低下、賬目混亂不清等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強化高校儀器設備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高校儀器設備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績效,有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者的思想解放與觀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為適應發展的需要,高校進行了全方位的管理體制與制度的改革。儀器設備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高校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對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積極的推動作用。儀器設備管理改革關繫到學校其他各項改革能否順利進行與發展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因此,儀器設備管理者應積極參與改革,徹底摒棄墨守成規的舊觀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學校的儀器設管理工作,充分認識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就是要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儀器設備以最佳的狀態為學校教學與科研提供最優服務和條件保障,既要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資源合理配置,為儀器設備的投資(購置)提供依據,還要充分合理地發揮儀器設備能力,充分發揮投資效益。高校各級、各系科(部門)領導和儀器設備的直接管理者,都要從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戰略高度來開展儀器設備管理工作,既要重視儀器設備建設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儀器設備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觀念,倡導資源共享,校內要打破系科、專業界限,追求資源整合;對外應拋棄校本位思想,通過建立區域教學聯合體的方式,加強校際之間的儀器設備資源的共建共享;更要樹立儀器設備管理的效益觀,新設備的添置應計算投入產出比,
管理資料《高校儀器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http://www.unjs.com)。應大膽創新,積極改革,努力探索新的儀器設備管理體制,對於一些大型的儀器設備與非教學性實驗(如各級各類立項課題)用儀器設備需求,嘗試「有償使用制」,以經濟手段規避對儀器設備的超需求佔有和使用現象,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儀器設備的價值。[next]
(二)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管理體制,規范管理程序。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並涵蓋管理工作涉及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高校儀器設備管理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儀器設備添置計劃編制與專家論證制度、儀器設備采購招投標制度、儀器設備入庫驗收與財產登記制度、儀器設備領用與保管及調配製度、儀器設備定期檢查與維修制度、儀器設備使用狀態信息收集與數據分析處理及其備案制度、儀器設備報廢注消制度、廢舊儀器設備再利用制度、儀器設備添置計劃與招投標及產品說明書等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等等方面,並要隨著學校整體事業的發展以及教學、科研等活動對儀器設備需求及其特點的變化而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和完善。同時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時宜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另外,還應建立明確的責任分工負責制,一級抓一級,人人有責,各負其責。對於大宗、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可推行項目化管理, 「以制度的形式規范了設備計劃環節的行為,以論證的方式使項目的落實更精確科學,體現一種集中統一管理、權衡現實需要與可能、考慮當前現狀與未來發展的思想」。從計劃制定與論證、到市場調研、采購招標、分配使用、到售後服務與維護,誰經手誰負責。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產生重復購置、超需求購置、劣質產品以次充好、後續服務不到位與維修困難而影響使用等問題。其次,應建立有效的檢查監督機制。成立校級儀器設備管理監管委員會或領導小組,負責檢查有關的管理人員對國家及學校、部門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負責審計監督儀器設備購置計劃的編制、價格與數量的確定,參與相關的設備招投標采購活動;審查資產清查、評估和產權變動、報廢、閑置設備處置情況;審計監督設備保值、增值、流失和設備利用率、使用效益情況等。通過日常和定期審查,促使儀器設備管理部門與相關人員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實行規范管理,達到儀器設備投資方案更合理,購置的儀器設備更優質、性價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更高,維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損壞與流失的最少。同時也要切實強化規范管理,嚴格要求管理人員按照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開展儀器設備管理的各項活動和工作。如制定增添儀器設備計劃時,切實推行大型儀器設備購置的專家論證制度,嚴把購前論證關;對於實行項目化管理的計劃,嚴肅地將其作為一個科學研究課題來管理,嚴格按照項目的申請、項目的可行性論證、項目的審核、項目的評估、項目的審批、項目的執行、項目的後期檢查評價等程序來操作;各種儀器設備嚴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分類及編號》統一分類、統一編碼、統一名稱、統一計量單位;對於檔案資料,要求收集包括專家評審意見、審批文件、合同書、驗收報告、設備使用記錄、保養、維修登記、產品說明書、技術指標、操作手冊、合格證書等各種文書材料,並予以科學分類和編目,等等。還應制定和執行管理工作質量定期檢查、評估考核制度,促進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將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貫穿於儀器設備管理的全過程。
(三)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計算機網路化管理。儀器設備管理計算機網路化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促進高校管理工作科學化、現代化和群體化。校級分管領導可以通過校園網上設備信息的自動採集,對設備經費的使用、儀器設備的購置、分布、使用頻率、運行狀態等情況進行隨時隨地查詢,掌握「家底」,為設備管理決策科學化提供有效依託。儀器設備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路與各實驗室及有關設備使用者保持適時聯系,隨時獲取各處儀器設備的擁有量、使用時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實現對全校的儀器設備動態管理。同時還可開發閑置或待報廢設備的再利用價值,儀器設備資源的共享程度也會因信息的及時獲取與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當然,實行儀器設備的計算機網路化管理也並非完全排斥傳統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與經驗應繼續保持,尤其是出於對原始資料真實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規定,一些環節上的保留原始資料與記錄必須以傳統的形式進行保存,如領導的簽名、上級的批復等。
(四)改善人員素質,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的儀器設備管理人員首先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與高尚人格,愛崗敬業,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這樣才能保證儀器設備的采購與維修過程公開透明,質優價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無失。其次,應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素養,包括儀器設備管理業務知識、學科專業知識(特別是理工科方面的專業知識)、外語閱讀能力,以便向儀器設備的使用者(主要是理工科學生)講解各學科諸專業相關儀器設備的類型、性能、特點和用途等,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各學科專業的教學、科研活動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另外,還要有一定的問題處理能力,高校設備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善於觀察,經常開展有目的的調查研究,注重各種相關信息的收集與總結。一個好的管理人員,應能從實踐中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具有組織實施的能力,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經驗推廣應用,以解決更多的管理難題。所以,儀器設備管理人員要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各種途徑來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業務素質,以保證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高校儀器設備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諸多方面。要做好這項工作,既需要學校領導的重視,也需要其他各系科(部門)的配合與支持,更需要設備管理部門自身的努力。總之,全面提高其科學管理水平,發揮儀器設備的最大效益,管理觀念創新是方向,規章制度體系完善是前提,管理手段更新的是保障,人員綜合素質提高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