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設備稼動率如何計算
稼動率=(作業時間-流失時間)/作業時間
稼動率=稼動時間/總工時
⑵ 稼動是什麼意思稼動率=
基本上稼動率有數種不同的定義,在此略加解釋:
1、時間稼動率 首先定義最大操作時間,指的是設備可用的最大時間,若設備本身為廠內自購,且可完全由廠內自主使用,則最大操作時間一般為日歷時間;而負荷時間則為設備可稼動的時間,乃是最大操作時間扣除停機(Shutdown, SD)損失,停機損失乃是計畫上的休止時間,如休假、教育訓練、保養等。而稼動時間則是負荷時間扣除停止時間,而停止時間包括批次轉換及製程異常、設備異常停止及修復時間。
最大操作時間:設備可用的最大時間
負荷時間:最大操作時間扣除停機(Shutdown, SD)損失;
停機(Shutdown, SD)損失:計畫上的休止時間,如休假、教育訓練、保養等
稼動時間:負荷時間扣除停止時間
停止時間:包括批次轉換及製程異常、設備異常停止及修復時間。
由以上的定義,即可算出最常用的稼動率定義-設備稼動率(也稱為時間稼動率),其公式為
時間稼動率= 稼動時間 / 負荷時間
目的:減少停止時間!!!通過資源整合,管理優化,進行資源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性能稼動率/實質稼動率/速度稼動率
時間稼動率並無法完全表現設備對生產的貢獻程度;例如,相同的設備,相等的稼動時間,可能因效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產能,此類效率降低的損失則稱為性能損失。在此定義速度稼動率如下:
速度稼動率= 基準周期時間/ 實際周期時間
其中,基準周期時間:設備原設計產出單位產量所需的時間。實際周期時間:目前設備實際產出單位產量所需的時間。 並定義實質稼動率與性能稼動率如下:
實質稼動率= 生產量 ×實際周期時間/稼動時間
性能稼動率=速度稼動率 ×實質稼動率
性能稼動時間則定義為:
性能稼動時間=稼動時間 ×性能稼動率 =稼動時間-性能損失時間
其中性能損失包括速度低落的損失與短暫停機的損失。由以上定義可知,若性能稼動率變小,則可判定生產相關設備的效率降低。
3、價值稼動時間與設備總合效率
性能稼動時間表示設備產出產品的時間,但無法表示設備產出良率的好壞,因此定義「價值稼動時間」來表示真正能產出良品的有價值時間,其定義如下:
價值稼動時間=性能稼動時間 ×良品率 而設備的有效使用程度則以「設備總合效率」來判定,其定義如下:
設備總合效率=時間稼動率 ×性能稼動率 ×良品率
⑶ 機床稼動率多少正常
85%~90%。根據查詢稼動率的相關資料得知,人員稼動率85%~90%是正常的。設備稼動率能達到85%~90%,也可以通過人員的管控,設備CT的優化,提升設備稼動率。
⑷ 設備稼動率如何計算
1、時間稼動率=(負荷時間-停機時間)/負荷時間。
2、性能稼動率=理論節拍版時間*投入數量/稼動時間。權
3、速度稼動率 = 理論節拍/實際節拍*100%。
4、凈稼動率 = 速度稼動率 ×純稼動率 = 理論節拍×生產數量/稼動時間*100%。
時間稼動率是指相對於生產時間(負荷時間),實際生產物品的時間(稼動時間)所佔的比率。是以機器設備的稼動時間除以最大負荷時間而得。而稼動時間是指負荷時間減掉換模、換刀具、故障、調整等的時間。
因此要提高稼動率,就必須要減少換模具、換刀具、故障、調整的損失時間。如果能將這些損失時間減為零,那麼稼動率就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4)什麼時設備稼動擴展閱讀
價值稼動時間與設備綜合效率
性能稼動時間表示設備產出產品的時間,但無法表示設備產出良品率的好壞,因此定義「價值稼動時間」來表示真正能產出良品的有價值時間,其定義如下:
1、價值稼動時間=性能稼動時間 ×良品率。
2、良品率=(投料數-廢品數)/投料數。
3、廢品數=啟動廢品+過程廢品+返修品+試驗品。
⑸ 什麼是稼動率和稼動時間
1、時間稼動率=(負荷時間-停機時間)/負荷時間。
2、性能稼動率=理論節拍時間*投入數量/稼動時間。
3、速度稼動率 = 理論節拍/實際節拍*100%。
4、凈稼動率 = 速度稼動率 ×純稼動率 = 理論節拍×生產數量/稼動時間*100%。
時間稼動率是指相對於生產時間(負荷時間),實際生產物品的時間(稼動時間)所佔的比率。是以機器設備的稼動時間除以最大負荷時間而得。而稼動時間是指負荷時間減掉換模、換刀具、故障、調整等的時間。
因此要提高稼動率,就必須要減少換模具、換刀具、故障、調整的損失時間。如果能將這些損失時間減為零,那麼稼動率就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5)什麼時設備稼動擴展閱讀
價值稼動時間與設備綜合效率
性能稼動時間表示設備產出產品的時間,但無法表示設備產出良品率的好壞,因此定義「價值稼動時間」來表示真正能產出良品的有價值時間,其定義如下:
1、價值稼動時間=性能稼動時間 ×良品率。
2、良品率=(投料數-廢品數)/投料數。
3、廢品數=啟動廢品+過程廢品+返修品+試驗品。
⑹ 什麼是稼動時間、稼動率
稼動率英文稱作或utilization,是指設備在所能提供的時間內為了創造價值而佔用的時間所佔的比重。 稼動率=(作業時間-流失時間)/作業時間或稼動率=稼動時間/總工時 稼動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如果您被問到「我們部門的稼動率為90%,你們廠里是多少?」,您可知道其所謂的稼動率定義為何?90%這數字代表的是好?是壞呢?基本上稼動率有數種不同的定義,在此略加解釋: 1、時間稼動率 首先定義最大操作時間,指的是設備可用的最大時間,若設備本身為廠內自購,且可完全由廠內自主使用,則最大操作時間一般為日歷時間;而負荷時間則為設備可稼動的時間,乃是最大操作時間扣除停機(Shutdown, SD)損失,停機損失乃是計畫上的休止時間,如休假、教育訓練、保養等。而稼動時間則是負荷時間扣除停止時間,而停止時間包括批次轉換及製程異常、設備異常停止及修復時間。 最大操作時間:設備可用的最大時間 負荷時間:最大操作時間扣除停機(Shutdown, SD)損失; 停機(Shutdown, SD)損失:計畫上的休止時間,如休假、教育訓練、保養等 稼動時間:負荷時間扣除停止時間 停止時間:包括批次轉換及製程異常、設備異常停止及修復時間。 由以上的定義,即可算出最常用的稼動率定義-設備稼動率(也稱為時間稼動率),其公式為 時間稼動率= 稼動時間 / 負荷時間 目的:減少停止時間!!!通過資源整合,管理優化,進行資源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性能稼動率/實質稼動率/速度稼動率 時間稼動率並無法完全表現設備對生產的貢獻程度;例如,相同的設備,相等的稼動時間,可能因效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產能,此類效率降低的損失則稱為性能損失。在此定義速度稼動率如下: 速度稼動率= 基準周期時間/ 實際周期時間 其中,基準周期時間:設備原設計產出單位產量所需的時間。實際周期時間:目前設備實際產出單位產量所需的時間。 並定義實質稼動率與性能稼動率如下: 實質稼動率= 生產量 ×實際周期時間/稼動時間 性能稼動率=速度稼動率 ×實質稼動率 性能稼動時間則定義為: 性能稼動時間=稼動時間 ×性能稼動率 =稼動時間-性能損失時間 3、價值稼動時間與設備總合效率 性能稼動時間表示設備產出產品的時間,但無法表示設備產出良率的好壞,因此定義「價值稼動時間」來表示真正能產出良品的有價值時間,其定義如下: 價值稼動時間=性能稼動時間 ×良品率 而設備的有效使用程度則以「設備總合效率」來判定,其定義如下: 設備總合效率=時間稼動率 ×性能稼動率 ×良品率
⑺ 設備利用率和稼動率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計算方法不同、適用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利用率
設備利用率一般指產能利用率,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就是實際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少在運轉發揮生產作用。
2、稼動率
是指設備在所能提供的時間內為了創造價值而佔用的時間所佔的比重。是指一台機器設備實際的生產數量與可能的生產數量的比值。
二、計算方法不同
1、利用率
產能利用率的公式:產能利用率=實際產能/設計產能*100%。
產能利用率的過低,造成人員、生產設備的閑置及成本的浪費,另外,產能利用率亦可評估產能擴充的需求程度,若產能利用率過高,可能表示產能有擴充的必要性,擬定擴充計劃,以免受限於固定產能而影響交期。
2、稼動率
時間稼動率是指相對於生產時間(負荷時間),實際生產物品的時間(稼動時間)所佔的比率。是以機器設備的稼動時間除以最大負荷時間而得。而稼動時間是指負荷時間減掉換模、換刀具、故障、調整等的時間。因此要提高稼動率,就必須要減少換模具、換刀具、故障、調整的損失時間。如果能將這些損失時間減為零,那麼稼動率就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三、適用不同
1、利用率
范圍包括製造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屬工業、汽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
2、稼動率
適用於生產部門。
⑻ 稼動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稼動
1、「稼動率」英文稱作activation或utilization,是指設備在所能提供的時間內為了創造價值而佔用的時間所佔的比重。
2、同時根據國內製造業水平,由10年IE經驗Army創立稼動率A與稼動率B,並大力推廣考核部門,在這里A理解為實際稼動時間與日歷日期理想化之比(理想化潛力發掘),B為實際稼動時間與生產計劃可投入之比(管理與流程上潛力發掘)。各指標為企業決策帶來不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