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氣設備接地有何要求
標准接地電阻規范要求:
1、獨立的防雷保護接地電阻應小於等於10歐;
2、獨立的安全保護接地電阻應小於等於4歐;
3、獨立的交流工作接地電阻應小於等於4歐;
4、獨立的直流工作接地電阻應小於等於4歐;
5、防靜電接地電阻一般要求小於等於100歐
6、共用接地體(聯合接地)應不大於接地電阻1歐。
電氣設備接地屬於安全接地,如果是獨立設備,應該不大於4Ω,如果是公共接地應不大於1Ω。
1、應當接地的部分
① 電機、變壓器、開關設備、照明器具、移動式電氣設備、電動工具的金屬外殼或構架。
② 電氣傳動裝置。
③ 電動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的二次線圈(繼電保護另有要求時除外)。
④ 室內外配電裝置、控制台等金屬構件以及靠近帶電部位的金屬遮欄和金屬門。
⑤ 電纜終端盒外殼、電纜金屬外皮和金屬支架。
⑥ 安裝在配電線路桿塔上的電氣設備,如避雷器、保護間隙、熔斷器、電容器等金屬外殼和鋼筋混凝土桿塔等。
2、不需接地的部分
① 在不良導電地面 (木質、瀝青等) 的乾燥房間內,當交流電壓為 380V 及以下和直流額定電壓 400V 及以下時,電氣設備金屬外殼不需接地。但當維護人員因某種原因同時可觸及到其他電氣設備中已接地的其他物體時,則應當接地。
② 在乾燥地方,當交流額定電壓為 36V 及以下和直流額定電壓為 110V 及以下時,電氣設備外殼不需接地,但遇有爆炸性危險的除外。
③ 電壓為 220V 及以下的蓄電池室內的金屬框架。
④ 如電氣設備與機床的機座間能可靠地接地,可只將機床的機座接地。
⑤ 在已接地的金屬構架上和配電裝置上可以拆下的電器。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電擊、設備和線路遭受損壞、預防火災和防止雷擊、防止靜電損害和保障電力系統正常運行。
接地是為保證電工設備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採取的一種用電安全措施,通過金屬導線與接地裝置連接來實現,常用的有保護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靜電接地等。
接地裝置將電工設備和其他生產設備上可能產生的漏電流、靜電荷以及雷電電流等引入地下,從而避免人身觸電和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等事故。
Ⅱ 在高土壤電阻率的地區怎樣降低接地電阻
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降低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宜採用下列方法:
一唯孝、採用多支仔山漏線外引接地裝置,外引長度不應大於有效長度,有效長度應符合本規范附三的規定。
二、接地體埋於較深的低電念爛阻率土壤中。
三、採用降阻劑。
四、換土。
Ⅲ 在高土壤電阻率的場地,降低防雷擊沖擊接地電阻宜採用哪些方法
1 降低接地電阻的具體方法
決定接地電阻的因素很多,接地電阻的大小不僅與土壤電阻率有關,還與接地網的尺寸、形狀、接地體金屬的材料、橫截面大小等因素密切相關。《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了一、二、三類建築物建築物防雷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分別不大於10歐、30歐,防雷電電磁脈沖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大於20歐,由於工程實踐中,防雷通常與建築物內的電子信息系統一起考慮,於是就規定了共用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值取各接地電阻的最小值,即在設計中常取接地電阻不大於4歐或1歐的要求。正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下墊面地質條件很差,接地電阻一時達不到規定的電阻值,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如何降低接地電阻的問題上。
1.1 更換土壤
土壤電阻率主要受溫度和濕度以及土壤性質的影響,溫度引起土壤電阻率變化的比率,從20℃~-15℃變化的范圍,同一土地中電阻率隨溫度可增加459倍,這主要是因為水的電阻率會因溫度的變化而引起敏銳的變化,因此接地點的選擇應在土壤濕度大的地方,如辦公樓的背影面,地下水的出口等,其次再考慮溫度對它的影響。
更換土壤是採用土壤電阻率較低的土壤(如黏土、黑土及砂質粘土等)替換原有電阻率較高的土壤,置換范圍在接地體周圍0.5m以內和接地體的1/3處。這種換土方法降低接地電阻的效果較好,但缺點是人力、物力消耗較笑衡大。
1.2 人工處理土壤
在接地體周圍土壤中加入食鹽、電石渣、石灰等,對土壤進行化學處理。採用食鹽,對於不同的土壤效果也不同,如砂質粘土用食鹽處理後,土壤電阻率可減小1/3~1/2,沙土電阻率減少3/5~~3/4,砂的電阻率減少7/9~7/8;對於多岩土壤,用1%食鹽溶液浸漬後,其導電率可增加70%。這種方法雖然工程造價較低且效果明顯,但此種方法在土壤經過人工處理後,會降低接地的熱穩定性、加速接地體的腐蝕、減少接地體的使用年限。
1.3 深埋接地極
當地下深處的土壤或水的電阻率碰皮做較低時,可採取深埋接地極來降低接地電阻值。這種方法對含沙土壤最有效果。據有關資料記載,在3m深處的土壤電阻系數為100%,4m深處為75%,5m深處為60%,6.5深處為50%,9m深處為20%,這種方法可以不考慮土壤凍結和乾枯所增加的電阻系數,但施工困難,土方量大,造價高,在岩石地帶困難更大。
1.4 多支外引式接地裝置或擴大地網面積
如接握閉地裝置附近有導電及不凍的河流湖泊,可採用此法。但設計、安裝時,必須考慮到連接接地極干線自身電阻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外引式接地極長度不宜超過100m。
合理採用接地裝置形式,擴大地網面積。以水平接地為主的環形接地網,當地網的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要求時,應擴大其面積,具體做法是:在地網外圍增設1圈或2圈環形接地裝置。環形接地裝置由水平接地體和垂直接地體組成。水平接地體的長度一般不應大於100m,如水平接地體過長,由於電感的影響,對降低沖擊接地電阻無效。對於水平接地體應根據現場的地勢、地形、沿建築物四周向外放射水平射線為主,水平接地體與地網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環形接地裝置與地網之間以及環形接地裝置之間均應每間隔3~5m相互焊接連通一次;也可在建築物四角設置輻射式延伸接地體。
1.5 添加相應降阻劑
利用接地電阻降阻劑後,可以起到增大接地極外形尺寸,降低與周圍大地介質之間的接觸電阻的作用,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地極的接地電阻。降阻劑用於小面積的集中接地、小型接地網時,其降阻效果較為顯著。
降阻劑是由幾種物質配製而成的化學降阻劑,是具有導電性能良好的弱電解質和水分。這些強電解質和水分被網狀膠體所包圍,網狀膠體的空格又被部分水解的膠體所填充,使它不至於隨地下水和雨水而流失,因而能長期保持良好的導電作用。降阻劑這是目前採用的一種較新的和積極推廣普及的方法。
1.6 利用不和水接觸的鋼筋混凝土體作為流散介質
充分利用水工建築物(水井、水池等)以及其它與水接觸的混凝土內的金屬體作為自然接地體,可在水下鋼筋混凝土結構物內綁紮成的許多鋼筋網中,選擇一些縱橫交叉點加以焊接,與接地網連接起來。當利用水工建築物作為自然接地體仍不能滿足要求,或者利用水工建築物作為自然接地體有困難時,應優先在就近的水中(河水、池水等)外引接地裝置,接地裝置應敷設在水的流速不大之處或靜水中,並回填一些大石塊加以固定。
1.7 採取伸長水平接地體
結合工程實際運用,經過分析,結果表明,當水平接地長度增大時,電感的影響隨之增大,從而使沖擊系數增大,當接地體達到一定長度後,再增加其長度,沖擊接地電阻也不再下降。
1.8 採取污水引入
為了降低接地體周圍土壤的電阻率,可將污水引到埋設接地體處。接地體採用鋼管,在鋼管上每隔20cm鑽一個直徑5mm的小孔,使水滲入土壤中。
1.9 採取深井接地
有條件時,還可以採用深井接地。用鑽機鑽孔,把鋼管接地極打入井孔內,並向鋼管內和井內灌注泥漿。
2 小結
接地的主要目的是防雷,所以接地裝置的形式,設備接地的方式都應以防雷為目的,在降阻措施的採用上也應以降低沖擊接地電阻為主。不宜採用特長的外延接地和較深的深井接地。可以結合現場地形採用放射形接地,深埋接地體和採用適當的降阻劑的方法進行降阻。
在確定降低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地區接地電阻的具體措施時,應根據當地原有運行經驗、氣候狀況、地形地貌的特點和土壤電阻率的高低等條件進行全面、綜合分析,通過技術和經濟比較來確定,因地制宜地選擇合理的方法。這樣,既可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又可避免接地裝置工程投資過高情況的發生,收到理想的防雷效果。
Ⅳ 當土壤電阻率過高時為降低接地電阻可採取什麼辦法
土壤電阻率過高時為降低接地電阻採取辦法
換土,將土壤換成腐陸殲殖質較高的熟土
換土;將土壤換成導電率較高的稀土降阻劑組成;稀土降阻劑具有使金屬接地體防腐蝕功能和具有很高導電性和吸水性
擴大地網;將地極向水溝、河溝水井方向延伸或者直接敏蘆將地極種在河溝里。
等電位,將地下金屬管道等電位連接作為地網橋悉帶的一部分
將建築物的地樁和地梁立柱的主筋焊接出接地端子構成等電位降低地阻。
Ⅳ 高土壤電阻率地區的降低接地電阻的措施有 ( )
A,C
答案解析:
高土壤電阻率地區談扮降低接地電阻的措施有:(1)換土;(2)對土壤進行處理,常用的材料有爐渣、木炭、電石渣、石灰、食鹽等含李灶;(3)利用擾消長效降阻劑;(4)深埋接地體,岩石以下5m;(5)污水引入;(6)深井埋地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