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設備檢查有什麼分類及目的
設備檢查是設備維修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藉以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工作性能和磨損程序。為修理工作做好准備,提高修理質量和縮短修理時間。檢查的內容包括了解設備技術狀況的變化和磨損情況;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設備修理工作的措施。
設備檢查的分類:
設備檢查按時間可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從技術上又可分為機能檢查和精度檢查。
1、日常檢查。它與日常保養相結合.由設備操作人員主要負責。針對發現不正常的技術狀況。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如發現較大問題。及時報告。以便盡速組織修理。
2、定期檢查。它是檢查的計劃日程安排,在操作人員的參加下,由檢修人員執行的檢查工作。定期檢查是為了確切掌握設備的技術狀況,零件的磨損程度,確定是否進行修理和修理的工作量。定期檢查必須對設備進行清理和換油。定期檢查又可以細分為年檢、月檢和周檢。
3、機能檢查。它是對設備的各項機能的檢查和測定。如檢查設備漏油、漏氣、密封防塵和耐高溫、高壓、高速的性能。還要對設備的功能指標、性能參數是否符合標准進行檢查。
4、精度檢查。它是對設備的加工精度進行檢查和測定,確定設備精度的劣化程度,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修理和更新,以保證加工產品的質量。
設備檢查的目的:
通過檢查可以全面掌握設備技術狀態的變化和磨損情況,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可以及時查明和消除設備隱患;指導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提出改進維修的措施;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各項准備工作,以提高修理質量。縮短修理時間和降低修理成本。
Ⅱ 在檢修設備之前,應做哪些檢查工作
摘要:在抄設備檢修沒襲開工之前,必須先確認檢修的設備是否已全部停電:在與檢修的設備有關聯的電源上是否有明顯的斷開點,並且在拉開的電源開關、刀閘把手或保險器等位置懸掛「有人工作,不許合閘」的標志牌,在檢修的設備上掛「在此工作」的標志牌。經過驗電再確認被檢修的設備已無電壓後(低壓設備可用驗電筆測試,高壓設備應有明顯的接地線),方可開工進行檢修作業。
Ⅲ 油庫設備的安全檢查和維護包括哪些內容
油庫設備的安全檢查和維護主要包括油罐基礎、罐體、呼吸閥、阻火器、油罐呼吸管路、測量孔、入孔、光孔、消防泡沫室、人體防護裝置、加熱器、防火梯、防雷防靜電等的檢查維護。
油罐基礎是油罐殼體和所儲存油品重量的直接承載物,並將這些載荷傳遞給地基土壤。因此油罐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坐落在其上的油罐能否正常運營。油罐基礎的一般做法是最下層為素土,往上是灰土層、砂墊層和瀝青防腐層。安全檢查時應重點檢查油罐基礎是否牢固,有無不均勻下沉,有無裂縫、傾斜,有無稀瀝青流出,罐基周圍排水是否通暢。
油罐罐體完好的標准
按照物油部(解放軍總後勤部物資油料部)標准,油罐罐體完好的標准包括:
(1)罐體良好。罐體良好主要指罐體無嚴重變形,油罐承壓達到設計要求,基礎牢固,無不均勻下沉,周圍排水通暢。
(2)附件完好。
①油罐進出油管、呼吸管、排污管、安全閥、阻火器、測量滾神談口、入孔、油麵指示器、旋梯及消防設備附件齊全,安裝位置准確,技術性能符合各項指標要求;油管加溫裝置的汽、水管路通暢,不滲漏,無嚴重銹蝕;
②防靜電接地良好,連接堅固,接地極接地電阻大碰不超過100歐;
③避雷裝置安全准確;
④各部螺栓及螺母齊整、緊固、滿扣。
(3)外觀整潔。要求罐體內外壁及附件無銹蝕,防腐層完好,油漆無脫落;油管編號統一,標志清楚,字體正規。
(4)資料齊全。要有油罐安裝設計圖紙、容量表及洗罐、檢修和檢查記錄。
油罐罐體的檢查內容
按照此標准,油罐罐體的檢查內容有:
(1)油罐的溫度、濕度及管內油溫的變化情況,呼吸閥的壓力是否適宜;
(2)油罐的焊縫、附屬設備的連接是否滲漏;
(3)油氣壓力計的正壓力是否超出規定;防火帽、阻火器、放水閥、油氣管是否堵塞或凍結;
(4)油罐、管線閥門接頭是否嚴密,有無滲漏;
(5)罐基有無下沉,掩體有無損壞,排水溝是否通暢;
(6)罐室有無積水、滲水現象;
(7)罐室、庫房內的油氣濃度是否超標;
(8)清除管區周圍5米內的雜草及易燃物;
(9)檢查消防設備是否齊全良好,配備的備用工具是否齊全,有無挪用;
(10)油罐體內外壁有無銹蝕、防腐層是否完好,油漆有無脫落;油罐體有無嚴重變形或傾斜,油罐壁(底、頂)鋼板腐蝕深度有無超過標准,油罐壁(底、頂)有無漏油現象等。
油罐呼吸系統
對管內存在氣體空間的油罐,在進出油料及儲存油料的過程中,氣體空間的壓力會發生變化,需要進行呼氣和吸氣,從而保證油罐不被脹裂和吸癟。油罐呼吸系統一般由呼吸短管、阻火器和機械呼吸閥組成。其中,機械呼吸閥是油罐呼吸系統的核心部件,由壓力閥和真空閥兩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充分利用油罐本身的承壓能力來減少油蒸氣排放,其原理是利用間盤的重量來控制油罐的呼氣正壓和吸氣負壓。
(1)機械呼吸閥常見的故障。
①漏氣。一般是由於銹蝕、硬物劃傷與閥盤的接觸面、閥盤或閥座變形以及閥盤導桿傾斜等原因造成的;
②卡死。多發生在由於呼吸閥安裝不正確或油罐變形導致間盤導桿斜歪,以及在閥桿銹蝕的情況下,閥盤沿導桿上下運動中不能到位,將閥盤卡死於某一位置;
③堵塞。主要原因是由於機械呼吸閥長期未進行保養與使用,致使塵土、銹渣等雜物沉積於呼吸閥內或呼吸管內,以及蜂類或禽鳥在呼吸閥口築巢等原因,導致呼吸閥堵塞;
④凍結。瞎判通常是因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分在呼吸閥的閥體、閥座、導桿等部位凝結,進而結冰,使閥難以開啟。
(2)機械呼吸閥的檢查維護。機械呼吸閥的檢查維護包括日常檢查維護和定期檢查維護。其中日常檢查維護的內容如下。
①呼吸閥閥體有無異常變化;
②閥前U型壓力計壓差是否正常;
③封口網是否破損或通暢;
④油罐進出口作業時,呼吸閥的運行是否正常;
⑤油罐管道式呼吸閥閥體和旁通閘閥有無漏氣。
(3)機械呼吸閥的定期檢查維護。
①打開頂蓋,檢查呼吸間內部的閥盤、閥座、導桿、彈簧有無生銹、積垢,必要時進行清洗;
②閥盤運行是否靈活,有無卡死現象,密封面是否良好,必要時進行修理;
③洞內管道式呼吸間每半年打開頂蓋一次,檢查閥盤是否靈活;
④每年進行控制壓力檢驗和清洗保養;
⑤每兩年檢驗泄漏量和控制壓力。
阻火器
(1)阻火器的作用。阻火器又叫油罐防火器,是油罐的防火安全設施,也是油罐呼吸系統的重要部件。它裝在機械呼吸間或液壓安全閥下面,內部裝有許多銅、鋁或其他高熱容金屬製成的絲網或皺紋板。當外來火焰或火星萬一通過呼吸閥進入防火器時,金屬網或皺紋板能迅速吸收燃燒物質的熱量,使火焰或火星熄滅,從而防止油罐著火。
(2)阻火器的構成與工作原理。阻火器由殼體和阻火芯兩部分構成,殼體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以承受爆炸產生的沖擊壓力。阻火芯是阻止火焰傳播的主要部件,常用的有金屬網阻火芯和金屬折帶阻火芯。
阻火器是利用阻火芯吸收熱量和產生器壁效應來阻止外界火焰向罐內傳播的。火焰進入阻火芯的狹長通道後被分割成許多條小股火焰,一方面,散熱面積增大,火焰溫度降低;另一方面,在阻火芯通道內,活化分子自由基碰撞器壁的幾率增加而碰撞氣體分子的幾率降低,由於器壁效應而使得火焰前鋒的推進速度降低,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使火焰不能向管內傳播。阻火器檢查的內容有:阻火器是否清潔暢通,有無冰凍,墊片是否嚴密,有無腐蝕現象。維護內容:清潔阻火芯,用煤油洗去塵土和銹垢,給螺栓加油保護。
(3)測量孔。測量孔是為檢尺、測溫、取樣所設,安裝在罐頂平台附近。每個油罐只裝一個量油孔,它的直徑為150毫米,距罐壁距離多在1米。測量孔檢查時要注意蓋與座間密封墊是否嚴密,日常維護時板式螺帽及壓緊螺栓活動關節處加油。
(4)入孔。入孔是供清洗和維修油罐時,操作人員進出油罐而設置的。一般立式油罐,入孔都裝在罐壁最下層圈板上,且和罐頂上方採光孔相對。入孔直徑多為600毫米,孔中心距罐底為750毫米。通常3000立方米以下油罐設入孔二個,3000~5000立方米設1~2個入孔,5000立方米以上油罐則必須設2個入孔。
(5)透光孔。透光孔又稱採光孔,是供油罐清洗或維修時採光和通風所設。它通常設置在進出油管上方的罐頂上,直徑一般為500毫米,外緣距罐壁500~1000毫米,設置數量與入孔相同。入孔和透光孔每月至少要檢查一次,檢查內容包括否滲油、漏氣。
(6)消防泡沫室。消防泡沫室又稱泡沫發生器,是固定於油罐上的滅火裝置。泡沫發生器一端和泡沫管線相連,一端帶有法蘭焊在罐壁最上一層圈板上。滅火泡沫在流經消防泡沫室空氣吸入口處,吸入大量空氣形成泡沫,並沖破隔離玻璃進入罐內(玻璃厚度≤2毫米),從而達到滅火目的。消防泡沫室定期檢查的內容有:玻璃是否有破裂,有無油氣泄漏,護罩是否完好。有以上異常時,應及時換裝已損玻璃,調整密封墊,修理護罩。
(7)人體防護裝置。人體防護裝置是指那些把人體與生產活動中出現的危險部位隔離開來的設施和設備,包括人體防護裝置和人體保護設施兩部分。其中,施工活動中的危險部位主要有「四口」、「五臨邊」、機具、車輛、暫設電器、高溫、高壓容器及原始環境中遺留下來的不安全因素等,因此需要設置人體防護裝置。
在施工用電中,要做到「四級」保險;遺留在施工現場的危險因素,要有隔離措施,如高壓線路的隔離防護設施等。管理人員應經常檢查並教育職工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裝置並嚴加保護。不得隨意破壞,拆卸和廢棄。
人體保護設施主要包括:防護衣、防護圍裙、防護背心、防護帽、鉛膠脖套、鉛膠手套、鉛膠褲、鉛眼鏡、絕緣鞋等。
(8)油罐加熱器。油罐加熱器的作用在於加熱油罐內的油品,以便於發油作業時加速出罐油品的流動。有關加熱器的常見失效形式為穿孔。
(9)油庫自動化儀表。導致油庫自動化儀表失效的主要原因為靜電聚集。
①油庫自動發油系統所用的發油控制器、靜電溢油報警器(保護器)、流量計、電液閥、防爆接線箱、控制櫃等;
②油庫自動計量系統所用的液位計、罐前處理器等。
油庫設備的檢修技術
油罐是儲存油料的重要設備,在油罐的使用過程中,由於製造、安裝質量、介質腐蝕及環境等因素的作用,往往會出現滲漏、裂紋等故障,需要進行修理,以保持其良好的技術狀態。
油罐的修理分為三類:大修、中修和小修。修理周期根據油罐結構各部件的實際腐蝕速率並結合使用特點來確定。
(1)小修包括:檢查閥門的工作性能,卸下或裝上防火器等;在不進行明火作業的情況下修理罐頂、罐壁上的圈板,修理安裝在油罐外部的設備。
(2)中修包括:油罐的清洗和排空油氣;應用焊接方法更換罐壁、罐頂、罐底的個別鋼板;去除損壞的焊縫;修理或更換設備;平整油罐基座;各部件和整個油罐的強度和嚴密性試驗;塗刷油罐防腐漆。
(3)大修除包括中修中規定的全部工作外,其實施的規模更大一些,包括對罐壁、罐底、罐頂某些部分的更換;油罐基礎防護坡的修理;設備的修理或更換;強度和嚴密性試驗;油罐塗刷防腐漆等。
油罐技術人員應定期檢測油罐的下沉量和幾何形狀的變化、焊縫的技術狀況、罐體和罐頂厚度的變化。
油罐技術檢驗的方法
(1)設置基準點。可用預制混凝土短樁,埋置於空曠場所不易遭到碰撞的地方,距離油罐區或其他新建築物不小於50米,埋置深度應超過冰凍線,並深入老土,總深度不小於1米。准確地方法是利用國家基準點獲得2、3級基準點作為測量基礎點。
(2)設置觀測點。根據土壤壓縮性沿油罐罐壁周圍設置4~8個觀察點。
(3)觀測。投產前試水觀測。可以使用各種相關儀器,如激光測距儀等,可連續進行加一沉降過程觀測,直至沉降穩定為止。加滿水沉降穩定後,再分次卸水,卸水過程要記錄卸水時間。在裝、卸水沉降觀察中,必須將每次讀數記錄下來,分別繪制時間沉降和壓力沉降曲線圖,以便觀察沉降的穩定性。使用期間的觀測步驟同上,觀測周期以每月觀測一次為佳,且每次暴雨後都要觀測。
(4)沉降觀測數據,必須整理清楚,記入專用的記錄本,作為判斷由於沉降是否影響油罐正常使用的依據。
Ⅳ 設備維修的內容都包括哪些內容
設備維修的基本內容包括:設備維護保養、設備檢查檢測和設備修理(包括故障修理和主動修理)。
一、設備維護保養
設備維護保養的內容是保持設備清潔、整齊、潤滑良好、安全運行,包括及時緊固松動的緊固件,調整活動部分的間隙等。簡言之,即「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十字作業法。實踐證明,設備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維護保養的好壞。維護保養依工作量大小和難易程度分為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三級保養等。
日常保養,又稱例行保養。其主要內容是:進行清潔、潤滑、緊固易松動的零件,檢查零件、部件的完整。這類保養的項目和部位較少,大多數在設備的外部。
一級保養,主要內容是:普遍地進行擰緊、清潔、潤滑、緊固,還要部分地進行調整。日常保養和一級保養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擔。
二級保養。主要內容包括內部清潔、潤滑、局部解體檢查和調整。
三級保養。主要是對設備主體部分進行解體檢查和調整工作,必要時對達到規定磨損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換。此外,還要對主要零部件的磨損情況進行測量、鑒定和記錄。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在操作工人參加下,一般由專職保養維修工人承擔。
在各類維護保養中,日常保養是基礎。保養的類別和內容,要針對不同設備的特點加以規定,不僅要考慮到設備的生產工藝、結構復雜程度、規模大小等具體情況和特點,同時要考慮到不同工業企業內部長期形成的維修習慣。
二、設備檢查
設備檢查,是指對設備的運行情況、工作精度、磨損或腐蝕程度進行測量和校驗。通過檢查全面掌握機器設備的技術狀況和磨損情況,及時查明和消除設備的隱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備工作,以提高修理質量,縮短修理時間。
檢查按時間間隔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由設備操作人員執行,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目的是及時發現不正常的技術狀況,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工作。定期檢查是按照計劃,在操作者參加下,定期由專職維修工執行。目的是通過檢查,全面准確地掌握零件磨損的實際情況,以便確定是否有進行修理的必要。
檢查按技術功能,可分為機能檢查和精度檢查。機能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各項機能進行檢查與測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氣,防塵密閉性如何,零件耐高溫、高速、高壓的性能如何等。精度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實際加工精度進行檢查和測定,以便確定設備精度的優劣程度,為設備驗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據。
三、設備修理
設備修理,是指修復由於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設備損壞和精度劣化。通過修理更換磨損、老化、腐蝕的零部件,可以使設備性能得到恢復。設備的修理和維護保養是設備維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於工作內容與作用的區別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應把二者同時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補充。
1.設備修理的種類。根據修理范圍的大小、修理間隔期長短、修理費用多少,設備修理可分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類。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復、更換部分磨損較快和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調整設備的局部結構,以保證設備能正常運轉到計劃修理時間。小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時間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小修理一般在生產現場由車間專職維修工人執行。
(2)中修理。中修理是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修理或更換部分主要零件與基準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同時要檢查整個機械繫統,緊固所有機件,消除擴大的間隙,校正設備的基準,以保證機器設備能恢復和達到應有的標准和技術要求。中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時間較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中修理的大部分項目由車間的專職維修工在生產車間現場進行,個別要求高的項目可由機修車間承擔,修理後要組織檢查驗收並辦理送修和承修單位交接手續。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過更換,恢復其主要零部件,恢復設備原有精度、性能和生產效率而進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時間較長,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設備大修後,質量管理部門和設備管理部門應組織使用和承修單位有關人員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後送修單位與承修單位辦理交接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