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加工一個平面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機床
銑床和刨床。
銑床是指主要用銑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種表面的機床。通常銑刀旋轉運動為主運動,工件(和)銑刀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它可以加工平面、溝槽,也可以加工各種曲面、齒輪等。銑床是用銑刀對工件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銑床除能銑削平面、溝槽、輪齒、螺紋和花鍵軸外,還能加工比較復雜的型面,效率較刨床高,在機械製造和修理部門得到廣泛應用。就平面加工來說,銑床配備好的銑刀,加工能力數倍的優於刨床。
刨床是用刨刀對工件的平面、溝槽或成形表面進行刨削的直線運動機床。使用刨床加工,刀具較簡單,但生產率較低(加工長而窄的平面除外),因而主要用於單件,小批量生產及機修車間,在大批量生產中往往被銑床所代替。刨床加工長而窄的工件效率高,特別適合加工薄板。工件不易變形。用寬刃刨刀精刨大平面,粗糙度度可以達到3.2。
B. 什麼是機械加工機械加工常用的設備都有哪些
機械加工是指通過一種機械設備對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進行改變的過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別可分為切削加工和壓力加工。
加工需要的機械由數顯銑床、數顯成型磨床、數顯車床、電火花機、萬能磨床、加工中心、激光焊接、中走絲、快走絲、慢走絲、外圓磨床、內圓磨床、精密車床等,可進行精密零件的車、銑、刨、磨等加工。
此類機械擅長精密零件的車、銑、刨、磨等加工,可以加工各種不規則形狀零件,加工精度可達2μm。
隨著現代機械加工的快速發展,機械加工技術快速發展,慢慢的涌現出了許多先進的機械加工技術方法,比如微型機械加工技術、快速成形技術、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等。
(2)加工平面用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機械加工過程
機器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材料(或半成品)製成產品的全部過程。對機器生產而言包括原材料的運輸和保存,生產的准備,毛坯的製造,零件的加工和熱處理,產品的裝配、及調試,油漆和包裝等內容。
生產過程的內容十分廣泛,現代企業用系統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組織生產和指導生產,將生產過程看成是一個具有輸入和輸出的生產系統。
在生產過程中,凡是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它是生產過程的主要部分。工藝過程又可分為鑄造、鍛造、沖壓、焊接、機械加工、裝配等工藝過程。
工序是組成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基本單元。所謂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台機床上(或一個工作地點),對同一工件(或同時對幾個工件)所連續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藝過程。構成一個工序的主要特點是不改變加工對象、設備和操作者,而且工序的內容是連續完成的。
C. 數控平面鑽床什麼樣的好
如果我們要進行零部件的打孔、鑽孔、鏜孔等加工工作,那麼使用數控鑽床是非常合適的一種選擇。在造車業、造船業等行業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數控機械產品的身影。而假如我們要挑選一台數控鑽床,還需要提前了解它的種類。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吧。
1、數控機床立式鑽床
數控機床立式鑽床可以完成多項工藝,如鉸、攻牙等等。這種鑽床通常都有著一個十字形的工作台。這種鑽床價格比較經濟一些,適合加工一些空位精密度不是特別高的多孔型零部件;
2、鑽削中心
鑽削中心採用了無極變速主軸電機,能夠靈活控制主軸轉速比,因此能夠完成的加工工藝非常多;
3、印刷電路板數控鑽床
如果我們要進行印刷電路板加工的話,選擇這種數控鑽床是非常合適的一種選擇。這種鑽床的主軸轉速達2萬轉以上,能夠進行雙面和多層實木板的打孔工作。
D. 一個成熟的鋁型材加工中心需要哪些設備
台式鑽床、銑鑽床
鑽床是機械加工主要設備之一,可用來加工平面、台階、斜面、溝槽、成形表面、齒輪和切斷等。這里主要是對鋁型材鑽孔等加工。
2.台式攻絲機
攻絲機就是用絲錐加工內螺紋的一種機床,它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內螺紋加工機床。按國家機械行業標准,攻絲機系列構成分為:台式攻絲機--半自動台式攻絲機、立式攻絲機、卧式攻絲機。主要針對工業鋁型材需要攻絲的位置攻螺紋孔。
3.重型角碼自動切割機、重型雙頭切割機
這兩種機器都是用來鋸切工業鋁型材的,鋁型材生產出來的時候是6米長,組成框架前需要按照設計圖切割成適用長短。這兩種切割機的精確度非常高,工作效率也非常高。
4.落地式砂輪機
砂輪機是用來刃磨各種刀具、工具的常用設備,也用作普通小零件進行磨削、去毛刺及清理等工作。這里主要是針對切割好的工業鋁型材進行去毛刺的工作。
5.開式可傾壓力機沖床
沖床壓力機可對薄板、條料、卷材進行剪切、沖孔、落料、成型、彎曲、鉚合等工序;適合有色金屬、塑料件等的加工。這里主要是對鋁合金板子等進行剪切和沖孔等操作。
6.CNC加工中心
CNC一般CNC加工通常是指計算機數字化控制精密機械加工,CNC加工車床、CNC加工銑床、CNC加工鏜銑床等。主要優點是:加工質量穩定,加工精度高,重復精度高。
E. 加工箱體類零件的大平面,其方法宜選用那種加工辦法,為什麼
箱體的主要表面有平面和軸承支承孔。
主要平面的加工,對於中、小件,一般在牛頭刨床或普通銑床上進行。對於大件,一般在龍門刨床或龍門銑床上進行。刨削的刀具結構簡單,機床成本低,調整方便,但生產率低;在大批、大量生產時,多採用銑削;當生產批量大且精度又較高時可採用磨削。
單件小批生產精度較高的平面時,除一些高精度的箱體仍需手工刮研外,一般採用寬刃精刨。當生產批量較大或為保證平面間的相互位置精度,可採用組合銑削和組合磨削,如圖8-68所示。
(5)加工平面用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擬定工藝過程的原則
(1)先面後孔的加工順序
箱體主要是由平面和孔組成,這也是它的主要表面。先加工平面,後加工孔,是箱體加工的一般規律。因為主要平面是箱體往機器上的裝配基準,先加工主要平面後加工支承孔,使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和裝配基準重合,從而消除因基準不重合而引起的誤差。
另外,先以孔為粗基準加工平面,再以平面為精基準加工孔,這樣,可為孔的加工提供穩定可靠的定位基準,並且加工平面時切去了鑄件的硬皮和凹凸不平,對後序孔的加工有利,可減少鑽頭引偏和崩刃現象,對刀調整也比較方便。
(2)粗精加工分階段進行
粗、精加工分開的原則:對於剛性差、批量較大、要求精度較高的箱體,一般要粗、精加工分開進行,即在主要平面和各支承孔的粗加工之後再進行主要平面和各支承孔的精加工。這樣,可以消除由粗加工所造成的內應力、切削力、切削熱、夾緊力對加工精度的影響,並且有利於合理地選用設備等。
粗、精加工分開進行,會使機床,夾具的數量及工件安裝次數增加,而使成本提高,所以對單件、小批生產、精度要求不高的箱體,常常將粗、精加工合並在一道工序進行,但必須採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加工過程中的變形。例如粗加工後松開工件,讓工件充分冷卻,然後用較小的夾緊力、以較小的切削用量,多次走刀進行精加工。
(3)合理地安排熱處理工序
為了消除鑄造後鑄件中的內應力,在毛坯鑄造後安排一次人工時效處理,有時甚至在半精加工之後還要安排一次時效處理,以便消除殘留的鑄造內應力和切削加工時產生的內應力。對於特別精密的箱體,在機械加工過程中還應安排較長時間的自然時效(如坐標鏜床主軸箱箱體)。箱體人工時效的方法,除加熱保溫外,也可採用振動時效。
F. 可以用來加工端面和平面的機床有哪些
卧式升降台銑床是一種通用金屬切削機床。
本機床的主軸錐孔可直接或通過附件安裝各種圓柱銑刀、圓片銑刀、成型銑刀、端面銑刀等刀具,適開加工各種中、小型零件的平面、斜面、溝槽、孔、輪等,是機械製造、模具、儀器、儀表,汽車、摩托等行業的理想加工設備
G. 開面條加工廠都需要些什麼機器
必要的設備:運輸設備、庫存麵粉倉房、原料輔料、攪拌機啊、水泵(抽水,有自來水可以不用)、壓面機、通風機、烘乾室+烘烤機、包裝袋、封口機、儲藏室、其他小件如清潔、必要稱重、量具、切刀、等;
如果你只是生產水面的,就用一般的面機就可以了,要生產的干掛面的話,規模不是很大,也以用這種機子,但要選用那種可以自動上桿的機,面條的乾燥,
採用自然風干,適時用風扇吹乾也可以,當然你是大規模生產干掛面的話,那就要用全自動掛面機了,還要加烘房。
日產兩到三噸面條投資三十萬,一台真空和面機, 一台壓片機,一台切條機,還有些常備的工具加上廠房和辦相關手續的費用,小點的話日產一到兩噸,投資二十萬左右,設備比上邊的小點,年凈利十萬左右。
(7)加工平面用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掛面乾燥工藝分類:
1.高溫快速乾燥法:這種方法是我國的傳統工藝,最高乾燥溫度為50℃左右,距離為25~30米,時間約2~2.5小時。具有投資小、乾燥快等優點。缺點是溫濕度難以控制。
2. 低溫慢速乾燥法:是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掛面烘乾法,最高乾燥溫度不超過35℃,距離為400米左右,時間長達7~8小時。此法的特點是模仿自然乾燥,生產穩定,產品質量可靠。不足之處是投資大、乾燥成本高、維修麻煩等,僅適於一些大中型廠使用。
3.中溫中速乾燥法:針對高溫快速法和低溫慢速法的優點和不足,我國於20世紀80-90年代研究成功了中溫中速乾燥法。這種方法具有投資較少、耗能低、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的特點,已在國內推廣。
4.中溫中速法的技術參數:預乾燥—溫度25-35℃,濕度80-85%,風速1。 2米/秒,占乾燥時間的15-20%;主幹燥—溫度35-45℃,濕度75-80%, 占乾燥時間的40-60%;完全乾燥—溫度20-25℃,濕度55-65% ,占乾燥時間的20-25%;
5.中溫中速法適於多排直行和單排迥行烘乾房使用,前者運行長度宜在40~50米,後者迎行長度直在200米左右,烘乾時間均大約4小時。
參考資料:網路--面條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