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備機房做到 三凈 四不漏 五好 指的是什麼
干凈 安靜 寂靜
不漏水 不漏電 不漏氣體 不漏塵
人員辦公環境好 防塵防屏蔽密封好 設備工作穩定性好 消防安全好 設備檢查維護好
2. 設備漏油是什麼原因
漏油分析
設計不合理
包括產品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沒考慮到密封,或不熟悉密封技術;密封結構形式設計不合理,與工作狀態、工況條件、溫度介質等特性不相適應,不注意設備的防腐、振動、均壓和疏導措施;未考慮通氣、回油、導液和拆裝等因素。
製造與加工精度不良
包括在製造過程中平面加工不平直,配合不好,同心度差,表面粗糙度過高,鑄造時造成氣孔和砂眼等缺陷,以及其他製造、加工質量不良因素都將會造成泄漏。
密封材料選擇不當
密封材料一般要具有緻密性、回彈性、壓縮性、柔軟性,耐磨性,耐臭氧、耐輻射、耐磨蝕、抗介質侵蝕、耐高低溫、機械加工性等基本性能.當然沒有一種材料同時具備上述這些性能,因此可根據不同工況條件,選擇具備主要性能的材料以適合密封條件。可是往往由於選擇材料不合理,適應不了被密封的工況條件而造成泄漏。
管理不嚴,維護不周
這是設備泄漏的直接原因,如密封元件達到了使用壽命,但未及時更換,緊固件的松動,壓蓋沒及時壓緊和調節等。
安裝方法不正確
泄漏的很多原因是安裝位置不正,偏心過大,密封件側裂,緊固螺釘預緊力不一,裝配工藝不正確等引起。
工況條件惡劣
包括被密封介質有腐蝕性,振動尉烈,高溫高壓,灰塵和外界介質侵蝕等。
以上幾點都是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而且各個因素都相互交叉、相互影響。因此要逐一分析,找出泄漏的主要原因,採取有效治漏措施。
3. 機器設備的跑、冒、漏、滴分別是指什麼
跑冒滴漏:液體、氣體進行存放,運輸等過程中,因管理不善及操作不當而產生跑氣,冒水,滴液,漏液的現象。
工作中的「跑冒滴漏」
「跑」,在體系貫標考核工作中,我們已經確立了管理規范化的格式與標准化的操作過程,如果在執行過程中不按體系文件要求做,不按規范的操作程序執行,仍有操作行為或事件沒有受到制度約束或控制,這就「跑」出了控制范圍。
體系文件中的「深」和「細」是否適應現象管理的要求,在執行過程中是否會有新的調整、新改進,會不會「冒」出新變化。
就是在兩個連續的操作過程中,如 部門與部門之間,倘若沒有做好信息傳遞、溝通,或執行時出現扯皮、推諉、責任不清等問題,就可能造成執行關節上的「滴」的現象。
無人操作、實施,事情無人看管,或者沒有被發現或覺察,進而沒有去督導、檢查,更沒有落實到位、到人,就意味著「漏」。
管理的「跑冒滴漏」
在實施質量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同樣有「跑冒滴漏」現象的存在。
「跑」就是不受質量管理制度的約束或控制,人為破壞制度、不執行制度。
「冒」就是指管理制度的深度與程度是否適應企業的問題。表現的形式就是:制度管過頭了,或者管得不夠了;該緊時沒緊,該松時沒松。
「滴」表現在工作遞接程序之間控制環節出現了問題,互相推諉、責任不清、獎罰不明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 。
「漏」相當於質量管理中管理制度沒有健全,存在管理的盲點,有些制度、工作計劃沒人去實施、督導、檢查,落實不到位。
如何防止管理中「跑冒滴漏」
企業的各級領導如果都能認識到企業質量管理中「跑冒滴漏」現象的危害性,就容易找到解決這些不規范問題的辦法。筆者以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基本的做法。
一是加強每個環節的質量控制。事前控制的重點放在產品開發和標准制定上,以從根本上盡量減少質量事故、降低質量管理難度。事中控制主要是指按照工藝標准進行質量監督的過程,它要求嚴格檢查、及時反饋、及時整改。事後控制的重點是確保每個產品合格並把不合格產品及時反饋給製造部門進行返工。
二是實施規范化質量管理。把重點放在制度的實施、檢查落實到位的方面,並將自檢和互檢相結合。
三是加強統計技術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樹立以數據為基礎的決策思想。加強對數據去偽存真的科學整理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做出正確有效的決策。
四是樹立「以人為本」觀念。「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和理念,它強調的是要圍繞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施管理,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激勵系統,最終達到增強企業的核心。
思想中的跑冒滴漏
都知道,企業生產現場會發生「跑、冒、滴、漏」現象,其實在企業思想工作中,也可發現類似現象,只不過其並非表現為物質形態,也不能單純採用堵塞方式處理,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肯定,也不可一概否定。
比如說「跑」。在企業當中,思想工作人員跑現場,搞調研,為做好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當然是對的。可也有個別人員並非如此,他們熱衷於跑會議,「鑽研」領導的講話,為自己的「發展」來「鋪路」。這樣跑來跑去,真正需要跑的基層,卻難見其足跡。當然,作為政工人員,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跑跑「上面」、「外面」,本無可厚非,但過多地跑「上面」、跑「外面」,而忽視跑「裡面」、跑「下面」,如何能做好本職工作呢?
說「冒」。從字面分析,這是一股沖勁,如果企業中所有的思想工作者,都具備了這種精神,就不愁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創新。但在現實當中,個別政工幹部雖然有這種意識,可念的不是這本「經」。他們「冒」的不是政工,而是想如何發財致富。例如偶然聽到,一些政工幹部議論,說某人轉行搞業務,一年增收多少萬,羨慕得很;某人幹了幾十年的政工,雖然榮譽獲得不少,文章寫了一大堆,可這些畢竟不能當錢花。誠然,從收入方面看,現實中確實存在所謂「十年技術成高工、十年業務路路通、十年營銷成富翁、十年政工一場空」現象,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政工工作的價值絕不能簡單的以獲得物質利益多少來衡量。政工人員憑的就是一種精神,「冒」更是一種境界。如果政工人員「身在曹營心在漢,」即是再有敢「冒」的勁頭,思想政治工作也難做好。
說「滴」。俗話說「水滴石穿」。在這本是指一種持之以衡的精神,但有的政工人員,工作中雖然「滴」了,而且經常「滴」,可總不見「石穿」,也就是看不到工作成效。例如思想政治工作年年布置、年年檢查。匯報工作成績時,年年有進步,年年上台階;談到不足時,年年幾乎都是那麼幾個老問題。醒目的地方設置一塊黑板報,教育內容年年老一套,這種現象就是「滴水不穿」,說沒做工作又不是,說做了又不盡力,糊弄一下,應付了事。「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問題依舊。
說「漏」。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不細致,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不注重分析研究具體問題,把思想政治工作當成一把「萬能鑰匙」,工作上一刀切;二是不善於從職工身邊的人和事入手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口閉口「大道理」,甚至採取命令手段要求職工怎麼樣,使職工難以接受;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條件滯後,不能滿足企業和工作的需要;四是政工人員平時不檢點自己的言行,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的事,因而做思想政治工作難以服人。
4. 電氣工作中通常說的三不漏是指什麼
1不傷害自己(1)進入工作現場進行工作時必須戴好安全帽,穿好絕緣鞋。(2)使用合格的驗電器、驗電筆,經驗電確證停電設備無電後方可進行工作。(3)工作時思想要集中,不想與工作無關的事,不做與工作無關的活,防止磕、碰、砸傷,避免一切輕傷事故的發生。(4)嚴格執行兩票三制,做到發、收工作票時負責人必須到現場。熟悉設備,熟悉系統,防止走錯間隔。(5)檢修前要認真檢查安全措施,認真校對安全措施,熟悉停電部位及帶電部位,使自己工作在停電接地線范圍內。(6)嚴格執行《安規》,電氣作業必須兩人一起工作。(7)電氣工具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電,是否裝了漏電保護器。(8)使用砂輪工作要戴護目眼鏡,戴手套時不得使用電鑽;正確使用榔頭、扁鏟及帶柄的挫刀。(9)不是電焊工不得擅自動用電、氣焊。(10)設備不停電、不履行工作票手續,不得擅自對其進行拆卸、回裝工作。(11)高處作業必須使用安全帶。(12)變電室、變電箱內搬運長大物件,要兩人以上放倒再搬運。2不傷害他人(1)為安全開展多說一句話活動,及時糾正他人工作中違反安全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