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設備選型的基本原則和指標體系有哪些
1、廠商的選擇:所有網路設備盡可能選取同一廠家的產品,這樣在設備可互連性、協議互操作性、技術支持和價格等方面都更有優勢。從這個角度來看,產品線齊全、技術認證隊伍力量雄厚、產品市場佔有率高的廠商是網路設備品牌的首選。
2、擴展性考慮:在網路的層次結構中,主幹設備選擇應預留一定的能力,以便將來擴展,而低端設備則夠用即可,因為低端設備更新較快,且易於擴展。其交換結構也應能根據網路的擴容靈活地擴大容量。其軟體應具有獨立知識產權,應保證其後續研發和升級,以保證對未來新業務的支持。
3、可靠性:由於升級的往往是核心和骨幹網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癱瘓則影響巨大。
4、可管理性:一個大型網路可管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運行成本和業務質量。因此,所有的節點都應是可網管的,而且需要有一個強有力且簡潔的網路管理系統,能夠對網路的業務流量、運行狀況等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
5、安全性:隨著網路的普及和發展,各種各樣的攻擊也在威脅著網路的安全。不僅僅是接入交換機,骨幹層次的交換機也應考慮到安全防範的問題,例如訪問控制、帶寬控制等,從而有效控制不良業務對整個骨幹網路的侵害。
6、QoS控制能力:隨著網路上多媒體業務流(如語音、視頻等)越來越多,人們對核心交換節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能進行一般的線速交換,還要能根據不同的業務流的特點,對它們的優先順序和帶寬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保證重要業務和時間敏感業務的順暢。
7、標准性和開放性:由於網路往往是一個具有多種廠商設備的環境,因此,所選擇的設備必須能夠支持業界通用的開放標准和協議,以便能夠和其他廠商的設備有效地互通。

(1)設備選型的算什麼擴展閱讀:
設備選型的考慮因素有:
1、設備保證產品質量的程度。
2、設備生產效率的高低。
3、設備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高低。
4、設備的可靠性、耐用性程度。
5、設備運行的安全性保證程度。
6、設備的成套性。
7、設備對品種和作業條件變化的適應性。
8、設備投產後的經濟效益。
❷ 設備選型的方案選型
主要是在參照整體網路設計要求的基礎上,根據網路實際帶寬性能需求、埠類型和埠密度選型。如果是舊網改造項目,應盡可能保留並延長用戶對原有網路設備的投資,減少在資金投入方面的浪費。
為使資金的投入產出達到最大值,能以較低的成本、較少的人員投入來維持系統運轉,網路開通後,會運行許多關鍵業務,因而要求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全系統的可靠性主要體現在網路設備的可靠性,尤其是GBE主幹交換機的可靠性以及線路的可靠性。作為骨幹網路節點,中心交換機、匯聚交換機和廠區交換機必須能夠提供完全無阻塞的多層交換性能,以保證業務的順暢。

❸ 工藝設備選型的步驟是什麼
工藝過程設計解決的問題:生產什麼產品;如何生產;利用何種設備和工具;採用怎樣的加工方法。
工藝設備選型的步驟是;
①在進行工藝過程的設計時,要考慮到設備的負荷狀況,使設備能力得到平衡
②當按經濟批量分批生產時,一個主要問題是使所選擇的加工方法,同現有的設備型號相適應。有時,現有的某種型號規格設備的數量,會影響到工藝過程的設計。所設計的工藝,有時會造成某種型號的機器設備負荷超過生產能力。這時,必須改變加工方法,即便要增加一些製造費用,也得改用別種型號的機器。因而,必須同掌握現有設備負荷的生產控制部門保持密切聯系。
③工藝過程設計中不一定沿用現有設備。當一種新的構思值得購置效率更高的新設備來實施時,繼續沿用現有設備將會妨礙新的工藝方法的構思。一種零部件的產量,可能不足以從經濟上補償購置新設備的投資,而當另一部分零部件的工藝也相應改變後,採用新設備在經濟上就變得合理,使整個製造費用得以降低。
④注意對製造產品所用的機床和設備進行不斷改進。
負荷是將現在正在進行中的工作量加上今後預計投入的工作量,據以確認生產能力有餘,還是生產任務超過了生產能力的一種臨界標准。
❹ 學習電氣設備選型的方法
學習電氣設備選型的方法:
一、 按正常工作條件選擇電氣設備
1、電氣設備型式的選擇。
選用電氣設備必須考慮設備的裝置地點和工作環境。另外,根據施工安裝的要求,或運行操作的要求,或維護檢修的要求,電氣設備又有各種不同的型式可供選擇。
2、電氣設備電壓的選擇。
選擇電氣設備時,應使所選擇的電氣設備的額定電壓大於或等於正常時可能出現的最大的工作電壓,即:
UN ≥ Uet
3、電氣設備額定電流的選擇。
電氣設備的額定電流應大於或等於正常工作時最大負荷電流,即
IN ≥ Iet
我國目前所生產的電氣設備,設計師取周圍空氣溫度為40℃作為計算值,如裝置地點周圍空氣溫度低於40℃時,每低1℃,則電氣設備(如斷路器、負荷開關、隔離開關、電流互感器、及套管絕緣子等)的允許工作電流可以比額定值增大0.5%,但總共增大的值不能超過20%。
二、 按短路條件校驗電氣設備
1、 電氣設備的熱穩定性校驗。
電氣設備熱穩定性校驗是以電氣設備的短路電流的數值作為依據的,在工程上常採用下式來做熱穩定性校驗,即
I2tt ≥ I2∞tj
或 I∞ ≤ It√t/tj
式中 It —— 製造成規定的在t秒內電氣設備的熱穩定電流,這個電流是
在指定時間內不使電器各部分加熱到超過所規定的最高允許溫度的電流(kA);
t ―― 與It相對應的時間,通常規定為1s、4s、5s或10s ;
I∞ ―― 電路中短路電流周期分量的穩態值 (kA) ;
tj ―― 家鄉時間 (s)。
2. 動穩定校驗。
斷路器、負荷開關、隔離開關及電抗器的動穩定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Imax ≥ Ish
imax ≥ ish
式中 Imax、imax ―― 製造廠規定的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的有效值和幅
值 (kA) ;
Ish、 ish ―― 按三項短路電流計算所得的短路全電流的有效值和沖擊電流值(kA)。
3. 開關電器的斷流能力的檢驗。
高壓斷路器、低壓斷路器和熔斷器等設備,應當具備在最嚴重的短路狀態下切斷故障電流的能力。製造廠一般在產品目錄中提供其在額定電壓下允許切斷的短路電流Izk和允許切斷的短路容量Szk。Izk又稱開端電流,Szk又稱開斷容量。為了能使開關電器安全可靠切斷短路電流,必須使Izk和Szk大於開關電器必須切斷的最大短路電流和短路容量,即
Izk ≥ Idt
Szk ≥ Sdt
式中Izk、Szk ―― 開關的耳釘開斷電流(kA)和耳釘開斷容量(MVA);
Idt 、Sdt ―― 電力系統在t秒時( 電器斷開的時間)的三相短路電流(kA)和短路容量(MVA)。
❺ 食品工廠應該如何為設備選型
食品工廠的生產設備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標准設備或定型設備,非標准設備或非定型設備。標准設備是專業設備廠成批成系列生產的設備,有產品目錄或產品樣本手冊,有各種規格型號和不同生產廠家,設備計算和選型的任務是根據工藝要求,計算並選擇某種型號的設備,直接列表,以便訂貨。非標准設備是需要專門設計和製作的特殊設備,非標准設備是需要專門設計和製作的特殊設備,非標准設備計算和選型就是根據工藝要求,通過工藝計算,提出設備的形式、材料、尺寸和其他一些要求,再由設備專業進行機械設計,由設備製造廠製造。在非標准設備設計時,也應盡量採用已經標准化的圖紙。
設備計算和選型的一般原則如下:
(1)合理性 即設備必須滿足工藝一般要求,設備與工藝流程、生產規模、工藝操作條件、工藝控制水平相適應,又能充分發揮設備的能力。
(2)先進性 要求設備的運轉可靠性、自控水平、生產能力、轉化率、收率、效率要盡可能達到先進水平。
(3)安全性 要求安全可靠、操作穩定、彈性好、無事故隱患,對工藝和建築、地基、廠房等無苛刻要求;工人在操作時,勞動強度低,盡量避免高溫、高壓、高空作業,盡量不用有毒有害的設備福建、附料。
(4)經濟性 設備投資省,易於加工、維修、更新,沒有特殊的維護要求,運行費用低 。引進先進設備,亦應反復對比報價,參考設備性能,考慮是否易於被國內消化吸收和改進利用,避免盲目性。
設備計算和選型的依據是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設備選型又是工藝設計和設備布置的基礎,還為配電、水、汽用量計算提供依據。設備選型的好壞多保證產品質量、生產穩定運行都至關重要,要認真地進行設計。選擇定型設備時,必須充分考慮工藝要求和各種定型設備的規定型號、性能、技術等特性與使用條件,在選擇設備時,一般先確定類型,再考慮規格。
在進行工藝設計時,這些設備只需根據工藝要求和產量選擇合適的型號,或計算確定需要的台數。
輔助設備是協助主要設備完成工作的設備。如電機、泵、輸送設備、計量設備等。應根據不同的工藝要求進行選擇。
非定型設備計算和選型的主要工作和程序如下:
(1)根據工藝流程和工藝要求確定設備類型。如食用旋風分離器實現氣固分離,使用過濾機實現液固分離等。
(2)根據各類設備的性能、使用特點和適用范圍選定設備的基本結構形式。
(3)確定設備材質:根據工藝操作條件和設備的工藝要求,確定適應要求的設備材質。
(4)匯集設計條件。根據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確定設備負荷、轉化率和效率要求,確定設備的工藝操作條件如溫度、壓力、流量、流蘇、投料方式和投料量、卸料、排渣形式、工作周期等,作為設備設計和工藝計算的主要依據。
(5)根據必要的計算和分析確定設備的基本尺寸。如設備外徑、高度、攪拌器主要尺寸、轉速、容積、流量、壓力等;設備的各種工藝附件,如進出料口、排料裝置等。設備基本尺寸計算和設備完成之後,畫出設備示意草圖,標注各類特性尺寸。應注意,在設計出基本尺寸之後,應查閱有關標准規范,將有關尺寸規范化,盡量選用標准圖紙。
(6)向設備設計(機械設計)專業剔除設計和設備草圖,由設備設計人員根據各種規范進行機械設計、強度設計和檢驗,完成施工圖等。
(7)匯總出設備一覽表。
❻ 設備選型需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設備選型要統籌考慮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技術性、防腐性、成套性、生產性、節能性、維修性、環保性等性能。且要掌握國內外新設備的信息。對引進國外設備要多方技術交流、詢價、對比,認真談判,選擇先進、適用的設備。
(1)設備的可靠性: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規定的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它表示一個系統,一台設備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使用條件下,無故障地發揮規定機能的程度。
(2)設備的的安全性:是指設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保證安全的程度。
(3)設備的經濟性:是指設備在壽命周期內支出總費用的大小。
(4)設備的技術性:是指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的特性。
(5)設備的防腐性:是指設備本身具有防止介質腐蝕的性能。
(6)設備的成套性:是指各類設備之間及主輔機之間配套的程度。
(7)設備的生產性:生產性即設備的生產效率。選擇設備時,力求選擇以最小地輸入獲得最大地輸出的設備。
(8)設備的節能性:是設備對能源利用的性能,一般以設備單位開動時間的能源消耗量來表示。如小時耗電量、耗汽(氣)量;也有以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耗量表示的,如每噸合成氨耗電量等。
(9)設備的維修性:又稱為可修性、易修性。它直接影響設備維護和修理的工作量和費用,維修性能好的設備,一般是指設備結構簡單,零部件組合合理,維修時零部件可迅速拆裝,易於檢查、易於操作,通用化和標准化,零部件互換性強,配件供應充足。
(10)設備的環保性:是指設備的雜訊、泄漏或排放有害物質時對環境污染的程度。選擇設備時要把雜訊控制在標准范圍之內,杜絕泄漏點,對排放的廢氣、廢渣、污水要配備治理設施。
❼ 設備選型是按照計算電流還是額定電流選型
設備選型是按照額定電流選型,計算電流僅僅是作為一個參考。因為工業產品額定電流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