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對各分包的管理措施
對分包單位管理的內容
一、對分包單位的技術管理
1.項目實施前,對各專業分包的方案、工藝、程序進行全息式技術綜合,優化出各分包工程的最佳組合與最佳方案,以確保工程施工的最佳狀態與最佳秩序。
2.總承包參加所有的施工圖紙的審核,各分包商積極參加,並列出各分包商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重點,編制各分包商既相互交叉又互不幹擾的預埋、預留管道孔洞的管線走向規劃。
3.明確各分包商施工總工期、節點工期,且嚴格限定各分包商同一時間內的施工節拍與區域,以確保各單位同時施工時的有序、穩步施工。
4.所有垂直運輸機械均由總承包單位布置與管理,同時組織協調好各分包商的施工時間;錯開使用垂直運輸設施的時間,以確保垂直運輸設施的有效、合理使用,發揮其最大使用效率。
5.施工現場建立用水、用電審批制度,分包商須提前兩天填報用水用電審批表,列明使用部位、使用時間及使用量送交總承包商審批,以便做好統一協調管理,避免磕碰事件。
6.現場施工總布置由總承包統一管理,在合同中明確各分包商在不同施工階段中的使用場地,各分包商不得擅自隨意亂用材料堆場或堵塞道路。
二、對分包單位的質量管理
本工程總承包質量管理任務將主要是針對各分包商分別負責的系統功能質量的監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最終產品質量跟蹤而展開的。在施工中,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
1.對分包商的所有施工圖均統一審核,對發現的設計缺陷、質量問題及矛盾部位應由設計單位重新修改,避免因設計引起的質量問題。
2.對分包商采購的材料、設備等進行全面驗證,包括對其品牌、產地、規劃、技術參數的全面對照,拒收與設計或合同中規定要求不符的材料、物資。
3.配備足夠的質量管理人員,對各分包商施工過程的質量進行控制,各分包商均有總承包派的專業質量員,對分包商的過程質量開展面對面的監督與認可,凡達不到質量標準的不予以簽證並促其整改,對一些成品與半成品的加工製作,總承包亦將抽派人員趕赴加工現場進行檢查驗證。
4.分包商完工後,對產品的保護進行系統管理,對分包商已完成並形成系統功能的產品,經驗收後,即組織人力、物力和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產品保護,直至形成最終產品,並指派專人看護直至交付業主使用為止。
三、對分包單位的工期與總進度計劃管理
總承包對該承包工程工期目標的最終依據是合同工期,即在約定的時間內必須向業主交付最終產品,為此總承包必須對總進度計劃進行周密策劃和嚴格管理,務使各分包商的工期滿足總進度計劃要求。為此,在工程實施當中,本公司總承包管理將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在排總進度計劃時,各分包商的主要負責人員均共同參與,對總承包所排的計劃進行論證、提出意見。同時充分預計為實現預定計劃可能產生的技術、質量、安全問題,事先制定方案,確保總進度計劃的順利實施。
2.在總進度計劃中標明各分包商最遲應開始的時間及最遲應完成的時間,同時註明關鍵工序的節點工期。
3.總進度計劃一旦確定,所有分包工程的工期及節點時間均列入分包合同,產生法律效力。
4.當情況有變化,需要調整進度計劃時,必須經過雙方協調,並得到總承包的同意。
四、對分包單位的安全保衛管理
由於本工程建築面積較大,且專業分包單位較多,為確保施工正常有序的進行,總承包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從思想上和組織上把分包商的安全生產管理納入我公司統一的安全管理體系之中,進場的管理人員與員工都要接受安全教育,及時制定統一完整的安全、保衛管理制度,如:人員登記制、人員進出場制度、區域通行證制度、生活區管理制度、門衛制度等旨在保證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有序程序的管理制度。
2.配備足夠數量的安全、保衛人員,同時在各分包商內指定班組安全保衛兼職人員。以便隨時核查施工人員的現場出入證。避免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3.所有的分包商必須按制度要求及時向總承包提交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名單及其上崗資格證書,以便監控檢查,防止各類事故發生。
4.隨時進行安全檢查,一旦發現有違背項目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立即令其整改,嚴重的嚴懲不怠。
5.生活區及施工現場均裝設電腦監控裝置,實現24小時監控錄像。
❷ 如何做好設備管理
一、 建立健全職責明確、分工具體的設備管理網路
二、 認真落實行之有效、嚴格規范的設備管理制度
三、 逐步培養設備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
四、 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設備完好率
大的基本就是這幾個項目,。要是在細化,那就要是第二條里邊的最重要
1 設備定期維護、檢修制度
2、 設備巡視檢查制度。日常性的巡視檢查設備,可以實時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況,隨時發現異常現象,及時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防止設備突然出現故障,造成設備損壞,影響正常生產,因此設備巡視檢查制度是設備管理的重要措施。巡視制度規定了巡視時間和路線,檢查的設備和內容,一般採用聽、看、聞、摸和測等檢查辦法,並按要求做好記錄。通常設備巡視是由檢修人員和操作人員共同承擔的,可聯合巡視也可分別巡視,通常保證一小時巡視一次,對於帶病運行的設備要強化監視。
3、 設備故障分析和責任追究制度
4、 設備管理稽查制度
5、 設備管理考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