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對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對運動部件防護不當、無保險裝置或保險裝置失靈、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轉、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規程操作等,都極可能導致機械傷害事故。
機械危害
現代工業生產中所用到的機械設備種類繁多,且各具特點,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從機械設備的設計、製造、檢驗;安裝、使用;維護保養;作業環境諸方面加強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
⒈設計和製造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機械設備生產製造企業,要在設計、製造生產設備時同時設計、製造、安裝安全防護裝置,達到機械設備本質安全化,不得把問題留給用戶。具體要求為:
⑴ 設置防護裝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員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為基準,梵谷度在2m之內的所有傳動帶、轉軸、傳動鏈、聯軸節、帶輪、齒輪、飛輪、鏈輪、電鋸等危險零部件及危險部位,都必須設置防護裝置。
對防護裝置的要求:
a·安裝牢固,性能可靠,並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b·適合機器設備操作條件,不妨礙生產和操作;
c·經久耐用,不影響設備調整、修理、潤滑和檢查等;
d·防護裝置本身不應給操作者造成危害;
e·機器異常時,防護裝置應具有防止危險的功能;
f·自動化防護裝置的電氣、電子、機械組成部分,要求動作準確、性能穩定、並有檢驗線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⑵機器設備的設計,必須考慮檢查和維修的方便性。必要時,應隨設備供應專用檢查,維修工具或裝置。
⑶為防止運行中的機器設備或零部件超過極限位置,應配置可靠的限位裝置。
⑷機器設備應設置可靠的制動裝置,以保證接近危險時能有效地制動。
⑸機器設備的氣、液傳動機械,應設有控制超壓、防止泄漏等裝置。
⑹機器設備在高速運轉中易於甩出的部件,應設計防止松脫裝置,配置防護罩或防護網等安全裝置。
⑺機器設備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時,應配置操作台、欄桿、扶手、圍板等。
⑻機械設備的控制裝置應裝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個設備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縱台處不能看到所控制設備的全部時,必須在設備的適當位置裝設緊急事故開關。
⑼各類機器設備都必須在設計中採取防雜訊措施,使機器雜訊低於國家規定的雜訊標准。
⑽凡工藝過程中產生粉塵、有害氣體或有害蒸汽的機器設備,應盡量採用自動加料、自動卸料裝置,並必須有吸入、凈化和排放裝置,以保證工作場所排放的有害物濃度符合TJ36-7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和GBJ4-73《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准》的有關要求。
⑾設計機器設備時,應使用安全色。易發生危險的部位,必須有安全標志。安全色和標志應保持顏色鮮明、清晰、持久。
⑿機器設備中產生高溫、極低溫、強輻射線等部位,應有屏護措施。
⒀有電器的機器設備都應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觸電,同時注意防靜電。
⒉安裝和使用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⑴要按照製造廠提供的說明書和技術資料安裝機器設備。自製的機器設備也要符合GB5083-85《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的各項要求。
⑵要按照安全衛生「三同時」的原則,在安裝機器設備時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如防護欄柵,安全操作台等。
⑶設備主管或有關部門應制訂設備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及設備維護保養制度,並貫徹執行。
⒊加強維護保養
⑴日常維護保養,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產中必須做到:班前、班後要認真檢查、擦拭機器設備的各個部位;按時、按質加油;使設備經常保持清潔、潤滑、良好。班中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機器設備,發生故障及時排除,並做好交接班工作。
⑵一級保養,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配合,對機器設備進行局部解體和檢查;清洗所規定的部位;清洗濾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氈、油線等,達到油路暢通,油標醒目;調整設備各部位配合間隙,堅固各部位。
⑶二級保養,以維修工人為主,在操作工人參加下,對設備進行針對性的局部解體檢查、修復或更換磨損件,使局部恢復精度;清洗、檢查潤滑系統,更換陳化油液;檢查、修理電器系統、安全裝置等。
⒋改善作業環境
⑴作業場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潔,不應有坑溝孔洞等;不得有水漬油污,以防絆倒、滑倒。
⑵機床設備的周圍,應留有必要的空間、通道,其間距須符合相應最小安全距離要求。最小安全距離可參照如下數字:機床側面與牆壁或柱子之間無工作地時,間距為400—500mm;有工作地時,間距為1000—1200mm;機床之間無工作地時,間距為800mm;機床某一邊有工作地並有行人定期通過時,間距為1200mm;機床兩邊均有工作地時,機床之間間距為1500mm;機床兩邊均有工作地並有行人通過時,間距為1800mm;排成15度的自動機床的間距為600—800mm。
2. 什麼是機械設備的拆卸原則及方法
1,懂機來械設備內部源傳動原理,裝配關系;
2,拆卸工序與裝配工序相反的原則;
3,遇到異常情況,查找原因,不允許破壞性拆卸;
4,拆卸大型零件時,注意安全,要求提前懸吊該零件(通過重心);
5,拆卸時有必要記錄,拆卸零件擺放有序,為重新安裝做好准備。
3. 拆卸機械設備應遵守哪些規定
1.機器拆卸工作,應按其結構的不同,預先考慮操作順序,以免先後倒置,或貪圖省事猛拆猛敲,造成零件的損傷或變形。
2.拆卸的順序,應與裝配的森雀盯順序相反。
3.拆卸此和時,使用的工具必須保證對合格零件不會發生損傷,嚴禁用手錘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擊。
4.拆卸時,零件的旋松方向必須辨別清楚。
5.拆下的零部件必須有次序、有規則地放好,並按原來結構套在一起,配合件上做記號,以免搞亂。對絲杠、長軸類零件必須將其歲春吊起,防止變形。
4. 在進行機械設備維修時各應做好哪些相應安全措施
1.維修設備時應關閉電源、管路截門,並掛警示牌。 注意排查維修現場安全隱患。(如動火時,易燃、易爆 物品的清理)
2. 自檢人員勞保穿戴齊全且規范,登高作業時必須戴安 全帶(檢查安全帶是否安全可靠),工具要有防墜措施。
3. 在檢修天車導軌時,天車司機應切斷天車總電源,使 天車處在靜止狀態,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4. 在使用升降梯檢修設備時,應把升降梯擺放平穩且牢 固,設專人看護,防止起重設備碰撞傷人。
5. 在檢修數控火焰切割機時,應關閉氣體總開關,並排 清余氣,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嚴禁火種。
5. 轉機檢修時如何做好機械傷害防護措施
堅決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嚴格監督本措施的落實執行。
任何人進入生產現場(辦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檢修室除外)必須正確戴安全帽。工作人員進入生產現場禁止穿拖鞋,涼鞋。做接觸高溫物體的工作,應戴手套和穿專用的防護工作服。
禁止在欄桿上,管道上,靠背輪上,安全罩上或運行中設備的軸承上行走和坐立,如必必須在管道上坐立才幹工作時,必須做好安全措施。盡可能避免靠近和長時間的停留在可能受到燙傷的地方。
關於正在運轉中的設備,不準裝卸和矯正以及修理工作。檢修工作負責人在工作前,必須對上述安全措施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後,方可開始工作。
在轉動機械試運行啟動時,除運行操作人員外,其他人員應遠離,並站在轉動機械的軸向位置,以防轉動部分飛出傷人。
在密閉容器中不準同時進行電焊及氣焊工作。
風機檢修開工後,應事先做好防止機械轉動的措施。
在拆裝軸承時,禁止用手錘並仔直接擊打軸承,防止軸承金屬碎片飛出傷人。
轉動機械設備找正時,如必須改換墊片,在無可靠的支撐措施。時棚頌,手指不能伸進底腳板內。
轉動機械轉子校動平衡時,只准在一個負責人的指揮下進行校驗工作;工作場所四周應用安全圍欄圍好,無關人員不得人內;試加重量應裝置牢固,防止飛脫傷人。
泵體在檢修中如必須拆卸,禁止使用行車吊拉管道,以防管道變形造成人身傷害和設備損傷。泵體拆卸後應將進出口管道加以固定。
轉動機械檢修必須拆裝軸套、對輪和葉輪時,如必須使用氣焊加熱,應做好防止灼燙傷的措施。所有轉動機械檢修後的試運行操作,均由運行值班人員依據檢修工作絕和汪負責人的要求進行。
轉動機械檢修完畢後,工作負責人應盤點人員和工具,確認無人或工具留在機械內部後,方可關孔門。
轉動機械檢修完畢後,轉動部分的防護罩應牢固地裝復,否則不準啟動。拆裝轉動機械的軸承時應遵守的安全注意事項:揭開和蓋上軸承應使用吊環螺栓,將絲扣全部牢固地旋進軸瓦蓋的絲孔內,以便安全起吊。起吊過程中,禁止將頭、手伸進結合面內。
為了矯正轉子中心而必須轉動軸瓦或加裝墊片時,應把轉動的軸瓦固定後再進行工作,以防人手被打傷。
軸瓦就位時,不準用手拿軸瓦的邊緣,以免在軸瓦下滑時使手受傷。
用吊車直接對轉動機械轉動部分進行微吊工作時,應檢查吊車的制動裝置動作可靠。微吊時,鋼絲繩要垂直 ,操作要緩慢,應派有經驗的起重人員進行指揮和操作。
轉動機械的部件拆卸時,碰到拆卸困難,部件卡澀,禁止用錘子猛打猛敲,應使用紫銅棒或墊以方木進行敲打,以防止零件變形損壞。
6. 檢修維修時防止機械傷害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1.機械傷害
在工程機械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復過程中,零部件的稜角、銳邊容易引起人員劃傷和刺傷;一些放置不穩的零部件、工具滑落易引起人員砸傷;一些露天存放的維修設備,如簡易起重機等,因鋼絲繩銹蝕極易發生斷裂。為避免這些機械傷害威脅維修人員的健康和安全,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增強維修人員的安全意識。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維修人員應對維修對象和發生傷害的可能性做好安全防護。
(3)定期對用於維修的設備、工具進行檢查更新,排除安全隱患。
2.振動和雜訊傷害
振動與雜訊污染主要是由維修設備和工具產生。維修人員操作氣動、電動或沖擊工具時,強烈的振動傳遞到操作者的手臂上,久之會使人產生不適,甚至造成關節或血管等疾病。避免振動、雜訊傷害的措施如下:
(1)及時維護和潤滑設備,使設備運行良好,並對鼓風機等雜訊大的設備安裝消聲器,並進行隔聲處理。
(2)改進工藝及操作方式,如用液壓代替鍛壓,用電、氣焊接代替鉚接等;採取減振、隔振技術,提高回轉件的動平衡性能,減輕振動雜訊。
3.化學物質傷害
維修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主要是油料,包括煤油、汽油、洗滌油、潤滑油、液壓油、潤滑脂、粘結劑和清洗劑。煤油揮發性較小,含鉛量高,接觸時會引發接觸部位皮膚發白,且對腦部刺激很大;汽油和洗滌油均屬高揮發性油料,用其清洗零件時,產生的油氣會強烈刺激呼吸道,造成嗅覺功能損傷,並且由於對皮膚具有脫脂作用,會導致手部乾裂;液壓油、潤滑油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容易通過皮膚滲入體內損傷神經系統;膠粘劑中的苯和甲醛,會導致神經等人體系統功能性損傷,使人出現頭痛、乏力、頭暈等症狀;此外,焊接過程中產生的電焊煙塵、金屬氣體、氟化氫、氮氫化合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也會危害維修人員的健康。為避免化學物質傷害,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優先採用污染小、傷害低的油料。維修人員要詳細了解各種油料的特性、危害機理、致病方式,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2)應根據需要備好相應的防護裝備和用品。維修人員在接觸滲透性強的液壓油、潤滑油時,應戴上橡膠手套和護目鏡;使用煤油、汽油等揮發性較強的油,應注意防火並配備滅火設備。
(3)要盡量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維修及加工工藝,如機加工中可採用干磨削和干銑削,減少油液和乳化液的使用。
(4)對產生的廢棄物要進行分類,對廢水、廢油、廢渣應採取分離凈化處理措施。
4.電磁輻射傷害
工程機械表面修復新技術中的等離子噴塗、超聲波焊接、高頻感應加熱等,都存在電磁輻射污染問題。長期在電磁輻射作用下,人員會出現乏力、記憶力減退為主的症狀,還會出現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悶及激動和脫發等症狀。為此,應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對電器設備集中的地方應設置隔離帶,從而在較大范圍內控制電磁輻射危害。
(2)將某種輻射能量吸收作用強的材料撒於電磁輻射源外圍,可將場源附近輻射降到最低。
(3)在輻射強度較高的場所作業時,要配戴防護用品。
7. 機械產品拆卸時的注意事項
1、一定記錄好拆卸前的布置及零件位置,最好是有詳細的記錄或者相片也行
2、機械裝配一般都是柔性裝配,拆卸時切勿強力拆卸,容易造成零件或設備損壞
3、拆卸前最好搞明白產品的工作原理,預先分析好產品的結構,這樣拆卸時才能夠事半功倍
8. 機械設備維修操作中,應注意哪些安全技術問題
(1)任何機械設備在拆卸前必須切斷電源,並掛上「正在修理」的標記牌,以免版發生工傷事權故。 (2)如果在機械設備下面工作,則應在修理的設備上掛上「正在修理,切勿轉動機器」的牌子。修理帶車輪的機械,應用三角鐵塞住車輪,防止滾動。用千斤頂頂升時,千斤頂應放平穩。墊高機器或部件前先找到墊高工具,嚴禁使用磚頭、碎木或其他容易碎裂的物體來塞墊。 (3)高空作業時,應扎系安全帶,做好防護措施。修理時注意安全,不準上下投遞工具和零件,以免失手造成事故或損壞工具。 (4)大型零件吊起時,繩索應牢固,要扎得牢靠,吊起時不能傾斜,安放時要平穩。 (5)修理中如需要多人操作時,必須有專人指揮,相互密切配合。 (6)修理中不準用手試摸滑動表面、轉動部位或用手摸試螺紋孔。 (7)試車前要檢查電源接得是否正確,認真檢查機器各部位確認無誤後方可開車。
9. 設備維修人員在維修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設備維修安全注意事項:
一、設備維修前
1、勞保用品的准備。進入車間前必須穿戴好工作服裝、勞保手套、防護眼鏡等勞動保護用具。
2、分析將要進行的維修工作,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應採取相應的措施。
3、需要登高作業的,必須佩戴登高安全用品,登高作業下方必須擺放警示牌,提醒路人注意高空墜物。
4、設備維修前,先檢查電、液、氣動力源是否斷開,且在開關處掛「正在修理」、「禁止合閘」等警示牌或專人監護,監護人不得從事操作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5、設備維修前必須檢查、分析、了解設備故障發生的原因及現狀。必須檢查設備各部位是否存有浮葯,如有必須採取措施後方可維修。
6、設備在維修、保養、維護前,必須要切斷設備主電源及光電開關、行程開關、接近開關、氣動原件等控制原件、附助原件的電源、氣源,只有確認設備不會誤動作後才可進行維修、保養、維護。
二、設備維修中
1、嚴禁維修處於運動狀態下直接接觸設備及部件。
2、工作過程中採用人力移動機件時,人員要妥善配合,多人搬抬應有一人指揮,動作一致,穩起、穩放、穩步前進。
3、工作中注意周圍人員及自身的安全,防止揮動工具、工具脫落、工件飛濺造成傷害。兩人以上工作要注意配合,工件放置整齊、平穩。
4、使用電動工具時注意隨時檢查緊固件、旋轉件的緊固情況,確保其完好後,進行使用。
5、登高作業中要隨時檢查安全帶是否掛的牢靠,確保安全使用。
6、一般情況下,禁止在旋轉、轉動的設備及其附屬迴路上進行工作。如果必須在旋轉、轉動著的設備上進行檢查、清理及調查等工作時,必須注意扣緊袖口、戴好工作帽,防止被旋轉部分捲入絞傷或碰傷。
7、禁止帶電拆卸自動化控制設備,如PLC模塊、在線儀表、氣動閥的線路板等,以免損壞電子元器件。
8、禁止在設備未停止的時候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三、設備維修後
1、設備開動前,先查看防護設備、緊固螺釘,電、液、氣動力源開關是否無缺,然後進行試車查驗,運轉合格後才調投入運用,操作時嚴格遵守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2、作業完結後,及時拾掇場所衛生,堅持潔凈規整,油液污水不得留在地上,以防滑倒傷人。
3、修補人員完結巡檢、修補作業後,應當及時仔細填寫巡檢、修補記載,不得呈現漏填、錯填現象,記載留用備檢。
4、設備管理負責人仔細查看審理修補人員填寫的巡檢、修補記載,保證記載真實有效。運用電動工具時留神隨時查看緊固件、旋轉件的緊固狀況,保證其無缺後,進行運用。
5、登高作業中要隨時查看安全帶是否掛的可靠,保證安全運用。
6、一般狀況下,阻撓在旋轉、滾動的設備及其隸屬迴路上進行作業。假如有必要在旋轉、滾動著的設備上進行查看、拾掇及查詢等作業時,有必要留神扣緊袖口、戴好作業帽,防止被旋轉部分卷進絞傷或碰傷。
7、阻撓帶電拆開自動化操控設備,如PLC模塊、在線表面、氣動閥的線路板等,防止損壞電子元器件。
8、阻撓在設備未連續的時分對設備進行保護保養。
(9)設備機械部件如何防止拆卸擴展閱讀:
設備開動前,先查看防護設備、緊固螺釘,電、液、氣動力源開關是否無缺,然後進行試車查驗,作業合格後才調投入運用,操作時嚴格遵守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機械設備檢修是企業的一項慣例作業,在檢修過程中,因為時刻緊,任務重,作業環境雜亂,多工種彼此配合忌穿插作業頻頻,形成事端易發多發。要針對檢修作業存在的風險要素,採納有用的防範措施,才幹防止檢修作業過程在的人身損傷。
1、檢修作業時按規則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檢修設備時有必要嚴格執行「斷電掛牌」准則。
3、如果在機械設備下面作業,則應在檢修的設備上掛上「正在修補,切勿翻滾機器」的牌子。修補帶車輪的機械,應用三角鐵塞住車輪,防止翻滾。
4、高空作業時,應扎系安全帶,做好防護措施。修補時留意安全,禁絕上下投遞東西和零件,防止失手形成事端或損壞東西。
5、修補中如需要多人操作時,有必要有專人指揮,彼此密切配合。
6、檢修設備前有必要進行放空處理。
7、在防爆區域進行檢修時,留意防火防爆,安全運用防爆東西。
8、拆開設備時,拆開力氣應均勻,防止用力過大而形成碰傷等現象。
9、穿插作業時勤於調查,以防物體掉落傷人。
10、拆開設備時,應按次序進行,對拆開件的相對方位作出標記和記載,並妥善保管。
11、在拆裝軸承等淬火機件時,應適用銅棒或棒槌墊著錘擊,不得用大錘直接敲打。
10. 機械設計工藝設計中「如何有利於保證順利裝配、拆卸和維護」手段
工藝設計散芹應盡量與圖紙設計靠攏,這樣既能夠進行雀改順利的加工,又沖歲畢能保證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及裝配尺寸,這樣就能夠有利於保證順利裝配、拆卸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