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菇類的滅菌設備有哪些
根據生產規模,所用的滅菌設備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高壓高溫(1.5~2千克/厘米2,125℃以上)滅菌罐,適合正規的食用菌廠採用。這類設備的造價每台在2萬~10萬元之間,價格高低主要取決於型號大小與建造水平。此外,年生產能力20萬~50萬瓶(袋)菌種,加工300~500噸鹽漬菇的食用菌企業,還必須安裝1~2噸的高壓蒸氣鍋爐。
第二類是不同造型的常壓常溫滅菌灶(爐),投資少,較安全,適用於農戶小規模生產。
(一)高壓滅菌設備 不同型號的高壓滅菌設備及其適用范圍參見表7-1。
表7-1 高壓滅菌設備及其適用范圍

使用蒸汽爐滅菌,在裝瓶(袋)場所就近整理地面,鋪一層竹竿或磚,目的是讓菌瓶(袋)與地面隔離,防止滅菌時冷凝水浸濕。若滅菌袋,可裝鐵筐或編織袋,壘成梯型堆,一般碼6層。種瓶則可裝筐滅菌。蒸汽爐滅菌一次可滅料2~3噸。碼好袋堆後,蓋上兩層塑料布,為保溫再蓋苫布或草簾。用磚或重物沿四周將兩層塑料布與苫布壓嚴,以防止蒸汽壓力把覆蓋物掀起。准備好後,將蒸汽爐的輸氣管插入袋垛底層的竹竿或磚縫隙間。向蒸汽爐內加水達到標准水位。檢查水位計及壓力表是否正常。煤火旺燒10~20分鍾,爐內蒸氣壓力可達0.5千克/厘米2,此時打開排氣閥向料袋堆通放蒸汽,2小時後料溫可達100℃以上。多功能蒸汽爐的使用氣壓為0.5千克/厘米2,超過此壓力時自動放氣,安全可靠。旺火耗煤量為20~26千克/小時,常火燃煤6~8千克/小時。旺火耗水90千克/小時,產氣量為90~120米3/小時。當料堆中心溫度升至95~100℃時,繼續燒5~6小時後停火,再悶5~8小時揭覆蓋物,滅菌效果較佳。一般滅菌1500~2000袋時,約燒煤60千克左右。
Ⅱ 蘑菇菌種生產時有哪些常用的接種設備、工具與場所
蘑菇菌種生產依據菌種的容器、培養基的基質、生產的場所的不同分為兩個不同的生產環節:一是以試管為容器,以PDA或PSA為基質,通常在實驗室生產的一級種,二是以菌瓶(菌袋)為容器,以木屑、麩皮為基質,通常在菌種生產車間生產的二級種(原種)、三級種(栽培種)。接種環節關繫到菌瓶和菌袋的成品率,也直接影響生產的經濟效益。接種常用的場所和設備是接種室、接種箱或超凈操作台。
(1)接種箱 又名無菌操作箱,主要用於菌種分離和菌種繁殖的無菌操作。箱體多採用木材框架,四周木板或五合板鑲密,正面鑲玻璃,形成具有密封性的梯形箱體,便於葯物滅菌,防止接種時雜菌侵入。接種箱的左頂部和右底部對角線分別開兩個直徑4~5厘米的圓形洞口,用10~12層紗布過濾空氣,接種時酒精燈能正常燃燒,正面開兩個10~12厘米的圓形洞口,裝上布袖套,便於雙手伸入箱內進行操作。箱頂安裝1盞紫外線滅菌燈,箱內可用空間消毒劑熏蒸消毒(接種箱結構如圖5,接種工具如圖6)。

圖7 無菌室布局
(3)超凈工作台 超凈工作台又稱凈化操作台,是一種利用過濾除菌的原理將空氣經過工作台內的預過濾器及高效過濾器除塵過濾,潔凈後以層流狀態(平行流或垂直流)通過操作區,形成高潔凈度的局部區域環境。由上部或前面狹縫中噴送出的高速氣流所形成的空氣幕,保護操作區不受外界空氣的影響,呈無菌狀態。凈化台要求裝置在清潔的房間內,並安裝紫外線燈。操作方法簡單,只要接通電源,按下通風鍵鈕,同時開啟紫外線燈約30分鍾後關閉紫外線燈即可接種。
Ⅲ 對食用菌加工需要哪些設備
(一)曬場 曬場是利用太陽能使新鮮灰樹花脫水乾燥的加工設施。曬場應選擇地勢平坦、乾燥、無遮蔭的地方建造,面積視生產規模而定。全場用水泥抹平,要有千分之一左右的坡度以便排水。四周築10厘米高的場沿,排水的一面要留有排水口。
(二)烘乾室 熱風乾燥室四周用磚砌成,全長8~10米,寬2米,分乾燥室、散熱管和送風設備三部分。乾燥室長5~7米,可放5~7床篩架(由角鋼或木製,寬180厘米,長90厘米,放8層菇篩,層距20厘米,每層放3個菇篩,以竹製為佳,長90厘米,寬60厘米,篩眼15~20毫米),牆上開有4個20厘米見方的玻璃窗,窗內各掛1支溫度表,以便觀測溫度。散熱管由兩行豎立鋼管組成,每行6根,每根粗16厘米,上端焊在兩根粗20厘米的橫鋼管上,下端焊在10厘米厚、40厘米見方的鋼板上。鋼板下面是火坑,深60厘米,寬40厘米。火坑距乾燥室1米,坑牆外是燒火口。對面砌80厘米見方、高4米的煙囪與火坑相連。送風設備是一台10千瓦電動機帶動的大型電風扇,安裝在距散熱管30厘米處。電風扇後面牆上開50厘米見方魚鱗片式吸氣窗,以增加通風量。為了排除灶內水分,乾燥室上部有1米高的排氣層,一端上方開80厘米見方的通風天窗。
(三)烘乾機 烘乾機主要用於灰樹花干品加工。該類機械有大、中、小型之分,烘乾鮮菇的量分別為500千克以上、200~500千克、200千克。代表性的機型特點如下:
1.6XGH-500 內置式1次交換熱風爐供熱裝置,以煤、柴為燃料。由4台軸流風機橫向送風,強制熱風平行穿過菇層流動循環,溫、濕度由人工調節進風門和排濕窗的大小來控制。烘乾室有3個分室,總鋪放面積約58米2。
2.ZF-l 內置式電熱供熱裝置。由1台軸流風機縱向送風,強制熱風從下而上連續穿過菇層流動循環,溫度自動控制,通過機械裝置可調節排濕窗開度,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高,烘乾室分兩室。總鋪放面積14米2。
3.FS-1400 外置式兩次交換熱風爐供熱裝置,以煤、柴為燃料。由2台軸流風機橫向送風,熱風的流動方式和溫、濕度控制同6XGH-500機。烘乾室有8個分室,總面積82米2。
4.MG-600 外置式1次交換熱風爐供熱裝置,以煤或柴為燃料。由1台離心式風機強制熱風自下而上連續穿過菇層,熱風不能循環使用。單一烘乾室,總鋪放面積4.2米2。
5.5HB-10 外置式混合交換熱風爐供熱裝置,以煤、柴或炭為燃料。熱風靠自然對流,溫度通過調節風門控制。單一烘乾室,總鋪放面積10平方米。
上述5種小型脫水機的主要技術性能綜合如表7-2。
表7-2 小型脫水機的生產率和能耗量

要選購到滿意的機型,除事先了解各類機型的結構特點外,還應對各生產廠家的產品的適用性、可靠性、溫濕度自控力和價格作較全面的比較,特別是對一些老用戶的拜訪更為重要,了解到的問題會更真實。
(四)熱泵乾燥機 熱泵是一種能從低溫熱源吸取熱量,在較高溫度下釋熱的熱能裝置。它能夠有效地利用環境熱源,因而能耗比最低。美國農業部的統計資料表明,農副產品乾燥消耗的能源要比農業機械作業消耗的能源多得多。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加工品質,美、日、德等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把熱泵用到農副產品乾燥作業中。國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乾燥作業中應用熱泵的嘗試,一些企業引進國外熱泵裝置乾燥魚、青菜、水果、茶葉、糧食種子。近年來,熱泵裝置開始用於乾燥灰樹花、香菇、美味牛肝菌等,取得了節約能源和提高質量的雙重效益。
以RG-110型熱泵乾燥機為例,介紹閉式結構熱泵的主要特點,以及在灰樹花加工中的突出優點。
1.熱泵乾燥省能源 灰樹花富含水分(一般含水率在80%以上)、糖、蛋白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以及芳香類特殊物質,在儲藏、運輸及加工成食品之前、之中,都必須進行乾燥而消耗大量能源。熱泵乾燥機不需要加熱裝置,省去了鍋爐,熱風爐和電加熱器等發熱設備,箱體不需要加保溫層材料,節省了建設投資和生產費用。
2.熱泵乾燥技術特點 熱泵乾燥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開式結構,用調節配氣比例實現溫度自動控制,應用於連續乾燥作業;第二類是閉式結構,是在開式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調節冷凝器實現溫度自動控制,氣流在乾燥箱內循環,無廢氣排放,熱能利用有效系數更高。
RG-110型熱泵乾燥機,是一種應用閉式熱泵裝置的箱式乾燥機。近年來應用於灰樹花、蔬菜種子、中葯材、蔬菜等的乾燥加工生產及試驗。此機結構簡單,熱泵裝置安裝在箱體的一側,除去必要的風道,餘下的地方用來安放分層托盤,待乾燥的物料均勻地攤放在托盤上。其工作原理和特點如下:
循環風機驅動空氣按風道引導的走向在箱體內循環往返。熱泵裝置先是通過其蒸發器從空氣中吸取熱量,使空氣的溫度迅速下降到露點溫度以下,這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凝露析出(析出的露水被排出箱體外)。接著把從空氣中吸取的熱量用來加熱被脫了水的乾燥冷空氣,使空氣升溫而相對濕度大幅度降低,成為載濕能力很強的乾燥熱空氣。隨後,乾燥熱空氣被引導均勻地通過待乾燥物料,在流經待乾燥物料時,和物料中的水分發生著熱交換和相平衡作用,物料中的水分子吸收了空氣中的熱能,迅速地從物料中逸出而被氣流帶走,物料因而得到乾燥。從待乾燥物料中帶走水分的空氣重新進入熱泵裝置被脫水和加熱,開始了又一個循環。空氣不斷地循環,物料則被不停地乾燥,直到符合生產要求為止。
在熱泵乾燥中,物料水分蒸發所需的熱量來自水蒸氣凝結時發出的熱量,整個乾燥過程,無須對物料進行額外加熱。因而不必附加任何形式的發熱裝置,這使得熱泵乾燥方法比別的乾燥方法能夠降低能源消耗。這是熱泵乾燥的主要特點。
和其他氣流乾燥不同,熱泵乾燥的另一個特點是它通過對氣流進行脫水來獲得介質的強載濕能力,所以能夠在常溫以下獲得強載濕能力的乾燥空氣。這就使得乾燥作業能夠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一般乾燥溫度選擇在15~30℃的范圍內。在這樣低的乾燥溫度下,可以有效地抑制待乾燥物料中的細菌的滋生,防止了蛋白質受熱變性,含糖物質受熱結焦,易熔物質受熱溶融,有生命的種子受熱失效以及物料個體的變形、變色和芳香類物質的逃逸等等,這對於灰樹花如灰樹花、香菇、美味牛肝菌、羊肚菌的乾燥,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熱泵乾燥機是一種氣流乾燥設備,氣流在箱體內循環,無廢氣煙氣排放,流出的水是由露滴集合的清澈的蒸餾水,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雜訊也只有60分貝,是一種環保型的乾燥設備。它還可以在風機上安裝變頻調速器,方便地調控箱體內的氣流速度;通過調節冷凝器工質的流量大小,就可以實現乾燥溫度的自動控制。
3.熱泵乾燥應用實例 李雲林等報道了熱泵乾燥香菇的結果。香菇的加工主要是干制,干香菇的含水率要求在13%以下。鮮香菇的水分含量一般在85%左右,蛋白質和各種營養成分含量豐富。採用蒸汽熱風式或火力熱風式烘乾設備乾燥,因烘烤溫度較高(一般在40~70℃),烘房內上下溫度不均勻,乾燥速度變化不易掌握,常使烘烤出來的香菇外型過分收縮,開裂變形,表面出現硬化結殼現象,手感硬而脆;同時在烘烤過程中香菇特有的清香氣味會逃逸,符合出口外銷標準的成品僅佔10%左右。而用熱泵式燥機乾燥的香菇,成品符合外銷標準的佔60%以上,外形收縮均勻,不變形,菇形圓整,菇品顏色為深褐色,色澤悅目,菇褶為乳白色,條紋清晰不倒,氣味清香純正,不帶有煙味、焦味,深受日本市場歡迎。
RG-110型熱泵乾燥機,日加工鮮香菇600千克,可得干香菇產品92千克,耗能費用為0.68元/千克,只是普通烘乾機平均耗能費用1.19元/千克的57%,節能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產品符合部頒標准。以加工5厘米以上的春薄香菇為例,質量上等的外銷菇價格為人民幣160元/千克,內銷價30元/千克,人工栽培香菇以每立方米菇木產干菇15千克,若用傳統方法加工,其優質外銷菇的比例只有10%,產值只能達到645元;而用熱泵乾燥機加工,優質外銷菇比例提高至60%,產值可達1620元,每立方米菇木增加凈產值高達975元。
灰樹花在干制過程中不適宜高溫乾燥,在高溫條件下,其外表會變色,因而產品達不到出口日本的標准。用熱泵乾燥機乾燥灰樹花,產品乾燥均勻,片面平整,不扭曲卷邊,顏色美觀,芳香氣味純正。含水量12%以下,耗能費用為0.80元/千克,優質干品率高,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五)鹽漬大廳 鹽漬灰樹花需要經過選菇、漂洗、殺青、冷卻、分級、制備飽和鹽水及調酸劑、鹽漬、倒缸、裝桶、打包等工序。其中不少工序需要較大的面積。為了方便操作,能夠流水作業,其設施最好建成大廳形式。面積根據生產規模而定。大廳應兩面開門,門的大小要能進出中型汽車。這樣就能做到一門進原料,二門出成品。兩面牆壁均開較大窗戶,以保持廳內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全部水泥抹地,並設排水溝渠。廳內水電齊備。
(六)成品貯藏庫 貯藏加工成品的倉庫,要求乾燥、低溫、通風,而又能防蟲、防鼠。最好建在高燥及加工設施附近,還要方便運輸。倉庫面積根據產品數量而定。全部磚、石、水泥結構,為了防止外界冷熱氣候的影響,牆中間最好加填充物,庫頂建成人字形或加鋪絕熱層。庫門也應製成有絕熱填充物的雙層,且為封閉較嚴密的推拉門。
Ⅳ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配套設備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必須具備與生產模式相配套的硬體和軟體。
工廠化生產的硬體是指構成企業工廠化生產運作系統主體框架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配料、拌料機械設備、裝瓶(袋)設備、高效滅菌設備、接種設備、培養栽培環境調控設備、採收包裝設備和采後清理設備等。高效、穩定的工廠化生產設備是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正常運作和取得成功的物質關鍵,食用菌工藝裝備的不斷更新,是提高生產效益的關鍵之一。例如裝瓶機從4000瓶/小時提高到12000瓶/小時,接種機也從4頭接種發展到了16頭接種。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金針菇工廠化生產的栽培瓶從850~1000ml、口徑58-65mm,發展到1100~1400ml、 口徑75-82 mm,使金針菇單瓶產量從150-170g提高到250-300g,使栽培技術又上了一個台階。因此,先進實用的工廠化生產設施設備的不斷突破創新和開發應用,是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工廠化生產的軟體是指建立標准化的生產管理體系。分三個層次建立標准化的生產管理體系:
首先抓產品標准化。建立產品的企業標准,包括從菌種、原材料一直到產品包裝出廠、運輸、上貨架的整個生產過程的規范要求。與此同時,還要相應制定保證產品達到標準的三套文件,即生產工藝、操作規程及衛生防疫制度。企業標准要堅持高起點,不僅以國內行業標准為基礎,而且盡量與國際先進標准接軌。
其次抓工作標准化。使標准化生產工藝得到切實執行,用工作標准化來保證產品標准化。重點是抓培訓,抓過程,抓反饋,整個生產環節始終處於符合標准要求的穩定可靠狀態。
第三是抓管理標准化。建立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食品安全體系,強調滿足顧客的需求,並爭取以超越顧客期望作為管理原則,變傳統的監督管理模式為自主管理模式,變產品的事後檢驗為對危害的源頭控制。

Ⅳ 食用菌種植需要哪些設備
食用菌的來設備主要包括大棚。自床架。簡易的機械設備有拌料機,裝袋機。滅菌鍋爐。接種箱,造價各地物價不同。價格有差異。應該根據你的生產量來確定設備使用的型號。所以最好介紹一下你的規模。這樣才可以為你提供比較可靠的數據。
Ⅵ 生產蘑菇各級菌種的單位應具備哪些基本設備與場所
所有菌種生產單位必須具有消毒、滅菌、接種和必要的質量檢驗儀器設備,菌種培養,栽培場地。一級種(母種)生產單位必須具有高壓滅菌設備、接種設備,溫控培養室,出菇試驗場和菌種分離培養,提純復壯,質量檢驗、保藏及常規的檢測等儀器設備,菌種培養,栽培場地在500米2以上,並具有相應的技術力量。二級種(原種)生產單位必須具有高壓滅菌設備、接種設備,溫控培養室及出菇試驗室。菌種培養,栽培場地在300米2以上,並具有相應的技術力量。三級種(栽培種)生產單位必須具有年生產能力3萬瓶(袋)以上的規模及與之相適應的常規滅菌設備、接種設備,菌種質量檢驗和清潔的培養室,菌種培養,栽培場地在300米2以上,並具有相應的技術力量。
一級種生產以18~20毫米×180~200毫米的玻璃試管為容器,以PDA培養基為基質,0.11兆帕,121℃,滅菌30分鍾,置斜面,冷卻後無菌操作接種,24℃培養。二級種生產以750毫升的玻璃(塑料)菌瓶或菌袋為容器,以木屑麥皮為基質,0.15兆帕,126℃,滅菌1.5~2小時,冷卻後無菌操作接種,24℃培養。三級種製作同二級種,滅菌或高壓或常壓(常壓100℃,保持8~10小時)。
Ⅶ 菌種生產需要哪些設備
(一)接種室 接種室為高度潔凈的無菌區,一般長寬各2米左右,高約2.2米(圖7-2)。牆頂裝紫外線燈和日光燈各1盞。地面光潔有下水道,牆壁用防水塗料或油漆刷白,便於沖洗消毒。接種室外間為緩沖室,其長度與接種室相同,寬1米。緩沖室牆頂也裝紫外線燈和日光燈各1盞,壁上有掛衣架。接種室和緩沖室的門均應為推拉門結構。
圖7-2 接種室結構示意圖

(三)蒸氣裝置 在蒸氣流上方的無菌區域范圍內接種,所需裝置式樣不固定,大多為加熱器、水壺和工作台組成,菇農可根據其原理隨意設置。加熱器大多為電爐,也可用煤爐。爐上置小口的水壺或水鍋,壺或鍋上方為工作台,檯面上有10厘米×20厘米的孔,檯面孔和壺口或鍋口緊密相接,使壺口(鍋口)產生的蒸氣集中從孔口噴出。接種前,先加熱壺或鍋中之水,蒸氣產生後,在孔口上方就形成了一個無菌區域,這時就可接種。接種時,將原種和待接菌種的瓶口對准台孔,再按常規法接種。
(四)接種帳 接種是菌種生產最關鍵的一道工序,而接種場所又直接關系著接種的成功與否。採用接種箱接種,缺點是其密封性能差、空間小而操作不便;接種室空間太大,致使消毒難以徹底,染菌率高。為解決此類問題,採用「蚊帳」式塑料接種棚,效果很好。
1.製作「蚊帳」式塑料接種棚用3米寬、5絲厚的農用塑料薄膜製做。接種棚的規格長3米×寬3米×高3米。製作起來極為簡便,先剪取13.5米長的塑料薄膜作為3米見方的接種棚圍牆,另取3米長的薄膜作為棚頂。然後用塑料封口機或電烙鐵將二塊薄膜沿邊封好,在棚的一側留有一條掩合的交接線,作為接種棚的門,供接種人員進出和通風排濕用,在接種棚四個頂角各系一條繩子,便於吊掛。這樣一個3米見方的類似蚊帳的塑料接種棚便製成了。
使用前先清理接種場地,再將接種棚吊掛起來,棚高2.5米,餘0.5米折向棚內。然後將冷卻的菌棒搬入棚內,沿棚壁堆放,將塑料棚折起部分壓緊壓實。棚中留一塊空地,供放接種桌和工作人員走動。准備就緒後,關閉接種棚進行消毒。接種完畢後菌棒可就地培養,用種塊直接封口,待菌絲團長到5~10厘米後再摘棚。每次可接1000袋菌棒,接種時間5小時左右。
2.效果 為了驗證「蚊帳」式塑料接種棚的接種效果,進行了「棚接」與「室接」的對比試驗,每個對比試驗的接種時間、地點、天氣、人員、消毒方法、菌種質量及原料配方相同或基本相同。結果表明,「蚊帳」式塑料棚接種2萬袋,發菌成品率達93%;而接種室接種2萬袋,發菌成品率僅84%,「棚接」比「室接」的接種成功率高9%。主要原因一是接種棚大小適宜且密封性能好;二是環境比較衛生,每次接種前便對接種棚進行一次清洗或翻曬,而且菌袋就地培養,不容易破損污染。同接種室(箱)相比,接種棚具還有如下優越性:
(1)成本低 製作一個「蚊帳」式接種棚只用三十幾元錢,是接種箱的1/5,而且製作簡單,一般可連續使用三年。
(2)勞動效率高 一般接種箱每小時僅接25個菌棒左右,接種棚每小時可達50棒以上,而且就地培養發菌,不再用其他東西封口,節省了許多勞力。
(五)培養室 接種後的瓶(袋)需要在適溫條件下培養。為提高建築面積的利用率,室內可設置菌種架。架數、層次、層距等的設計除考慮培養空間的利用率外,還應顧及擺放瓶(袋)及檢查的方便性。床架可以是竹木結構,也可以用角鋼製作。架上鋪以木板或塑料板,以便擺放菌種瓶(袋)。架子的大小規格,依房間大小而定。中間擺放的床架,寬度為1.2~1.4米;依牆擺放的床架,寬度0.7~0.9米即可。床架的層數視菇房高度而定,一般5~6層,每層相距0.5米左右,底層距地面0.3米,頂層距屋頂至少1米。為了便於調溫、調濕、換氣,培養室應設地窗並安裝空調。地窗設紗窗,保溫時關閉,換氣時開啟。發菌期保持無光培養,檢查時採用手持式工作照明燈或開日光燈。
(六)泡沫塑板菇房 在灰樹花生產中,菇棚是其主要栽培設施,普遍使用的有磚牆結構的改良式菇棚、半地下式土菇棚、竹木結構塑料棚、簡易遮陽小拱棚等,這些設施雖然成本較低,在生產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但存在一些問題,如保溫、保濕效果不理想,不容易調節;雜菌污染嚴重,特別是粗糙的牆壁、地面及屋頂,病蟲不易徹底消除,且由於常年潮濕、竹木架、葦箔易爛腐朽,石灰或泥土牆壁易脫落,棚室的使用壽命短。
針對傳統菇棚存在的各種問題,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研製開發出塑料覆蓋鋼管骨架新型菇房,在北京通縣、湖北武漢等科研及生產單位實驗驗證,該菇房保溫、保濕、通風等效果良好,其環境條件能滿足各種灰樹花的生長要求,收到顯著效益。
1.菇房結構 是以鍍鋅鎳薄壁鋼管組成骨架的裝配式菇房,頂部是拱形,採用各種專用卡具及部件連接安裝。菇房長度10~15米,跨度6米,肩高2.4米,拱頂高3.2米。菇房走向為南北向,東西長,南北兩側設通風窗及排氣地窗,安裝換氣扇,拱頂設天窗,門安置在東邊山牆上。整個結構組裝方便,基本構件均在工廠製造生產。地基用角鋼及鐵絲將鋼管骨架底腳連成一體埋入土層,以保證抵抗風載的向上力或雪載的向下壓力。菇房地面抹水泥。菇房覆蓋材料為三層,外層及內層為塑料薄膜,中間一層為泡沫塑料板,用專用卡具固定在骨架上。覆蓋材料可使用8年以上,骨架可使用10年以上。
2.菇房性能
(1)保溫隔熱性能良好,冬暖夏涼 12月中下旬,在北京測試結果,外界氣溫-7~-15.5℃時,菇房內6~10℃,而普通磚結構菇棚為0~5℃。7月中旬,當外界最高氣溫34℃時,菇房最高26℃,普通菇棚最高31℃。如果在冬季寒冷天氣適當增溫,炎熱季節適當降溫,可以周年栽培灰樹花。
(2)保濕性能良好 根據不同天氣,每日在菇房內噴灑水1~2次,能保持80%~95%的空氣相對濕度,而且保濕時間比普通菇房持久,便於調節。
(3)菇房溫度比較穩定 在密閉門窗的情況下,晝夜溫差明顯小於普遍菇房,適宜培養菌種及恆溫結實的灰樹花。
(4)通風換氣、降溫排濕效果好 由於菇房設有對流窗口,室內空氣新鮮,同時利於調節溫、濕度。
(5)菇房內光線充足 由於可拉簾能進行光線強弱的控制,散射光分布比較均勻,利於灰樹花發育及其色、香、味的生成。
3.菇房應用
(1)溫度管理 在春秋兩季,菇房內的自然溫度基本符合灰樹花生長發育的條件。在進行夏季反季節栽培,可利用降溫措施滿足灰樹花的發育條件,如在棚頂覆蓋遮陽網降溫,室內採用風機強制通風,有條件的地方可安裝濕簾系統進行降溫,效果更為明顯,可保持室內25℃以下的溫度條件。冬季可以採取加溫的方法提高菇房內溫度,保持在15℃左右。
(2)濕度管理 新型菇房保濕效果明顯,在栽培管理過程中,根據室內具體濕度變化情況及天氣狀況進行管理,在陰雨天不噴水,晴天每天噴1~2次水,結合通風,以防濕度過大而爛菇。
(3)通氣管理 在自然溫度適宜灰樹花生長的季節里,門窗經常打開,室內空氣比較新鮮。在夏季防高溫高濕,每次噴水後或陰雨天要加大通風量;冬季生產由於需要保溫,通風次數相對較少,但要保證菇房內空氣新鮮。要注意通風透氣,利用地窗及天窗每天要通風2~3次,每次10~15分鍾。
(4)新型菇房合理利用 在人力、物力、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季節選擇不同溫型的種類和品種,提高復種指數,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力爭多收。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栽培品種搭配,盡量選擇緊俏、經濟價值高、宜鮮宜乾的品種。如進行灰樹花—金針菇的周年生產,亦可用做菌種或栽培袋的發菌庫。
Ⅷ 生產香菇所要的設備
(1)生產原料加工設備
木材切片機:將菇木的枝丫材切成一定規格的木片。
木片粉碎機:將木片粉碎成木屑。
木粉機:將菇木的切片和粉碎組合在同一機械之中,從木材到木屑一次性完成。
以上機械可由專門的原料加工者購置,不必各家各戶都擁有。
(2)菌袋生產加工設備
原料攪拌機:用於對定量的培養料均勻混合成一定濕度的培養基。
裝袋機:將攪拌均勻的培養基裝入菌袋,製成香菇菌筒。
輔助工具:鏟、耙、皮管、磅秤、水桶等。
小規模生產者可採用人工攪拌,裝袋機台數與當天生產的菌袋數量和人員數量相配套。當天生產的菌袋數量還要與滅菌灶(鍋)的容量相配套。
(3)滅菌設備
常壓蒸汽滅菌灶:有磚砌、有鋼板焊制、有活動式的常壓蒸汽滅菌灶,每鍋滅菌的香菇菌筒容量在2000~5000筒不等。
高壓蒸汽滅菌鍋:由專門壓力容器生產廠家生產,容器壓力必須達到3.92×105帕。
(4)接種設備
接種箱:常用於菌種生產的接種和小批量菌袋接種。
接種室:常用於較大的菌袋生產的接種。
凈化工作台:常用於實驗室接菌,必須安放在專門固定的清潔房間。
配套接種工具:如接種針、接種勺、消毒葯品、酒精燈等。
(5)培養設備
培養架:在培養室內用於增加培養量。
培養室:培養菌種或菌袋的菌絲體。
培養箱:實驗室少量實驗品的培養。
溫控設備:空調器,調節培養室溫度。
(6)生產管理設備 噴水、注水設備,如噴霧器、高壓噴水器、注水器等。
(7)加工設備
鮮菇加工:冷庫,包裝機及配套工具、用品。
干菇加工:烘乾機(房)、切絲機、成型機、菇篩及配套工具。
(8)生產場所內的設備 推車、打包機、鏟車及配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