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製造企業設備稼動率怎麼算
稼動率是指設備在所能提供的時間內為了創造價值而佔用的時間所佔的比重。
稼動率=(作業時間-流失時間)/作業時間或稼動率=稼動時間/總工時
稼動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其實稼動率的統計方法很多,但是要找到簡單有效的,還就只有隨時統計法:
1、設定設備的六種狀態,即加工、維修、維護、停機、空轉、轉換。
2、設定隨即頻次與時間:即如果每天兩次的話,就上下午各一次,並設定間隔時間,例如40分鍾;
3、統計:第一天早8:00,到車間觀察設備,只看一眼,統計其狀態;下午為14:00。第二天,把時間往後推遲40分鍾,8:40和下午14:40,分別看一次,以此類推。
4、根據每月統計到的60次的狀態,計算設備加工時間所佔比例,也就是所謂的稼動率。
5、堅持統計,三個月以上,這樣的數據就很准確了。

(1)如何計算設備佔比擴展閱讀
稼動率是指設備在所能提供的時間內為了創造價值而佔用的時間所佔的比重。是指一台機器設備實際的生產數量與可能的生產數量的比值.
OEE是一個獨立的測量工具,它用來表現實際的生產能力相對於理論產能的比率。國際上對OEE的定義為:OEE是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全局設備效率)的縮寫。
OEE的組成包含三大指標:時間稼動率(可用率),性能稼動率(表現指數),良品率(質量指數)
OEE=時間稼動率 x 性能稼動率 x 良品率
(OEE=可用率*表現指數*質量指數)
時間稼動率=(負荷時間-停機時間)/負荷時間
性能稼動率=理論節拍時間*投入數量/稼動時間
良品率=(投入數量-不良數量)/投入數量
② 設備使用率怎麼算
白班的設備使用率:24/30=80%
晚班的設備使用率:19/30=63%
一天的設備使用率:0.8*0.63=51%
這個答案有道理嗎
③ 工業設備數量如何統計
工業設備數量的統計:
(一)工業設備數量統計
1、工業設備數量的計算單位
由於工業設備的復雜性,同一種類或同一用途的設備,其能力大小往往相差懸殊。因此統計工業設備數量時,現行統計制度要在計算單位後面同時列出某些設備的「能力」。這樣,工業設備數量的計算單位有「數量」和「能力」兩種。
(1)「數量」單位:工業設備數量單位有自然單位和復合單位。自然單位如用「台」,「座」,「部」。「套」表示。某些大型熱力或化學設備僅用單一的實物單位不能確切地反映其數量時,則通常用包括這類設備的容積、面積數等在內的復合單位計算。如高爐用「座/立方米」表示。動力設備的輸電線路及供熱管道則用「公里」表示。
(2)「能力」單位:通常用雙重單位或復合單位表示。生產設備」能力」通常以每年(或每日)能處理的原材料數,每年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者以能夠表明生產設備效能的某種工作規格來表示。如破碎機的能力以「處理能力:噸/年」,卷煙機的能力以」產品數量:箱/年」表示,熱力及化學設備用「產量/晝夜」,車床用「轉/每分鍾」表示等。動力設備的能力是指單位時間生產或轉化的動力數量。由於動力設備的特殊性,不同的動力設備其能力計量單位也不一樣。蒸汽鍋爐能力的計算單位為「蒸發量(噸/時)」,變壓器能力的計算單位為「千伏安(KVA)」,其餘動力設備都用「千瓦(KW)」表示。有用「馬力」或「千伏安」計算者,應按規定比率折成「千瓦(KW)」。規定折算比率如下:
1馬力(公制)=0.746千瓦
1馬力(英制)=0.736千瓦
1千伏安=0.9千瓦
2、工業設備數量的基本統計指標有兩種,即時點數和平均數。
(1)設備時點數:是指工業企業、地區或部門在報告期內某時點上所擁有的設備數量。一般是指月末,季末、年末一日的設備數量。設備時點數是研究生產設備配備情況的依據。
(2)設備平均數: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擁有設備的平均數,它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平均擁有的設備數量。
由於設備在報告期內如新增、報廢、租入或租出等原因會發生變動。因此,計算設備平均指標為分析設備利用情況提供依據。
(二)工業設備數量利用統計
1、工業生產設備按接近生產過程程度的分類。為了反映設備數量利用情況,應將其按接近生產過程的程度加以分類,一般可以分為:
(1)實有設備:是指工業企業實際擁有的,可供企業調配使用的全部設備。包括企業自有,租用和借用的,已裝置及未裝置的設備。不包括已批准報廢的設備,訂購未運抵本企業的設備及租出或借出的設備。
(2)已安裝設備:是指已安裝完畢,經驗收合格可正式投入使用的設備。包括正常開動及備用設備;由於故障不能開動而等待修理或正在修理改裝中的設備;封存保管的已按裝設備。對於不需要安裝在一定基座上,可以使用的設備,如煤炭工業中的刨煤機,森林工業中電鋸、運材汽車等,亦應包括在已安裝設備內。
(3)完好設備(可用設備):指已安裝設備中技術性能完好、配件齊全,不需要修理,隨時可以開動的設備。包括正常開動的設備.備用設備、封存設備和因故停開的設備等。
(4)實際使用設備:是指在報告期內曾經使用過的設備,不論使用時間長短,一律應包括在內。
2、工業設備數量利用程度指標。將上述各類設備數量進行對比,計算設備數量利用程度指標,說明工業設備在數量上的利用程度,揭示出未用設備的潛力。
(1)實有設備安裝率:是已安裝設備占實有設備的比重。它受未安裝設備數量多少的影響。
(2)已安裝設備完好率:指完好能用的設備占已安裝設備的比重。它受已安裝設備中由於技術或配件不齊或需要修理等原因而不能使用的設備數量多少的影響。
(3)完好設備利用率:指實際使用設備占完好設備的比重,它受備用設備和因故停開設備多少的影響。
(4)實有設備利用率:指實際使用設備佔全部實有設備的比重。它綜合反映未安裝設備,不能使用設備、備用設備,停開設備等方面的全部設備潛力。上述四個設備數量利用程度指標,有如下關系:
實有設備利用率=實有設備安裝率×已安裝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利用率
設備數量利用情況指標,可以就各種生產設備分別計算,也可以就某一大類設備總數計算。設備數量一般取報告期末的實有數計算。
④ 佔比的公式是什麼
佔比的計算:所求佔比例數值/總數值。例如,一部門總人數為250個,缺勤人數為8個,缺勤率是8/250=0.032。
比值它是一個數,結果不能是點比。a、b兩個同類量相除又可叫做比,被除數a為比前項,比的後項除數b。除號相當於比號,除法的商稱比值。

毛利佔比的影響因素
1、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
2、技術成本
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和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⑤ 停機佔比怎麼算
設備停機率有兩種統計法,一種是按次數統計,一種是按小時統計。
發電機事故停機率的公式:
①停機率=∑停機次數×100%/∑開機次數
②停機率=∑停機小時×100%/∑工作小時
無論是哪種計算公式,都需要建立在日常工作的認真記錄上。
只有真實,才有可信的統計。
⑥ 如何用excel函數或者公式計算佔比
=SUMIF(B2:B12,"電腦",C2:C12)/SUM(C2:C12)

⑦ 所佔比例怎麼算 excel公式
方法如下:
操作設備:戴爾筆記本電腦
操作系統:win10
操作程序:EXCEL2019
1、打開需要操作的EXCEL表格,在需要得到百分比結果的單元格輸入除法運算公式=B2/A2,並按回車鍵完成結果計算。

⑧ 耗材佔比應該怎麼算
耗材費用158791.2/純收入(按646749算)=0.2455×100=24.55%
設備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AIX分區負載管理工具可以提高設備利用率式計算:
設備利用率=每小時實際產量/ 每小時理論產量×100%
設備利用率=每班次(天)實際開機時數/ 每班次(天)應開機時數×100%
設備利用率=某抽樣時刻的開機台數/ 設備總台數×100%

佔比解釋:
比例是一個數學術語,表示兩或多個比相等的式子。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在數學中,如果一個變數的變化總是伴隨著另一個變數的變化,則兩個變數是成比例的,並且如果變化總是通過使用常數乘數相關聯,那麼 常數稱為比例系數或比例常數。
比例是一個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數量占總體數量的比重,用於反映總體的構成或者結構。
比例分為比例尺和比例兩種.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是比例的基本性質。求比例其中一個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⑨ 人均佔有通用設備數量怎麼算
你好,用您的單位的通用設備總數除以總人數就可以計算出人均佔有通用設備數量了、
計算人均平均值一般有兩種方法。以上是其中一種比較常用的直接計演算法。接下來介紹一下平均值計算的兩種方法:
計算平均值,一般常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簡單平均法,一種是加權平均法。
例如,某企業生產A產品10台,單價100元;生產B產品5台,單價50元;生產C產品3台,單價30元,計算平均價格?
簡單平均法:平均價格=∑各類產品單價 / 產品種類
平均價格=(100+50+30)/ 3 = 60(元)
加權平均法:平均價格=∑(產品單價×產品數量)/ ∑(產品數量)
平均價格=(100×10+50×5+30×3)/(10+5+3)= 74.44(元)
可以看出,簡單平均與加權平均計算出來的平均值差距較大,而後者更貼近事實,屬於精確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