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毛筆的製作原料
白毫
制筆的毫料之一。為野兔背、頸部鋒尖淡黃色腰部黑色的槍毛。鋒穎長而尖銳,與紫毫同為兔毫中優質的毫料。
花毫
制筆毫料之一。系兔毫毫料中的一種。花毫的毫尖為黑色,腰部為棕色或淺黃色,根部為灰色,花毫按其鋒穎(即毫尖黑色這一段)的長度不同,又分為一花、二花至七花、八花,有八個檔次,但湖派制筆只取其中三花、四花、五花三個檔,一般用於製作水筆。亦有以羊毫為副毫,製成兼毫筆的,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
兔須
制筆毫料之一。指野兔或家兔的胡須所作的毫料。兔須的長度,較兔身上其他部位的毛長。其根部粗壯,桿直而挺拔,彈性較強有似豬鬃。但其數量較少。通常與其他材料參合在一起使用,製成大楷羊毫,大楷狼毫,提斗筆等。這些筆中摻入了少量兔須後,起了「加健」的作用,可增強筆腰的彈性。
淮兔毫
制筆的毫料之一。用長江以北、淮河一帶所產的草兔皮毛,才為毫料,稱為「淮兔毫」。淮兔毫因毫根軟而微扁,一般均用作副毫毫料。亦用於一些小畫筆,如「工畫」之類。
羊毫
制筆的毫料之一。以山羊毛為制筆的毫料,稱為羊毫。羊毫較軟,屬於軟毫類。但有一定彈性,能柔中見剛,毫長而鋒穎圓韌,用於書法能圓轉如意,經久耐用。亦用於國畫中的烘染著色。製作羊毫所用的毫料,以盛產蠶桑的太湖流域所飼養的山羊為佳。其中尤以浙江嘉興市的王店,硤石一帶所產者,質量最佳。湖筆工人稱之為「本山羊毫」。全國各地的毛筆生產單位,大多在這里采辦羊毫毫料,因為這里的山羊飼料,除養蠶季節外,吃的大多是桑葉,極富養料,其中一部分羊毛的尖端,有一截玉色透明尖挺的鋒穎,筆工門稱之為「黑子」,這是優質羊毫的標志。一隻山羊身上的毛,可作毫料的,約為三兩左右,而帶黑子的,僅六錢左右。制筆時,要將這些帶黑子的毛輸理集中起來,才能製成尖、圓、齊、健「四德」具備的高級羊毫筆。
宿羊毫
指經過一段時間的日曬夜露而天然脫脂之羊毫毫料。「宿」是相對「新鮮」而言,因新鮮的羊毫,未經脫脂,毫上含有脂肪,濡墨性差。羊毫筆的質量,可以凈、純、宿三方來衡量。凈指白凈,純指無雜,宿指脫脂。故筆名前往往加這些字樣,一表示其質量。如「純羊毫」,「凈純羊毫」,「凈純宿羊毫」等。
羊須
制筆的毫料之一。山羊頜下之須,可以制筆。因其長而性硬,可製成較大隻揸筆。亦有用其摻入羊毫筆心中,以加強筆之彈性。明代豐坊《書訣》:「石灰水浸豬鬃滿百日,令剛柔得所,用為墨池;張溫夫用羊須,久則滯墨」。「墨池」即筆心。近代各筆庄出品之提筆,多用羊須製成,稱為「羊須提筆」。
狼毫
制筆的毫料之一。以黃鼠狼之尾毫製成的毛筆,稱為「狼毫筆」。黃鼠狼體長約30CM,尾長約15——20CM,背赤褐色,胸腹淡黃褐色。其尾長而銳,富有彈性,可作毛筆之毫料。黃鼠狼產地在我國分布很廣。由於產地及獵取季節不同,其皮毛上毛的長度、性能及質量的差別也很大。其中以產於關外東北一帶,又獵於冬季者,稱為「東北元尾」,或稱「北尾」,「冬尾」,用做毫料最佳。製成的筆稱為「北狼尾」或「冬狼毫」。除了東北,各地所產的黃鼠狼,僅限於冬季獵取者可用於制筆,其餘季節所獵取的均不適宜製作毛筆。這是因為東北一點所產的黃鼠狼,體較關內所產的大,且東北積雪是長,黃鼠狼在雪地上行走,尾巴在雪地上拖拂,鼓尾毫亦長得較長而堅韌,與關內黃鼠狼的尾短而脆,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所以各地毛筆生產單位,均需向東北一帶采購黃狼尾。,用以製作優質的.狼毫筆。黃狼尾中槍毫(其中較長而硬者)可製作較大聯筆或畫筆(如「大蘭竹」),其餘較短的毫料,可製作「狼毫小楷」或「衣紋」一類的畫筆。宋《宣和畫譜》卷八載「(胡瑰)凡畫馱及馬等,必以狼毫制筆疏染,取其生意」。胡瑰,唐人,可知唐代已有狼毫筆。
鼠須狼毫
狼毫筆之異稱。為黃鼠狼尾毛所制。《宋史。外國傳。高麗》「;其年又遣御事民官郭元來貢,元自言本國……產龍須席,藤席,鼠狼筆等。」
北尾狼
制筆毫料之一。指產於關外東北一帶的黃鼠狼尾毫。以采於秋冬之際者為佳,故或稱「冬狼毫」,是狼毫中的優質品。
鹿毫
古代制筆毫料之一。以鹿毛制筆,由來甚久。晉人崔豹《古金注。問答釋義》:「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拓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晉人王隱《筆銘》;「豈其做筆,必兔之毫,調利難突,亦有鹿毛。」又,宋人庄焯《雞肋篇》:「江浙無兔,系筆多用羊毛。惟明信洲為佳,筆柔而不曲,亦用鹿毛,但脆易禿。」唐人段公路《北戶錄》:「鹿毫筆,晉張華嘗用之,不下兔毫「。《新唐書。地理志》:「祈洲祈春郡上土貢:茶、白花蛇、烏蛇脯、鹿毛筆」。可見以鹿毫制筆,始於秦代,至晉、唐時尚頗多見,且列為土貢。但今已少見,今筆鋪中尚有所「鹿狼毫」之名目。其實並無鹿毛筆。因鹿毛筆太軟,彎曲而無鋒穎,並不宜於制筆。
馬毫
制筆毫料之一。馬毛中馬鬃毛、馬背毛、馬尾毛均可用來制筆,較羊毫為勁健,但毫身不及羊毫之精純。因馬毫毫身長,可制為聯筆或匾額筆等斗筆或大型揸筆。上海博物館藏有明代萬曆時所制,管為青花瓷,繪有牡丹和開光碟龍紋,製作頗為精緻。又,以前筆庄中有一種稱為虎鬃或虎須的大筆,毫色老黃,實為馬毫所制。唐人段公路〈北戶錄〉載有筆毫多種,其中有馬毛,可以知以馬毫制筆在唐代就已經有了。
狨毫
狨,即金絲猴,為我過特產的珍惜動物。古代曾有人用其毛制筆。金絲猴,體長約70厘米。尾長與體長相等或稍長。背部有金黃色長毛,毛質柔軟而光亮。其腹部及四肢內側的毛作褐黃色,其他部位作黑灰色。生活於25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分布於四川、甘肅、及陝西南部。宋帶黃庭堅〈山谷筆說〉:「黔洲呂大淵……見余家有割余狨毛,則以作丁香筆,周旋可人!
貂鼠毫
制筆的毫料之一。貂鼠即紫貂,亦稱黑貂、林貂,其毛前人曾用於制筆。貂鼠,形似黃鼠狼,體長約30----40厘米,尾長約11---19厘米。毛色暗褐,產於我國東北。其皮毛極為珍貴,為「關東三寶」之一。清人梁同書〈筆史〉:「明臧晉叔以貂鼠毫令工制筆,圓勁稍覺肥笨」。近代罕見有以此制筆者。
雁翎毫
以雁之羽毛作為制筆的毫料。雁翎毛性軟,與雞毫近似。宋人陳酒《負宣野錄》:「閩廣間有用雞羽、雁翎等為筆。余嘗用之,究其軟弱無取,殆亦求奇之過。」近代雞毫筆偶有制者。
豬鬃
制筆的毫料之一。豬鬃即主脊背前部的毛,有白色和黑色兩種,豬鬃毛長而特別硬,可以制筆。清人梁同書《筆史。筆之料》載「:王佐《文房論》:永樂初,吉水鄭伯清以豬鬃為筆,健而可愛。其心則長。」又,現代四川樂山所產的「宋筆」,即以豬鬃為主要原料,。又豬鬃亦可用於以羊須或羊尾毫所制的揸筆中,摻入若干根,以助勁健。因豬鬃既硬又粗。,與別的毫了不相調和,故須把豬鬃毛分為「四開」、「六開」、「八開」等。但名為「分鬃」,實為「錘鬃」,多錘則細,少錘則粗。主要是使摻入的豬鬃,其粗細與其他毫料不過於懸殊
青羊毫
制筆的毫料之一。青羊亦稱斑羚或山羊,形似家養山羊,但頜下無須,冬毛灰黑或深棕色,夏季毛色較暗,用其毛作為毫料,稱為「青羊毫「。唐段公路《北戶錄》雲」;番禹諸郡多以青羊毫為筆「;又古代所制的兔毫筆,多以青羊毫為副毛,或以青羊毫摻入兔毫中制筆,使筆剛柔得宜。如署名為王羲之《筆經》雲「:諸郡唯中山兔肥而毫長可用,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裁令齊平,以麻紙裹枝根令凈。次取上豪,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見。
豐狐毫
制筆的毫料之一。豐狐一作封狐,大狐也。清,梁同書《筆史。筆之料》「:《文海披沙記》:筆有豐狐、蛔蛉、龍脛、虎仆及猩猩毛、狼毫,雖奇品,而醇正得宜,不及中山兔毫。」又雲「:《樹萱錄》:番禺諸縣為筆,或用山雉,豐狐之毫。」
茅筆
用茅草以錘錘細,取其莖脈紮成筆,謂之茅筆。傳為明代陳獻章所創制。明張羽《白沙先生行狀》「:公甫能作古人數家書,束毛代筆,晚年專用,遂自成一家,時呼為茅筆」。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廣東新會人,居白沙里,人稱白沙先生,故其筆又稱「白沙茅龍筆」,今廣東尚有製造,有大小數種,價低廉,用寫大字有飛白之趣。
胎發
嬰兒第一次所剃下的頭發,有鋒穎,可制筆。胎發性軟,且收集不容易,故無批量生產者,大多為嬰兒父母持胎發委託筆廠或製成毛筆作為紀念,一般並不使用。
⑵ 萬里制筆廠毛筆生產製作工序
萬里制筆(原宏達制筆廠)彩繪描筆,又稱尖筆和狼筆,分別用以公仔點睛、畫睫毛、畫金邊、勾線、托線等。廣范用於陶瓷工藝品廠、波麗工藝廠等。彩繪專用毛筆是採取優質羊毛、黃狼尾毛等製做而成,分大小規格,圓、尖等特點。同時,萬里制筆在開發研究中根據不同廠家要求和用途,生產不同的彩繪毛筆,而且質量很耐用,是理想的彩繪添色工具。為達到更好的效果。注重產品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外形設計的時代性和美觀性;追求優越和穩定的品質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
⑶ 寫毛筆需要的工具6件套
學習寫毛筆字需要准備:毛筆、盒裝墨汁、硯台(或碟子)、羊毛氈、宣紙、字帖等工具。
毛筆:筆的大小、筆鋒長短、筆毫的軟硬都要根據自己所寫字體來選擇。

墨:墨汁建議選擇好一些的,有利於行筆。
紙:宣紙,生宣熟宣以及幾成熟都是根據字體來選擇,具體可以咨詢售賣的店家。同時建議剛開始使用毛邊紙練習,節約成本。
硯:主要用於盛墨汁及蘸筆、舔筆。
筆洗:盛清水,用於清洗毛筆。
氈子:毛氈,墊在紙下面,防止弄臟書案,以及「跑墨」。
鎮紙:壓住紙張,可減少紙張的皺褶對寫字的影響。
此外,根據需要,還有筆架、印章、印泥等。
⑷ 學生在教室裡面搭建機器人是什麼
為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與實踐能力,學校專門配有一間高端的「未來教室」,「未來教室」裝修精美,設備齊全,配有集「互動」、「協作」、「分享」於一體的現代學習桌椅和多種類型的機器人設備以及VR設備(虛擬現實設備)。機器人設備有:Jimu機器人、樂高機器人、集控機器人、Alpha1機器人、Alpha2機器人、Nao機器人、毛筆書法機器人。
⑸ 中國有沒有毛筆寫字機
1、有。
1、這類寫字機多用於展示,使用價值低,實際上毛筆字印刷字體種類豐富,直接印刷就行。
⑹ 毛筆的製作方法和技術
毛筆手工製作方法和技術:
1、毛料選取
各種筆類,有其特殊筆性,而毛料則能決定筆用途,例如:軟毛系列,以羊毛為主,硬毛則以狼毫、馬毛、豬鬃、尼龍絲等為第一優先;除毛之種類外,毛之長度、粗細、生長及取用季節,亦是列為生產成本及毛筆用途的考慮重點。

5、調配毛料
一枝筆的形成,很少是單種毛料所製成,大部分是兩、三種以上的毛料所混合,為能配合的恰到好處,則需有很豐富經驗才可辦到,因此調配毛料都由老師傅親自操作。
6、切定筆形
筆鋒之尖粗、胖瘦、長短,和筆形之順暢與否,深深影響筆性,所以調配好之毛料需再予分別切出形狀,才能符合筆性之所需,故切刀為制筆成敗之關鍵,因此持刀者通常是廠家之負責人。
7、梳整混合
將調好切妥之毛料,以骨梳多次混合梳整,使得各種毛料分布均勻,如此,做好之筆於書寫時,筆形不致歪斜。
8、卷制筆蕊
梳混好之毛片,取一部分打平,然後於手掌上卷製成筆蕊,再彈墊筆根,使毛根平整,若有未平之筆毛,則用包皮刀予以剔除。
9、包卷蒙皮
兼毫筆毛外層,通稱包皮,筆蕊形成後,以卷制筆蕊方式蒙上包皮,然後調整筆鋒,並將毛尖斷鋒挑除,於此,書寫才能流暢。
10、綁固筆頭
筆頭完成之最後一道手續,即是用線將筆頭綁緊,過去大都使用綿線,如今則以尼龍線居多;此項手續一定須在筆頭晾乾後,才能動作,否則綁起來就不扎實,筆頭未綁固,筆毛極易松脫,如此毛筆就會有大量掉毛現象。
11、選用筆桿
筆桿材質甚多,如竹子、木材、玉類、瓷器、象牙、牛角、塑膠...等等,一般市面高級毛筆以牛角桿居多,學生用筆則以塑膠桿或竹桿較普遍。
12、膠粘筆頭
筆頭粘上筆桿後,一枝毛筆即可謂大功告成;早期以松膠為主要要粘劑,現則以俗稱「鐵膠」之強力膠居多。
13、刷毛定形
刷毛目的在於打凈毛屑,定形則增加新筆之美觀;定形膠以類似洋菜之海菜膠為主。
14、筆桿刻字
筆桿字體可分為雙刀、刀半、單刀三種,雙刀系以橫用刀(單刀)及直用刀刻出,字體可顯出楷書筆畫;單刀,顧名思義即是以一枝刀來完成,字體以行、草書較多;刀半為單刀刻後,再以直刀修飾筆劃,字體趨向行、楷書。
經過以上大大小小72道手工製作程序,一隻合格的毛筆終於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