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設備有哪些

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設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18 10:29:24

㈠ 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包括哪些

1、組織制度管理落實。

(1)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3)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2、對職業病危害設備和因素作警示說明。

(1)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並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說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2)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上述材料的場所應當在規定的部位設置危險物品標識或者放射性警示標識。

(3)用人單位在設備及材料放置及使用處設立警示標識。

3、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對勞動者建立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按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用人鬧漏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1)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設備有哪些擴展閱讀:

1、職業安全衛生是為了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勞動條件、預防工傷事故及職業病,實現勞逸結合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等方面所採取的各種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的總稱。

以保障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為目的的工作領域及在法律、技術、設備、組織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採取的相應措施。

職業安全衛生針對的對象是人的防護,而不是環境的保護。

2、職業安全衛生特徵

適用性

審核規范適用於任何規模和類型的用人單位,並適用於各種地理、文化和社會條件。因此,審核規范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不同的用人單位可以審核規范為一般原則,根據其自身情況實現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素的要求,使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更好地滿足其安全健康管理的實際需要。

靈活性

希望實施OSHMS的用人單位范圍廣泛,他們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不同,因此靈活性是OSHMS審核規范的必然特點。實施OSHMS的目的是幫助用人單位改進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審核規范為用人單位提供了系統地進行要素管理和承諾兌現的方法,要求用人單位在建立OSHMS時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承諾。

系統性

職業安全健液禪爛康管理體系強調結構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首先,它強調組織機構方面的系統性——要求在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中,不僅要有從基層崗位到最高管理層之間的運作系統,同時還要有一個監控系統。其次,它要求組織實行程序化管理,從而實現對管理過程的全面的系統控制。

績效要求

審核規范中要求用人單位在其職業安全健康方針中作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持續改進、事故預防與保護員工安全健康的承諾,其他要素中沒有提出用人單位職業安全健索績效的絕對要求,不包含任何勞動條件、危害治理技術與水平的內容。

因此,用人單位的技術水平和職業安全健康績效水平可根據用人單位的自身狀況確襲廳定,因而兩個從事類似活動、卻具有不同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用人單位,都可能滿足審核規范的要求。此外,用人單位實施OSHMS時,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OSHMS績效的指標要求,提高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

審核規範本身主要著重於系統地採用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手段,並未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與方法要求。用人單位根據審核規范建立OSHMS,並不意味著不發生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用人單位應以現狀為績效改進的基礎,按照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中所要求的持續改進機制來實現風險控制的完善,以求得最佳的安全健康管理效益。

自願原則

不改變用人單位所承擔的法律責任OSHMS是用人單位進行安全健康系統化管理的一種工具,OSHMS審核規范的目的在於規定並運用有效的管理機制,幫助用人單位實現其職業安全健康目標,不是強制性標准。

各類用人單位是否執行OSHMS審核規范,是否建立和保持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否進行OSHMS認證都取決於用人單位自身的意願,不能以行政或其他方式要求或迫使用人單位實施,實施過程中也不應改變用人單位原有的法律責任。

相反,用人單位在實施審核規范時應以我國的國家、地方、行業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為基礎,從對法律法規的獲取、識別、傳達、評價等環節來實現對其遵守的承諾。

參考資料:網路-職業安全衛生

㈡ 煤礦職業病防護設施有那些

煤礦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有:
a. 防塵:集塵風罩、過濾設備(濾芯)、電除塵器、濕法除塵器、灑水器
b. 防毒:隔離欄桿、防護罩、集毒風罩、過濾設備、排風扇(送風通風排毒)、燃燒凈化裝置、吸收和吸附凈化裝置
c. 防雜訊、振動:隔音罩、隔音牆、、減振器
d. 防暑降溫、防寒、防潮:空調、風扇、暖爐、除濕機
e. 防非電離輻射(高頻、微波、視頻):屏蔽網、罩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特製定本措施。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依法為職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職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交納工傷社會保險。積極推廣、應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礦安監科、礦辦室設專人負責各職業病危害點的職業衛生、勞動保護情況監督,加強對職工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提高職工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對防治職業病成績顯著的科室車間和人員給予獎勵。
加強職工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設置礦辦室為我礦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全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職工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情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警示標志,在施工現場配置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
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使用期間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發現職工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立即採取相應治理措施,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後,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對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員提供相關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後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信息。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職工,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隱瞞或欺騙。
按「三級教育」的原則對職工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職工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職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職工,礦按照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位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㈢ 職業病危害因素如何進行檢測

煤礦的日常監測與定期檢測依照煤礦有關規定執行。(定義) 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其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通過購買監測技術服務、或配備檢測儀器以及安設實時監測設備等方式組織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的周期性監測。局顫晌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是指用人單位按照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委託具備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洞頌構對其所有工作場所的全部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的檢測、評價。

(方案) 用人單位應將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納入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明確責任部門或責任人、監測周期、監測地點、監測崗位、監測時段以及定期檢測委託單位、檢測時間等內容。(投入) 用人單位應將職業病危害因素桐鋒日常監測所需設備的購置、使用、維護以及監測人員的培訓費用和定期檢測所需的檢測評價費用納入年度經費預算予以保障。(檔案) 用人單位應建立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檔案,並納入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體系。(結果公布) 用人單位應將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結果及時在工作場所公告欄中進行公布。

㈣ 成立職業衛生評價機構實驗室需哪些設備

附件3: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機構資質(甲級)審定標准

目 錄

一、職業衛生考核項目及內容
二、放射防護考核項目及內容
三、職業衛生評價機構判定標准
四、放射防護評價機構判定標准

一、職業衛生考核項目及內容

考核項目 考核內容與方法

1.




構 法人資格 *法定代表人資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權資格證明材料
部門(科室)設置 相關部門設置文件
*評價部門
*質量管理部門
檢驗部門
儀器設備管理部門
後勤保障部門
負責人任命文件
崗位職責 *技術負責人(評價、檢測)
質量負責人、部門負責人、檔案管理人、校核人
*質量監督員
評價、檢測人員崗位職責
授權簽發人
經費保障 台帳及經費保障措施

2.


員 技術負責人(評價、檢測、質量控制) *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
*從事相關專業工作5年以上
不得外聘、有上崗資質
職稱證書、相關工作經芹旅歷野首歲證明材料、在職證明
評價、檢測技術負責人必須經過培訓
專業技術人員 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不少於5人
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不得少於專業人員頌睜總數的40%
*檢測人員不得少於5人(具有2年以上相關專業的經歷,高級技術職稱1人以上)
衛生工程人員不少於2人(高級技術職稱1人以上)
*公共衛生人員不少於5人(具有2年以上相關專業的經歷。高級技術職稱2人以上)。
*外聘(含返聘)技術人員不得超過專業技術工作總人數的20%(具有2年以上相關專業的經歷,經培訓考核合格)
專業技術人員資質
*申報單位必須具有10名以上經衛生部指定單位組織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包括評價、檢測人員)
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證明,資格證書
技術人員年度培訓計劃
組織實施及相關證明材料
現場筆試考核 管理人員4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必須參加)以上
評價人員4人以上
檢測人員4人以上
*參加考試人員不得少於申請人數的80% (外聘含返聘技術人員必須參加)總人數不得少於12人
*現場考試人員合格率達到90%

3.






儀器設備配備 見附錄1
計量檢定 計量檢定證書和標識
自行編制校驗和檢驗的資料
儀器設備管理 *儀器設備操作規程
檢定期間運行核查
使用維修保養記錄
儀器設備檔案
儀器設備放置
精密儀器和加熱設備隔離放置
4.




所 工作場所 評價
檢測
質量管理
檔案管理
評價和檢測工作場所的管理制度或規定
安全衛生設施管理 評價和檢測工作場所的水、電布局符合安全衛生要求
塵、毒分析室具備有效的防護設施
5.














力 檢測方法依據
*國家標准方法
行業或地方規定的標准方法
國際標准方法
非標方法確認
檢測能力 申報材料中提供的項目檢測能力
*計量認證項目
抽查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報告或相應證明資料(10-20份)
物理因素檢測項目見附錄2,重點檢測項目應達到75%
*化學因素檢測項目見附錄2,重點檢測項目應達到60%
操作規程及運行 物理因素操作規程
有毒化學物(化合物、粉塵)操作規程
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的規范性
*采樣記錄
*可溯源性
數據處理
原始記錄歸檔情況
檢測與評價
報告 *報告的規范性
評價依據
引用標准
現場操作考核 *現場檢測操作
采樣操作
采樣記錄規范性
*檢測評價報告
考核樣測試 *6個考核樣定量檢測(有機化合物樣品2個、非金屬化合物1個、金屬元素樣品2個和農葯樣品1個)。考核樣應當全部合格。

6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 評價能力 *抽查5份不同行業預評價和控制效果評價報告(其中至少應有2份控制效果評價報告)
評價目的、依據、范圍、程序、方法
評價內容
工程分析
*危害因素識別與分析
危害程度評價
健康影響評價(健康監護、生物檢測)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評價
職業病危害管理措施評價
評價結論
評價過程管理 委託協議書
評價方案的制定與審核
現場調查與實施
評價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評價報告書的審核
原始資料 *可溯源性
准確性
完整性
現場模擬考核 衛生工程口試
衛生工程測試及測試報告
*評價報告書質量
評價過程管理
原始記錄

7.






系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質量管理手冊
*程序性文件
*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
記錄表格、報告
文件控制
文件受控制度
*受控文件保管措施
質控措施
質量管理措施
監督記錄 設置專職質量監督員和專職質量監督員的任命文件及職責
校核
*質控監督記錄
抱怨記錄
註:有*為關鍵項,無*者為一般項

二、放射防護考核項目及內容

考核項目 序號
考核內容

組織機構
及辦公場所 1* 法定代表人資格或法定代表人授權資格證明材料
2 獨立開展相應的技術服務工作
3* 固定的辦公場所
4 相應的技術服務設施及環境
5 機構和崗位設置
6 人員職責
人員
7 有與其申請項目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8 專業技術人員具有開展所申請的技術服務項目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9* 技術負責人必須具有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並從事相關專業工作5年以上
10 申請放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檢測的,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相關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不得少於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0%
11* 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放射防護),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相關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不得少於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0%
12 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放射防護),放射防護評價人員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不得少於5人
13* 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放射防護),放射防護評價人員總人數不得少於10人
14* 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考核
15 現場考試人員比例
16* 現場考試人員合格率達到90%
17 管理人員口試成績
18* 專業技術人員口試成績
儀器設備
19 申請放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檢測資質的,應具有申請檢測項目所需要的儀器設備(見附錄3)
20 申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的,應具有開展項目需要的儀器設備(見附錄3);共享儀器應提供合作協議或合同書
21 儀器設備的種類、數量、性能、量程、精度應能滿足工作的需要,並能良好運行。
22 用於計量的檢測儀器設備應按要求在投入使用前經過檢定、校準或校驗,並貼有相應的狀態標志。對於自校的儀器設備,應有自行編制的校驗方法並進行定期校驗
23 主要儀器設備應建有檔案,收集有購置、驗收、檢定校準、使用和維修等有關資料。進口儀器設備說明書的使用方法部分應當有中文譯文
檢測工作
24 檢測方法應盡可能採用國際、國家、行業或地方規定的方法或標准。必要時應備有檢測方法細則、儀器操作規程、樣品管理程序和數據處理規則等作業指導文件
25 應為檢驗樣品建立唯一識別系統和狀態標識管理。應編制有關樣品採集、接收、流轉、保存和安全處置的書面程序
26 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規范,應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應按規定書寫、更改、審核、簽章、分發或保存
27 積極採取包括使用放射性標准源、有證標准物質在內的各種質量控制措施。有參與技術比對等能力驗證活動的證明或記錄
28* 考核樣品檢測結果在規定誤差范圍內
29 檢測操作規范、熟練
工作場所
30 工作場所符合放射衛生有關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要求,並制訂有放射防護管理制度
31 放射性樣品應與其他樣品分開存放,專人保管。處理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的實驗室應當有通風設備,地面、實驗台應便於去除放射性污染
32 檢測實驗室應當有良好的內務管理,以保證實驗室整潔有序。檢測儀器放置合理,便於操作。並配有必要的防污染、防火、控制進入等安全措施
33 凡是檢測方法或檢測儀器有要求的,應按要求對檢測場所的溫度、濕度和放射性本底等環境條件進行有效、准確的測量並記錄
建設項目評價
34* 抽查4份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報告書,其中預評價報告書與控制效果評價報告書各兩份
35 評價報告書的委託協議書或合同
36 控制效果評價報告書的檢測原始記錄
37 評價報告書編制過程管理證明文件
38 評價報告書格式與內容應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
39* 提供國家級檢測機構對建設項目放射防護評價報告書的審查意見。
40 現場模擬評價報告書中源項分析、防護措施等部分,要求分析全面、准確,防護措施符合放射防護原則
質量管理
41* 質量手冊
42 程序性文件
43 作業指導書
44 技術負責人任命文件
45 授權簽字人任命文件
46 設置有專職質量管理人員
47 質量控制記錄
48 抱怨記錄
註:序號有*者為關鍵項,無*者為一般項。

三、職業衛生判定標准

評估結論 關鍵項 一般項
通過 全部符合 不得有不符合,基本符合1-5項(含5項)
整改後通過 全部符合 不符合1-2項(含2項)或者基本符合6-8項(含8項)
整改後復審 不符合1-2項 不符合3-5項
不通過 不符合超過2項或者基本符合超過5項 不符合超過5項或者基本符合超過10項

四、放射防護判定標准
評估結論 關鍵項 一般項
通過 全部符合 不符合1-3項
整改後通過 全部符合 不符合4-5項
整改後復審 基本符合與不符合之和為1-2項 不符合不多於9項
不通過 基本符合與不符合之和超過2項

附錄1:
實驗室檢驗及現場檢測設備目錄

一、 采樣設備:

名 稱 數量(台/件)

粉塵采樣器(包括防爆) 10
空氣采樣器(包括防爆) 10
個體采樣器 15
各種空氣樣品收集器 15(每種)
壓力計 2
溫、濕度計 2
流量計 1
二、 現場檢測設備:

名 稱 數量(台/件)

熱球式風速儀 2
輻射熱計 2
通風干濕球溫度計 2
黑球、濕球溫度計 2
個體雜訊劑量計 5
倍頻程聲級計 2
振動測定儀 1
微波漏能測試儀 1
照度計 2
高頻電場測定儀 1
紫外線測定儀 1
煙塵濃度測試儀 2
皮託管 2
傾斜式微壓計 1

三、實驗室檢測設備:

名 稱 數量(台/件)

分析天平(1/1000) 1
分析天平(1/10000) 1
分析天平(1/100000) 1
去濕機 1
普通冰箱 3
低溫冰箱(-20℃) 1
靜態配氣裝置 1
樣品消化裝置 1
磁力攪拌器 1
超聲波清洗器 1
恆溫水浴箱 1
離心機 1
高溫爐 1
乾燥箱 1
紅外線乾燥箱 1
白金坩堝 1
瑪瑙研缽 1
生物顯微鏡 1
相差顯微鏡 1
分散度測定器 1
酸度計 1
分光光度計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1
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 1
高效液相色譜儀 1
氣相色譜儀(FID、ECD、NPD或PFPD) 2

附錄2: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項目
(*為重點檢測項目)
一、有害化學因素
(金屬類)
1、銻及其化合物
2、*鋇及其化合物
3、鈹及其化合物
4、鉍及其化合物
5、*鎘及其化合物
6、鈣及其化合物
7、*鉻及其化合物
8、鈷及其化合物
9、*銅及其化合物
10、*鉛及其化合物
11、鋰及其化合物
12、鎂及其化合物
13、*錳及其化合物
14、*汞及其化合物
15、*鉬及其化合物
16、*鎳及其化合物
17、鉀及其化合物
18、鈉及其化合物
19、鍶及其化合物
20、鉭及其化合物
21、*鉈及其化合物
22、*錫及其化合物
23、鎢及其化合物
24、釩及其化合物
25、*鋅及其化合物
26、鋯及其化合物

(非金屬類)
27、硼及其化合物
28、*碳化物
29、*氮化物
30、*磷化物
31、*砷及其化合物
32、*氧化物
33、*硫化物
34、硒及其化合物
35、碲及其化合物
36、*氟及其化合物
37、*氯及其化合物

(有機類)
38、烷烴類化合物
39、烯烴類化合物
40、混合烴類化合物
41、脂環烴類化合物
42、*芳香烴類化合物
44、*多環芳烴類化合物
45、*鹵代不飽和烴類化合物
46、*鹵代烷烴類化合物
47、*鹵代烯烴類化合物
48、*鹵代芳烴類化合物
49、醇類
50、*硫醇類
51、烷氧基乙醇類化合物
52、酚類
53、脂肪族醚類化合物
54、苯基醚類化合物
55、脂肪族醛類化合物
56、脂肪族酮類化合物
57、酯環酮和芳香族酮類化合物
58、*環氧化合物
59、羧酸類化合物
60、酸酐類化合物
61、*醯基鹵類化合物
62、*醯胺類化合物
63、飽和脂肪族酯類化合物
64、不飽和脂肪族酯類化合物
65、*鹵代脂肪族酯類化合物
66、*芳香族酯類化合物
67、*異氰酸酯類化合物
68、*腈類化合物
69、脂肪族胺類化合物
70、乙醇胺類化合物
71、*肼類化合物
72、*芳香族胺類化合物
73、硝基烷烴類化合物
74、*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75、雜環化合物

(農葯類)
76、*有機磷農葯
77、*有機氯農葯
78、*有機氮農葯

(其他化合物)
79、葯物類化合物
80、炸葯類化合物
81、粉塵
*總粉塵
*呼吸性粉塵
*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
*粉塵分散度
*石棉纖維
二、有害物理因素
1、*高溫
2、高氣壓
3、低氣壓
4、*振動
5、*雜訊
6、照度
7、紫外線
8、*電磁輻射(高頻、超高頻、微波)
9、工頻

附錄3:
放射衛生防護檢測與評價的儀器設備
項目名稱 主要設備名稱
放射工作場所防護監測 X、γ射線測量儀
環境X、γ劑量率儀
α、β表面污染監測儀
醫用輻射設備的衛生防護 診斷X射線機(不包括CT機、DSA) X射線劑量儀
數字式X射線曝光時間測量儀
千伏(kVp)測量儀
X射線質控檢測工具
X射線CT機 CT劑量儀/專用電離室
性能檢測模體
頭部劑量模體
體部劑量模體
X射線數字剪影裝置(DSA) X射線劑量儀
數字式X射線曝光時間測量儀
kVp測量儀
DSA性能檢測模體
X射線質控檢測工具
放射治療裝置(鈷-60治療機、後裝治療機等,不包括大型醫用設備) 放療劑量儀/電離室
標准充水模體
熱釋光測量裝置
醫用加速器 放療劑量儀/電離室
掃描水箱
熱釋光測量裝置
中子測量裝置
γ刀與X刀 放療劑量儀
0.03cm3電離室
專用模體
低感光度膠片
核醫學設備(SPECT 、PET、γ照相機) SPECT性能測試模體
PET性能測試模體
活度計
非醫用輻射設備的衛生防護檢測 非醫用加速器(不包括中(高)能加速器) X、γ劑量率儀
熱釋光測量裝置
中子測量裝置
放射源、含源裝置及射線裝置工業射線探傷機、核子計、中子發生器、密封型放射源、非密封型放射源、X射線衍射儀 X、γ劑量率議
環境X、γ劑量率議
中子測量裝置
α、β表面污染監測儀
職業人員個人劑量監測 X、γ射線個人劑量監測(放射工作人員,事故受照或其他受照人員) 熱釋光劑量元件
熱釋光測讀裝置
退火裝置
膠片劑量元件
膠片元件測讀裝置
中子射線個人劑量監測(放射工作人員,事故受照或其他受照人員) 中子測量用徑跡片
蝕刻裝置
顯微鏡或其他測讀裝置
β射線個人劑量監測(放射工作人員,事故受照或其他受照人員) β射線個人劑量計
β射線個人劑量測讀裝置
人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放射工作人員和其他受檢者) 光學顯微鏡
培養箱
超凈工作台
淋巴細胞微核實驗(放射工作人員和其他受檢者) 光學顯微鏡
培養箱
超凈工作台
環境與生物樣品的放射性測量 環境樣品(大氣、水、土壤及其他固體,疑被污染的各類場所) 空氣取樣裝置
低本底α、β測量儀
低本底α能譜議
γ能譜議
環境X、γ劑量率議
灰化裝置
生物樣品(糧食、蔬菜、水果等食品,動物、人體組織和器官,毛發等) 低本底α、β測量儀
低本底α能譜議
γ能譜議
環境X、γ劑量率議
灰化裝置
氡(室內、外,礦山、水、土壤) 固體徑跡探測元件
元件測讀裝置
氡測量儀
核設施與輻照裝置等大型設施(核電站、核反應堆、輻照加工裝置、中(高)能加速器)
說明:帶*號者允許與其他單位共享 X、γ劑量率儀
放療劑量儀
γ能譜儀
低本底α、β測量儀
低本底α能譜儀*
環境X、γ劑量率儀
低本底液閃測量儀*
中子測量儀

放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檢測的儀器設備
項目名稱 主要設備名稱
放射防護器材檢測與防護效果評價(鉛膠衣等個人防護用品;鉛玻璃、鉛板、復合防護材料等射線屏蔽材料;放射源屏蔽罐、換源器、運輸容器及其他放射防護器械、裝置、部件、製品;放射防護設施) 專用X射線機
X射線劑量儀
標准鉛片
分光光度計
鉛玻璃檢測箱
測厚儀
硬度計
拉力計
X、γ劑量率儀
環境X、γ劑量率儀
中子測量裝置
含放射性產品檢測 建築及裝飾材料的放射性測量(各類建築、建材及裝飾材料) 環境X、γ劑量率儀
γ能譜儀
含放射性產品和伴生X射線電器產品(含放射性消費品、磷肥、含放射性物料、伴生X射線電器產品) 環境X、γ劑量率儀
γ能譜儀
低本底α、β測量儀

㈤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有哪些

您好!
職業病防護設施有各種各樣的,根據需要防護的職業危害來確定設置哪專些防護設屬施。
給您舉幾個例子:
1、比如噪音,針對噪音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可以是隔音牆,吸聲牆,隔聲間等;
2、對於粉塵,有袋式除塵器、機械通風設施等;
3、對於化學品,機械通風設施、洗眼器、淋浴裝置等。
當我們考慮控制現場的職業危害時,就會想增加一些設施設備來降低或控制職業危害,那麼這些設施就是職業危害防護設施。

㈥ 職業病防護設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1)眼(面)防護設備保護作業人員的眼(面)部,防止異物、紫外光、電磁輻射、酸鹼溶液的損傷。主要產品有焊接護目鏡和口罩、爐窯護目鏡和口罩、防沖擊眼罩、防微波眼鏡、防x射線眼鏡、防化學(酸鹼)眼罩、防塵眼鏡等。(2)頭部防護設備是保護頭部、防撞、擠壓傷害的護具。主要產品有塑料頭盔、橡膠礦工頭盔、玻璃鋼頭盔、膠紙頭盔、防寒頭盔、竹編頭盔等。(3)呼吸防護設備根據防護用途分為防塵、防毒和供氧3種,根據作用原理分為凈化式、隔離式2種。呼吸防護用品是預防肺塵沉著病和職業中毒等職業病的重要產品,主要產品有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過濾式防毒口罩、氧氣呼吸器、自助器、空氣呼吸器、微粒體口罩等。(4)聽力保護設備是降低噪音保護聽力的有效措施。主要產品有耳塞、耳罩、雜訊防護帽等品種。(5)手套保護設備保護手臂。主要產品有耐酸鹼手套、電工絕緣手套、焊工手套、x射線手套、耐溫防火手套、各種手套等。(6)防護鞋保護腳免受各種傷害。目前我國防護鞋的產品有耐高溫鞋、絕緣鞋、防靜電鞋、導電鞋、耐酸鹼鞋、耐油鞋、工礦防水鞋、防刺鞋等品種,用於保護腳部免受各種傷害。(7)防護服是保護生產者免受作業環境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的傷害防護服分為特殊防護服和一般作業服。特殊防護服產品有阻燃防護服、防靜電工作服、防酸工作服、帶電工作屏蔽服、防x射線工作服、防寒服、防水服、防微波服、潛水服、防塵服等。(8)護膚品保護工人裸露皮膚。這類產品分為護膚霜和清潔劑,前者在勞動全過程中運用,後者在皮膚受到污染後運用。(9)防墜落護具保護高處作業人員,防止墜落事故。這種護具分為安全帶和安全網。安全帶產品分為圍欄作業安全帶、懸掛安全帶和攀登安全帶三種。安全網產品分為平網、立網兩種。(10)其他防護設備,這里有一些產品不能由防護部分設置,如水上救生圈、救生服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採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㈦ 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具體包括哪些

一般常見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有:

1、 防塵:集塵風罩、過濾設備(濾芯)、電除塵器、濕法除塵器、灑水器

2、防毒:隔離欄桿、防護罩、集毒風罩、過濾設備、排風扇(送風通風排毒)、燃燒凈化裝置、吸收和吸附凈化裝置

3、防雜訊、振動:隔音罩、隔音牆、、減振器d. 防暑降溫、防寒、防潮:空調、風扇、暖爐、除濕機

4、防非電離輻射(高頻、微波、視頻):屏蔽網、罩。

5、防電離輻射:屏蔽網、罩。

6、防生物危害:防護網、殺蟲設備。

7、人機工效學:如通過技術設備改造,消除生產過程中的有毒有害源;生產過程的中密閉、機械化、連續化措施、隔離操作和自動控制等。

(7)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設備有哪些擴展閱讀:

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指應用工程技術手段控制工作場所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防止發生職業危害的一切技術措施。

包括:a. 防塵、b. 防毒、c. 防雜訊、振動、d. 防暑降溫、防寒、防潮、e. 防非電離輻射(高頻、微波、視頻)、f. 防電離輻射、g. 防生物危害、h. 人機工效學

㈧ 職業危害因素檢測

問題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需要每年都做嗎 是的。每年都要向安監局申報職業病危害因素並進行年度監測。

問題二: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應怎麼做 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
1.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制度,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工作。
2.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人員應接受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確保能夠勝任日常監測工作。
3.用人單位應根據其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情況,特別是存在高危粉塵、高毒物質的,應通過購買監測技術服務、或配備相應的防護用品deh *** ,檢測儀器(含直讀式儀器),或安設實時監測設備等方式,組織開展周期性監測。
4.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儀器、設備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和更新,確保其性能可靠,能夠正常使用。工作場所存在爆炸風險的,用人單位日常監測儀器、設備應滿足防爆要求。
5.用人單位每月至少應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一次監測(實時監測職業病危害因素除外)。工作場所勞動者人數較多、化學有害因素濃度或物理危害因素強度較高的,用人單位應加大監測頻次,確保能夠及時發現並處置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
6.用人單位應參照《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要求,制定日常監測工作方案,明確監測地點、監測崗位、監測時段等具體內容。
7.監測結果判定參照《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GBZ2.1)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因素》(GBZ2.2)。
8.用人單位應將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結果及時報告主要負責人簽字。發現強度或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接觸限值標準的,主要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指定相關部門或責任人負責落實。
涉及高毒作業超標場所,應立即停止相關作業,撤離有關人員,經整改符合要求後,方可恢復作業。對超標情況的處理,應有明確的處理記錄並存入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備查。

問題三:多久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一次,有哪條純拍法規或標准可找到?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3號
第二十二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向從業人員公布,並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問題四: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周期是多長時間 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總局令第23號
第二十二條:
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向從業人員公布,並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問題五: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是強制的嗎 第七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有下沒州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矗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 *** 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
(四)未按照規定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的;

問題六: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由誰去檢測??? 1.3 職業病危害評價、控制效果評價(包括檢測)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評價的方法和要求應當符合職業病防治法及本規范的規定。
過去是疾控中心檢測和出具評價報告,現在歸屬安監部門管理,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問題七: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的范圍應當是用人單位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什麼 這是一項強制性的義務,每年至少一次。 《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管理規范》 1、第三條: 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是指用人單位定期委託具備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其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進行的檢測。 2、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制度,每年至少委託具備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其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做察羨所進行一次全面檢測。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 3、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在工作場所公告欄向勞動者公布定期檢測結果和相應的防護措施。

問題八: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是必須的嗎 您好!
企業必須定期對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基本至少是每年一次,如果危害嚴重的,可以增加頻次。
有這個要求的法律文件很多,最基本的《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
包括去年出的《八條規定》第六條:必須定期進行職業病危害檢測,嚴禁弄虛作假或少檢漏檢。

問題九:什麼是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就是在科學的職業衛生理論指導下,採用科學的方法分辨、識別、分析、預測建設項目與工作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發生的途徑及其變化的規律,予以准確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來,並用合乎邏輯的理論予以解釋。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的分類,通常可按其來源劃分,也可參照衛生部頒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劃分。一是按照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來源分為3大類:①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學因素主要有生產性毒物(如金屬與類金屬、 *** 性氣體、窒息性氣體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石棉塵等)。物理因素主要有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高低氣壓等)、雜訊與振動、電離輻射(如X射線、γ射線等)、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真菌、寄生蟲等。②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長時間處於不良 *** 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熱季節受到長時間的太陽輻射導致中暑等;以及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採光照明不足,通風不良,有毒與無毒、高毒與低毒作業安排在同一車間內等;還有作業環境空氣污染等。二是按照2006年衛生部令第49號頒布施行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所列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項目劃分。該辦法規定,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內容:①《高毒物品目錄》所列化學因素;②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粉塵;③放射性因素:核設施、輻照加工設備、加速器、放射治療裝置、工業探傷機、油田測井裝置、甲級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場所和放射性物質貯存庫等裝置或場所;④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范圍的。該辦法還規定,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項目是指存在或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所列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項目。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劃分,可分為以下10大類:①粉塵類。包括矽塵、煤塵、石棉塵、滑石塵、水泥塵、鋁塵、電焊煙塵、鑄造粉塵和其他粉塵等。②放射性物質類。包括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放射性物質與其他放射性損傷等。③化學物質類。包括鉛、汞、錳、鎘、釩、磷、砷、砷化氫、氯氣、二氧化硫、光氣、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氫、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醯胺等。④物理因素。包括高溫、高氣壓、低氣壓、局部振動等。⑤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布氏桿菌等。⑥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導致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電光性皮炎、痤瘡、潰瘍、化學性皮膚灼傷和其他職業性皮膚病等的危害因素。⑦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導致化學性眼部灼傷、電光性眼炎、職業性白內障等的危害因素。⑧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導致雜訊聾、鉻鼻病、牙酸蝕病等的危害因素。⑨導致職業性腫瘤的危害因素。包括石棉、聯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爐煙氣和鉻酸鹽等。⑩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氧化鋅、二異氰酸甲苯酯、棉塵和不良作業條件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方法主要有對照經驗法與檢測檢驗法等。對照經驗法由評價人員根據實際工作經驗和掌握的相關專業知識,對照職業衛生有關法律、法規、標准等,藉助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對擬評價項目中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檢測檢驗法由評價人員依據國家相關技......>>

㈨ 職業病檢驗檢測設備更新前景如何

職業病檢驗檢測設備的更新和升級對於維護勞動者健康至關重要,因此這一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隨著人們對於職業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政府和企業也開始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來改善和提高職業病檢驗檢測設備的性能和質量。

當前,職業病防治有著越來陸余越高的社會關注度,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應用也為職業病檢驗檢測設備的改進和優化提供了可能。例如,尺悉州一些自動化、精準化的檢測設備,能夠通過數字化技術將數據進行實時採集、傳輸和分析,在潛在職業病危害的早期發現和預防陵蔽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總之,隨著職業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技術的不斷發展,職業病檢驗檢測設備的前景仍然非常樂觀,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和潛力。

㈩ 職業病防護設施有哪些

(1)眼(面)防護設備保護作業人員的眼(面)部,防止異物、紫外光、電磁輻射、酸鹼溶液的損傷。(2)頭部防護設備是保護頭部、防撞、擠壓傷害的護具。(3)呼吸防護設備根據防護用途分為防塵、防毒和供氧3種,根據作用原理分為凈化式、隔離式2種。呼吸防護用品是預防肺塵沉著病和職業中毒等職業病的重要產品
一般常見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有:
1、 防塵:集塵碰清風罩、過濾設備(濾芯)、電除塵器、濕法除塵器、灑水器
2、防毒:隔離欄桿、防護罩、集毒風罩、過濾設備、排風扇(送風通風排毒)、燃燒凈化裝置、吸收和吸附凈化裝置
3、防雜訊、振動:隔音罩、隔音牆、、減振器d. 防暑降溫、防寒、防潮:空調、風扇、暖爐、除濕機
4、防非電離輻射(高頻、微波、視頻):屏蔽網、罩。
5、防電離輻射:屏蔽網、罩。
6、防生物危害:防護網、殺蟲設備。
7、人機工效學:如通過技術設備改造,消除生產過程中的有毒有害源;生產過程的中密閉、機械化、連續化措施、隔離操作和自動控制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肆畢
第四條規定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工會組織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制定或者修改有關職業裂吵芹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應當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
第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閱讀全文

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設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電動工具清洗豬蹄 瀏覽:693
鹽城濱海有多少家閥門廠 瀏覽:995
健身器材廠包膠工普工怎麼樣 瀏覽:806
在線分析儀表什麼時候安裝 瀏覽:833
鑫方盛五金機電商城電話地址 瀏覽:263
慕尚儀表盤如何拆卸 瀏覽:687
儀表盤出現cebd是什麼意思 瀏覽:469
機床機械手怎麼換 瀏覽:489
簡易洗砂設備哪裡生產 瀏覽:949
冰箱製冷什麼數最冷 瀏覽:152
高二生物實驗室萃取裝置圖 瀏覽:582
校正裝置的校正作用特點 瀏覽:70
曲軸軸承分為什麼和連桿軸承 瀏覽:940
彎梁車後輪軸承如何拆卸 瀏覽:770
空調製冷不怎麼熱怎麼回事 瀏覽:507
閥門用什麼尺寸表示什麼 瀏覽:786
軒逸輪軸承怎麼拆 瀏覽:576
主人到有什麼設備可以自己識別開門 瀏覽:271
做什麼儀器查肝病 瀏覽:957
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物塊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