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望聞問切指的是什麼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御嫌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望聞問切的注意事項鎮升手
要有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對待人,態度既要嚴肅又要和藹可親,要細心詢問和耐心聽取敘述;要重視主訴,因為主訴常是來的人自覺最痛苦的樣子,根據主訴,再深入詢問,有助於醫生全面准確地掌握情況和辨證。
簡單來說,望診包括一般望診和舌診兩部分內容,一般望診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態望五官等,舌診包括望舌質望舌苔。望診首先是望神,神是人體笑族生命活動的體現,如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望聞問切
⑵ 望聞問切指的是什麼
望聞問切指的是中醫中核橘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望指對病人的神色形態等進行觀察,聞包括聽聲音和聞氣味兩方面,問是詢問患者的症狀,切是指用手觸按病人的身體。中醫中望聞問切被叫做四診,就是指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脈四種診法。
望聞問切指的是什麼
望聞問切指的是中醫學中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它們也被叫做四診,意思就是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脈四種診法。中醫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它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1、望診
望診的意思就是對於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觀察,可以預測內臟的病變。望診主要包括望診和舌診兩部分內容,中醫通過大量醫療實踐,認識到有機體外部與臟腑的關系非常密切。
2、聞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聞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聽患改虧團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等變化,來分辨病情。
3、問診
聞診就是指詢問病人的症狀,通過問診來了解病人的既空廳往病史和家族病史,以及起病的原因、發病經過和治療過程。
4、切診
切診其實就是指摸脈象,它需要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以體察脈象的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的盛衰。
⑶ 什麼是望聞問切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望是觀察病人的發育情況、面色、舌苔、表情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並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狀,以前所患過的病等;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
「望聞問切」最早應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原文為:曰:經言,御頃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
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臟腑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臟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問診指慧拆物詢問症狀。通過問診了解既往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前液喜惡等情況,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
切診指摸脈象。望聞問切,合稱四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⑷ 望聞問切指的是什麼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就是指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脈四種診法。
望是觀察病人的發育情況、面色、舌苔、表情等;聞是聽病人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並且嗅出病人的口臭、體臭等氣味;問是詢問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狀,以前所患過族仿族的病等;切是用手診脈或按腹部有沒有痞塊。

概述
四診是搜集臨床資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臨床資料則要求客觀、准確、系統、全面、突出重點,這就必須「四診並用」、「四診並重」、「四診合參」。《難經》所提出的神、聖、工、巧之論,並非將四診的意義分成等級,而是強調其各自的重要性以及掌握這些技巧的難易程度。
早在《內經》就明確了提出了切勿強調切診的觀點,《素問·征四失論》說:「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世,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批語那種兆弊不能全面運用診法的醫生是「所謂窺管而已」。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指出,惟以切脈為能事的醫生,不大襪能得是通醫道的人。只有將四衣,有機的結合起來,彼此參伍,才能全面、系統、真實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確的判斷。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望聞問切
⑸ 望聞問切指的是什麼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學四種診察疾病的基本搜行模方法,簡稱「四診」 。
運用視覺觀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態的變化叫望診;世緩憑聽覺和嗅覺以辨別病人的聲音和氣體的變化屬於聞診;了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現在症狀及其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叫問診;切按病人脈搏和安撫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它部位叫切診。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橈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致,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切脈辨證,早在《內經》、《難經》就有記載,經歷三千年來的不斷總結,對於何證出現何脈已有詳細論帶枝述。但對證象與脈象間的內在聯系,卻無明晰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瞭然,以致學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脈證間的內在聯系,如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氣血津液出現虛滯,五臟功能出現盛衰,才會出現不同脈證。只有弄清氣血津液的生化輸泄與五臟間的關系,才能將氣血津液虛滯和五臟功能盛衰出現的證象與脈象聯系起來,也才明白切脈能夠察其五臟病變的道理所在。
⑹ 望聞問切指的是什麼
望聞問切即中央四診。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是中醫特有的一種疾病診斷方法。
望聞問切繁體:望聞問切。
拼音:wàng wén wèn qiē。
注音:ㄨㄤˋㄨㄣˊㄨㄣˋㄑㄧㄝ。
望改拆聞問切最早應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最早使用四字聯稱,則應處於《古今醫統》:「望聞問切沒信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字義分解
1、望
望指的是望診,它是通過對人體的神態,臉上的光澤,以及人走路的姿態等進行判斷人體是否健康。中醫根據近千年的沉澱,它得出了人體的健康程度會通過面部,舌苔等反應於外。
總而言之,中醫認為人體的五官就對應著五個不同的臟腑,如果人體的五官出現問題,那麼對應的臟腑就會出現問題。
2、聞
聞是指聞診,它是指聞氣味以及聽聲音。總而言之,就是根據患者的聲音高地,以及氣味的好差從而辨別病人病情的的虛實以及寒熱。
3、問
問是指問診。問診也就是詢問病人的既往病史,現病史以及起病過程等。問診主要是問出病人自覺的痛症所在以及他的一些既往病史和飲食喜惡等。張仲景關於問診,特地創作出了一首《十問歌》,該歌訣主要圍繞問診主訴提問。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小兒和婦女,問診應該更加詳細。
4、切
切診指的是摸患者的脈象,從而達到辨別疾病枯殲輪的陰陽以及表裡的作用。一個正常人的脈象在中醫看來,應該在人的一次呼吸間搏動四到五次,並且搏動的頻率需要不快不慢,脈象也應到柔和有力。
當指尖輕觸就能感覺到脈搏在有力搏動的脈象應當為浮脈,當指尖要按壓到皮膚內才能感覺到脈搏在有力跳動的脈象應當為沉脈,除此以外,每個脈象都有每個脈象的特點。切診就是根據這些不同的脈象,從而判斷結果。
⑺ 「望聞問切」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望,指觀 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 詢問症狀;切;指摸 脈象。合稱 四診。
(7)設備巡檢望聞問切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名稱】望聞問切
【拼音】wàng wén wèn qiè
【出處】最早應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
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 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昌磨悄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耐渣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最早使用四字聯稱,則應處於《古今醫統》:「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於中醫
中醫用語:
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和嗅氣味;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就是指望診, 聞診,問診和切脈四種 診游襲法。
網路--望聞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