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田雅閣質量怎麼樣
本田雅閣這款車設計簡潔大方,做工精細考究,值得購買。
雅閣的外表雖然不驚艷,但是十分的耐看,尾部的設計我是最喜歡的,簡潔有厚重感,配合鍍鉻雙排氣孔動感十足。尾燈是兩條非常吸引眼球的一字燈帶,犀利凌烈,個性十足,夜間行車的話辨識度很高。

安全性:
雅閣一直追求世界最高水平的安全性能,讓用戶在盡情享受駕駛樂趣的同時,也獲得全面的安全保障。06款雅閣2.4l i-vtec和3.0l v6 vtec車型標配了vsa系統和前排座椅側氣囊,帶來了更加出色的車輛安全。
車輛穩定性控制系統,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提高車輛穩定性和行駛安全性的控制系統。該系統除具有傳統的制動防抱死(abs)功能和牽引力控制(tcs)功能外,還具有防滑控制(skid control)功能。
2. 雲雀汽車公司的雲雀歷史發展
雲雀誕生的地方在中國貴州,這里地處高原,是一個農業大省,經濟欠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整體偏低,20世紀80年代,貴州全省沒有重工業,當時的省委省政府很想通過上馬大型工業項目來提高全省的經濟收入。而當時小雲雀的老祖母――貴航集團的前身即生產空軍主力殲七噴氣式超音速戰斗機的三線軍工廠因為國家軍轉民的政策影響,正面臨著二次創業的難題。他們多次與原航空航天工業部(現為航空航天工業總公司)聯系,最終爭取到了轎車項目,從而解決了解決三線廠「軍轉民」難題。1988年,轎車項目被提上議題,當時企業內部在上不上轎車的問題上出現了很大的分歧,最後的結果是「上馬派」占據了上風,在一部分領導被調離的情況下,雲雀汽車項目得以順利開展。
貴航集團選定了地處群山環繞的貴州省安順市作為汽車總裝廠,該地距離貴陽市約兩個小時路程,原本是國家三線工程之一,代號011基地,是貴州航空集團主要生產基地,著名的雙陽飛機製造廠也坐落與此,他們通過對飛機場進行改造,建成了大規模的汽車專用廠房,附近的飛機場也成為日後的汽車測試跑道。1989年貴州雲雀引進日本富士重工轎車生產技術,並合作開發「貴航」牌微型轎車,隨後「貴航」改名為「雲雀」,1992年,富士重工的REX被引進到貴航雲雀。
同年,國家出台相關政策,制定了了「三大(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小(天汽、北汽和廣州標致)、兩微(貴州雲雀和長安奧拓)」的轎車產業格局,並規定除此之外的企業產品不得上目錄,這個特殊時代的特殊政策為小小雲雀的誕生建造了安居的暖巢。
再談談與貴航合作的富士重工。該企業前身也是飛機製造企業,以生產民用飛機為主,1958年開始生產微型轎車Subaru 360,從此踏入汽車生產業。富士重工以微型轎車作為切入點,這個策略在當時日本經濟復甦階段顯得非常到位,富士也憑藉此項目與鈴木一起成為日本微車領域的強人。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富士重工除了生產暢銷的Pleo、Vivio微車外,還開發出先進的水平對置發動機、恆時四輪驅動系統等,並與1995年奪得世界越野拉力錦標賽車隊和車手冠軍。
貴航集團與富士重工的合作是從技術引進開始的。1992年,富士重工的REX被引進到貴航雲雀——值得一提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富士重工的日本主要競爭對手鈴木公司將ALTO(奧拓)車引進中國,交由長安汽車進行生產。可以說,富士重工當時對REX這款車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作為同類產品,在日本市場上REX和奧拓的銷售比例為10:2。然而最終結果卻出乎富士重工的意料,8年來,在貴州雲雀的經營下,雲雀與奧拓歷年銷售的平均比例居然是1:30。在第一個回合的交手中,以雲雀的全面慘敗告一段落。為何會出現如此敗局?下面我們從各個層面進行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對比一下早期雲雀和奧拓兩款車的相關規格和參數,看看在靜態的相互較量的其結果會如何:
*奧拓:長寬高分別為:3300x1405x1440mm,軸距2175mm,前後輪距1215/1200mm;三缸水冷置頂凸輪軸發動機,排量 796ml,最大功率25.4KW/5500R/MIN,最大扭矩35NM/3000R/MIN,前輪驅動配四檔手動變速器;懸掛系統為:前麥花臣式獨立懸掛,後為螺旋彈簧三桿式非獨立懸掛;前盤後鼓液壓真空助力剎車,最小轉彎半徑4.4m。
*雲雀:長寬高分別為:3365x1420x1350mm,軸距2255mm,前後輪距1220/1220mm;兩缸水冷置頂凸輪軸發動機,排量544ml,最大功率21.8KW/5500R/MIN,最大扭矩24.5NM/4000R/MIN,前輪驅動配四檔手動變速器;懸掛系統為:前麥花臣式獨立懸掛,後為斜擺臂充氣減震式獨立懸掛;前盤後鼓液壓真空助力剎車,最小轉彎半徑4.8m。
通過以上對比,不難看出,兩款車外觀尺度很接近,雲雀的突出賣點是車身剛性不錯,安全性占優,同時雲雀有良好的懸掛系統,四輪獨立懸掛配合更長的軸距和輪距,有較好的彎路抗傾和急轉彎方向迴避危險的性能,在極限狀態下操控穩定性優於奧拓。但是小雲雀缺點卻很明顯,首先是外觀小氣,雲雀車身尺度稍大,在視覺上卻覺得偏小,這個與雲雀後風擋的傾斜設計有關,這同時造成了內廂偏小,實用性受到影響;雲雀的部分地方感覺不如奧拓精細,如燈具與燈框之間比較礙眼。內飾方面,雲雀的相關部件也嫌粗糙,而奧拓車整體做工較好,儀表台、排擋桿、門飾、座椅等等都有大廠家的風范。行駛過程中,奧拓796ml排量的發動機優勢明顯,在加速、最高時速都比雲雀優秀,行駛中發動機聲音也不大,奧拓最高時速達到125km/h,雲雀兩缸544ml的發動機有點小馬拉大車的感覺,因為發動機轉速偏高,從起步階段開始就有聲浪的傳出,有幾分跑車味道,卻沒有跑車的速度。
由此不難看出,雲雀的早期產品並不佔優勢,相反,奧拓卻憑借其精細的製作和優良的性能輕松勝出。這也許是雲雀從起步階段就開始受挫的首要因素。
其次,體制的僵化是雲雀受創的根本原因。也許是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大型國有企業,貴航集團的部分管理者對市場反映幾乎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其最為經典的例子就是:1992年當雲雀首批100輛轎車下線後,貴陽市計程車管理處的一位處長找到廠方負責人,要求購買雲雀車以投入貴陽市計程車市場。而令人不解的是,雲雀當時的負責人居然生硬地拒絕了管理處的好意,理由是這最先下線的100輛車要先滿足集團和企業內部的需要。貴陽市計程車管理部門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意圖明顯,就是運用一定的經濟和行政手段在企業初創時期給予一定的扶植。當這種好意在雲雀初創時期被拒絕以後,從此,貴州省針對雲雀的政策傾斜大門關閉。此後,在貴州省除了安順市計程車的車型選用雲雀以外,雲雀在其它城市已全線敗退。而與此同時,雲雀的競爭對手奧拓也輕易地進入了貴陽市,一度一統貴陽的計程車市場。看到自己家門口滿地跑著奧托車,真的不知道貴航集團的管理者心中是何種滋味!
再次,富士公司對華的策略也是失去市場的重要因素。從1992年富士重工開始向貴航集團提供技術,到1998年雙方正式合資,貴航集團始終扮演著零配件組裝廠的角色,對於這個一款簡單的微型車,富士重工不但牢牢地把握著核心技術,連提供汽車部件的總體數量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而貴航也一直進行著機械式地組裝,還要為此付支付巨額地技術轉讓費用。雲雀出生數年,依然是一隻正宗的東洋小鳥,國產化率幾乎為零,製造成本居高不下。
第四,管理層錯誤的市場運作給重創的小雲雀傷口上灑了一把椒鹽。在飽受市場煎熬的情況下,貴航集團的管理者決定採取減少產品成本,降低雲雀價格來迎取市場的戰略,這個戰略本來並不是失誤,但是當時雲雀一直通過CKD方式進行生產,即使微小的零部件,貴航也不具備生產能力的前提下,他們提出了全面國產化的思路,剎那間,在貴航集團總裝廠附近星羅棋布地建立起各種汽車零配件生產廠,安順幾乎成為一個微型汽車配件城。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達不到市場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嚴重損害了小雲雀皮實、穩定的良好口碑,也對日後雲雀的再度折翅埋下了伏筆。
從1992年到1998年,沒有合資前的雲雀公司凈虧損在7億元人民幣以上。走合資的道路,成了當時雲雀唯一的選擇,而合資的最理想的夥伴,就是一直對貴航提供技術支持的富士重工。
20世紀末的中國,正面臨著加入WTO的關口,這是即將全面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富士重工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此時國內微車領域的競爭相當激烈,1998年中國微車年銷量已經達到14餘萬輛,較1992年增加10萬輛。國內市場中,除了老對手奧拓外,一大批新手也開始虎視眈眈。而貴州雲雀從出生到此時,幾乎沒有什麼成長,依然是一隻營養極度缺乏奄奄一息的不死鳥。但是富士重工在權衡利弊,考慮再三的情況下,還是決定用合資的模式開始中國市場的全面挖掘。為了規避風險,盡量減小損失,精明的日本人採取了拉郎配的方式,它拉來了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和新加坡的陳唱公司共同進入。其中新加坡的這家投資公司與富士重工關系甚為密切,它總是在富士重工的境外合作項目里持有股份以求共同進退。1998年3月,中日合資的貴航雲雀有限公司成立了。
這次合作,各方共同投資資金為4.5億元人民幣,這個數額雖然不算很大,但是建造一家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微型汽車生產廠來說,應該是夠用的。雙方都滿懷信心,希望用優質的產品打入中國市場。為了挑戰奧拓在微車領域的霸主地位,雲雀放棄了陳舊的EK23型兩缸發動機,轉而採用當時仍在富士重工Vivio上使用的EN07型四缸電噴發動機,同時對外觀進行了全面改進,推出了號稱「風之翼」的WOW,而此時的奧拓公司也依靠都市貝貝搶占市場,下面我們再次用對比分析,看看兩款車在第二輪對陣中的情況如何:
*都市貝貝:直列三缸電噴SOHC發動機,排量796ml,最大功率26.5KW/5500R/MIN,最大扭矩60.5NM/3000R/MIN,0-100km/h加速度為22秒,最高時速120km/h;
*雲雀WOW:直列四缸電噴SOHC,排量658ml,最大功率29.4KW/5800R/MIN,最大扭矩48.8NM/3600R/MIN,0-100km/h加速度為19秒,最高時速135km/h。
從這一輪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新款的雲雀雖然發動機排量偏小,但是其功率反而高出2.9KW,這一點功率對於微車來說舉足輕重,表現為雲雀擁有更為優秀的加速度和更高的時速。不但如此,雲雀發動機運行起來,其平順性和噪音指標都較奧拓優秀,尾氣排放可以輕松達到歐II,而此時的都市貝貝卻還是歐I。在底盤方面,雲雀依然是強項,整體感和操作性都有不俗表現。都市貝貝的亮點在於視覺,它的座椅選材用料、儀表、中控造型都勝過雲雀,而所謂新款的雲雀,依然採用老式的冷暖分立結構的空調系統,不但難看,而且影響了降溫效果。
根據以上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新款的雲雀WOW在整體性能上已經全面超過了都市貝貝,但是其還有很多地方應該進一步進行美化,包括對內飾以及部分設計進行革命性的改進。而都市貝貝正是投取了消費者的喜好,它著力用乘坐舒適、做工精良也吸引大家,畢竟,車子的性能是需要長時間的考驗,而汽車的美觀卻是一目瞭然的。同時,長安還推出多個款式可供選擇,其中一款加裝了電動車窗、中控鎖、大包圍的快樂王子吸引了眾多的眼球,也讓雲雀更加相形見絀。
既然雲雀整體性能占優,為何在第二回合的交手中又一次失敗呢?此中原因更為復雜。
其一:產品型號單一,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用一款數十年不變化的車型來投放市場,其結果應該可想而知!而其對手長安公司在推出各個款式奧拓的基礎上,還有羚羊來滿足微型轎車的三廂車市場。
其二:新雲雀的廣告宣傳力度很弱,這也是小鳥兒二度折翅的重要原因。廠家除了在其銷售網點進行一些宣傳外,整體廣告投入費用很低,這也就是至今很多人對新雲雀的認識依然是:體弱多病,起步無力,擁有一顆摩托車心臟的老鳥兒對新雲雀風之翼一無所知。
其三:缺乏完善的銷售和服務網路。富士對於新款雲雀控制很嚴格,限制了零配件的配套廠家生產,其主要部件必須從外地采購,這種做法的唯一優點是保證了配件的質量,太多的缺點不勝枚舉:沒有充足的配件提供,汽車維修不能及時到位,最終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心態,從而威脅了新雲雀的整體銷量。
其四:管理方面的協調性太差。在整個合資過程中,富士重工幾乎獨攬大全,錯誤估計市場,同時對合資的中方進行層層限制,即使貴航公司向富士重工購買的零件被要求現款交易。而中方在管理過程中,計劃體制下殘余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工作作風也很普遍,這樣的管理方式是雲雀陷入僵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五:合作各方矛盾層層。富士重工對於巨額投資的雲雀項目,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進行經營和整頓,但是收效甚微,在雲雀市場漸趨低迷的時候,合作的中日雙方開始矛盾不斷,並愈演愈烈,雙方矛盾的焦點在於是否引進新車型的問題。富士重工認為應該把現有車型的市場做強做大,然後在資本有充足積累的情況下再考慮引進新的車型。而中方認為目前的車型不適合國內市場需求,應該及時調整戰略,用更新更有吸引力的車型來搶占市場。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再回首,應該可以認同中方的觀點。
二度合作的結果是不愉快的。整個2000年,雲雀車的銷售量只有1470輛,銷售網點進一步萎縮,而當初投入的4.5億元已經全部用完,合作各方誰也不願意再向這個無底洞扔下一個子。其間合作的一方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對雲雀失去信心,退出其所持有的12%股份,被新加坡陳唱公司購進。2001年初,富士重工派駐雲雀的銷售部長小川潔的離任標志著這次合資以失敗告終。2001年2月,上海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利國就任貴州雲雀銷售部部長,全權負責雲雀的銷售工作。
事實卻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此時的雲雀已經不堪重負了:不到1000人的貴州雲雀處於一種有半數以上的員工歇崗或半下崗狀態,每賣出一輛車公司倒貼1萬元。業界推測上汽接手的理由無非是:通用持有富士重工20%股份,而雲雀又是富士重工在華的第一個合資項目,通用可能不會坐視不管,而上汽作為與通用合作緊密的企業也不會無動於衷。此時的雲雀只有唯一的一張王牌――准生證!這個更象一個燙手的山芋,真的叫人食之不能,棄之可惜!更有說:包括國家經貿委和貴州雲雀廠家的人都曾找過春蘭,希望春蘭對貴航雲雀進行兼並重組。作為一個沒有巨大債務的中日合資企業,貴州雲雀會不會成為春蘭集團獲得轎車生產牌照的最佳選擇?
2002年初,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宣布將雲雀正式以項目承包經營方式授權給貴州新世紀汽車投資公司經營。2003年1月29日,雙方正式簽署了《雲雀轎車項目授權經營協議》,以承包的方式,正式接手了貴航雲雀這家由國有企業控股的轎車廠。貴州新世紀汽車投資公司是一家以經營計算機為主的電腦公司,擁有一批汽車行業的專家人才,並且立志要將雲雀打造成以微型車為主,另有其他中高檔車型的西部轎車基地,他們採取了將雲雀各類車型平均降價7000元等多項措施,以期挽回市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03年10月雲雀產量為4台,同比下降98%,1到10月產量為1161台,同比下降20%。這個開工10年的企業累計產銷不過以萬計。在所有微型車市場中,雲雀已顯出局的危險。看來經營汽車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
雲雀如果要生存,必須走重組的道路,但是誰願意接受並繼續扶持這只傷痕累累的鳥兒呢?浙江民營企業向汽車行業大舉進軍讓人民看到了一些曙光。2004年2月29日,浙江金華青年集團與雲雀的母親——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貴州簽訂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金華青年集團正式入主貴航雲雀,全面進入中國轎車產業。該集團旗下擁有的金華尼奧普蘭車輛有限公司佔有國內高檔客車50%的市場份額。這次合作,雙方將共同投資達32億元,建設貴州貴航青年汽車製造項目。這次市場定位是中高級轎車,主要通過技術合作引進從1.6L至2.8L排量的轎車,並將逐步建設佔地10000畝的青年汽車城,包括生產國際著名品牌的豪華客車、豪華重型車。看來即使這次合作,小雲雀真正獲得新生的希望也十分渺茫,金華集團的真實目的,只不過想利用小雲雀僅有的一點微薄優勢,徹底改頭換面,全方位打造自己的品牌。

3. 阿米尼電動車官方網站
施展熊先生學養精深,對傳統國粹,很是喜愛,尤其是書畫。准確地說,他不應該是一個商家,而應當是一名學者。然而當他看到中國人喝可口可樂,穿阿迪達斯,用松下電器……總有一種失落感湧上心頭: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能生產出更多、屬於自己的名牌產品打進國際市場?隨即一種信念由然而生「要用我們的產品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正是這種念頭,給了施展熊先生克服困難、直面難題的勇氣;正是這種念頭,施展熊先生創出了第一個沖向世界市場的自行車自有名牌產品——阿米尼,從而使英國人心悅誠服,放棄了一貫支持本土生產的產品、改弦易轍進口「阿米尼」……
施展熊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賦予了民族自豪感予「自強自立,用能力和實力證明自己」的時代新意,從而實現了他產業報國的願望。
五年前,雖然他已全線「撤離」深圳,但他「壯志未酬」,期待與醞釀鄭再一次的東山再起。不久前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深圳,我是要回去的!」
施展熊的產業報國夢,是通過一組組令人震撼的數據編織而成的:昔日年產值不足800萬元的一家自行車裝配小廠,在1999年就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000名職工、具備400萬輛自行車的年生產能力、累計出口創匯超過10億美元,累計總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自行車總產量超過1000萬輛,擁有固定資產10億人民幣,總資產達22億元人民幣的多元化、國際化的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出口王國。
認識施展熊的人都說,施展熊事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絕於他性格中的堅毅、大度、敏銳、執著的一面,而這些個性的形成,又與他從小寡言少語、對每一件事情都用心沉思的習慣有關。
1944年8月20日,施展熊出生在福建省晉江縣的一個僑鄉。施氏家族是一個華僑、貿易世家。父親一直和菲律賓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曾輾轉上海、汕頭、廈門等地做生意。1945年抗戰勝利後,施展熊的父親又回到了菲律賓繼續經商。1955年,施展熊隨母親告別了家鄉移居香港。
1972年,施展熊從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後,開始跟隨父親經營家族的大寰貿易公司。那個時候,香港有很多人都在做自行車貿易生意,即把台灣生產的自行車銷到歐美等國家。由於需求量大、生產廠家又少,經常出現缺貨的現象。「為什麼我就不能辦一家生產自行車的工廠?」施展熊心想。不久之後,在父親的幫助下,施展熊開始小心翼翼地涉足自行車行業,創辦了一家生產自行車的企業--香港大寰自行車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後,一些隱性的困擾漸漸浮出水面。當時香港自行車製造業的發展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除了香港的工資成本高、廠房費用昂貴以外,還有當時的政府對危險品採取的嚴格管制的措施,例如生產企業要將油漆等化學品儲藏到遠郊,這些規定無形中都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於生產成本的增加,施展熊生產的自行車在與台灣、韓國的同類產品的競爭中,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施展熊心裡的成本賬,促成了他日後的深圳之行。深圳的生產成本比香港便宜,至少在工人工資方面。當時香港工人的工資800多元/月、人,而深圳只要150元/月、人左右。一個人的人工成本每月可以節省600多元。再說,當時的深圳特區,剛剛沖破計劃經濟的束縛,正呈現出突飛猛進的態勢。此外,深圳特區在施展熊眼裡還是一個幅射全國、面向全世界的窗口。綜合種種因素,施展熊做出了在深圳辦廠的決定。
1981年,施展熊到深圳辦廠從事來料加工,把自行車裝嵌工序由香港搬到深圳。
通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施展熊欲將公司做大做強的藍圖漸漸清晰起來。1983年,在作出全面考察之後,施展熊決定把來料加工廠改為合資公司。於是他與國營深圳工業公司一拍即合,逐組合成立深圳中華自行車公司,施展熊與國營深圳公司各佔50%的股份,對方提供土地、廠房、人力資源,施展熊提供技術、財力及管理。
深圳中華自行車有限公司於1985年1月正式投產,年產30萬輛。之後,逐年擴充,到1989年,產量突破100萬輛。
與所有想將企業做大做強的企業主一樣,施展熊遇到了資金這個瓶徑。如何解決資金鏈的問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施展熊把籌資的眼光投到了資本市場上。
雖然施展熊也知道,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比如上市公司要遵循的法律法規就比較多等,但是上市之後所產生的附加值不是用簡單的數字就可以做一個全面的概括的」。經過精心策劃,1991年,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更名為深圳中華自行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此中華自行車成了深圳B股發行比例最大(占公司總股數60%以上)的公司。
從買商標到自創名牌
80年代,深圳中華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廠家之一,它的產品遍及歐美。但中華自行車公司在這些地區幾乎無人知曉。為什麼?因為設在深圳的這家成本低廉的公司,只是替諸如美國的Schwinn這樣的名牌作定牌生產。
當然,中華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從定牌生產中並非一無所獲。自行車行業權威刊物Bicycling編輯、出版人J.C.McCullagh說:「中華自行車公司能在很短時間內後來居上,得力於Schwinn的技術轉讓。」通過與Schwinn的合作,中華自行車公司了解了市場,提高了產品質量,並且贏得了信譽。這使它贏得了歐洲和日本的客戶,並學會了根據不同市場的特有風格進行生產。
但定牌生產終歸存在弊端。施展熊說:「定牌生產無法正確預測到顧客嗜好的變化,也就無法掌握主動權。」他意識到中華公司必須擁有自己的商標。
90年代,施展熊大膽收購了美國的一家自行車進口批發商行,它擁有大名(DiamondBack)商標。施展熊說:「在我們購買大名時,它正在致力於發展成為世界名牌,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之後,中華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有三分之一的產品標大名商標。
施先生說,中華自行車公司這所以購買大名商標,是因為赤手空拳創牌子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而買下一個商標卻不失為一條捷徑。當然,他也警告說:「購買的牌子必須切合自己公司的文化,並要有優秀的營銷人員去發展它。」
中華自行車公司根據各個市場的不同需要設計創名牌的方式。在西方市場做商標廣告時,它舍棄讀者面廣泛的雜志而專注於更有針對性的自行車雜志,體育媒介,同時,在報紙上搞特別促銷活動;在中國則大做特做電視廣告,因為這是中華公司銷量增長最快的市場。要知道,國內很少有競爭者有能力支付如此巨額的電視廣告費用。
為保證質量,中華公司投入巨資在美國分公司進行研究和開發,還著力研究碳酸纖維這種新型材料,並自己生產車架、自己噴漆。他還投資興建了一個年生產能力達300萬輛的分廠。中華的副總經理約翰.貝克(JohnBarker)說:「我們把花費巨資購買和發展商標,看作是一種發展投資。」施先生接著說:「擁有了自己的商標,不僅可以更好地計劃,而且利潤確有提高。」
抓整改 雪三恥
1986年6月,公司剛剛成立6年,准備在海外市場大展拳腳的中華自行車公司遇到了麻煩。負責愛爾蘭銷售的負責人緊急向公司通報:愛爾蘭一位12歲的小姑娘騎著中華自行車(童車)摔傷。總經理施展熊聽到匯報後,趕赴愛爾蘭處理此事。經過調查,發現導致小女孩摔成輕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崎嶇的路面上騎車,二是該童車的前輪胎鋼圈變形。另外,該童車已售出一年多,保修期已過。也就是說中華自行車的問題只有一個:承擔輪胎鋼圈質量而造成的責任。此時,當地的媒體已把「中華自行車質量事故」炒得沸沸揚揚,並表示對中國產品的懷疑,密切關注著中國企業對此事的處理。中華自行車的海外銷售代理公司也開始懷疑與中國企業合作是否穩妥。
施展熊在慰問了傷員及其家長後,立即做出如下決定:1.承擔傷員的一切醫療費用並給予一定的賠償。2.將4000多個愛爾蘭用戶所購買的該型號童車的鋼圈,一個也不能少地全部就地換掉。一個星期後,中華自行車公司如期將4000輛童車的輪胎鋼圈更換完畢,耗資100多萬元。
施展熊的承諾立即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認真的中國人》、《勇於承擔責任的企業》等文章屢屢見諸報端;受傷的小姑娘及其家長對此事的處理結果深表滿意;經銷商們的信心大增,銷售市場止跌反彈。一年後,中華自行車在愛爾蘭的銷售量增長了10倍。
當時一些學者將這個個案做為營銷策略中一個成功的案例進行了分解,並從中得出了啟示,即1.對於消費者,商家負有永遠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消費者再小的損失面前,商家絕對不可以說「不」。2.對待危機事件的處理,企業的反應一定要快,迅速採取相應的對策,不讓不良輿論搶佔先機。否則,自己就會變得極其被動。
對這起極為罕見的質量事故,施展熊痛心疾首,嚴厲斥責此類事故為生產者妄顧職業道德和企業道德的「犯罪行為」。他向全體員工奮筆疾書,提出「雪三恥」:不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術和產品質量,是員工之恥;不堅持控制產品品質,是管理者之恥;不躋身先進行列,贏不到消費者的滿意和贊賞,是公司之恥辱。
抓整改,雪三恥,公司的3000名員有了強烈的「震感」。經過整改,一套綜合國內外先進標准,採用QCTT手法分析品質數據、提供改善依據的品質監控體系很快建立起來;一支經過分階段、分層次,以標准書為教材而嚴加培訓的過硬的品管隊伍迅速成立。他們追求品管圈每一個細節的完美,採用國際先進標准檢測後的成品,其合格率很快得以提高,一次性成品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在此基礎上,施展熊和副總經理盧金前向員工們提出:產品的市場強勢得以企業實力的支撐,而企業實力不斷提升又有賴於在市場競爭中的勝負。面對風雲變化的國際市場,施展熊認為,企業的實力首先應該體現在產品的工藝設計水平上。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就是拼搏,時間就是金錢,因此,無論是「委託代工製造」的訂單,還是「委託代工製造」,都必須具有相當的超前意識和創意。
公司組建了具有較強技術實力的產品開發部,並經常選派技術人員到國外進行專業培訓,參加每年都舉辦的各種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以提高公司專業人員對國際市場技術水平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水平。施總常常教導培訓班的學員:「培訓是基石,發展在自我。積極認真地參與培訓是為了提高績效。」
辛勤的澆灌,使職工的創造性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一位年輕的技術幹部於1991年參加了在美國阿拉海姆舉行的世界自行車博覽會後,自感如果將「中華」產品放在世界之顛加以比較,在噴漆工藝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回國後,他馬上埋首於工藝的改善。終於,在1992年6月這位技術人士在同事們的協助下拿出了「萬馬奔騰」、「鐳射幻影」、「夏威夷風光」等十大系列30多個噴漆新品種,得到客戶的贊賞。有位客戶在觀看這些絢麗多彩的創意之後,馬上就決定下多達數萬量的1993年的生意訂單。1993年夏,噴漆車間的技術人員又在反復的磨礪中創出了國際一流水準的產品,很快又得到了眾多外商的青睞。
施展熊為他的員工們的創造性感到格外的高興,他親自撰寫了嘉獎令,分別給他們以精神上、物質的獎勵,並號召公司員工向他們學習。
不斷追求卓越的「中華」人,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不斷改進生產工藝,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使「中華」產品的設計、成樣設計、生產製造技術數據的確認,都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公司自我開發的焊接機械手填補了世界同行業的一項空白。
「阿米尼」走進國際市場
1988年,「中華」與英商合作,創造出了第一個沖向世界市場的自有名牌產品「阿米尼」,從而向「委託設計製造」的高境界邁出了一大步。
「阿米尼」剛剛誕生,就以其精湛的生產技藝及優良品質,在國際市場上一展「中華」風采。其車型款式的別具一格,流行色彩的絢麗迷人,著實令客商愛不釋手。客商們說:「它幾乎盡集潮流產品之所長」。於是,首先在英國掀起了一股「中華輪」熱,產品旋風般地覆蓋了英倫三島。
於是,奇跡發生了:曾一貫支持銷售本土生產的英國著名銷售廠商,不得不心悅誠服,立即改弦易轍進口「阿米尼」。
這一奇異的現象,逼得英國一家報紙在一篇評述文章中發出驚嘆:「CBC的自行車轟動了英倫三島,英國人似乎對CBC生產的自行車產生了一股狂熱……」各地的客戶也聞訊趕來。當年,生產設計能力還不到百萬輛的「中華」竟接到了200多萬輛的生產定單。
「中華輪」風馳電掣般地駛向在整個歐美市場.....
這種「借船出海」的方式,頗為國外市場上握有名牌但需要尋求新的製造商來降低價格的老闆們所接受。果然,這面旗幟打出不久,馬上就有MBK.S.W.SCOOT等名牌廠商發來訂單定牌生產。從1985年到1987年三年間,「中華」的產品出口量呈直線上升趨勢,由2.4萬輛上升到33.4萬輛。「中華」公司不得不壓縮內銷量以保證國外訂單任務的完成。「借船出海」對於「中華」來說,猶如一塊彈跳板,使他們飛洋過海,佔領了一個個賴以發展的橋頭陣地。
1986年,他們又捕捉時機開展了令世界同行為之動容的第二輪攻勢。當時,做為世界自行車主要出口生產基地的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貨幣升值,世界貨幣市場也開始發生動盪。於是,一些原以日本、台灣為主要供應點的歐美廠商,開始尋覓和選擇新的產品供應基地。其中,商譽卓著且又有百年發展歷史的美國世穩公司(SchwinnBicycle),首先把選擇自行車出口生產第3個供應點的目光投向了中國。他們遍訪內地各大自行車廠家之後,把目光放在與之有過多次定牌生產交往的「中華」自行車上。
據悉,美國世穩公司曾8次派員到「中華」考察,就連正副總裁也抱著濃厚的興趣接踵而至,並一改從不投資於外的慣例,以年銷量100萬輛以上的協議正式宣布與「中華」合資參股。
「中華」與美國世穩公司的攜手,引起了世界自行車界巨子們的廣泛關注,也使敏感而精明的日本同行十分震驚。他們清楚,此舉將使「中華」在歐美市場建立起進可取、退可守的陣地,並使之在逐鹿爭雄的市場戰役中有了堅實的依託。日本的一家自行車的專業報刊對這一聯手作了這樣的評述:「CBC和世穩公司閃電式的合股聯營並開始成為英國最大廠商的貨主,使之』成為繼台灣、韓國之後的第四大供應商而一舉成名』,不愧是世界自行車(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大名」產品鼎鼎大名
訂單的紛至沓來、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施展熊的擴張計劃有序而穩步地進行著。1990年9月6日,施展熊和他的同伴們悄然來到了深圳市場信息龍華鎮,他們要在這里建設一座花園式的工廠——「中華」二廠。一切顯得那麼快速而又有條不紊。第一天看地,第二天簽訂征地合同,第三天,工程設計開始。
就這樣,投資4億元、佔地18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項目,竟然在3天內拍板定案。1993年1月,伴隨著「中華」自行車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歡慶的鑼鼓,「中華」二廠建成投產,並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繼而成為深圳市一大股票上市公司。
二廠的建成投產,使「中華」集團公司的生產實力、企業素質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單一自行車出口商。1993年,總產值為13億人民幣,出口創匯1.52億美元。中華人以「追求卓越,追求每一個細節完美」的思想,不斷地向世界的潮流產品挑戰。
繼自有品牌「阿米尼」風靡歐美之後,中華人又隆重推出「大名」系列產品。在1993年北京國際博覽會上,「大名」系列產品轟動京城,中華人以其中重量最輕並蜚聲海外的名牌「大名」系列產品奉獻給國內的消費者。
與此同時,「中華」集團公司在以生產經營自行車為核心的前提下,以國際高科技為發展目標,吸引世界最新的科學技術,開拓出具有高附加值和深遠發展前景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製品公司,合資組建了金環PS版有限公司。雄厚的經濟鈦合金越野賽車,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消費者。
公司根據內地消費水平和消費層次的提高,兼顧各地消費者的需求,相繼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20多個城市建立了經銷子公司,形成一個可以輻射全國的銷售網路,實力拓展商住物業,並以大股東身份入股投資深圳民政大廈、經協大廈、成都人民商場和北京大連海鮮酒店的建設,還自北向南,參與了北京、成都、南昌、九江等城市的第三產業開發。
中華集團的多元化發展遵循「利用海外眾多的分支機構和在國內投資的十多家企業,以高科技產業為重點,以其它產業為輔,適當加強主營業務--自行車產業的縱深發展」為原則。
1993年底,歐共體反傾銷條例生效,中華自行車廠從此陷入困境,施展熊的事業也遭遇毀滅性的打擊。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形式,「反傾銷」給中華自行車廠,給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外貿出口帶來了新的課題,連續四五場國際官司,來自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等。官司每打一場,必輸無疑。最讓施展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加拿大的反傾銷案從起訴到判決,只開了一次庭。英國的官司,准備了七八個月,請了三四個律師,花了超過300萬美元的律師費,最後是輸得不清不楚。判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認定你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就是要堅決打擊你。因為,中華自行車的出口佔全國出口量的七八成以上。
當時,反傾銷是擺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巨大課題。在當時的深圳,幾乎無人能懂。施展熊也在這場風雨中增長了見識。一位國外律師在庭後對施展熊豎起大拇指:「施先生,你們雖然輸了,但是,沒有看過哪個國家,哪個人打這場官司,打得像你們這樣漂亮!」
1999年,中國外經貿部授予施展熊先生「反傾銷先進個人」的榮譽,以表彰施展熊在反傾銷過程中的傑出貢獻。
1999年底,施展熊悄然「撤離」了這塊他為之付出17年時光的熱土。但他卻從不言悔,「改革就要付出代價,不管是誰付出,只要能換取今日的成功,都是一種貢獻,我願意。」
回報社會
十多年來,「中華」集團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贏得了眾多殊榮:第四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第一名(首次參評)、第五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第二名、全國輕工業系統(銷售額)200家工業企業排序第二名、中國100家最大機械工業企業、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第135名、全國十大外商投資高營業額企業、全國十大外商投資高出口創匯企業、中國輕工業出口創匯十佳企業(第一名);企業信用等級為AAA級。施展熊總經理被推選為八屆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市首批榮譽市民。
十多年以來,「中華」集團迎來了近30多個國家的首腦和駐華使節到廠參觀。1992年,世界銀行副總裁賴理爵士在參觀中華二廠之後,欣然題詞:你們如此高效、快速地建立起這樣一座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工廠.....使我看到了投資的希望。「中華」股票上市後,世界銀行外資購買中華B股350萬股。
1994年9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緊緊握著一位香港客人的手。來客五十齣頭,溫文爾雅。李瑞環會見客人時所說的那幾句開場白,讓客人心裡暖洋洋的「感謝你為支持國內教育事業辦了好事。希望你今後取得更好的成績,賺更多的錢,辦更多有好事,創造更多的經驗,來引導、影響大家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就在這一星期前,這位香港客人代表深圳中華自行車集團公司,把1000萬元人民幣的支票交到國家教委負責人的手中,設立中華教育基金會,主要用於支持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
他就是施展熊先生
事實上,施展熊所做的、讓大夥津津樂道的不止上述這件事。在「中華」集團成為世界自行車王國之冠、施展熊自然成為「中華自行車王」後,並沒有忘記要給祖國以深情的回報。因此長期以來,施展熊先生對中國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更寄予極大的關注,尤其是教育、體育事業。1993年和1994年華東、華南水災發生後,施展熊分兩次捐贈170萬元,幫助災民自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為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他積極支持集團總辦的建議,開展了有工、農、商、學、兵、教師參加的中華自行車祖國南北萬里行。
1994年7月,投資1000萬元設立「中華育人」基礎教育獎勵基金,用以振興中國大陸的基礎教育,投資人民幣100萬元陸續在國內興辦幾所中學小學。
為中國備戰奧運會,五年將累計出資500萬元人民幣與國家體委合作組建國家山地自行車隊;捐贈150萬元人民幣支持中國奧委會會刊「CHINASPORTS」的出版、發行。
「中華」集團投資巨款支持教育和體育事業,不僅僅是對教育事業感興趣,更是施展熊「產業報國」思想的集中體現。施展熊頗有感觸地說:「我們將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企業財團為提高國民的素質、提高國力盡一份努力。也只有在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上,國家才能健康地向前發展,這是我們企業的義務和責任。能為祖國盡一點力是光榮而又自豪的,也是一種安慰和快樂。企業家不僅僅是『老闆』,更應該是一個有責任感、有奉獻精神的人……」
4. 上海浦江鎮怎麼樣
上海浦江鎮是屬於上海市閔行區的,位於閔行區東南部,東接浦東新區,南與奉賢區接壤,西至浦星路、豐收村和亭子村南面現有村界、黃浦江與浦錦街道相鄰,北與浦東新區接壤;距上海人民廣場的直線距離僅為17.5公里。

上海浦江鎮的生活環境還是不錯的,城郊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比較規范,多數居民住宅小區也比較整潔,空氣質量還好,但水的質量一般。至於浦江鎮以後的發展,那會比較好,規劃在整個空間結構上分為三大區域:中心鎮區以居住、辦公、商業服務、文化、休閑和旅遊為主體功能;東部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浦江分園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包括閔東工業區和談家港社區);南部沿江一帶規劃有低密度開發的高級休閑居住區,同時保留魯匯社區。
上海浦江鎮是在2000年10月由陳行鎮、杜行鎮、魯匯鎮這三個鎮合並成立的。2015年6月,上海市政府對浦江鎮行政區拆分為兩個部分為浦錦街道和浦江鎮。即:將浦江鎮的浦星路以西,豐收村和亭子村南面現有村界以北區域(約23.99平方千米)劃出設立浦錦街道。
上海浦江鎮區域面積78.51平方公里;共有45個行政村、30個居委會;總人口23.5萬人。鎮域內有浦星公路、機場高速、林海公路3條主幹道;三魯路、陳行路、沈杜路、閘航路、立躍路、江月路、聯航路等19條幹道以及大量支道;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在鎮內共設有5個站點。浦江鎮地處黃浦江東岸,長達11公里的黃浦江岸線,橫貫浦江鎮南部的人工大運河以及內部的大小水系。
上海浦江鎮境內有召稼樓、浦江玫瑰園、浦江現代農情園等旅遊景點。召稼樓又稱召樓,是元末明初號召農耕墾荒機構所在地,屬於古代上海農業文明開發區。浦江玫瑰園是目前上海最大的玫瑰文化主題園區,而浦江現代農情園則是上海城市超市的直營農場。
5. 哈爾濱和徐州那個經濟狀況好
廣東省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達408家,其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3家。全省201個省級專業鎮建立技術創新平台128個。
2006年,全省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5548億元,是5年前的3.3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超過1020億美元,是4年前的2.1倍,繼續位居全國第一。
2002年,廣東的研發經費為156億元;2006年,廣東的研發經費為290億元,比5年前增加86%.
廣東圍繞支柱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了省部產學研結合科技專項155項,吸引全國93所著名高校的技術和人才,與廣東600家企業實現有效合作。項目帶動企業投入研發經費15億元。預計實現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利稅20億元。
2006年,我省的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90886件和43516件,均佔全國總量的1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21351件,超過全國申請量的1/6,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
百姓視角
故事一:煲湯的燜燒鍋、煎炒的不粘鍋、燒水的小電壺,看似平常的生活器具,其實包含著不少科技含量。我省作為全國最大的五金和小家電生產地,有200來家中小企業都選擇了同一個智力庫———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焊接材料研究所。
故事二:在空調市場異常激烈的競爭中,格力空調的銷售額從2002年到2006年都保持30%的增長,銷量從200多萬台增長到1300多萬台,納稅蟬聯家電行業第一,並成為我國空調出口量最大的企業。
記者看點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依靠外來的技術、設備、資金,在經濟發展上先跨出一步。然而,在國內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再靠外力已不足以站穩腳跟,更遑論繼續當排頭兵。因此,省委、省政府對增強我省科技創新能力懷著極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我省科技人才特別是科技帶頭人不足,這一問題在三五年內較難得到明顯的改善。為此,廣東以公共實驗室、重點領域招標、省部產學研合作等一個個創新平台,引入全國頂尖的科研力量,為發展拓寬瓶頸。
5年前,廣東科技進步對經濟貢獻率是45%,如今這個數字增加到50%.看似不起眼的5個百分點,意義卻十分重大。它標志著廣東不僅在經濟總量方面依然排在全國前列,創新能力更由較弱向較強邁出一大步。
我省科技力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七成科技人員、經費及產品均來自企業。近5年來,這個特點更加鮮明,不僅華為、中興等大企業在全國企業中成為創新的「明星」,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也加入了創新的行列。
省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我省科技創新水平提升得最快的五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產業技術進步,相繼出台了《廣東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廣東省「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制定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自主創新的若干配套政策》,從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基地與平台建設等方面加力推進,為建設創新型廣東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為了將廣東「製造大省」、「專利大省」提升到「創造大省」、「專利強省」,廣東省政府集中財政資源、整合部門資源對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進行重點突破,對推進自主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幾年下來,一批批關鍵技術取得了階段性突破,產品的技術水平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這五年來,政府、科技部門、科研院所和企業擰成一股繩,將我省的科技實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推前了一大步。2002年,廣東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690億元,而到去年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15548億元,是五年前的3.3倍。除此之外,廣東在抗擊非典、禽流感兩大威脅人民健康疫情的期間,省政府集中全省甚至全國的科技力量進行攻關,為中國乃至世界擊退疫魔作出突出貢獻。
五年前,廣東科技進步對經濟貢獻率是45%;如今這個數字增加到50%.這標志著創新在廣東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威力,產業發展也正以創新和精巧代替模仿和粗放。
百姓視角
之科研院所
焊接研究所:以科技帶動70億元產業
「科研院所的轉變」
大院所研究小鍋底的奧妙
煲湯的燜燒鍋、煎炒的不粘鍋、燒水的小電壺,這些日常生活器具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精巧。消費者也許不知道:這鍋底的材質、壺內的發熱管包含著不少科技含量。
據說,全世界餐廚類不銹鋼產品80%產自中國,而中國餐廚類不銹鋼產品60%產自廣東。這有著產業的努力,也有著科研的支撐。在我省的省級五金專業鎮,有上百家企業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個智力庫———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焊接材料研究所。
曾經隸屬國家部局的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自從被納入廣東省管理以來,該院建立了5個國家、省、市級公共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緊密地圍繞我省高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的需求進行科研開發和技術服務,積極解決行業共性難題。
「院所轉變背後的故事」
中小企業向院所下技術「訂單」
五金廚具產品製造的關鍵材料———異種金屬大面積焊接用高品質釺焊材料,過去是中小型企業無法獨立解決的難題,因此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不穩定。出口企業則靠進口材料,成本較高且供貨時間不能保證。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焊接材料研究所就針對五金產業的以上問題,研發出自己的釺焊材料、工藝及技術,贏得12項專利和標准。這在我省、我國中小企業當中一傳十、十傳百,其中包括順德、深圳等地,甚至長江三角洲小家電、汽車空調企業,都紛紛來向焊接所索要錦囊妙計。
據了解,該所每天都有科研人員深入到企業,去了解新的問題、聆聽新的要求。針對企業不同的技術要求,研究所通過科研一一滿足。
這些技術專利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產值70億元。
故事背後的創新體系
產學研結合提升產業競爭力
廣東的科研院所在體制改革中打開的門窗,通過資源整合和重組,參與建設一批高水平產業和公共創新平台,形成富有活力、開放競爭的自主創新體系。由於政府大力促進科研院校與企業結合,令我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普遍提高,面向企業服務的能力明顯增強。
2006年與1998年改革前比,研究機構總體技術性收入增長50%左右,獲得的專利增長了近3倍。另一方面,我省201個專業鎮的中小企業,過去毫無技術含量地小打小鬧,而現在引入全國頂尖的技術力量甚至兩院院士研發或咨詢,從而令產品、技術和營銷競爭力大增,企業家有了站得高看得遠的素質,企業也就有了做大做強的條件。
百姓視角
之企業故事
格力:自主品牌造就世界「單打冠軍」
「格力的名牌戰略」
「世界名牌」帶動逾30%年增長
今年前兩月,格力電器出口量突破百萬台大關,成為我國空調出口量最大的企業。海外市場的高歌猛進,只是作為中國空調行業唯一的「世界名牌」企業———格力電器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家電行業整體並不景氣的形勢下,2006年,格力電器的銷售收入高達230多億元,連續第二年成為全世界家用空調領域的「單打冠軍」!
十多年前還只是一個年產兩萬台空調的小工廠,今天已經成為擁有3萬名員工、年產1500萬套空調的全球最大的專業化企業,格力電器這樣快速的發展,靠的是什麼?該公司總裁董明珠指出,關鍵的一點就是堅持了自主創新,走名牌之路。正因為如此,格力銷售額從2002年的70億元,發展到2006年的237億元,每年都能夠保持30%的增長,連續7年納稅蟬聯家電行業第一。
「名牌戰略背後的故事」
在做貼牌時就想著創名牌
上世紀90年代末期,國際市場是洋品牌的天下,中國空調企業缺乏品牌知名度,想在短時間內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突破,OEM(貼牌生產)是一條捷徑。當時格力電器也充分利用製造成本低的競爭優勢,獲得了松下、大金、惠而普、開利、西門子等多家跨國公司的代工訂單,出口量迅速飆升,成功打入國際主流市場。
但格力電器逐漸意識到中國企業最終走向世界一定要靠自主品牌,格力電器不能成為外國企業的加工工廠。自做OEM產品那天開始,格力電器就逐步在出口中力推自主品牌,確立了「品質立企」的理念,緊緊圍繞自主創新,不斷提升品牌價值。目前「格力」品牌空調器已出口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巴西,格力電器的銷售網點已遍及24個州,共有300多家代理商、1000多家零售商以及300多個服務網點和安裝公司。藉助品種齊全、技術精湛的優勢,格力空調已經在巴西樹立了中國家電精品名牌的形象。
故事背後的發展成就
「金字招牌」成粵發展火車頭
我省實施自主創新、名牌帶動的戰略,提高了我省的產業競爭力。到2006年,廣東中國名牌產品已經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國家免檢產品已經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這些「金字招牌」已經成了廣東經濟發展火車頭。據統計,2005年,我省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401億元,佔全省增加值的18%,拉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2.76個百分點。
我省以名牌產品為龍頭的大企業集團和企業群體發揮品牌的市場競爭優勢,吸引各種生產要素爭相匯聚,形成拳頭產品、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涌現出華為、中興、格力、TCL、中集、美的、格蘭仕等一批擁有超百億元產值的大企業集團,推動了我省電子信息、電器機械等支柱產業的發展。
百姓視角
之經典案例
中興通訊:3G時代拿下自主技術標准
「中興的自主研發」
是否搞自主創新曾激烈爭論
中興通訊,這家成立於1985年的綜合性通信製造業公司,如今已是全球屈指可數的通信行業巨擘。2005年,中興實現銷售收入215億元,2006年前三季度,其主營收入也達到了159.21億元。
但誰能夠想到這樣的一個通信業巨人,卻是從代理別人的產品蹣跚起步,甚至還曾經為了要不要搞自主創新在企業內部發生過激烈爭論呢?
對這段歷史,伴隨著中興通訊成長的高級副總裁謝大雄記憶尤為深刻。據他回憶,1986年,剛剛成立一年的中興通訊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自行研發交換機。當時,國內的交換機市場幾乎被洋品牌全部壟斷,國內的通信企業大部分只能淪為代理商。
這種情況下中興搞自主研發,無疑是需要很大勇氣的,資金投入、人才培養姑且不論,光是因此可能失去的代理訂單,就有可能讓中興損失慘重。正因如此,當時中興通訊內部爭論頗為激烈,不少股東都不贊同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幸好當時的領導層力排眾議,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要不然就不會有如今的中興了。」謝大雄感慨道。
「自主研發背後的故事」
創新讓通信企業做大做強
事實也證明了堅持自主研發才是民族通信企業做大做強的硬道理。1987年,中興通訊自行開發的交換機通過了郵電部的測試,獲頒入網許可證。1989年,中興又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第一台數字程式控制機。這些自主創新成果讓中興在1992年交換機市場的大規模價格戰中挺了下來,而那些依然「執著」做代理的200多家小型企業卻紛紛倒閉收場。
進入21世紀,自主創新讓中興嘗到了更大的甜頭。2000年—2004年間,中興每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達到31%,並且不斷加大研發規模,尤其是在中國自主研發的3G技術標准———TD-SCDMA上取得了豐厚的成果。
故事背後的產業提升
自主創新打造出世界知名品牌
中興通訊的成功只是廣東省通信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2001年廣東省電話用戶只有4100多萬戶,現在超過1億戶,規模與德國、日本等國家用戶數相當。廣東省電信業務收入總額2006年底預計超過2500億元,約佔全國的1/6,是名副其實的通信強省。
尤其在自主創新領域,廣東省通信企業更是爭當排頭兵,至今已成功打造了華為、中興等世界性的知名通信品牌,為中國通信企業進軍世界奪下了橋頭堡。
記者觀察
招賢不分東西南北引智不拘省內省外
林亞茗
如今正是陽春三月,萬物都萌發著勃勃生機。
記者了解到我省科技方面最新的情況:我省頭兩個月的發明專利申請已經達到3742件,比第二、三名的北京、上海分別多出近1/3和四成左右。另外,不久前公布的國家科學技術獎項,廣東一共有19個項目名列榜中,其中由中科院院士傅家謨領銜的一項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還有,我省的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發明專利占所申請專利總量的比例都達到93%,遠遠超過其他企業。這些枯燥的數據,顯示出廣東的自主創新正駛入快車道。
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經濟實力就一直走在全國領頭,但科技實力卻一直距北京、上海有著不小的距離,尤其是科研人才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力量薄弱。廣東雖然多年一直是專利第一大省,但發明專利數和比例卻始終較低,2002年僅占專利申請總數的11%,我省產業最龐大的IT、電子產業,發明專利更加是九成多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上,成為我省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曾經指出:「廣東發展正處於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謀劃得當,就能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更好地發揮排頭兵作用;否則必將被追兵趕超,喪失排頭兵地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場事關廣東前途命運的決戰,同志們,要努力啊!」
於是,廣東近幾年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薄弱環節,加強資源整合和重組,選擇支柱產業和關鍵領域,建設一批高水平產業和公共創新平台,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
在此進程中,南粵人放寬了眼界。連續4年所開展的粵港聯合招標等一個個科技計劃,吸引了北至哈爾濱、南到香港的人才和技術,來為廣東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攻克一個個難關,推動產業登上一級級台階。僅是聯合攻關的經費投入總額從2003年2.1億、2004年3.4億、2005年5.2億元增加到2006年8.2億元,參與單位從廣東省擴大到珠三角多個市。去年所圍繞「信息與通訊」、「精密製造技術及產品」、「新材料與納米技術」、「生物醫葯與健康」、「新能源與資源環保」、「現代農業」六個領域進行的項目一旦實施,將帶動社會科技投入120億元,完成後將獲得發明專利350項。
在此進程中,南粵人放開了胸懷。從2004年起廣東投入了1.5億元,搭建的省部產學研合作、省級公共實驗室等一個個平台,讓部屬高校與廣東省優勢企業結成對。從而,企業對科技投入的積極性得以有效調動,產生了1:10以上的帶動和放大作用,引導企業資金投入15億元以上。一批風險投資、銀行貸款、融資擔保資金也相繼投入,有力推動了廣東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
在此進程中,南粵人轉變了觀念。曾經被認為最重實際、顧眼前的廣東人,為未來作起盤算、打起基礎。去年,廣東省政府在全國率先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出資5000萬元,設立自然科學聯合基金,引導全國知名科技專家和團隊來解決關系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為廣東發展提供技術儲備和發展後勁。不僅是政府有這樣的意識,從珠三角到山區和兩翼一個個各懷特長、發展得最快最猛的鎮,也在謀劃將來的路子,紛紛加入了科技創新專業鎮,聽取南腔北調的專家、院士的指點。
如今,我省已經初步營造出自主創新的大環境。然而,任重而道遠。要形成富有活力、開放競爭的區域自主創新體系,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數字看變化
156億→290億2002年,廣東的研發經費為156億元;2006年,此經費為290億元,比五年前增加86%.408家我省建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達到408家,其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3家。全省201個省級專業鎮建立起技術創新平台128個,約有技術人員近50萬人。
5.6倍2006年,我省的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90886件和43516件,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21351件,是2002年的5.6倍,超過全國申請量的1/6.另外,全省擁有的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和前列。
100億元廣東圍繞支柱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了省部產學研結合科技專項,吸引全國93所著名高校的技術、人才,與廣東600個企業實現有效合作。這些項目可帶動企業投入15億元,預計實現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利稅20億元。
五年看發展
2002年廣東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469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3%.2003年廣東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6100億元,產品出口額達481.7億美元,占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的31.5%,佔全國的43.7%.2004年廣東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8300億元;產品出口664.64億美元,佔全省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的38.2%,佔全國40%,連續11年全國第一。
2005年全省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0680億元,同比增長30%,出口達835.8億美元。
2006年全省高新技術產品產品產值15548億元,是五年前的3.3倍。出口超過1020億美元,是四年前的2.1倍,繼續位居全國第一。
6. 本田系列的車質量如何
本田系列的車質量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畢竟屬於日系車,日系車一向都是以耐用,省油而著稱。而且本田系列的車,在中國一直銷量都很好。但是本田車也有自己的缺點,就比如在路途行駛過程降噪這一方面的性能相比同級別的大眾所生產出來的車,還是有劣勢的。

(6)上海冠翼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擴展閱讀:
東風本田: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是由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0%、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0%、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出資40%共同組建的整車生產經營企業。
公司成立於2003年7月16日,注冊資本5.6億美元,公司擁有員工超過7000人,目前共有兩個生產工廠,其中一工廠佔地面積6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二工廠佔地面積10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公司擁有具備強大研發技術力量的研究開發中心,以及沖壓、焊裝、合成樹脂、塗裝、發動機鑄造、機械加工、發動機裝配及汽車總裝等先進工藝生產車間。
廣汽本田: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原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本田)於1998年7月1日成立,它是由廣州汽車集團公司與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公司,雙方各佔50%股份,合作年限為30年。
廣汽本田目前有黃埔工廠和增城工廠兩個廠區,生產能力合計達到年產48萬輛,合計佔地面積為160萬平方米。廣汽本田現有員工總數為8000多人。廣汽本田目前生產的主要產品有冠道系列SUV、雅閣系列轎車、奧德賽多功能系列轎車、凌派系列轎車、鋒范系列轎車、飛度系列轎車和自主品牌理念系列轎車共七大系列三十餘種車型。
7. 美國美敦力公司的早期歲月
1949-19601949年,Earl Bakken和他的姐夫Palmer Hermundslie合夥創立美敦力公司。他們兩人的創意始於Earl Bakken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西北醫院的一份兼職工作。
通過當時在西北醫院當醫學技師的妻子,Earl Bakken逐漸與醫院工作人員熟識。當醫院工作人員得知Earl是明尼蘇達大學的電子工程研究生時,就請他幫助修理一些醫院的醫療電子設備,因為醫院內的工程師只能修理一些粗重的醫療設備,對精巧的實驗室設備卻無能為力。Palmer,美敦力的合夥奠基人,設計了第一部攜帶型,電池驅動的體外起搏器。
Earl和Palmer認識到他們的機會來了。Earl放棄了他的研究生學習,Palmer也辭去了當地木材廠的工作,兩人一起成立了一個修理醫療儀器的公司——美敦力。
兩位年青人在一個600平方英尺的廢車庫中建立了他們的車間。車間的牆壁用包裝冰箱的木板建成,而用從當地一家老銀行拆來的鋼條作為窗框。冬天靠一條電熱毯和燒水的火爐取暖,而在夏天,天花板上掉落的雨水則成了他們天然的空調,手工做的長凳和桌子則是他們的傢具。
最初的進展並不順利:第一個月的營業額是8美元,是修理一台離心機的回報。第二年,Earl Bakken和Palmer成為了幾家醫療設備公司在美國中西部的代理,美敦力的業務開始發展了。 當在服務方面的業務增加,並且員工隊伍也逾來逾壯大時,美敦力租用了另一個車庫,並隨後擁有了一幢公寓。50年代,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是靠銷售其它公司生產的產品而實現的。在銷售和維修這些產品的同時,Earl和Palmer結識了中西部的大量醫生,包括醫學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那些研究人員經常請求美敦力工程師幫他們修改儀器或為某些特殊的實驗設計新儀器。公司開始為客戶定製產品,並由此開始了製造業務。
50年代,雖然美敦力為客戶生產將近100多種設備,但其中只有10種形成了真正的產品線,包括2種體外除顫儀,一種動物呼吸機,一種心率監測儀,以及一種生理刺激儀。
作為最初的產品,其設計談不上精緻,零件也是手工製作或者由當地的電子商或二手市場供應的。大家經常共享一塊烙鐵或安裝設備。質量控制也都是通過目測進行。包裝材料用的是星期日的報紙,而產品運輸紙箱是當地商人廢棄的。 1961-1970到1961年,一個車庫和一套公寓再也容納不下飛速發展的美敦力公司。那年春天,美敦力將其總部遷至明尼蘇達州的聖安東尼村的一個佔地15,000平方英尺的建築中。這一預備在60年代末擴建至105,000平方英尺的建築可容納辦公室,製造區,原型實驗室,一個圖書館,以及可舉行銷售培訓和技術講座的禮堂。
至1962年,美敦力產品線擴至21種。其銷售額也從1960年的18萬美元增至50萬美元。然而,贏利前景並不樂觀,遷至新建築的費用,不斷增加的市場費用,以及在產品研發上的大量投入,使得美敦力的虧損額從1960年的1.6萬美元增至14.4萬美元。
正當徘徊在破產邊緣時,美敦力從銀行獲得了一筆10萬美元的分期付款貨款,並吸引了風險資本的注意,同時裁減了員工隊伍。公司也放棄了一些不能帶來利潤的產品,將重點轉移到假體及手術電子設備方面。至1963年,公司財務運作恢復正常,年銷售額為98.5萬美元,盈利7.3萬美元。那一年,美敦力每月平均售出100台起搏器,其20%的收入來自海外。 1966年,美敦力從Great Batch Chardack公司購得相關專利,這些創新和成功的早期產品,使美敦力在近十年的時間內,經歷了起搏技術的飛躍發展。
例如,1960年中期,美敦力製造了其第一台經靜脈起搏器。其起搏電極導線可以經過操控,通過靜脈抵達心臟,而無需打開胸腔或進行全身麻醉。1967年美敦力推出了兩種「按需型」起搏器,可以避免起搏器的人工起搏對抗病人的自身心跳。這兩種型號的起搏器,一種是體外的,一種是可植入式的,可以感知病人的心跳,只有在需要時,才由起搏器提供起搏。
美敦力的產品線還包括一種靜脈清除器,可以通過一種針尖狀電極導線釋放高頻電流來治療靜脈曲張。產品還包括:Peri-Start,一種胃腸道起搏器;以及針對嬰兒的起搏器。
幾項始於60年代的針對非心臟原因疼痛的研究,奠定了美敦力在神經領域的基礎,一項與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合作進行的研究,專注於通過對背部脊椎進行電刺激來抑制疼痛。隨後在1969年,美敦力推出了可植入式背部脊椎刺激儀及腦刺激儀。
至1968年,美敦力的總銷售額飈升至1200萬美元,利潤超過1百萬美元。人員也從1962年的36人增至348人。另外,為符合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的有關規定,美敦力建立了一個凈化車間用於生產植入設備。該車間安裝了空氣凈化系統,並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這些都大大提高了美敦力公司的產品質量,並提高了產能。
隨著業務的發展,原有的建築已不夠使用,因此美敦力將其生產運作部門遷至明尼阿波利斯市郊區的Fredly的Rice Greek。 美敦力在海外的業務占其總收入的約三分之一,而歐洲占其海外業務的大部分。為更好地服務歐洲市場,美敦力於1967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Schiphol機場建立了服務中心。這家24小時營運的服務中心向臨床醫生提供技術信息,維修並測試設備,同時提供銷售幫助。
來自歐洲的競爭者以遠低於美敦力的價格進行競爭,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占據歐洲市場,並積極開拓非洲及中東市場,美敦力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全球性的分公司,並在荷蘭的Kerkrade設立了其第二家生產工廠。
1968年,為取得對全球業務的直接控制並對外統一公司形象,美敦力收購了其在加拿大的代理商。兩年之後,美敦力決定不再與Piker國際公司續約。與此同時,美敦力開始收購美國國內其主要的分銷商,由此形成了在全球的直銷網路。 1971-198060年代末,美敦力與法國阿爾卡特合作,設計一個原子能驅動的起搏器。1970年,第一個人體心臟起搏器在巴黎植入。由此開創了起搏器技術數十年的長足進步。
這些進步包括:1970年引入翼狀電極導線及螺旋電極導線。電極導線尖上的柔軟突起使得電極導線能更可靠地固定在心臟組織上。而螺旋電極導線,則象它的名字一樣,其螺旋狀電極導線尖端可以旋入心肌組織,不象其它電極導線,也不會產生創口,無需縫合。
美敦力研究人員在起搏器線路研究上花費了大量投資,以減小起搏器尺寸,同時提高並擴展其性能。1979年,這些研究工作有了結果,美敦力推出了Byrel AV型生理型連續起搏器。
僅一年之後,美敦力又推出了其第一種多種程式控制方式的起搏器:Spectrax SX,這種起搏器有9個可調參數,並可進行無創傷調節。換言之,醫生可以不通過手術而調整起搏器的設置,以滿足病人的需求。
不斷增加的業務部門
70年代末,美敦力開始涉足其它醫療領域,神經業務部門於1976年正式成立,並相繼推出了Neuromod 3700(一種深度腦刺激儀,用於抑制長期疼痛)和ESI(一種用於治療脊柱側竇的設備)。同時推出了Pisces,第一種用於治療四肢長期疼痛的脊椎刺激儀。
1977年,美敦力成立了其心臟瓣膜業務部門。並推出了美敦力「霍爾」機械瓣膜。該產品以第一個發明並植入這種機械瓣膜的Karl Victor Hall博士命名。這種人造假體無焊接,無接點,亦無彎曲,因此不會令瓣膜功能受損。
Earl Bakken繼續以董事會主席的身份參與美敦力的工作。1976年,美敦力對外招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Dale R.Olseth,前投資銀行家和Tonka公司的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成為美敦力的主席和首席執行官。同年,美敦力確認其一種起搏器的技術問題,並首次大規模召回了該型起搏器。隨著新型醫療設備公司的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美敦力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從60%下降至40%。
在全球,美敦力保持了美國之外起搏器市場35%的市場份額。與此相應的是美敦力在全球各地加強其存在。美敦力於1971年在巴西聖保羅成立了拉美總部,並在一年之後在巴黎成立了歐洲總部。在日本美敦力開始了直銷業務,同時美敦力在波多黎哥,加拿大及法國建立了生產基地。70年代末,美敦力的總銷售額已超過2 億美元。 1981-199080年代,美敦力有了一個不錯的開局。1981年,美敦力推出了第一種可以同時感知和起搏心房和心室的起搏器——Versatrax。兩年之後,美敦力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種完全植入式的可程式控制神經刺激設備——Itrel,用於治療長期疼痛。
然而,美國的醫療環境發生了變化,私營的保險公司開始為醫療設備和手術支付固定的費用,造成搏器植入量的下降。更糟的是,伴隨1985年確認美敦力一種型號起搏電極導線的問題的發生,美敦力的銷售額經歷了23年來的首次下滑。
為了縮減成本,美敦力減少了工作人員並關閉了兩個部門,分別是生產核醫學影像設備的部門和生產壓力測試及心臟監測的部門。美敦力公司還出售了其在聖安東尼的工廠,並將其總部移至Rice Greek工廠,將銷售,市場,工程整合為一。
1985年,美敦力推出了世界首創的單腔頻率應答型起搏器,這又使美敦力公司成為新聞頭條。在這之前,單腔起搏器通常以固定頻率工作——大約每分鍾70跳,而不管人體的活動狀況及血液需求量。Activitrax帶有一個微型感知器,探測肌肉活動或身體活動帶來的壓力變化,起搏器的電路部分將這些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以調整起搏頻率。這種特性能提高病人的活力,而固定頻率起搏器做不到這點。拓展業務
1985年,美敦力迎來了一位新的主席及首席執行官,Winston R.Wallin。他是美敦力董事會成員之一,還是Pillsbury公司的前副主席,Wallin提出了公司產品的多樣化策略,作為其工作的主要目標。
在隨後的十年中,美敦力尋求加強其在醫療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1985-1988年,美敦力的研發費用從3千7百萬美元,增至7千5百萬美元。隨著可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以及世界首創的SynchroMed可植入,可程式控制的葯物輸注系統的研製成功,美敦力將其產品拓展至兩個全新領域。
起搏業務的進展也同樣迅速,最為顯著的是1987年推出了美敦力CapSure電極導線,這種電極導線的尖端塗有類固醇,有助於減少心肌組織的發炎。
與此同時,美敦力收購合並了十幾家醫療技術公司,使得美敦力公司可以進入全新的領域。這些並購包括,Johnson&Johnson公司的心血管部門(生物心臟瓣膜及心肺設備);Versafle傳送系統公司(冠狀動脈造影導管及導引技術)以及Bio-Medicus公司(離心血液泵)。
1980年,美敦力並購了一家位於荷蘭的起搏器製造公司——Vitatron,並於1987年在荷蘭Maastricht成立了Bakken研發中心。顯示了美敦力加強其全球市場的決心。美敦力亦在印度,日本等國成立了Bakken教育中心,以服務醫生和美敦力產品經銷商。
至1990年,通過內部發展以及戰略並購,美敦力成功地從單一產品的公司轉變為多元化,國際化的醫療技術公司。
鑄就成功
當William W.George於1989年作為新總裁及首席運營官入主美敦力時,公司的銷售額已近7.55億美元。George曾是Honeywell航空航天業務部總裁,二年後,當他正式成為美敦力首席執行官時,美敦力的營業額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更為重要的是,新產品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二年之內開發的新品所佔總銷售額的比例從6年前的14%升至40%。
美敦力繼續執行Win Wallin制定的多元化策略。美敦力不久收購了TUR,一家德國的起搏器公司,CardioRhythm,一家診斷及治療心律失常設備的製造公司。以及 DLP一家專業製造心臟外科手術插管的公司。整個90年代,美敦力通過並購或投資大量的醫療技術公司,將其服務的客戶及病人擴展至全球范圍。通過戰略並購,美敦力在心律管理及神經疾病治療領域奠定了其領導地位。 1991-2000至1999年,美敦力公司已從最初的專注於心臟起搏治療的單一產品企業,發展為多元化的全球性企業。產品及技術覆蓋:慢性心臟疾病的治療;糾正脊椎的退行性病變;治療帕金森病;控制長期疼痛;嚴重強直及震顫;以及腦麻痹和脊椎損傷的治療。
創新產品不斷涌現,使美敦力1999年年收入達40億美元,在這10年中,出現了如下一些重大進展: 推出並不斷完善用於治療心臟猝死的心律轉復除顫器。
持續改進起搏治療,推出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壽命更長的產品。
推出小型,便攜,通用的程式控制儀。以保證在全球各主要醫院能為美敦力植入產品提供持續可靠的服務。
推出用於治療長期疼痛,強直,震顫以及帕金森病的植入型神經刺激儀以及植入式葯物輸送系統。
迎合業界微創心臟手術的趨勢,設計製造可以縮短手術過程,住院時間以及更快恢復健康的產品。
手術設備及球囊造影術上的巨大改善,包括各種可以顯著減少再次手術的支架系統。
通過收購市場領先的公司,將業務擴展到脊椎及整形手術,周邊血管,體外除顫以及耳鼻喉科等各個領域。 20世紀90年代的市場特徵是;快速,多變以及對醫療技術的全球性需求。
許多醫院加入了國家級的采購組織,或與其它大型醫療機構一起完成采購,這大大改變了采購決策模式。
為應對這些改變,美敦力倡導了心血管聯盟,由主要醫院,醫生和美敦力一起,組成一個致力於改善醫療效果,降低醫療成本的醫療聯盟。
與Norvatis合作研究鞘內巴氯芬治療技術,這將極大改善有強直症狀病人的生活質量。隨著90年代信息爆炸時代的來臨, 1995年,互聯網成為聯系公司,病人,客戶,醫生的重要信息紐帶作為最新的電子商務策略的一部分,美敦力加入了與Healtheon/WebMD,一家領先的以客戶為中心的醫療信息網路,組成了聯盟。在線提供美敦力產品及治療的信息。
隨著產品品種的不斷增加,公司規模不斷擴大,1991年,美敦力的全球雇員有8000人,90年代末,員工已超過22,000人。所有員工共同努力,通過他們的想像設計,測試,製造,由他們提供的醫療設備,治療方案,已經為逾150萬病人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持續舉行的員工培訓,使他們能夠及時掌握公司成功所需要的特殊知識及技術。1997及1999年美敦力公司還被《財富》雜志評為1998-1999年度,2001-2002年度全美100家「最值得服務」的公司之一。
1999年,美敦力全球員工及其客戶共同慶祝美敦力公司成立50周年。與此同時,美敦力推出了全新的公司標志——一個由卧而立的人形以及全新的口號——「醫療科技,生命所系」。這一新標志凸現了美敦力所秉持的「精確,領先,激情」以及「醫療科技,生命所系」的理念。
以病人為中心的關懷
2001年,曾在美敦力多個首席職位上供職過的Art Collins,被選為美敦力新的首席執行官,他帶領美敦力進入了21世紀,為新的增長和創新做好了准備,同時對未來秉持全新理念:美敦力是世界上佔領導地位的醫療技術公司,致力於為病人提供治療慢性疾病的終身解決方案。
這一全新的理念是應社會的變化而作出的:慢性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並且其醫療費用越來越大。在美敦力開展業務的主要國家,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病人越來越容易得到信息,大部分是通過互聯網,表明人們較以往具有更多的信息並且更多地參與其自身的治療活動。
為更好地滿足「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的新需求,美敦力將醫療技術與信息技術整合為一,最好的例子就是CareLink網路系統,病人可以在家裡下載他們身上的植入式除顫器的信息,並通過互聯網發送至他們的醫生處,由醫生作出分析。CareLink網路將病人從面對面的醫生拜訪中解脫出來,使病人即使在旅行時,仍能夠得到隨訪和治療。
糖尿病和心衰,兩大影響幾百萬人生命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正成為美敦力新一世紀重點關注的對象。通過2001年收購MiniMed和MRG,美敦力成為胰島素輸注泵技術的全球領先者.InSync及InSyncICD系統是用於治療心衰的第一種治療方案。
生物技術及生物制劑正成為世紀交替之際最重要的產品之一,我們的產品InFuse骨假體,含有人骨形態蛋白,通過插入脊椎空隙,幫助實現更好,更快的脊椎融合。 美敦力健康關愛中心於2010年8月8日在北京開幕,這是美敦力全球首家健康關愛中心,同時也是醫療設備領域中第一家針對患者設立的關愛中心。「創新炫亮生命,攜手共築健康」是美敦力成立該中心的使命。
2008年11月,美敦力醫療用品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與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簡稱「NCCD」)簽署長期合作協議,籌備成立NCCD患者教育基地----暨美敦力健康關愛中心。其宗旨是通過向患者及其家屬以及公眾傳播心血管病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防治知識,高新療法和康復指導。提高公眾自我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中心位於交通便利的西長安街復興門外大街6號,毗鄰中國職工之家。它不僅為患者及其家屬有針對性地提供疾病及療法方面的教育,同時設立療法展示區,為社會大眾了解疾病知識,預防疾病提供一種全新的科普教育模式。中心日常業務包括:慢性疾病知識講座、療法介紹、定期患者教育會、大型義診及教育活動、社區宣教、定期會刊等。
美敦力健康關愛中心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醫生和與患者,連著醫院與醫療科技。中心為社會大眾,特別是具有慢性疾病高發因素的人群提供便捷的、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徑。幫助他們遠離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重獲健康!

8. 保險櫃的品牌
1英博河北省著名商標企業,中國著名商標
2全能廣東省著名商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3艾譜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安防行業會員,全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
4虎王寧波市知名商標,2011寧波市「消費者喜愛品牌」,暢銷產品
5恩爾中國優質產品
6朝友中國五金精品入選證書,消費者喜愛品牌,
7艾斐堡,中國優質產品
8永發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
9明大,中國優質產品
10迪堡誠信企業銅牌,先進單位,2006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資雙優企業
11飛雲中國名牌產品,,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中國 保險櫃 行業著名企業名錄
英博河北英博櫃業有限公司 河北省武邑縣城東工業園區
永發寧波永發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寧波市北侖區白峰工業園區
艾斐堡寧波艾斐堡箱櫃製造有限公司 寧波大榭開發區濱海西路榭西工業區
艾譜寧波艾譜實業有限公司 浙江省寧波大榭開發區榭北工業園區
恩爾湖南恩爾保險箱製造有限公司 湖南省湘潭市易俗河經濟開發區荷花中路
朝友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朝友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寧波北侖新大路數字科技園區C幢401室
全能佛山市順德區安能保險櫃製造有限公司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大良街道鳳翔工業區德翔路8號
虎王寧波虎王保險箱有限公司 寧波大榭開發區榭西工業區
明大寧波市北侖明大箱櫃有限公司 寧波北侖柴橋工業區佳興路68號
飛雲哈爾濱飛雲實業有限公司 哈爾濱市南崗區長江路100號
迪堡上海迪堡安防設備有限公司 上海市漕寶路1188號
興事發四川興事發門窗有限公司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東路89號 中國保險櫃主要品牌簡介:
1.河北英博櫃業有限公司(商標:長城、鳴虎、英博)
英博保險櫃製造商河北英博櫃業有限公司,是中國主要保險櫃製造企業,創建於1985年。總部位於中國保險櫃行業的發源地河北武邑。廠房面積26680平方米,年生產能力8萬台,產品通過國際標准化體系認證(ISO9002、ISO14001)。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俄羅斯、西歐等地。
2.廣東安能保險櫃製造有限公司 (商標:全能)
全能保險櫃製造商廣東安能保險櫃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領先的保險櫃製造企業,其控股工業集團創始於1935年。
全能保險櫃,中國保險櫃專業製造商,歷經幾十年發展,已成為中國保險櫃的旗艦品牌。創新的技術研發、卓越的品質控制、完善的售後服務,成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產品供應商。全能保險櫃,廣東省著名商標,產品暢銷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服務億萬家庭,是華南地區出口量第一的保險櫃製造企業。全能保險櫃,保險櫃的全能冠軍。
3.寧波永發集團有限公司 (商標:永發)
寧波永發集團有限公司始創於1988年,總部位於浙江寧波,擁有首批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行業唯一一家中國保險箱行業標志性品牌的榮譽。永發擁有省級研發中心,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技術專利近200項,多項產品獲得了歐洲CE、SP等國際上質量權威檢測機構認證;是行業首家通過美國UL質量檢驗檢測和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的企業。永發自主研發出C級保險箱、防盜防火保險櫃、國際主流的防磁保險櫃等一系列高端產品填補了國內科研的空白,在國際舞台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寧波艾譜實業有限公司(商標:艾譜)
寧波艾譜實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91年,專業致力於防盜保險箱(櫃)的實體安防事業。2007年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全程以ERP信息化管理為平台,嚴格執行國際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國際ISO14000環保管理體系的認證要求管理至終端,形成強大的全面質量管理體2005年9月 艾譜保險箱被評為「浙江省名牌產品」。
5.寧波虎王保險箱有限公司(商標:虎王)
寧波虎王保險箱有限公司坐落於寧波大榭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於2003年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3年1月,公司的防盜保險櫃系列通過公安部安全防範報警系統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型式檢驗,並由中國產品質量協會監制、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擔產品質量保險。「虎王」牌保險箱被中國五金協會授予「暢銷產品」稱號,是中國較早一批通過3C認證的企業。 虎王公司還為大型出口企業和著名保險箱品牌提供OEM和ODM服務;「虎王」保險箱遠銷俄羅斯、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6.江西金虎保險設備集團有限公司 (商標:金虎)
江西金虎保險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83年,主要產品有:「金虎」牌檔案裝具、圖書設備、安防保險設備、鋼制傢具類四大系列等兩百多個品種。2004年公司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國家3C強制認證。2004年、2007年「金虎」牌保險櫃箱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2011年「金虎」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金虎」牌密集架、書架、文件櫃、保險櫃/箱被評為江西省名牌產品;精密智能型密集架、電子密碼保險櫃分別獲得江西省自主創新產品獎;2011年「新型智能電動密集架」獲江西省重點新產品證書。 7.河北超越電子保險櫃製造有限公司(商標:超越)
作為全球定位的安防產品製造商,超越一直致力於保險櫃的研發與製造及安全管理方案的解決,深入滿足全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安全問題,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財務、家庭、酒店、部隊槍支管理諸多領域。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將超越打造成為世界航母是超越堅定不移的戰略目標,歷經數年的發展經營,超越已成為面向全球用戶的基於安全技術的保險箱產品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遍及全球三十多個國家。
8.寧波馳球安防設備有限公司(商標:馳球)
馳球安防設備有限公司位於中國海岸線中端,長江三角洲南翼,長江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線的「T」型交匯點,與著名的佛教聖地一衣帶水,公司集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專業保險箱生產企業,立志行業高端第一品牌及國際著名防火箱供應商。馳名中國、行銷全球!
9.東莞市領安保險櫃有限公司(商標:領安)
東莞市領安保險櫃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也是保險櫃品種最齊全、最專業的供應商,「領安」是公司注冊品牌,。企業堅持「以誠待客,質優價平」的理念,以達到防火、防腐、堅固耐用,美觀大方之效果,系優質環保產品, 安全性能優於市場上傳統保險櫃。
10.四川省永亨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商標:永亨)
永亨,永遠的行業巨頭。她於1995年1月創建,集辦公鋼品和辦公傢具的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大型企業。永亨,鏗鏘歷程。她的行銷服務分支機構覆蓋全國大中城市,產銷值持續十數載以35%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已躍居行業前茅;現已獲得「中國著名品牌」、「中國優質產品」、「四川省著名商標」、「AAA級客戶滿意單位」等多項殊榮。
11.哈爾濱飛雲實業有限公司(商標:飛雲)
哈爾濱飛雲實業有限公司是現代化的股份制企業,是哈爾濱市五十強、黑龍江省百強明星企業,利稅在省、市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哈爾濱飛雲實業有限公司銷售中心矗立在長江路100號,公司經過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先後榮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02年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稱號。「飛雲牌」產品連續多年被譽為黑龍江省名牌產品。飛雲商標被授以「黑龍江省著名商標」,飛雲牌鋼制保險櫃2004年-2007年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飛雲牌安全門2005年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06年被授予「國家免檢」產品稱號,2007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等。
12、北京聚安創想。(商標:聚安創想)
北京聚安創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的企業品牌,於2011年注冊成立,聚安創想,名字的由來:凝聚安全,創你所想。聚安創想保險櫃、保險箱在商務和家用領域深受消費者的追求,聚安創想保險櫃、保險箱在技術和研發都有自己資深的工程師及自己的研發團隊,在銷售上有自己的電子商務銷售團隊,在貨物配送上有專業的物流配送部門,從聚安創想保險櫃,保險箱從研發到銷售,都是一體化。質量上有質監部門,從源頭保證了聚安創想的質量及客戶的利益,聚安創想想我所想,創你所創,所以每款研發出來的保險櫃保險箱即有原始的元素,也有現代保險櫃的元素,兩者元素的融合使聚安創想保險櫃保險箱顯得更加有藝術的氣息,是現在主流商務和家用的選擇。 一、一般傢具行、鐵櫃行所提供的產品大致來自國產、日制、韓制等防火型保險櫃為主。由於此類產品多數以低價為賣點,因此大多數都無國家級以上的防盜安全測試,也不適合客戶放置重要文件及貴重物品。
二、專業代理商所提供保險箱無論在防盜及防火的功能上、尺寸上、售後服務上都比較專業。多數產品都有國際單位的測試與認證,因此消費者所選購的的產品大致來自國產、日制、韓制等防火型保險櫃為主。

9. 滴灌的好處
噴灌與地面灌溉相比有許多優點:噴灌是機械化設備,可以靈活掌握,能根據果樹需水情況適時適量灌水。可以改善果園的小氣候,如春季發芽前進行噴灌,可推遲物候期,避免晚霜侵襲。夏季可增大地面濕度,調節炎熱氣候,又沖刷了葉片上的塵土,有利於光合作用。噴灌不會破壞土壤結構,不會造成肥水流失,可以節約大量的用水,還可利用噴灌施用化肥、噴灑農葯,能節約大量人力、物力,減輕勞動強度。
滴灌比噴灌的優越性更大,其用水量只有噴灌的一半,滴灌不產生地面水層和地表徑流,不使地面板結,不破壞土壤結構,同時可減少滲漏和蒸發量,也可結合施肥進行灌溉。據河北省新樂縣大面積應用滴灌的調查結果,滴灌比畦灌節水75%左右,節能50%~70%,省工60%~70%,並可提高產量。
10. 江淮汽車·
編輯本段江淮汽車公司簡介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9月30日,五家發起股東分別是: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加坡金獅亞太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機械設備總公司、武漢天喻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股本總數2.3億股。 公司主要從事汽車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中、輕型客車專用底盤、輕型載貨汽車、瑞風商務車以及汽車變速箱等產品,年汽車生產能力12萬輛,公司擁有各類設備近2000台,包括大型壓力機(如3000噸和4000噸)、數控加工中心、焊接機器人等大精稀設備,擁有機加工、沖壓、焊裝、塗裝、總裝等生產流水線40多條,其中2001年開工,2002年即批量投產的瑞風商務車項目,擁有焊接機器人等大量高精度設備,生產過程全部自動化流水線作業,設計單班年產量可達4萬輛,該項目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工藝和技術水平,在國內商務車生產廠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屬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江淮汽車是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馬來西亞安卡莎機械有限公司、安徽 省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機械設備總公司、武漢天喻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家法人,以發起設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江淮汽車,不奇怪,它主要生產小型貨車、豪華大巴和汽車底盤,從未涉足轎車生產。而更奇怪的是,在沒有媒體宣傳的前提下,它突然生產出一輛mpv來。 目前的江淮正處於穩步發展的階段,有目共睹,與其他國產車相比較之下,江淮所出的產品都屬於精品,國產車過去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價廉質低,而目前生產的車與合資車相比較不會差得很遠,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一直是江淮的目標,江淮汽車從07年開始花大心思努力打造轎車品牌,目前所生產的同悅,和悅系列已經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賓悅雖然也是一款好車,在最初上市的時候由於沒有做好廣宣工作,售價在國產級別轎車里偏高,市場認知度不高的原因沒有能做出很好的成績,在今年下半年將以全新面貌從新上市,今年還將推出瑞風的新產品和悅悅,以報消費者的信賴。
編輯本段企業歷史
江淮汽車肩負著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使命,高舉自主品牌的大旗,整合全球資源,實施自主創新,長期堅持走質量效益型道路,持續深入推進精益生產,積極構築民族汽車的品質和品牌優勢。1990年江淮汽車公司開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客車專用底盤,改寫了中國客車由貨車底盤改裝的歷史。公司由此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逐步發展為國內少數擁有全系列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型汽車企業之一。公司主導產品不僅占據著國內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且在國際市場的鋒芒日益凸顯形成了覆蓋世界六大區域、輻射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市場布局,其中輕卡出口連續9年位居行業第一。公司多年來保持快速增長,已連續18年年均增長率達41.13%,創造了令業內外高度贊譽的「江汽現象」。吳邦國委員長、賈慶林政協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來公司視察,並對公司的發展給與高度評價。 公司的發展得益於不斷強化以「學習力」為主要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在發展中關注企業管理、技術、機制創新、人力資源開發、營銷網路和企業文化六大要素的動態平衡和提升。1996年公司率先在行業內創建學習型組織並向上下游企業延伸,建設學習型營銷體系和學習型供應鏈,形成推動整個生態價值鏈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收到國內外企業界、學術界和政府機構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贊譽。 公司是中國最具競爭力上市公司20強之一,是多次榮獲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是安徽省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AAA級信用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等。 公司主導產品包括6~12米客車專用底盤、0.5~50噸系列載貨汽車、7~12座瑞風商務車以及汽車變速箱、發動機等零部件產品,年汽車整車生產能力達20多萬輛。 2005年,公司產銷各類汽車超過1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94億元,利潤增長率達20.19%,是全國為數不多利潤增長較快汽車廠家之一,自1990年至今已實現了連續16年的高速增長。主導產品在各細分市場中均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中客車專用底盤銷量連續12年保持全國第一;JAC輕卡在同類產品中,品牌忠誠度和美譽度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二,由於其出色的性價比,被中國汽車行業協會(中國主流媒體汽車聯盟)評為2005年度「最佳商用車」,並連續多年實現出口量居全國第一;新款江淮格爾發重卡於2005年4月投放市場,2005年底,被多家媒體和權威機構評為「重卡新秀獎」、「最具潛力新秀重卡車型」獎和「2005年度最佳市場品牌重卡獎」;瑞風商務車2002年初上市,2005年就以遙遙領先於強大競爭對手的優勢,成為MPV行業品牌和銷售雙冠王,創造了中國MPV行業的奇跡,連續三屆蟬聯南方都市報「車壇奧斯卡」年度MPV大獎;連續兩屆摘取中國年度汽車總評榜「年度最佳公務車(MPV類)大獎」……
編輯本段技術中心
公司設有省級技術研發中心,與上海同濟大學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JAC-同濟同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成立了「江淮汽車•合肥工大汽車技術研究院」,2005年6月公司在義大利都靈成立了設計中心。
編輯本段示範工程
公司成功實施了CIMS示範工程,是全國CIMS運用先進企業,全面實現了從產品開發到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公司大力推行精益生產、顧客鏈管理、辦公自動化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及手段,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自1998年以來,公司先後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10015培訓管理體系國際認證,並於2005年9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一體化認證。自1998年以來,公司積極實施機械行業「1250工程」,於2005年被認定為「管理現代化企業」。
編輯本段企業文化建設
公司十分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提出了建設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文化。於1996年開始分階段、分步驟地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爭取建成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個學習型企業。
編輯本段獲得榮譽
幾年來,公司多次被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安徽省百萬職工跨世紀趕超工程功勛集體、安徽省百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2004年榮獲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稱號;2005年公司被安徽省國資委和安徽省質量管理協會聯合授予安徽省質量管理獎。
編輯本段發展目標
公司將繼續致力於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進步,堅持以商用車為基礎,鞏固和發展在商用車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成功拓展乘用車業務,爭取在「十一五」期間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汽車業主力廠商。
編輯本段瑞風refine
正是因為看好國內mpv的增長潛力,同時也鎖定了理想的車型,全新的瑞風refine在安徽合肥的江淮汽車jac誕生了。 right!that is refine!精緻無所不至,平整度光澤度可相媲美於進口車的漆面處理首先帶給你不小的視覺享受,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細數你俊俏亦或秀麗的臉龐到底有幾顆痘痘預言著你的青春指數,不如試試以瑞風為鏡。
既為mpv(multi purpose vehicle),座椅是否有多種排列方式,是否具備高度彈性可變的置物空間是本報試車組考核瑞風的首要參數。4695/1820/1880的車身尺寸下瑞風物盡所用製造出5.72立方米的超大空間。單邊側滑式拉門開關動作來得很順手,聲音也很有質感,整車工藝可見一斑。 2+2+2標准6座設定是現行mpv的標榜重點。標配高級織布座椅,而真皮座椅則是選裝件,前排安全氣囊也要自己掏錢加裝。 第二排為兩個獨立座椅,可前後移動,最大賣點就是可作360度旋轉,與第三排座椅呈會議室排列,並且配置橫向滑軌作小幅左右移動,因此車床的整體性一般。 細節方面也很人性化,兩各獨立座椅均有高度可調扶手來提升舒適性指數。14000大卡製冷量的高功率空調采前後分離控制,於第二排座椅左側面板處有三個控制按扭加一個杯架,遺憾的是後座並沒有音響控制功能。 豪華公務版配置兩個雙層開啟式電動天窗。後視鏡上方的按紐可控制兩個天窗的開啟。後排天窗也可單獨控制。電調後視鏡、油箱內開等功能鍵的使用都很方便就手,如同並不豐富的配置都以實用性為主題。轎車化的流線型中控台材質做工都值得稱道,以黑色系鋪陳,cd機、空調控制按紐、置物盒排列有序。加之手感頗佳的小幅方向盤、短桿排擋,整體感覺都很房車化。標配的六聲道vdo高保真單碟cd音響系統可以應付諸如小編之類的通俗音樂愛好者,因為較大的內室空間小編認為還是有點小環繞效果。 瑞風搭載現代原裝進口g4 js引擎,首先解決了動力源問題;另一方面,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動力傳輸過程中的動力問題,匹配的5速手動變速箱亦同樣來自現代。g4 js采直列四缸雙頂置凸輪軸設計,四缸合計2351cc的排量壓榨出100.7kw/5500rpm的最大功率,2500轉時即可輸出193n.m的最大扭矩,於實際駕駛中的表現便是啟動性能較好。相形於國內其他2.3l引擎,g4 js還是有一定優勢可言。 前懸為雙叉桿式帶扭桿彈簧,後懸出於更大載重量及減少後橋空間佔用故採取五連桿螺旋彈簧結構,配合低重心全承載式車身結構,高速行駛穩定性及抗側傾都有水準表現,胎噪的抑制也有不錯表現。 瑞風的不足之處,內飾色調過於沉悶。油耗方面差強人意:耗油的最大原因是車的自重較大,達到1.8噸,與一般轎車1.2或1.3噸車重相比大了許多。也就是說,它的這副引擎和自排變速箱並無不妥,而油耗的另一原因則是它的fr後驅設計以及風阻比轎車略大些。
編輯本段柴油車型
編號d4bh的2.5升渦輪增壓(turbo)發動機為韓國現代原裝進口,最大功率接近77千瓦,扭矩高達235牛頓.米,在低至下200轉/分鍾時就能提供高效率的扭矩。渦輪鼓風增壓和中央冷卻器對動力的發放帶來顯著的效果。即便是滿載客人或貨物,加上自身。1.8噸重量,起步和市區的行走都能應付自如。 沒有過往舊技術柴油機反應緩慢的特性出現。輕踏油門,當轉速維持在一千多轉時便有足夠的動力行走,換檔、繼續保持一千多轉的發動機轉速,車子已經能順利加速。節奏上雖然沒有汽油車來得爽快,但當你滿載或者攀爬長距離斜坡時,低扭強勁著稱的柴油發動機便發揮它的功力了。
編輯本段瑞鷹rein
作為 「越野型轎車」,江淮瑞鷹無論在性能還是在外觀上都緊緊圍繞「轎車之本 越野之能」的定位和體現商 務車個性化的設計初衷。與競爭對手相比,它可謂是擁有18般武藝。
江淮瑞鷹1.9L柴油版 2008年9月19日,江淮瑞鷹1.9L柴油版在成都車展正式上市,售價13.98萬元。當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尚不能立即挑起節能環保車型大梁之前,比普通汽油平均油耗低20%~30%的柴油車型以更易於量產的優勢成為比較理想的過渡車型。開發先進的柴油機,是迄今為止解決汽車環保與節能雙重壓力中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之一。從世界范圍來看,汽車柴油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近期,江淮汽車柴油版瑞鷹SUV隆重上市。 瑞鷹柴油SUV的上市,是對於全球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化。消費者在綠色環保、經濟性等要素的要求不斷上升,可以預見未來的環保型車輛將逐漸成為主流。08年油價上漲,市場對於柴油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定位為越野型轎車的江淮瑞鷹推出柴油版,無疑對整個柴油轎車市場起到了巨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瑞鷹
● 將獨具優勢轉化為新品類 瑞鷹SUV是江淮汽車自主研發的一款「越野型轎車」。採用了轎車化底盤及發動機,以及4輪驅動和4輪獨立懸掛系統的設計,在不失轎車化舒適的基礎上同時保證了SUV優秀的越野能力。 柴油版瑞鷹的推出則是江淮公司順應全球環保理念下而開發,在「越野型轎車」的基礎上將動力更換為更為環保、經濟的柴油發動機。此款發動機是專門為轎車設計,而不是用卡車、皮卡發動機改裝而成,因此與其他同類型柴油SUV有本質區別。改裝而來的柴油發動機屬於整改補丁型,產品配合度不佳,這樣的車輛不僅在使用中保養費用高,產品的壽命也嚴重受損。而瑞鷹搭載的柴油發動機為一體化設計,與產品整體配合度極佳,能夠滿足用戶對燃油經濟性與舒適性的雙重要求。 ● 從三高到三低 引領柴油轎車新趨向 長期以來,傳統柴油車冒黑煙、噪音高、震動大、污染嚴重,令人望而生畏。但隨著電控噴油、高壓共軌、廢氣再循環和廢氣後處理等技術的誕生,傳統柴油機的缺點得到了糾正,改變了冒黑煙、震動大、雜訊高的「墨斗魚」形象。如今,瑞鷹柴油車不僅完全能夠滿足現行的國際排放標准,而且還分擔了全球燃油價格持續上漲給車主帶來的壓力。 柴油瑞鷹發動機為D19TCI增壓中冷柴油發動機,採用前置前驅、直列四缸、16氣門、增壓中冷,最大輸出功率82kW/4000RPM,最大輸入扭矩為235N·m/(1800-2300)RPM,排放達到歐三標准。通過諸多的先進技術,柴油瑞鷹發動機徹底解決了轎車柴油化的技術難題。瑞鷹的產品性能隨著這款先進的發動機而大幅提升,在動力和環保經濟方面為今後的柴油SUV發展制定了一個標桿式的動力參數。 歐美柴油車的盛行,是與其高清潔和高節能的特性密不可分。如今,我國柴油發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已徹底改變了傳統柴油車的高污染形象。江淮汽車更是通過不斷革新技術,以及與全球市場同步的理念,走在了自主品牌發展前列。行業人士認為,柴油瑞鷹的推出在轎車化的品類細分,對於國內柴油轎車的發展之路提供推動力量,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產品加入進來,為消費者和客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
編輯本段小型載貨汽車「帥鈴」
在配置方面,「帥鈴」最大的賣點無疑是其原裝日產發動機,另外還引入轎車化裝備,金屬漆、仿桃木儀錶板、中控鎖、動力轉向、倒車雷達、cd機等使卡車也能具備轎車一樣的舒適性。 但是相比之下,較高的價位還真得讓消費者接受一段時間。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和悅」
江淮「和悅」全新B級車,是曾在08年北京上B18概念車的量產車型。作為本屆上海車展
江淮乘用台上最具份量的一款車型,被江淮汽車寄予厚望。作為江淮2009年精心打造的一款重磅車型,江淮"和悅"B級轎車的產品力值得期待。正如江淮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戴茂方所說:"精美的造型設計、出眾的內部空間、歐系車的駕乘感受是"和悅"B級轎車的三大領先優勢,我們相信伴隨這個產品,必將帶給國內消費者更多汽車生活方式的改變。 2009年4月19日,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前,江淮兩款B級新車,公布了正式命名。其中,內部代號B926的B級轎車,正式命名為「和悅」轎車;同時,BMPV車型,也正式命名為「和悅RS」。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和悅混合動力」
此次推出的和悅混合動力車,完美繼承了和悅大氣、靚麗,且富含中國傳統元素的特點,但在動力上卻進行了一次里
程碑式的跨越。它採用增程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在動力上以電為主,以油為輔,當動力電池電量低於某一定值後,內燃機起動發電機發電,與同類型燃油車相比可降低燃油消耗30%。既適用上下班代步,也可用於長途旅行,為國內日漸火爆的新能[1]源產品開發,開辟全新路線。 可以說,和悅混合動力車克服了傳統燃油車高油耗、高排放以及純電動車續駛里程低、成本高的缺點,是一款極具產業化前景的產品。據了解,江淮乘用車正抓緊實施和悅混合動力車型的量產工作,不日即可推向市場。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同悅」
2008年9月19日,江淮汽車於成都車展正式發布其三廂、兩廂A級轎車中文品牌名稱,分別定名「同
悅」、「同悅RS」。 「同悅」、「同悅RS」中國風尚造型由江淮汽車技術中心和世界著名汽車設計公司賓法聯合設計。「同悅」、「同悅RS」汲取了祥雲、漢唐建築、京劇臉譜、太極等中國元素,前臉繼承了江淮C級車的家族特點——如飛揚的雙翼,顯得動感十足。 同悅轎車是江淮汽車積45年造車經驗,整合運用全球領先技術和資源,結合中國市場實際需求而研發的一款世界級高品質A級車。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賓悅」
2008年1月17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領導、海內外專家領導、江淮汽車公司領導以及全國200餘家主流新聞媒體代表齊聚江淮轎車生產基地,共同見證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
圍繞賓悅產品特徵「經典·中庸」、品牌主張「度勢·行天下」、客戶價值訴求「only for you」,以「金麟化龍」為主題、凸顯「悅賓」感受的「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典禮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儀式」活動,在宏大的《流光溢彩》團體舞下拉開帷幕。江淮汽車安進總經理詳解江淮轎車項目之後,江淮汽車集團左延安董事長滿懷深情地向到場的來賓,發表了熱情洋溢、催人振奮的致詞。在《萬星匯聚 賓悅悅賓》的視頻烘托下,著名影星陳道明與兩名江淮賓悅(參數配置 圖庫)明星客戶駕駛三台賓悅轎車共同亮相,燈光投影下的背景帷幔金光彌漫——凝聚幾代江汽人夢想的首款中級轎車賓悅批量下線,從而標志著江淮汽車完成從商用車向橫跨商用車、乘用車兩大領域綜合型汽車企業的重大戰略轉型。 隨後,部分到場嘉賓上台共同為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隆重剪綵。2004年11月28日,江淮轎車生產基地破土動工。生產製造中心、研發中心、員工培訓中心三大板塊佔地220萬平方米,東臨滬蓉高速,南眺巢湖,交通便捷,物流暢通。製造板塊規劃總生產能力年產各類乘用車80萬輛。建成的一期工程涵蓋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總投資18億元,年生產能力20萬輛。即將投入使用的19層研發大樓軟硬體國際領先,國內一流。日本荻原、德國庫卡、瑞典ABB、美國瑞科等全球一流的生產裝備匯聚於此。生產基地周圍已經匯聚了偉世通、江森、摩丁、巴斯特、西門子、博世、住友、德爾福等全球一流的零部件供應商。 「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典禮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儀式」現場活動結束後,「江淮賓悅合肥大悅賓」 試乘活動在禮炮與鼓聲中啟動,117台江淮賓悅繞合肥市主幹道隆重巡遊合肥。試乘媒體對江淮賓悅的性能表現均給予了高度評價。 風雨兼程四十四年的江淮汽車,不斷強化在技術、創新、管理、人才、資金、渠道、服務等方面能力的基礎上,在細致分析中國汽車市場、行業背景以及整個產業環境後,果斷亮劍,主動出擊,江淮賓悅度勢而出。江淮賓悅是江淮汽車進軍轎車領域推出的第一款車型,也是為數不多的由中高級車型切入轎車市場的自主品牌。這對於江淮汽車在未來的乘用車市場布局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江淮賓悅在融合眾多歷久彌新的經典元素同時,功能配置更強調傳承儒家中庸思想、適度適用和不余不省。造型設計由江淮汽車義大利都靈研發中心承擔,外型圓潤、線條流暢的設計賦予整車自然、協調、恰到好處的視覺美感。賓悅的客戶價值訴求「ONLY FOR YOU」,鮮明地表達了江淮轎車以製造過程為抓手,以消費者價值體驗為核心的經營理念。江淮賓悅以最低價10.77萬元在07年廣州車展隆重小批上市,已給國內自主品牌中高級車市樹立起業內的新標桿。「瑞風·祥和」系列 江淮汽車公司公布了瑞風新系列產品的型譜規劃。瑞風三大系列型譜分別為高端產品——「瑞風·祥和」系列、中端產品—
—瑞風彩色之旅和低端產品。 高端產品「瑞風·祥和」不僅配置如ABS+EBD、雙氣囊等常規安全配置系列,還將車載三屏六碟影音系統、恆溫空調系統、GPS導航系統、巡航系統及倒車後視系統等在國內高級轎車上不常見的配置一舉轉化為祥和產品系列的標准配置,而價格定位在14.98萬元~19萬元的市場區間。 瑞風的中端產品以彩色之旅系列為主導,價格區間覆蓋11萬元~15萬元,還有柴汽油發動機的動力系統可供選擇。
「瑞風·穿梭」系列是瑞風三大序列中的入門級產品群,採用全新研發的DOHC2.0排量的汽油發動機,具備低排量、大功率的技術優勢,在燃油經濟性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以9.99萬元的統一定價一舉突破10萬元的MPV價格底線,同時ABS+EBD等主被動安全配置一應俱全。
編輯本段江淮轎車「悅悅」
江淮悅悅(江淮A0級小車)長寬高達到3535*1640*1475mm,其軸距為2390mm。同類型產品中最長的軸距是其一大亮點,同時也確保該車出類拔萃的整車內部空間。在設計風格上,這款A0級小車清晰延續了江淮乘用車日漸一貫的「家族譜系化」路線。從整體外觀上看,這一新品再一次體現了江淮在同悅RS設計中體現的「活力審美」風格。同時,其在時尚、動感和精緻靈巧等方面則體現出江淮在造型設計上的進步和更為勇敢的嘗試。總體而言,隨著大量卡通元素的運用,江淮A0級新車整體設計要比廠家現有的所有車型更富創造性和運動時尚氣息。從江淮A0級新車的前臉上看,造型獨特的前大燈、不規則形狀的中網如同一朵祥雲襯托出鍍鉻江淮LOGO、與U形「大嘴」相得益彰,形成一個卡通而又無比協調的整體視覺,使其成為了國產A0級別車型中最富運動氣質同時也是最時尚的「帥小伙」。江淮A0級新品車身側面動感十足,其上傾的腰線、微微上翹的尾翼表現出一種低身俯沖和蓄勢起跑的動態。外凸的輪眉、五幅輪轂,配合硬朗的腰線,生動勾畫出運動轎車的特質。 目前,江淮悅悅為其所屬系列下的最新車系。
編輯本段瑞風-和暢
瑞風-和暢是江淮汽車推出的最新MPV車型,具有十分「日韓」的外觀,相信會後好的銷量。
編輯本段概念車「願景IV」
除了車身側圍特徵線,燈組同樣具備可識別性,尤其能在夜間突出品牌特徵。Vision IV的前後燈設 願景IV
計靈感源自京劇臉譜圖案,利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豐富表情。小車更需要張揚的眼神來表現出「威嚴」感。與雙刃形前燈搭配的C字形燈組,整合了日間行駛燈與轉向燈的功能。 尾燈則隱藏在黑色後風擋內,只有在點亮時才會顯現。它由五束上升的線條構成,靈感來自抽象化的臉譜造型,形似一隻燃燒的火炬,凸顯了數字和科技感。此外,江淮汽車英文名稱「JAC」字樣也會從後風擋透射出來。Vision IV前後燈均採用氖發光技術,霧燈則採用LED燈組。
編輯本段江淮汽車集團大事記
1964年05月 合肥江淮汽車製造廠成立 1968年04月 生產安徽省第一輛載貨汽車 1990年05月 左延安就任廠長;同月36台卡車出口玻利維亞,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1993年10月 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0輛 1996年12月 接收合肥客車廠,進軍客車市場 1997年05月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成員企業有合肥江淮汽車有限公司、合肥客車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合肥汽車製造廠、安徽省汽車齒輪箱總廠等六家企業 2000年03月 兼並安徽皖東機械廠,後組建安徽江淮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2000年09月 合肥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江淮汽車科技園成立 2000年11月 多功能商務車生產基地開工建設,一年零四個月後,瑞風商務車正式下線 2001年08月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2年10月 重卡生產基地開工建設,2003年10月28日第一台重卡正式下線 2003年01月 公司董事長左延安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3年03月 發動機項目開工建設,2004年2月開始投入生產 2003年09月 接收破產後的合肥礦山機械廠,組建安徽江淮銀聯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 收購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8.12%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2004年09月 年銷量首度突破10萬輛大關 2005年01月 與合肥工業大學模具研究所合作組建安徽江淮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2006年5月27日,《JAC憲章》隆重發布,企業文化建設進入新紀元 2006年4月5日,江汽集團公司改制工作正式啟動 2006年9月30日,企業技術中心獲國家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 2006年11月,江淮汽車榮膺2006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20強 2006年10月16日,公司國際化戰略發布 2006年11月5日,「JAC-日本設計中心」成立 江汽集團公司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企業管理特殊貢獻獎」殊榮 江汽股份公司成功實施組織變革 2006年10月,瑞鷹成功投放市場 2006年10月18日,江汽集團第三屆職工運動會成功舉辦 2007年1月17日,江淮轎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 2008年1月17 江淮轎車生產基地落成暨賓悅轎車批量下線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五十三,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