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頻變壓器的應用分析
音頻變壓器的應用分析
音頻變壓器是工作在音頻范圍的變壓器,又稱低頻變壓器。工作頻率范圍一般從 10~20000Hz。常用於變換電壓或變換負載的阻抗。下面是由我為大家分享音頻變壓器的應用分析,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一、使用音頻牛的意義探討
很久以前就知道音頻牛這東西存在,但一直覺得沒什麼意義,因為再好的牛,各項參數也不如電容,更不如直通,除非是膽機這類因為喇叭阻抗匹配的問題不得不用,平時可以用電容耦合的為什麼要用牛。
從原理來說,音頻變壓器和普通電源變壓器沒什麼兩樣,而且作為電感來說,電流頻率越高,呈現的感抗也越大,對音頻的高頻會有一定的影響。無論如何,用音頻信號通過牛以後,參數指標來說肯定是變差的。
在音響(包括專業音頻設備)上使用音頻牛,我想到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1、阻抗和電壓變換,這個原因和膽機用輸出牛一樣,當然阻抗變化的同時必然伴隨電壓的變化;
2、平衡——非平衡之間的轉換。 曾經見到很多人探討怎樣把平衡轉單端,或者單端怎樣轉平衡,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直接把平衡口的冷端懸空,也可以用專用IC或普通運放做轉換電路,也可以用音頻牛進行轉換,以上三種方法都各自有利弊,但我個人的喜好當然是用音頻牛轉換了,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用供電,信號波形沒有明顯損失(相對直接舍棄冷端的做法);
3、音頻信號耦合。可以取代電容耦合,因為牛輸出也是不會有直流的;
4、音染用,使音色更厚實、高頻更順滑。
二、實際體驗
去年了解了一些專業的音頻設備,包括一些NEVE、SSL、STUDER這類的線路放大還是話筒放大,雖然核心也是運放或者三極體放大,但萬元級以上的話放普遍用上了輸入牛,有的還用了輸出牛。這些廠家不可能不知道用牛做耦合的指標會比電容差,但為何還普遍使用?
經過對比其他錄音愛好者用不同的版本錄音(比如SSL4000有帶牛輸入和不帶牛輸入的版本),發現有牛的高頻沒這么亮,但是感覺厚度更好,溫暖而有密度感。不帶牛的版本解析度更高,但是聲音偏向單薄。
我的結論就是客觀來說牛會讓指標變差,但主觀會讓不少(未做實際調查,當然不會是100%,所以才叫各有所愛)發燒友聽著更舒服。
至於HIFI設備,用牛的例子就數不勝數了,比如很久以前樂林LM3886並聯的功放MODEL 10,很多發燒友也仿製過,但這么多仿製的發燒友作品中,一個關鍵的核心卻沒有仿,就是MODEL 10使用了JENSEN JT-10KB-DPC輸入牛,仿製作品中卻幾乎沒有人仿了這個關鍵部分。難怪說零件、電路結構甚至布線都仿了原版,聲音風格卻差別很大。
三、關於JENSEN音頻牛的分類和選擇
今年主要玩了一些JENSEN的音頻牛,所以在這里就以這個品牌的音頻牛分類及選擇談談自己的看法,而其他品牌的音頻牛,分類和運用是大同小異的`。我們看牛的參數,主要有輸入輸出阻抗、頻響、失真度、信號增益(可能是正可能是負)。
JENSEN牛主要分三個系列,一是LINE IN-線路輸入牛,二是LINE OUT-線路輸出牛,三是MIC IN-話筒輸入牛。 下面一一講解:
1、LINE IN線路輸入牛
在JENSEN里又分為“標准”和“高性能”系列,照我看來,這兩個系列在參數上,主要是頻響和失真後者要好一些,但這個“好”也已經是小數點後兩位數的差別了,或者說已經超過人耳的分辨范圍了,而價格差距一般在30、40美元一個,這個看需求選用即可。
最大的區別,就是“高性能”系列信號衰減十分大,比如JT-6110K-B這個型號,牛輸出的電平比輸入時小12dB,換來的好處就是,輸入阻抗高,輸出阻抗低,低至80歐左右,可以說和運放的輸出驅動力基本相當了。
這種牛,適合驅動輸入阻抗低的放大電路,比如很多功放為了減少噪音,使用的音量電位器只用到10k。或者驅動多個輸入端並聯的放大電路。而為了彌補輸入牛衰減的信號,需要在功放的增益上適當提高,否則整機出來的最大功率會明顯變小,直觀感受就是音量電位器調到接近最大音量才足夠。
“標准”系列的JENSEN輸入牛信號衰減就不大了,一般在3dB左右,甚至無需在功放增益上特地去修改,也不會影響正常的使用,但其輸出阻抗較高,一般在幾K的幅度,適配輸入阻抗較高的功放電路。
2、LINE OUT線路輸出牛
輸出牛就沒那麼講究了,大多數輸出牛都是1:1輸出的,就是電平不變,當然這個是理論值,任何變壓器都會有損耗,比如JT-123S輸出電平就會衰減1dB左右,而輸入阻抗是680歐,輸出阻抗是80歐,驅動力和一般運放輸出相當。
因為輸出牛的輸入阻抗相對比較低,通常都在600歐前後,因此JENSEN原廠是推薦用分立運放來驅動的,以至於自己還開發了一個JE990運放做驅動輸出牛專用。
當然用普通運放直推輸出牛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從阻抗來說是可以驅動的,但實際聽起來用普通運放和分立運放推音色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普通運放聽感較單薄。
3、MIC IN話筒輸入牛
MIC IN自然主要用途就是在話筒放大器的輸入上了。常見的專業錄音話筒基本都是150~200歐左右的輸出阻抗,而一般推薦話放的輸入阻抗是10倍的話筒輸出阻抗,因此多數話筒輸入牛的輸入阻抗都設計在1.5K。
最大區別的地方就是增益比,話筒輸入牛隻有極少數是設計無增益的,多數型號都是有增益的,比如JT-150K-E為10倍放大,20dB。輸入牛帶增益目的是為了減少後面放大電路的增益負擔,放大電路的增益越小,自然電路的指標就越好。但是還是那個道理,牛本身只會自身損耗能量,也不可能創造能量,所以1:10的放大代價就是輸出阻抗高達17K,因此官方建議此型號的牛適合用在電子管話放上,就是因為考慮電子管的輸入阻抗較高,容易匹配。
晶體管類型的話放,輸出阻抗就應該要低一些,與此同時增益倍數自然就下降了。比如1:8、1:5、1:2的話筒輸入牛都是常見的。當然話筒輸入牛帶電壓增益的特性也使它們適用於LP唱頭放大。
四、牛的參數解讀和對實際應用的影響
通常來說,正規廠家的牛,每個型號都會有對應的DATASHEET詳細說明牛的外形尺寸和參數。外形就不多說了,我們以JENSEN常見的JT-11P-1HPC這個輸入牛的官方資料做解讀。重點解讀對於我們DIY來說需要考量的指標:
1、“Input impedance, Zi”一項是指輸入阻抗,典型值為14.1K,中間是測試的條件(測試時使用的信號頻率和電平)和線路。
這個輸入阻抗說明,前端如果是普通運放或者常見的晶體管輸出電路的話,比如DAC等,是可以輕易驅動這個牛的。
2、“Voltage gain”則是電壓增益的意思,就是說經過這個牛之後,電平增加了多少,表中典型值是-3dB,意味著經過牛之後,電平會被衰減3dB。這個值不是很大,無需改變原來放大電路的增益倍數。
有的牛對信號衰減達到12dB以上,這就要注意調整原來電路計劃的放大倍數了,否則很可能做出來的功放、耳放電位器調到頂,音量也不能滿足。
3、“Magnitude response”則是指牛對20HZ和20KHZ的響應,對於幾個著名品牌的音頻信號牛來說,這個指標都是很好的,基本不用擔心在人耳的頻段內有問題。
4、“Distortion (THD)”是指失真度,在1KHZ和20HZ下分別測試的指標,通常也是比較高的,足以滿足HIFI要求。
5、“Output impedance, Zo”指的是輸出阻抗,典型值為3.2K。
6、“DC resistances”顯示的是初級和次級繞組的直流電阻。
其他關於電容量、存儲溫度、擊穿電壓等參數,通常使用中較少用到,就不再一一解讀。
解讀完參數,我們再以用輸入牛做一台前級為例。既然用牛輸入,就沒有必要隔直電容了!
首先確定是牛應該在電位器前還是在電位器後,這個在實際運用中很少看到探討,沒有經驗可取。我個人運用會放在電位器前面,因為牛的輸入阻抗比放大電路部分低,而電位器的輸入輸出阻抗又是變動的。
如果使用上述的JT-11P-1HPC這個型號的輸入牛,前端17K左右是輸入阻抗對DAC來說完全沒問題,輸出3.2K的阻抗,驅動50K的電位器也綽綽有餘,但如果用10K的電位器,則對牛輸出的負擔略重。再參考牛的電平衰減,只有3dB,無需考慮刻意增加電路的放大倍數。
作為前級輸入,通常要設置2組以上的輸入口,這里為了說明,設計了一組平衡輸入一組單端輸入的接法,如果需要多組平衡或者多組單端的,可以此接法作為參考:
平衡輸入口時,牛還兼顧了平衡——單端的轉換,而且是無源轉換,這點也是用牛的一個好處,比簡單將冷端接地的粗暴轉換方式更科學合理。
需要說明的是,圖中打*號的接地點是平衡輸入口1腳,因為通過模擬得知,平衡輸入的1腳是否和電路的地相連,對電路工作無影響,如果共地造成了環路噪音,可以不接。而單端的輸入,則是可以完全做到物理連接的隔離,對提高電路信噪比很有好處。
再以我自己DIY的話放為例,這里使用了JENSEN JT-115K-E這個輸入牛,這個輸入牛的放大比例為10倍,輸入阻抗為適應多數話筒的1.5K,輸出阻抗達到37K,這樣的牛驅動能力很弱,好在還可以驅動後面的運放。
好處是,自身有了電壓增益,可以在保證整機增益的情況下,減小運放放大部分的增益,對放大電路的信噪比和失真有利。
最後,作為信號輸出牛,大體原則和輸入牛一樣,只是輸出牛的阻抗更低,比如這個JE-123S,輸入阻抗為680歐,多數運放和小功率晶體管電路均可以驅動,輸出阻抗為80歐,可以驅動後級,甚至高阻耳機。
;❷ 專業錄音棚是用什麼錄音的,是電腦加軟體還是專門的錄音設備
打造你的個人錄音棚
打造你的個人錄音棚
張火(大覺者)/文
文章出處:MIDI音樂製作雜志
一提起「錄音棚」這三個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滿屋令人眼花繚亂的設備、象飛機駕駛艙般密密麻麻的按鈕、碩大無朋的調音台以及它們動輒上萬甚至幾十萬元的天價……是的,「錄音棚」這個詞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是屬於專業人員的,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一般的音樂愛好者根本無法涉足。
然而,隨著電腦性能和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藉助強大的CPU、大容量內存和海量硬碟,電腦和軟體所能做到的事情越來越多,數字錄音已經再也不是什麼神秘的行業。由於有了軟音源、軟效果器、軟調音台等等強大的軟體和專業音效卡的性能,一台電腦、一個專業音效卡和一支好的話筒便可以構成一套個人數字錄音系統,而且,其性能完全可以媲美那些昂貴的傳統錄音器材。可以說,數字時代已經為每一位音樂愛好者敞開了音樂製作的大門,把錄制自己專輯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在這篇文章里,就讓我們來打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個人錄音棚!
一.電腦。
一般來說,個人的小型音樂工作室里,所有工作都要由電腦來完成。就現在來言,主頻2.4G以上的Pentium4或賽揚處理器就已經足夠了。由於軟效果器在工作的時候,CPU資源佔用時很大的,專業用戶可以選擇主頻3G以上的處理器。
製作音樂,建議自己裝機而不要買品牌機。因為目前品牌機主要是為家用而配置的,其機箱、擴充位、硬碟、內存、音效卡、主板等配置都根本不適合進行專業製作。自己裝機,在配置上可以有更自由的選擇,升級和擴充也很方便。同樣的價格,自己裝機的檔次可以更高一些。在工作室中,一般不考慮使用筆記本電腦或移動PC,因為這類電腦的音效卡等配置更是根本不適合錄音,且升級和擴充都很不方便,工作穩定性也較差。但有人使用筆記本電腦加上外置USB或者火線音效卡用來錄制現場,這另當別論。
很多專業的音樂人使用蘋果電腦來製作音樂。由於市場上的蘋果電腦均為原裝機,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也均為正版,所以系統運行非常穩定。在國內,目前蘋果電腦主要用來運行Protools軟體。這是一個集MIDI製作和音頻編輯系統為一身的數碼音樂工作站系統,功能相當強大且性能非常穩定。筆者工作的錄音棚使用的便是這種Protools蘋果電腦系統。但由於蘋果機價格昂貴,且國內應用軟體較少見,目前一般都是在專業錄音棚里作為運行Protools的專業設備來使用。雖然PC兼容機的性能和穩定性較蘋果機要差些,但其價格低廉,且各種軟體資源十分豐富,所以做為個人錄音棚,我們一般都是使用PC兼容機和Windows操作系統。
目前,市場上有大小兩種電腦機箱。小機箱是為家用而設計的,外觀漂亮,占空間小。但是,它一般只有一個五寸驅動器機位,且必須使用小主板,擴充也很麻煩。用來製作音樂的電腦最好使用擴展位多、散熱好的大機箱。專業用戶可以選擇伺服器專用機箱。
製作音樂的電腦最好使用Intel原裝主板或使用Intel晶元的名牌主板,以保證系統的穩定和兼容性。盡管現在音效卡廠商已經盡可能的使自己的產品能夠兼容威盛主板,但專業音效卡和威盛主板不兼容的現象還是經常發生。
電腦的硬碟要盡量大,因為音頻文件都十分龐大,一分鍾CD音質的音頻數據大約需要10M的硬碟空間。而且,現在新出的音樂軟體也越來越龐大,各種Wav格式的音效片段也相當龐大。所以,如果你打算用電腦進行多軌錄音和音頻編輯甚至視頻處理。購買一個120G以上的硬碟是必需的。建議專業用戶使用200G以上的硬碟陣列。
錄制音頻對內存的要求也很高,原則上越大越好。因為實時軟效果器在工作時,要佔用大量的內存資源。如果內存不夠,系統就無法工作。512M的內存現在已根本不算大,建議專業用戶將內存擴至1G以上。
顯示器和顯卡雖然與錄音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但考慮到製作音樂要較長時間坐在機器前並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所以應盡量選擇好一些的顯卡來保證軟體運行的視覺流暢,使用好的顯示器以保護視力和減少輻射。建議使用17寸蔭柵純平或TFT液晶顯示器。建議專業用戶選擇雙頭顯卡,配備雙顯示器,這樣在使用Nuendo等軟體時操作會非常方便。
做為音樂愛好者,目前的主流機型完全足以進行音樂的製作。但是,如果你想以音樂製作為職業,想讓製作出的音樂盡可能更好些,那麼,呵呵——當前速度最快的CPU,最大的硬碟和最大的內存。
二.音效卡
音效卡是電腦中唯一與聲音處理有關的設備,也是最重要的硬體設備之一。錄音時,來自話筒或調音台的音頻信號都是要經過音效卡進入電腦,因此音效卡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使用音效卡主要是使用它的音頻處理效果。在錄音時,音效卡上的數模轉換器將來自麥克風的模擬信號變成數字信號,回放時則相反。而音效卡完全暴露在電磁環境惡劣的電腦機箱中,所以音效卡的質量也就很重要。專業的錄音音效卡抗干擾能力很強,有的音頻工作站系統使用昂貴的全外置數模轉換器來徹底將聲音處理晶元與電腦隔開。
目前,集成主板上都已經集成了譬如AC97等板載音效卡。這類音效卡檔次很低,可以通過一些驅動程序來提高AC97的性能使其能夠支持ASIO等指標,用來製作MIDI。但作為錄音來說,其音質、性能就和專業音效卡相差太遠了。一般來講,必須在BIOS設置里將板載的音效卡關掉,另行安裝獨立的音效卡。
我們習慣稱音效卡為「民用卡」和「專業卡」兩種。「民用卡」並不是說就不可以用來錄音,像Sound Blaster Live!這樣的音效卡還是完全可以用來錄音的。但專業音效卡在音質和性能上肯定要超過民用音效卡。目前,個人錄音棚里常用的,性價比較高的音效卡有Emu 1212M、M-Audio AP192、Creamware PulsarII、RME HDSP9632等。但我們應該知道,音效卡是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以上都有,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製作目的來決定自己的工作室配置。需要注意的是音效卡的進出口數量。如果你需要錄制多人的樂隊,就最好選擇進出口比較多的音效卡。如果你沒有調音台或者專業話放,就必須選擇帶有話放的音效卡。
三.軟體
做為個人錄音棚,本來在硬體設備上就比較簡陋,那麼軟體上絕對不可以落後。一定要使用最先進、最強大的專業音頻軟體。其實,目前流行的音頻軟體都已經完全滿足我們的需求了。比如Nuendo、Sonar、Cubase等,都集MIDI編輯、音頻編輯為一身,還都配備了軟音源以及軟效果器插件。一般我們還需要安裝Waves等效果器插件。你可不要小看這些軟體和效果器插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們的性能絕不次於那些昂貴的硬體!
四.話筒
我們都知道,話筒是錄音的關鍵。錄音話筒分動圈和電容兩種,在個人錄音棚里,一般都是使用電容話筒。話筒和音效卡一樣,一分錢一分貨。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錄音的目的來選擇使用什麼檔次的話筒。一般來說,千元左右的價位上可以選擇RODE NT2或者NT3;3000元價位上可以選擇 AKG C3000,嘿嘿,如果你是大款,可以選擇U87或U89。呵呵~~
五.監聽
首先要說的是,監聽音箱和我們平常的家用的欣賞音箱不是一個概念。監聽的聲音需要毫無修飾。而欣賞用的音箱都是帶有修飾的,就會蒙騙你的耳朵。比如你使用家用的功放和音箱或者電腦多媒體音箱來做監聽混音,在你的音箱上聽著覺得低音夠了,而實際上根本不夠,或者你覺得低音很小,實際上已經大過頭了。所以監聽很重要。只要有可能,最好是選購一對專業的監聽音箱。
但使用民用的多媒體音箱也不是絕對不行。因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專業監聽。這樣就要求你摸清了你所使用的音箱的脾氣,做到心中有數。比如你知道你的音箱低音比較厚。就讓低音稍小點。另外,藉助頻譜儀軟體,混音的時候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個頻段的情況。還有就是和耳機進行對比。一隻專業監聽耳機比民用的音箱要好多了。
六.房間
過去的大錄音棚都是很講究聲學原理的,還需要各種各樣的反射板材來製造混響。而現在這根本就不需要了,所有的聲音效果都是在電腦里用軟體來製作的,我們需要的,是拾取沒有任何修飾的「干聲」。所以,我們錄音的房間,要考慮的只有兩個目的:隔音和吸音。
首先是隔音。隔音,就是隔住外來雜音的干擾。比如,你正在錄音,外面的街上卻有個人在大叫「磨剪子來鏘菜刀」,你的心情會如何。呵呵~~如果你的房間不隔音,這聲音就會錄進你的作品裡。
隔音材料,可以使用常用的製作沙發的軟泡沫海綿,它的吸聲不是很理想,隔音效果卻很不錯。當然,錄音室的地點最好還是遠離馬路,另外,錄音室設在高樓上,容易受電波干擾。其實,建造錄音室最理想的地方就是地下室了。現在很多樓房都有地下室,這里是最不容易受外界干擾的了。
吸音,就是吸收外來的和室內反射聲的干擾,提高聲音的純度。因為混響是在電腦里加上的,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房間里有混響發生。相反,我們還要盡量避免聲音在房間里的反射,保持聲音純凈。吸音材料,可以用棉被和落地的厚窗簾布,地上要鋪地毯。專業一點的,牆上可以貼滿復合材料做成的那種多孔的白色吸音板。不過這樣還是不夠的,錄音棚里並不需要空空的,放一個棉布質地的大沙發,可以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又可以供歌手休息,一物兩用呢。哈。
你看,個人錄音棚的布置其實就是這么簡單。從前,在音樂工作室里,堆滿了各種昂貴的設備。然而,短短幾年過去,情況卻已是大不相同。那些曾經只有花費巨資才能夠擁有的專業硬體設備,如今隨著計算機運算能力的飛速增長,只需用電腦軟體便可模擬。並且,軟音源、軟采樣器、軟效果器、軟調音台等各種虛擬設備,無論是性能指標還是操作界面的友好程度上,都是傳統硬體設備所望塵莫及的。當然,它們實際能達到的效果除了取決於電腦性能外,還在於音效卡的性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電腦和音效卡性能如此強大的今天,你可以藉助軟體,在你的個人錄音棚里實現幾年前近百萬身價的設備功能!
❸ 掏耳朵的聲音是什麼
掏耳朵聲音大,主要有以下的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掏耳朵的時候,在耳道內操作,可以引起耳道內的耵聹移動、晃動等等變化,從而引起鼓膜振動,導致聲音直接傳導到耳朵里,所以感覺聲音很大。
第二種情況,就是患者掏耳朵之後,使聲音傳導的途徑阻塞變輕了,聲音能夠更好地被吸收,這樣聽的聲音也會更大一點。

歷史發展:
采耳會通過專用工具,把耳道中的耳屎全部清理出來,能防止他們預計堵塞耳朵,造成人類聽力下降,而且這些耳屎清理出來以後,還能防止中耳炎和耳道感染發生,對保持耳朵健康有很大好處。
采耳能調節神經,可以讓人們疲憊的神經得到深度放鬆,能讓人們緊張焦慮的情緒得到調節,這也是人們做完采耳以後,感到身體特別輕松的主要原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采耳
❹ asmr是什麼,為什麼會讓人感覺快樂
ASMR是英文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的縮寫,中文譯為「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在中國也有人將其形象的稱之為「顱內高潮」。指的是因聽覺或視覺上的刺激而讓人產生愉悅感的現象。在Youtube等視頻分享網站上,以ASMR為主題,表現各種各樣聲音的動畫不斷被投稿,甚至有專家指出這類聲音能產生減輕睡眠障礙等醫學性效用。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的小松正史教授(音響心理學)則指出:「人們在將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沒有含義的聲音時容易忘記周圍的雜音,進而產生更容易入睡的效果。」他期待的表示:「也許能應用於睡眠障礙、抑鬱症等的治療。」
❺ 采耳時耳朵響怎麼回事
為為采耳
采耳工具在你耳朵裡面轉動,因為轉到耳膜了,所以發出吱吱咔咔的聲音。這是正常的。
❻ 采耳店安聲控攝像頭合法嗎
在工作場所,一般都是合法的。
1、一般認為,監控設備的安裝和使用應向被監控對象明示。
2、監控設備的安裝位置和使用方式應限定在必要范圍。比如辦公室雖然是公共場所,但辦公室內設的洗手間、更衣室等位置因涉及個人隱私,不能安裝。監控設備的延伸范圍和精度應以必要為限。超出限度的,可能會涉嫌侵犯員工隱私。並不是說在公共場所安裝監控設備就一定不會侵犯他人權益,設備的合理使用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3、監控設備的使用者有義務妥善保管和正確使用有關圖像和音視頻。監控設備可能會產生備份的監控圖像、音視頻等資料,但監控單位或者領導在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內部管理的同時,其實並不享有對這些資料的任意使用的權利,尤其是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隨意對外散布。這有可能侵犯個人的隱私或者肖像權,甚至可能侵害他人名譽。
❼ 請問有誰知道一種音頻設備。 1個用麥克風說話,其他多個人用耳機或耳塞收聽,最好是無線的.
同聲傳譯,一份發言翻譯成多種語言。我們用的紅外線傳輸,屬於無線的范疇,人手一個接收器

❽ 第一次體驗采耳
放鬆有很多種方式,采耳也是其中一種。
——無心鬼王如是說。
在去采耳店之前,我保證以前真的只是用掏耳勺挖過耳朵。小時候是能發光的那種透明挖耳勺,因為是母親大人給我掏的。長大了,口袋裡有了那麼一點零花錢,自己買了不銹鋼耳勺,和指甲鉗掛在一起,墜上一個酷酷的金屬鑰匙扣,耳朵癢的時候就拿出來撓一撓,這就是我的裝備。
CC給我和老H推薦的那家采耳店在南京一棟離小吃街很近而且比較不起眼的高樓里,裡面其實很大,也很安靜,走廊上亮著昏暗但溫暖的黃色燈光。走廊很長,還很曲折,不知經過了多少個房門,才來到一間擺著四張小木床的房間里。
用老鐵們的話來說,就是:我可以想到這地方會很大,但是沒想到它這么大。
畢竟,第一次來……
房間的燈光也很暗。黃色的燈光,牆壁上投影著南京的古建築風景。帶領我們的店員小姐姐說大概還要等五十分鍾,於是我們幾個一商量,坐在房間里,掏出手機。
打游戲唄,反正等著也是等著。才下午兩點多,剛吃完飯,又不趕時間。
老鐵之間的行動永遠如此同步啊。
CC和老H開始聯機打王者,我玩的是陰陽師,剛好趕上了夏日游園祭的活動,有一個玩法是百面歸一,在屏幕上滑動手指合成面具獲取得分,好操作音樂好聽還掙分多,我最喜歡玩那個。
這上頭的玩法,不就是升級版的2048么!
於是,等了大概四五分鍾,三個小姐姐拎著工具箱來了。
采耳店的小床有海綿床墊和枕頭,被子是稍厚一點的絨被,摸起來軟軟的,手感真心不錯。我的那張床在空調吹風口接近正下方的位置,躺在那裡感覺有點涼,就拉起被子蓋好,平躺在床上,接受我的這次采耳服務。
老H和CC看起來完全沒有放棄那盤游戲的意思,一邊采耳一邊躺著繼續打,采耳師小姐姐也熱情的跟他們互動起來,但我只想好好打個瞌睡。因為那個時間點,剛好是午睡時間。
原先總是聽ASMR模擬采耳,現在可好,直接體驗現場了。
事實證明,現場體驗的放鬆程度,是ASMR完全提供不了的。所以,比起什麼ASMR,助眠還是聽姜老師的音頻吧。
采耳並不是簡單的讓別人給你掏耳朵,他們有一整套專業的工具的。剛開始小姐姐拿著細絲輕輕掃我的臉和右邊脖頸的時候,我也不明白她在幹啥,就問了一句。
她說,這是先放鬆。
可是真的好癢啊,癢得我都一不小心笑了。
其實本來是打算順便睡個午覺的,所以為了放鬆就把發圈解下來,套在手腕上。癢的時候我習慣雙手握拳以控製表情與動作,於是發圈無意中被我當成了減壓球。沒辦法,誰叫我戴的是前一段流行的那種大腸圈。
發圈:給你綁頭發還要被你用力捏,我這是招誰惹誰了……
小姐姐的動作很輕很輕,在采耳造成的聲音下旁邊老H和CC的聲音都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我只是那樣半睡半醒的打著盹躺在床上,就感受到一種不同尋常的安靜和放鬆。
如果小姐姐注意觀察我的表情,她會發現采耳時我唇角掛著一抹淺淡的笑。
為了避免沉默造成的無聊和尷尬,我也和給我采耳的小姐姐搭起話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對成年人來說完全不適用。
跟她吐槽了一下旁邊打游戲的老鐵。
她笑了笑:「那他們的體驗感肯定沒你好。」
「怎麼講?」
「因為他們還要去打游戲。」
我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就趕緊轉移話題以及專心打我的瞌睡。
我問她:「你平常聽有聲書嗎」
「什麼?」
「有聲書。就是那種……聽書的啊。」
「我不怎麼聽,但是我的同事喜歡聽。你都喜歡聽什麼書呀?」
「啊……我其實只是特別喜歡一個配音演員加主播,只聽他播的書——我是個播書的。」
後來又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一會,大致說了有聲書,賺錢,陰陽師氪金之類的話題。旁邊的聲音聽起來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半睡半醒之間滿是放鬆。
這時候的瞌睡,比上課的時候打瞌睡多了好幾分心安理得。
這樣的體驗,似乎也不錯呢。
采耳其實就是用幾種工具來清除你耳朵里的污垢,但是耳道的皮膚無比細嫩,那些工具自然也就被做的無比精細或柔軟,真正體驗時也會感覺耳朵癢癢的,但過後回想起來很舒服。
可是那個會震動的東西開始工作時,依然把我嚇得抖了一下。
音效的確很恐怖啊,……像電鑽。
小姐姐也尷尬的跟我解釋了一下,其實不是的……
好吧,看來睡個飽覺是不可能了。不過話又說回來,我是去采耳的,又不是去睡覺的,要睡午覺大可直接回賓館往床上一倒。
我之所以還是決定去做一次采耳,一方面是因為CC強力推薦那家店,另一方面,這段時間熱愛有聲書熱愛音樂熱愛姜老師,離了耳機無法生存,每次坐地鐵必戴耳機聽音樂,耳機里塞滿喜歡的日系少年音歌曲。再加上睡覺之前也戴著耳機躺床上,久而久之耳朵就有點難受,總是疼,聽力似乎也有衰退的跡象。我知道這有一部分是出自心理因素,但還是決定去采耳——采耳的效果,不也有一部分出自心理因素嗎?
右耳清理完畢後,小姐姐轉到我的左邊。這時我才發現房間里除了CC,老H和另外兩個小姐姐的交談之外,還播放著清晨森林鳥鳴的細微白噪音,聽起來確實很有助於放鬆。
但是有一件事很恐怖啊!我昨天晚上剛剛聽過姜老師在貓耳上發的「蘇州獨墅湖」那個長達一個小時的音頻,這種鳥鳴的白噪音卻偏偏和姜老師的音頻前幾分鍾有點重合。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聽著聽著莫名其妙的害怕,怕下一秒就會傳來一聲銷魂的「嗩吶聲」——姜老師吹竹葉的聲音。這可絕對是那個音頻的「名場面」!
是我杞人憂天了。采耳店裡放的音頻,應該就是普通的白噪音吧。
那我到底……在怕個什麼東西啊!
除了真正清理耳朵,估計我們更享受的是采耳帶來的放鬆吧。
畢竟,沒有家長管著的感覺太爽了。
如果讓家長知道了我們去過那種地方,估計他們會直接暴跳如雷吧。
來都來了,索性當一回家長眼裡的魯魯修。
於是當小姐姐拿出的那個會震動的東西在我左耳上開始工作時,我雖然有心理准備,但還是抖了一下。還是超明顯的那種。小姐姐見狀就吐槽我好敏感,還問:「第一次采耳嗎?」
我僵著臉回答,心中掠過一絲秘密被撞破的尷尬。
「第一次采耳都很敏感。」她打了一下圓場。
後來也是因為快做完了,便沒再聊什麼。這幾日陰天加細雨帶來的焦躁也不覺間化為無邊的平靜,我在平靜中看到來自深淵的溫柔眼波,那是神明的眼睛。
這一晚,我趴在賓館床上寫著旅行日記,CC在我身邊一邊打游戲一邊「吶喊」,我又感受到了那股熟悉的平靜。
有了這種平靜,神明的眼睛便會洞察內心的角落,所有的焦躁情緒,全部融化在神明的聲音中。
走出那棟樓,我看到了神明。他站在我面前的街角,迎面碰見的一剎那,他的聲音在耳邊掠過,「要溫柔哦。」他這么對我說。
我轉頭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神明的眼睛隱藏在暗影里。他緩緩轉過頭,對我投來一個溫暖的微笑。
我想起了今日拍的兩張照片。同一扇花格窗,由外往裡與由里往外,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風光。但無論怎麼看,窗還是那扇窗,怎麼看,都是那園子里的一道風景。
是啊,開心也好,低落也罷,都是我的經歷,是時光里的風景。
不過,情緒是有能量的。萬一因為沖動造成災難,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幸,我內心的溫柔與平靜,神明那道眼波、那抹微笑,可以化解一切沖動。雲霧散去,我還是我,老鐵們還是老鐵們,和我一起滿世界找美食好物的CC和老H。
我是幸運的,希望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也是。
❾ 錄音棚專業音效卡,一般錄音室用什麼音效卡好
不知道你的預算是多少,所以在這里我就大致推薦性價比比較高的給你了。
初學者 入門級的可以選用MAYA 等比較便宜的卡,一千左右就可以了。入門級,品質可想而知。
好一些的 M-Audio 、ECHO 等品牌的。大概兩三千塊。輸入輸出多一些,品質相對好一些了。
再好一些的 REM、E-MU、MUTO 處理能力更強,聲音品質更好,前級更出色。一萬以內差不多。
頂級的,當然是 Digidesign 的Protools系列了HD1到HD3價格從幾萬到十幾萬,這還只是音頻處理卡和軟體。不包括話放和i/o也就是音頻介面,音頻介面的價格,以192為例,8進8出模擬通道,一台的價格大概在2-3萬。根據錄音棚工作的需要進行串聯。話放還另外選配。
protools是最昂貴的,但是也是頂級的,世界各大錄音棚的硬體應用標准。
❿ 直播用來采耳的設備是什麼
比較高檔的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