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絮凝沉澱時,PAM,PAC的用量怎麼衡算
污水處理絮凝沉澱時,通過以下幾個公式進行運算:
1、加葯量mg/L=加葯質量/處理水量/配葯濃度
2、處理水量投加葯量=處理水量m3/h*加葯量g/m3
3、干泥量=處理水量*【(1-污泥含水率)/(1-泥餅含水率)】
4、每噸干泥的葯劑消耗g/m3=加葯量/干泥量
(1)pac加葯設備濃度如何恆定擴展閱讀
用途
一、PAM用途
1、用於污泥脫水根據污泥性質可選用本產品的相應型號,可有效在污泥進入壓濾之前進行污泥脫水,脫水時,產生絮團大,不粘濾布,壓濾時不散,流泥餅較厚,脫水效率高,泥餅含水率在80%以下。
2、用於生活污水和有機廢水的處理,本產品在配性或鹼性介質中均呈現陽電性,這樣對污水中懸浮顆粒帶陰電荷的污水進行絮凝沉澱,澄清很有效。
3、用於以江河水作水源的自來水的處理絮凝劑,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特別是和無機絮凝劑復合使用效果更好,它將成為治長江、黃河及其它流域的自來水廠的高效絮凝劑。
4、造紙用增強劑及其它助劑。提高填料、顏料等存留率、紙張的強度。
5、用於油田助劑,如粘土防膨劑,油田酸化用稠化劑。
6、用於紡織上漿劑、漿液性能穩定、落漿少、織物斷頭率低、布面光潔。
二、PAC用途:
1、城市給排水凈化:河流水、水庫水、地下水。
2、工業給水凈化。
3、城市污水處理。
4、工業廢水和廢渣中有用物質的回收、促進洗煤廢水中煤粉的沉降、澱粉製造業中澱粉的回收。
5、各種工業廢水處理:印染廢水、皮革廢水、含氟廢水、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造紙廢水、洗煤廢水、礦山廢水、釀造廢水、冶金廢水、肉類加工廢水、污水處理。
6、造紙施膠。
7、糖液精製。
8、鑄造成型。
9、布匹防皺。
10、催化劑載體。
11、醫葯精製
12、水泥速凝。
13、化妝品原料。
2. 純水系統氫氧化鈉加葯不穩定怎麼辦
純水系統氫氧化鈉加葯不穩定如果一直沒加葯水系統運行正常、水質正常、RO膜沒有出現異常狀況,建議不加葯,或者僅僅啟用氫氧化鈉進行Ph調節,或者根據需要啟用部分項目。 添加濃度可以咨詢設備供應商或者葯劑供應商。一般絮凝劑、阻垢劑的種類不同濃度也不相同。一般亞硫酸氫鈉用來還原原水中的余氯,濃度1%-5%,可以根據余氯濃度通過調整滴加速度來控制加入水中的總量,以降低余氯對RO的損害,或者充當停機時候的RO保護液1%濃度即可。調節Ph的氫氧化鈉濃度一般也是1%-5%,根據ph值通過調整滴加速度來控制加入水中的總量。在制葯用水系統中,化學加葯是必不可缺的組成單元。良好的加葯裝置設計不僅是系統保持長期運行的基礎,也是工藝性能達標的重要保障。
加葯裝置廠家-南京蘇昌源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純化水機常採用市政水、地表水或地下水為原水,水質本身是比較穩定的,而為了提高後續去離子單元的處理效率,必要的化學品被投加到預處理中以達到某種的處理目的。通常情況下,化學加葯單元被設計在預處理系統中,其中包括原水罐、原水輸送泵、多介質過濾裝置或超濾、活性炭過濾裝置、軟化裝置、保安過濾裝置、RO高壓泵、RO等處理單元。 常用的化學葯劑為混凝劑 PAC (聚合氯化鋁)、消毒劑 NaClO (次氯酸鈉)、還原劑 NaHSO3 (亞硫酸氫鈉)、苛性鈉 NaOH (氫氧化鈉) 等。
1. 聚合氯化鋁——又簡稱為聚鋁,英文縮寫為 PAC (Poly aluminum chloride),是一種由氫氧根離子的架橋作虧亮森用和多價陰離子的聚合作用而產生的分子量較大、電荷較高的無機高分子水處理葯劑
A. 原理:PAC的凈化原理主要通過壓縮雙電層、吸附電中和、吸附架橋、沉澱物網捕等機理作用,使水中細微懸浮粒子和膠體離子脫穩,聚集、絮凝、混凝、沉澱,達到凈化處理效果。
B. 方法:在制葯用水系統中,為了提高過濾單元的處理性能,通常在過濾單元入口設置PAC加葯。 PAC 液體化學桶提供,靠操作者定期添加至現場的PAC加葯裝置中,再由電動隔膜泵以0.1×2mg/L的濃度投加至過濾單元入口的管道。考慮到制葯企業對於細菌的控制和葯劑的穩定性,PAC加葯裝置的設計容量一般小於2周的用量。
C. 注意事項:建議配置管道式靜態混合器,以提高PAC與原水混合的效率,混合器的設計應考慮葯劑的黏度、密度、液體的流速和壓力等因素。具鍵耐體的投加濃度需視原水水質情況而定,過低的 PAC濃度不能起到有效凈化水體的功能;然而過高的濃度會污染水體,堵塞過濾單元,導致水箱和管道的污染、過濾單元頻繁清洗,甚至導致更換介質或膜組件。如果預處理單元是設計成連續循環運行的,那麼在用水量較小的情況下,需要注意長期循環會導致PAC累積濃度過高。
通常,過濾單元出口SDI小於4時,可認為過濾效果良好 (如上圖4.6所示)。對於PAC加葯的控制,可以選擇手動調節頻率或自動調節頻率的隔膜泵。前者適用於流量穩定的系統銷畝,經濟實惠;而後者可以設計成與進水流量計進行連鎖,對於流量波動實時調節加葯泵的頻率,從而實現穩定濃度的投加。
3. PAC聚合氯化鋁溶液配製濃度為多少更為合適
聚合氯化鋁PAC濃度配比方法:
根據日常使用中固體聚合氯化鋁PAC,稀釋成液體時,總結分享常用的幾種聚合氯化鋁PAC濃度配比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步,根據原水情況,使用前先做小試求得最佳葯量.小試溶液配置按重量比(W/W),一般以2~5%配為好.如配3%溶燃態姿液:稱聚合閉稿氯化鋁PAC固體3g,盛入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約50ml,待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100ml刻度,搖勻即可.[1]
第二步,生產用聚合氯化鋁PAC時,按聚合氯化鋁PAC固體:清水=1:9到1:15重量比混合溶解即可.氧化鋁含皮絕量低於1%的溶液易水解,會降低使用效果,濃度太高不易投加均勻.
4. pac怎麼通過小試初步確定加葯量
第一步,根據原水情況,使用前先做小試求得最佳葯量。小試溶液配置按重量比(W/W),一般以2~5%配為好。如配3%溶液:稱聚合氯化鋁PAC固體3g,盛入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約50ml,待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100ml刻度,搖勻即可。
第二步,生產用聚合氯化鋁PAC時,按聚合氯化鋁PAC固體:清水=1:9到1:15重量比混合溶解即可。氧化鋁含量低於1%的溶液易水解,會降低使用效果,濃度太高不易投加均勻。
第三步,加葯按小試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如見沉澱池礬花少,余濁大,則投加量過少;如見沉澱池礬大且上翻,余濁高,則加葯量過大,應適當調整。
可咨詢上海普懿,專業PAC,
5. PAC(聚合氯化鋁)濃度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常用混凝劑(絮凝劑)的溶解與使用方法
1、PAC (聚合氯化鋁)的溶解與使用
1) PAC 為無機高分子化合物,易溶於水,有一定的腐蝕性;
2) 根據原水水質情況不同,使用前應先做小試求得最佳用葯量(具體方法可參見第 2 條:聚 合硫酸鐵的溶解與使用-加葯量的確定);(參考用量范圍:20-800ppm)
3) 為便於計算,實驗小試溶液配置按重量體積比(W/V),一般以 2~5%配為好。如配 3% 溶液:稱 PAC3g,盛入洗頌敗碰凈的 200ml 量筒中,加清水約 50ml,待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
100ml刻度,搖勻即可;
4) 使用時液體產品配成 5-10%的水液,固體產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計算);
5) 使用配製時按固體:清水=1:5 (W/V)左右先混合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上述濃度即可;
6) 低於 1%溶液易水2、聚合硫酸鐵(PFS)的溶解與使用
1) PFS 溶液配製
a、使用時一般將其配製成 5%-20 %的濃度。
b、一般情況下當日配製當日使用,配葯如用自來水,稍有沉澱物屬正常現象。
2) 加葯量的確定
因原水性質各異,應根據不同情況,現場調試或作燒杯混凝試驗,取得最佳使用條件和最佳投 葯量以達到最好的處理效果。
a、取原水 1L,測定其PH 值;
b、調整其PH 值為 6-9;
c、用 2ml 注射器抽取配製好的 PFS 溶液,在強力攪拌下加入水樣中,直至觀察到有大量礬花形成,然後緩慢攪拌,觀察沉澱情況。記下所加的PFS 量,以此初步確定PFS 的用量;
d、按照上述方法,將廢水調成不同PH 值後做燒杯混凝試驗,以確定最佳用葯PH 值;
e、若有條件,做不同攪拌條件下用葯量,以確定最佳的混凝攪拌條件;
f、 根據以上步驟所做試驗,可確定最佳加葯量、混凝攪拌條件等。
注意混凝過程三個階段的水力條件和形成礬花狀況。
a) 凝聚階段:是葯劑注入混凝池與原水快速混凝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微細礬花的過程,此 時水體變得更加渾濁,它要求水流能產生激烈的湍流。燒杯實驗中宜快速(250-300 轉/分)攪拌 10-30S,一般不超過2min。
b) 絮凝階段:是礬花成長變粗的過程,要求適當的湍流程度和足夠的停留時間 (10-15min),至後期可觀察到大量礬花枯舉聚集緩緩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層。 燒杯實驗 先以 150 轉/分攪拌約6 分鍾,再以60 轉/分攪拌約4 分鍾至呈懸浮態。
c) 沉降階段:它是在沉降池中進行的絮凝物沉降過程,要求水流緩慢,為提高效率一般 採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採用氣浮法分離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礬花被斜管(板) 壁阻擋而沉積於池底,上層水為澄清水,剩下的粒徑小、密度小的礬花一邊緩緩下降, 一野談邊繼續相互碰撞結大,至後期余濁基本不變。燒杯實驗宜以20-30 轉/分慢攪5 分鍾, 再靜沉 10 分鍾,測余濁。
6. PAC、PAM 的投加量及配置濃度經驗數
PAC的毀棗配製濃度大多數在30%左右,投加寬態量差別很大,具體還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PAM的配置濃度在0.5‰-2‰左右,大多都用的1‰,實際投加量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左右
兩種同纖巧拆時使用的時候多次實驗確定一個效果和成本最合適的比例,可以PAC多點也可以PAM多點,效果第一,然後再來控製成本
7. 污水處理PAM\PAC葯品在運行時如何配製
提問有誤,「每立方水加PAM50克.陰離子-5克」中PAM與PAC寫反了。
PAC為絮凝劑,PAM為助凝劑,你提的問題裡面實際有兩個問題:
1.葯劑配葯的問題。(從包裝袋取葯加到溶解池或溶解桶里配葯)
2.污水投加葯劑的問題。(從溶解池或溶解桶通過計量泵加到管道混合器投葯)
分開討論。
1.葯劑配置經驗濃度(就是溶解池內濃度)是PAC5%-10%,PAM0.1%-0.3%,以上數據為質量比例,也就是說每立方水(1000千克)加PAC50-100千克,加PAM1-3千克。
這個濃度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PAM,其溶解能力有限,需中速攪拌器長時間攪拌才可理想溶解,夏季配置濃度可適當增加到0.3-0.5%。
2.污水投加葯劑的濃度大致是PAC50ppm-100ppm,PAC2ppm-5ppm,ppm單位是百萬分之一,即mg/L,也即克/立方米,如此說來就是PAC50-100克/立方米,PAC2-5克/立方米,你提到的廠家提出的投加量即此量。
如果用問題2的濃度來配置問題1的融葯池內葯劑濃度,顯然是不正確的。
下面具體說明如何配葯。
你單位每天污水量1300立方米,根據問題2,如果取PAC投加濃度50克/立方米,PAM2克/立方米,如此得到每天投加PAC與PAM質量65千克,PAM2.6千克。
如果你每天配一次葯的話:
根據問題1,取PAC配葯濃度10%的話,PAM0.5%的話(考慮到夏天即將來臨),則你在溶解池放水0.65立方米(按PAC算)或0.52立方米(按PAM算),建議取大值,溶解65千克PAC與2.6千克PAM,調節隔膜計量泵流量,按0.65立方米/24小時,即Q=27升/小時,則可達到理論理想絮凝要求。
那麼,你如果每天配三次葯的話,放水0.22立方,PAC22千克,PAM0.86千克,溶解投葯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
1.溶解葯劑的水量不宜過多,葯劑配置濃度不宜過低。
2.實際投加量建議通過燒杯試驗確定,按投加量從小到大取若干檔次,分析實際效果,這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如能與水質數據掛鉤提煉出理論公式的話,記得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