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設備維護及保養
⑵ 設備維護管理方案
設備維護管理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台賬管理。設備名稱,規格,參數回,部門,答位置等等信息的管理。
2,設備檢查管理。設備有日常的常規管理,有固定周期的來中期管理,有一年一次的大檢查管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設定日期排程,人員任務分配;並記錄人員工時,工作完成情況等等。
3,故障報修。設備發生故障後,要報修;報修後需要指定人員維修;維修過程需要記自錄規范;維修結束後需要審批是合格還是不合格。
4,備品備件的管理。備品的庫存管理,入庫,申領,出庫等各個環節管理。
5,數據報表,數據分析。故障的統計分析,人員道工時的統計分析,以及其他各種報表的生產。
6,人員管理。新增賬戶,許可權配置,組織結構等等。
7,設備運行狀態監測。通過物聯網技術,監測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各個參數,比如電流,電壓等等。
更多內容歡迎瀏覽璞華大數據!
⑶ 如何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及管理
企業培訓
如何做好和加強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工作
在設備管理中設備維護保養只是個概念,如何進行量化,我們是用設備管理的「五率」來體現的,即:設備「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養達標率、運轉率」。
龍潭水泥有限公司是集團公司水泥產業的小企業。在設備管理中我們堅持以提高設備運轉率為重點、以強化設備維護保養為主線、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為目標,遵循「學習、調整、總結、提升」的管理思路,強化四個管理,全方位開展設備升級達標活動。提高了設備的運轉率和出力率,為水泥產量超歷史,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強化基礎,確立標准,建立機制
設備維護保養必須從基礎管理抓起,一是量化設備維護保養指標,二是確立工作標准,考核機制,加大考核力度。在設備管理中設備維護保養只是個概念,如何進行量化,我們是用設備管理的「五率」來體現的,即:設備「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養達標率、運轉率」。以設備運轉率為重點,確立了五項考核指標,並以生產計劃的形式每月下發到各車間;指標量化後圍繞強化設備的維護保養制定了設備維護保養工作標准,工作責任制,事故責任追究制,建立班組、車間(處室)、公司「三級」考核體系。把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做為設備管理中的重點與效益工資掛鉤,依據標准細化了考核內容,每月由機動部對各單位完成情況進行月份考核。考核不講客觀、不講情面,起到了激勵先進,約束後進的作用。這樣,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保養就做到有章可循並形成了管理有目標、工作有標准、效果有考核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體制。 管理日常化,維護保養經常化
在建立機制的基礎上,我們把維護保養的內容和標准溶解到設備管理活動當中去,使維護和保養工作做到了有質、有量、有形、有效的開展,做到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經常化。 第一、以責任區形式開展「包機組活動」。依據生產崗位和維修人員的配備情況劃分責任區,成立了由 「機、電、儀、操」人員組成的包機小組。開展了以「包一、二級保養」、「包巡檢」、「包治漏」、「包隱患整改」、「包管理」的「五包」為內容的包機組活動。由於包機組職責清晰,標准明確,做到了一、二級保養和小事不出包機組。 第二、開展設備故障狀態檢測分析活動,確保裝備的技術素質。
設備故障率的高低是反映設備技術素質好壞的重要指標,也反映了設備維護保養的質量。因此,我們在燒成、製成、原料、電儀車間開展了設備故障狀態檢測活動,成立了由車間領導、技術人員、有經驗的維修和操作人員組成的設備故障狀態檢測小組,定期對設備運行和設備故障狀態進行分析並制定處理預案。同時,機動部成立了公司設備故障狀態分析小組。負責全公
企業培訓
司各專業設備和難度較大設備故障的分析及處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的改善了設備技術狀況。
第三、抓「三級四檢」降低設備故障。
「三級」是公司、車間、班組對設備的三級檢查。四檢是公司機動部的月檢;車間的周檢;設備專業管理人員和維修工的日檢;崗位操作人員的點檢。在「三級四檢」中,機動部的專業管理人員每天到現場,對車間設備管理人員和維修工的日檢和設備保養情況進行檢查和督導,引導員工循規守紀和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設備管理人員和維護保養人員在巡檢中,採取用人體的感官對運行中的設備進行「聽、摸、查、看、聞」對重點部位進行檢查。用「看其表、觀其型、嗅其味、聽其音、感其溫」的方法來判斷和分析設備故障的隱患。 第四、抓好設備潤滑的「五定」、「三過濾」。
潤滑是設備維護保養重要手段。在設備的潤滑中我們主要抓了三點:一是細化職責和制定潤滑標准,做到「五定」,即:定人員,定時間,定注油點、定油量、定油質。使崗位人員明確所屬設備的潤滑點及潤滑油種類並以圖表的形式上牆,做到了點點有人管,事事有專責;二是,在設備集中的地方設立了四個潤滑站,配備和完善了潤滑工具。潤滑油做到了三級過濾,即大捅到小桶、小桶倒油壺、油壺到設備的潤滑點;三是制定了考核制度。由於三個方面落到實處,多年來公司沒有發生過因油質、油品、潤滑不良所引起的設備潤滑設備事故。 第五、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鞏固設備維護保養工作標准。
為了鞏固和保持設備維護保養的標准,我們在設備管理上嚴格執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產和工作情況的同時,交設備運行和使用情況;交不安全因素,預防措施和事故的處理情況;交三級過濾情況,交滴漏跑冒情況。「三不交」是:遇有設備事故沒處理完不交;設備問題不清楚不交;設備衛生不達標不交。原料車間破碎機、皮帶崗位,製成車間的包裝、烘乾機崗位,燒成車間的熟料提升機崗位,由於工況差、粉塵大,設備的保養和衛生工作量大,交班時設備的保養就得一個多小時,崗位員工從無怨言,主動自覺地完成當班的各項任務,做到(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交文明班、標准班。
強化操作環境管理以「治、理」並進的規范管理,提升設備維護保養綜合效果
在抓設備維護保養中,我們堅持「治、理」並進的原則,把治理操作環境做為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對崗位,設備周圍,建築物,揚塵點等進了整頓和治理,使操作環境做到了整潔。 強化「人本」管理。更新觀念,提高素質,為維護保養提供了保障
企業管理五要素中人是關鍵要素。只有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設備維護保養取得成效。因此,在設備的維護保養中我們始終把更新員工的思想觀念和提高技術素質做為重要工作來抓。在員工中進行了以「降低設備故障,就是效益」為主題的大討論。使員工從「要我管好設備,做好設備維護保養」,向「我要管好、維護保養好設備」的思想轉變。在實現觀念轉變中,重點克服了員工中存在的「設備不壞只管轉」的拼設備思想和滿足於「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標准,堅持常年不斷對自己責任區的設備隱患,缺陷等問題開展 「查、擺、找」和「整、治、升」活動。抓設備管理不但要增強員工的理念,而且還要培養和提高員工過硬的操作技術和維修技術,只有兩者的統一才能充分發揮員工在設備管理、維護保養工作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我們以車間為單位對設備的操作和維修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培訓。同時不間斷地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在維護和生產崗位上設立了練兵卡。採取對崗位操作和設備維護人員進行應知應會的培訓,
企業培訓
及現場模擬設備事故處理等形式,使設備的操作和維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業務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
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保養中,領導重視與否是關鍵。我公司各級領導齊抓共管,一把手掛帥、主管領導親自抓,車間各單位把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列入管理的重要日程。正是這些具體工作使設備維護保養取得了一定效果。
⑷ 淺談如何做好機械設備的管理及保養
備維護的四項要求
(1)整齊: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齊;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線路管道完整。
(2)清沽:設備內外清潔;各滑動面及絲杠、齒輪、齒條等無油污、無碰傷;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氣、不漏電;切屑垃圾清掃干凈。
(3)潤滑:按時加油換油,油質符合要求;油壺、油槍、油杯、油氈、油線清潔齊全,油標明亮,油路暢通。
(4)安全:實行定人定機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設備結構和遵守操作規程,合理使用設備、精心維護設備、防止發生事故。
現場設備維護管理的內容
設備維護工作,按時間可分為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按維修方式可分為一般維護、區域維護和重點設備維護。維護工作內容大致包括;查看、檢查、調整、潤滑、拆洗和修換等項現場管理維護工作。
設備的區域維護
設備的區域維護是企業按照生產區域設備擁有量或設備類型劃分成若干區域,維修工人有明確分工並與操作工人密切配合,負責督促、指導所轄區域內的設備操作者正確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維護設備;進行巡迴檢查,掌握設備運行情況,並承擔一定的設備維修工作;負責區城內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考核指標落實。區域維護是加強設備維修管理為生產服務,調動維修工人積極性的一種崗位責任制。
區域維護的工作內容是:
A、每日值班維修工人對負責區城內的設備主動巡整一次安裝水平和精度,並作出詳細記錄,存檔備查。
C、對環境有特殊要求(恆溫、恆濕、防振、防塵)的精密設備,企業要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的精度、性能不受影響。
D、精密、稀有、關鍵設備在日常維護中一般不要拆卸零件,特別是光學部件。必須拆卸時,應由專門的修理工人進行。設備在運行中如發現異常現象,要立即停車,不允許帶病運轉。
E、嚴格按照設備使用說明書規定的加工范圍進行操作,不允許超規格、超重量、超負荷、超壓力使用設備。精密設備只允許按直接用途進行精加工,加工餘量要合理,加工鑄件、毛坯面時要預先噴砂或塗漆。
F、設備的潤滑油料、擦拭材料和清洗劑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規定使用,不得隨便代用。潤滑油料必須化驗合格,在加入油箱前必須過濾。
R、精密、稀有設備在非工作時間要加防護罩。如果長時間停歇,要定期進行擦拭、潤滑及空運轉。
W、設備的附件和專用工具應有專用櫃架擱量,要保持清潔,防止銹蝕和碰傷,不得外借或作其它用途。
設備潤滑工作是機器設備現場使用與維護的重要環節。正確、合理地潤滑設備能減少摩擦和設備零部件的磨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降低功能損耗,防止設備銹蝕和受熱變形等。相反,忽視設備潤滑工作,設備潤滑不當,必將加速設備磨損,造成設備故障和事故頻繁,加速設備技術狀態劣化,使產品質量和產量受到影響。因此,設備管理、使用入員和維修人員都應重視設備的潤滑工作。
現場生產設備漏油治理標准
(1)滲油:油跡不明顯,在油跡被擦凈後五分鍾內不出現油跡者為滲油。
(2)漏油:油跡明顯,有的形成油滴,在油跡或油滴被擦凈後五分鍾內出現油跡或油滴的為漏油。
(3)漏油點:有一條明顯油跡或一個油滴的,為一個漏油點。
(4)不漏油設備:靜結合面不滲油,動結合面不漏油者,為不漏油設備。80%的結合面不漏油,且漏油的部位三分鍾內漏油不超過一滴者為基本不漏油設備。
(5)嚴重漏油設備:設備有下列情況之一,或一個漏油點一分鍾滴油超過三滴者,為嚴重漏油設備。
(6)一般漏油設備:凡有漏油現象,但不夠上述嚴重漏油程度的,為一般漏油設備。
(7)治理合格:靜結合面不滲油,動結合面(除手潤滑的導軌、絲杠、光杠等處的所有運動部位)不漏油。
⑸ 如何做好和加強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工作
要做好機械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具體內容包括以下4個方面:
(1)加強設備的保養工作,防版止誤權保,杜絕漏保。由於保養不當是造成設備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保養工作必須強制執行。機務管理者要按照機械保養使用說明書制訂切實有效的保養計劃,並與機駕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隨時抽查保養的落實情況,因此保養工作要從源頭抓起,並防止以修帶養。
(2)加強設備的日常檢查工作,檢查結果應詳細記錄,不但要包含以往的維修保養記錄、換件記錄,而且要包含日常使用情況和工作量的記錄,以便分析、判斷機械故障,及時而准確地消除故障隱患。
(3)機務管理者應及時掌握情況、了解全局,作出合理、詳細的機械維修計劃,並對維修作業、采購活動作出指示和監督,避免不必要的維修及其費用的浪費。
(4)加大機務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機械維修、保養規章制度,強調機務管理作用;完善數據統計系統,對大小故障建檔備案;對機駕人員和機務管理人員做到責任明確,獎罰分明;對采購、加工配件等工作加大監管力度,保正機械配件的質量和數量。
⑹ 如何做好設備維護與管理
設備管理
(一)設備使用規程的內容:
1.設備技術性能和允許的極限參數,如最大負專荷、壓力、溫度、屬電壓、電流等; 2.設備交接使用的規定,兩班或三班連續運轉的設備,崗位人員交接班時必須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轉的異常情況,原有缺陷變化,運行參數的變化,故障及處理情況等; 3.操作設備的步驟,包括操作前的准備工作和操作順序; 4.緊急情況處理的規定; 5.設備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非本崗位操作人員未經批准不得操作本機,任何人不得隨意拆掉或放寬安全保護裝置等; 6.設備運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設備維護規程的內容:
1.設備傳動示意圖和電氣原理圖; 2.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和要求; 3.定時清掃的規定; 4.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各項檢查要求,包括路線、部位、內容、標准狀況參數、周期(時間)、檢查人等; 5.運行中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6.設備主要易損件的報廢標准; 7.安全注意事項。
⑺ 如何進行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是以設備為研究對象,追求設備綜合效率,應用一系列理論、方法,通過一系列技術、經濟、組織措施,對設備的物質運動和價值運動進行全過程(從規劃、設計、選型、購置、安裝、驗收、使用、保養、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科學型管理。
企業設備管理規章制度
(1)設備前期管理辦法或制度 (2)設備使用與維護管理辦法或制度 (3)設備潤滑管理辦法或制度 (4)設備檢修管理辦法或制度 (5)設備備件管理辦法或制度 (6)設備技術改造管理辦法或制度 (7)設備事故管理辦法或制度 (8)設備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或制度 (9)設備檔案管理辦法或制度 (10)設備統計管理辦法或制度 (11)設備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或制度 (12)設備工作考核與獎懲辦法或制度。
設備的管理:
一、要注意高溫天氣對設備的影響,持續高溫,設備高效運轉,需要注意溫度過高的問題,防止設備燃燒和毀壞; 二、要注意雨水對設備的影響,進入雨季,空氣潮濕,雨水多而勤,設備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 三、要注意連續工作對設備的影響。野外工程項目,都在搶時間,爭速度、連續作戰,設備也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但設備保養、維護一定要跟上。 四、要注意設備狀況,設備高效運轉,難免因「疲勞」出現損壞或不在正常狀態工作,切不可「蘿卜快了不洗泥」。帶病作業,必然造成大的損失。 五、要注意對「新手」的培訓。生產大忙季節,難免招用一些臨時工。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也陸續前來報到,對他們的工作熱情應當鼓勵,但是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使用的的防護措施,一定要向他們交代清楚,經考核他們確定掌握這些技術後,方可上崗,否則,決不能開綠燈。 六、要注意加強對設備管理制度的學習,設備使用是有嚴格規定的,必須經常學習,否則就是老職工也會淡忘,而不按制度規定領用設備,就難以落實設備管理制度,就有可能造成對設備的損害和對使用者本人的傷害。因此,要經常學習設備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開展工作。 七、要注意整改設備隱患。「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已知的各種設備隱患,如鑽機防護設備不全、機器漏油漏電、開關不靈活、儀表刻度不準等等,要逐一檢查核實,校正完善,確保設備完好率。 總之,工作越忙越要注意安全,設備使用率越高,越要加強檢修,任何疏忽、僥幸都會釀出不安全的禍端
⑻ TPM管理怎樣做好機械設備的維護
TPM管理怎樣做好機械設備的維護:
首先操作人員和檢維修人員應以主人翁的態度,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用嚴肅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維護好設備.堅持維護與檢修並重,以維護為主的原則.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確保在用設備完好.
同時,操作人員對所使用的設備,通過崗位練兵和學習技術,做到"四懂、三會":懂結構、懂性能、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在發現設備運轉不正常、超期未檢修、安全裝置不符合規定應立即上報,如不立即處理和採取相應措施,立即停止使用.
其次,對於設備使用人員來說,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齊,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線路、管道完整.要保持設備內外清潔,無油垢,無碰傷,各部位不漏油、水,垃圾清掃干凈.做到按時加油,油質符合要求,保持油路暢通.
定人、定機,遵守操作規程,合理使用,監測異常,不出事故.要認真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超負荷使用.能夠配合維修人員及時排除設備故障.並且要做到設備專人使用,非經主管允許,非操作人不能使用和改動設備.
⑼ 怎麼才能管理好設備 保養維護
要管理好設備,本人認為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需要公司上層領導的大力支持;
第二,專業管理人員必須了解設備管理的「四懂三會」;
第三,要有相關制度、檢查表、考核方法;
第四,最主要的就是,堅持不懈,一字不差的執行,執行,再執行。
目前設備管理行業最缺的就是堅持不懈的執行,制度很多,但執行不徹底,就等於做表面文章。
⑽ 如何做好設備維護與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設備運行管理制度
一、 管理區域內驗收交接應移交有關機電設備檔案資料,包括設備產品合格證、施工圖、接線圖、試驗報告、說明書等,綜合部檔案室設專櫃保管。
二、 管理中心建立設備運行檔案櫃,保存設備技術資料、設備台帳、設備運行管理資料和維修資料等。
三、 值班員和維修人員做好智能控制、消防、水電、電梯等設備的值班記錄和各種設備的巡視檢查和保養記錄,並有記錄人的簽名。
四、 所有記錄以月為單位整理、裝訂成冊,歸檔管理。
五、 定期對設備管理記錄進行統計分析,掌握設備運行情況。
六、 借閱查找設備管理記錄應辦理相關手續。
七、相關文件記錄:無
設備管理交接班制度
一、 值班人員應按統一安排的班次值班,不得遲到、早退、無故缺勤,不能私自調班、頂班。因故不能值班者,必須提前徵得領班同意,按規定辦理請假手續,才能請假。
二、 交接班雙方人員必須做好交接班的准備工作,准時進行交班。交接班的准備工作包括:查看運行記錄;介紹運行狀況和方式,以及設備檢修、變更等情況;清點儀表、工具;檢查設備狀況;等等。交班時,雙方領班在值班日誌上簽字。
三、 在下列情況下不得交接班:
1、 在事故處理未完或重大設備啟動或停機時;
2、 交接班准備工作未完成時;
3、 接班人數未能達到規定人數的最低限度時;
4、 領辦或由主管指定替代領班的人未到時;
5、 接班人員有酒醉現象或其他神志不清情況而未找到頂班人時。
四、相關文件記錄:無
設備管理報告制度
一、 下列情況報告班組長:
1、 主要設備非正常操作的開停、調整及其他異常情況;
2、 設備出現故障或停機檢修;
3、 零部件更換及修理;
4、 維修人員的工作去向,客戶維修材料的領用;
5、 運行人員暫時離崗;
6、 對外班組及上級聯系。
二、 下列情況必須報告技術主管:
1、 重點設備非正常操作的啟停、調整及其它異常情況;
2、 採用新的運行方式;
3、 重點設備發生故障或停機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