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下車庫安全疏散距離地下商業安全疏散距離分別是多少米對應規范哪條
地下車庫貌似主要是考慮的人員的疏散,《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97 第六條
地下商業的話,營業廳內任何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大於30m,且行走距離不應大於
45m。《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
⑵ 消防設計最大安全疏散距離是多少
甲、乙、丙類廠房和高層廠房的疏散樓梯應採用封閉樓梯間,高度超過32m 且每層人數在10 人以上的,宜採用防煙樓梯間或室外樓梯。
當使用人數少於50 人時,樓梯、走道和門的最小寬度,可適當減少;但門的最小寬度,不應
小於0.80m 。
本條和本規范有關條文中規定的寬度均指凈寬度。一般說,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於兩個 (層面面積小、現場作業人員少者例外);
過道、樓梯的寬度是根據層面能容納的最多人數在發生事故時能迅速撤出現場為依據而設計的,所以必須保證暢通,不得隨意堆物,更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不能採用吊門和側拉門,嚴禁採用轉門,要求在內部可隨時推動門把手開
門,門上禁止上鎖。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

為防止在發生事故時照明中斷而影響疏散工作的進行,在人員密集的場所、地下建築等疏散過道和樓梯上均應設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標志,照明應是專用的電源。
為防止在發生事故時照明中斷而影響疏散工作的進行,在人員密集的場所、地下建築等疏散過道和樓梯上均應設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標志,照明應是專用的電源。
甲、乙、丙類廠房和高層廠房的疏散樓梯應採用封閉樓梯間,高度超過32m 且每層人數在10 人以上的,宜採用防煙樓梯間或室外樓梯。
⑶ 主樓地下儲藏室疏散距離
埋深不大於10m。
獨立的地下(半地下)建築,地下部分的層數不超2層,單、多層建築的地下(半地下)部分,埋深不大於10m且地下部分的層數不超2層。高層建築的地下(半地下)部分,埋深不大於10m且地下部分的層數不超2層,且地下(半地下)、地上部分的安全疏散完全獨立(或雖共用直通室外的疏散走道或安全出口,但採取了可靠措施確保安全疏散互不影響)。
⑷ 地下室設備房的防火疏散距離
建築安全疏散基本原則1、疏散寬度應保證不出現擁堵現象;2、每個防火分區必須設有至少兩個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應分散布置;3、疏散距離必須滿足室內最遠點到房門,房門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樓梯間的行走距離限制;4、疏散方向應盡量為雙向疏散,減少袋形走道的設置;5、選用合適的疏散樓梯形式,樓梯間應為安全的區域,不受煙火的侵襲6、通向地下室的樓梯間不得與地上樓梯相連,如果必須相連時,應採用防火牆分隔,通過防火門出入7、在清晰的空間高度內為人員疏散提供引導其他疏散區域(疏散走道,疏散樓梯和首層外門)疏散寬度1、每層的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百人寬度指標規定計算確定。2、當每層疏散人數不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可分層計算,地上建築內下層樓梯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上疏散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地下建築內上層樓梯的總凈寬都應按該層及以下疏散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3、首層外門的總凈寬度應根據該建築疏散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確定,不供其他樓層人員疏散的外門,可按本層的疏散人數計數確定。人員密集場所特殊規定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其凈寬度不應小於1.4m,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m的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凈寬度不應小於三米3.0m,並應直接通向寬敞地帶。⑸ 地下室疏散通道消防規范要求的高度是多少
這個疏散通道的高度一般根據規范要求的是凈高度不低於2.2m的。
⑹ 地下室設備房的疏散距離怎麼計算
計算地下室樓梯疏散寬度,樓梯段寬度
依據:人流量大小、安全疏散、搬運物品等。
要求:一般≥850mm;住宅≥1.1m;公共建築≥1.3m。
梯段寬>1.4m時增加靠牆扶手,>2.2m時增加中間扶手。
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於1.00m計算,各層人數不相等時,其總寬度可分段計算,下層疏散樓梯總花福羔凰薏好割瞳公困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最多的一層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