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標准計算機比例是多少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標准計算機比例是多少
指標指標內容相關數據是否
達標備注1生均佔地面積41.94平方米達標2生均建築面積14.704平方米達標3實驗室個數6達標4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價值430元達標5學校計算機生機比3:1達標6生均圖書(冊)28.704達標7學生與教職工比9.5:1達標8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達標9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98%達標10在校生年鞏固率100%達標綜合評估是否達標達標註:10項指標中至少8項達到《河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准(試行)》規定的要求,但不達標的單項指標值不得低於省定標準的60%。
指標一:生均佔地面積
附:學校布局平面圖(草圖),標注長寬及佔地面積。
學生數學校佔地總面積(㎡)是否寄宿制學校生均佔地面積(㎡)是否達標備注47720008
否41.945達標
註:寄宿制中小學相應增加生均佔地面積。新建小學生均佔地面積要達到20平方米,新建初級中學生均佔地面積要達到25平方米。
指標二:生均建築面積
學生數學校建築總面積(㎡)是否寄宿制學校生均建築面積(㎡)是否達標備注4777014
否14.704達標
寄宿制學校應當根據需要增加建築面積,學生宿捨生均建築面積按照小學不低於5平方米,初級中學不低於5.5平方米,學生食堂生均建築面積按照不低於2平方米的標准建設。
指標三:實驗室個數
項 目個 數軌 制是否達標備 注科學實驗室
5 1-4年級 單軌 ,5-6年級雙軌 達標探究實驗室
1 1-4年級 單軌 ,5-6年級雙軌 達標物理實驗室
化學實驗室
生物實驗室
說明:
1、小學只填科學實驗室、探究實驗室兩項。
2、小學實驗室數量5軌以下≮1個,6—7軌≮2個,8軌以上≮3個。
3、中學填科學實驗室以外的其它項目。
4、初中物理實驗室數量11軌以下≮1個,12-15軌≮3個,16軌≮4個;化學及生物實驗室數量11軌以下≮1個,12以上≮2個。
指標四: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價值
(一)小學部分:
學校情況數學、科學儀器設備值是否
達標班數學生數總價值(元)生 均(元)24 477 205200 430.189達標
其中:
數學儀器設備總值:62000元。
科學儀器設備總值:143200元。
(二)初中部分:
學校情況數、理、化、生儀器設備值是否
達標班數學生數總價值(元)生 均(元)
其中:
數學儀器設備總值:
物理儀器設備總值:
化學儀器設備總值:
生物儀器設備總值:
指標五:學校計算機生機比
班數學生數計算機總台數生機比是否達標24 477 173 3:1達標
其中:
計算機教室 : 106 台
教師用機: 38 台
教室用機 : 24 台
信息中心用機: 1 台
行政管理用機: 1 台
後勤管理用機: 1 台
其它用機: 2 台
指標六:生均圖書(冊)
學校圖書情況統計
學校情況學校圖書配置情況生均紙制圖書冊數是否
達標在校生人數紙制圖書(冊)電子圖書(冊)教師工具書(
Ⅱ 市重點職高生均儀器設備值國家標準是多少
你好 一般本科院校的生均儀器設備值是5000左右,專科是3000左右,,職高一普通的是1500到2000.。。對於是重點職高的標准可能要超過專科。。。。希望可以幫到你
Ⅲ 我們農村中小學儀器設備標准不知是生均多少元圖書是生均多少冊
2001年全國復本科院校生均制教學儀器設備值為5190元,雖然與1998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在高校規模幾乎翻一番的前提下,仍然達到了教育部於1996年頒布的《標准》要求。這說明,在近三年的高等教育發展中,高等院校的儀器設備投入基本上保持了與學生規模同步增長的速度。2001年全國專科學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5704元,比擴招前的1998年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4411元增長了29%,而且超過了本科院校的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平均數。若把「短大」、「高職」計入專科層次院校,那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平均數則為10111元。因為有的短大、高職是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五年一貫制」學校,或是原中專升格的,其教學儀器並非全部為中等後教育階段學生所用,所以本文暫不將這類學校數據計入。小學3000多元吧。
Ⅳ 教育均衡發展兩個門檻達標的最低比例要求是什麼
近期,教育部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督導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近日,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教育部督導辦負責人。
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和標準是什麼?
答: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門檻、兩項內容、一個參考。
一個門檻,即基本辦學標准評估。要求在對一個縣進行評估認定前,要對其所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否達到本省基本辦學標准進行評估。達到這一條件的縣,才有資格接受均衡督導評估認定。
兩項內容,這是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的核心內容,包括對縣域義務教育校際間差距的評估和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兩個方面。
校際間差距評估是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來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達到基本均衡評估的標准為:小學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65,初中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55。
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的17項指標來進行,每個指標賦一定分值,總分為100分;達到85分以上的縣方可視為達到此項評估的要求。考慮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級在制定實施辦法時,可適當增加對縣級政府工作評估指標。
一個參考,是指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一個縣是否實現基本均衡的重要參考依據。
問:怎樣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
答: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程序,主要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即縣級自評、地市復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確定這個程序,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充分體現督促各級地方政府在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履行職責,特別是在縣級自評環節中,可以更好地實現「以評促建」的原則。二是逐級督導評估,做到層層把關,以保證質量。三是體現國家意志,以省為主實施,國家規定督導評估的基本內容、基本標准和工作程序,省級組織評估,國家最終審核認定。從2012年起,教育部將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工作,並適時公布名單。同時,為保證督導評估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督導評估暫行辦法》還規定,省級教育督導部門對轄區內申請評估驗收的縣進行督導評估前,要向社會公告,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有哪些特點?
答:這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與以往督導評估體系相比,有三個特點,也是三個創新:
一是更加強調科學性。均衡督導評估中校際間差距的評估是以學校為單位採集數據,並作為評估依據。同時,為了真正起到推進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資源的作用,在計算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間差距狀況時,運用了統計學中常用的差異系數的計算方法,評估認定主要依據相關指標的計算結果。最終用數據說話,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從而保證督導評估的客觀性、嚴肅性。
二是更加強調開放性。鑒於各地經濟和教育發展背景不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策略不同,這次的均衡督導評估體系在指標和標准兩個方面,作了更加開放性的設計。在指標方面,既規定了國家的統一指標,又給地方留出空間,地方可以結合實際,適量增加指標;在標准方面,國家提出了面向全國范圍的最低標准,同時也允許地方根據實際,確定更高的評估標准。
三是體現公眾參與性。這次督導評估體系最大的創新就是體現公眾的參與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也是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督導始終強調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將公眾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的重要參考,意在引入公眾參與機制,使得評估的結果能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同時,也使廣大群眾參與進來,更加了解身邊的每一所學校,以逐步緩解擇校的矛盾。《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公眾滿意度調查由省級督導評估組組織開展,也可由省級教育督導機構委託政府統計部門、科研單位、專業調查機構等進行。調查對象包括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群眾,以學生家長為主。調查方式通過問卷、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
評估內容和評估標准
第四條 縣域內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評估指標
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重點評估縣級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情況。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第五條 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指標及要求
(一)入學機會
1. 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納入財政保障體系。
2.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3. 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不低於80%。
4. 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縣域內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二)保障機制
1. 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監督和問責制。
2. 義務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近三年教育經費做到「三個增長」。
3. 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制定並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
4.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省級規定要求。
(三)教師隊伍
1. 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
2. 義務教育學校學科教師配備合理,生師比達到省定編制標准。
3. 建立並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
4. 落實教師培訓經費,加強教師培訓。
(四)質量與管理
1. 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
2. 小學、初中鞏固率達到省級規定標准。
3. 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達到省級規定標准。
4. 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公辦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得到基本遏制。
5. 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
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總分為100分。
第六條 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調查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縣域內學校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縣域內校際間教師隊伍的差距、縣域內義務教育擇校情況以及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調查的對象應包括: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群眾。以上參與調查的主體中,應以學生家長為主,各類調查主體的比例以及選取方式,由省(區、市)確定。
第七條 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得分在85分以上、小學和初中的差異系數分別小於或等於0.65和0.55的縣,方可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同時參考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
本辦法確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標準是最低標准。各地在制定本省(區、市)評估標准時,可結合實際,對本辦法的評估標准進行調整,但不得低於本辦法標准。
Ⅳ 優質均衡教育的標准
優質均衡教育的標准如下:
一、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人以上、5人以上。
二、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1人以上。
四、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平方米以上、5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 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平方米以上、10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間以上、2間以上。

Ⅵ 江西省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多少達標
小學教學儀器設備指: 一般儀器設備 如:教學卡片,教學模型,教學掛圖,還有體育的教學回器材等。
電教設備 簡介答: 教學儀器可分為實驗和實訓兩大類主要應用於理工類各專業,如: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計算機原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