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球有哪些十大著名手機品牌
1、iPhone-蘋果。
蘋果公司是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Ron Wayne)等人於1976年4月1日創立,並命名為美國蘋果電腦公司,2018年8月2日晚間,蘋果盤中市值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股價刷新歷史最高位至203.57美元。
2、諾基亞NOKIA
諾基亞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芬蘭埃斯波 ,主要從事移動通信設備生產和相關服務的跨國公司。諾基亞成立於1865年,以伐木、造紙為主業,後發展成為一家手機製造商,以通信基礎業務和先進技術研發及授權為主。

3、三星Samsung 。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三星集團包括眾多的國際下屬企業,旗下子公司有: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人壽保險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由李秉喆創辦。
4、摩托羅拉Motorola。
摩托羅拉(Motorola Inc ),成立於1928年。1947年,改名為Motorola,從1930年代開始作為商標使用。2014年1月30日,中國聯想集團以29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公司的手機業務。
5、黑莓Blackberry 。
黑莓公司是加拿大的一家通信公司,主要產品為手提通訊設備黑莓手機。黑莓手機(BlackBerry)是加拿大BlackBerry公司的一家手提無線通信設備品牌,於1999年創立。
6、HTC宏達-Googl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15日,簡稱宏達電,亦稱HTC,是一家位於中國台灣的手機與平板電腦製造商。是全球最大的Windows Mobile智能手機生產廠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代工和生產廠商。
7、聯想Lenovo。
聯想集團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是中國的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的科技公司。
❷ 全球通信設備製造商前十排行是怎樣的
思科、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華為、北電、高通。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眾所周知的GSM,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行動電話標准。
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億人正在使用GSM電話。GSM標準的無處不在使得在行動電話運營商之間簽署"漫遊協定"後用戶的國際漫遊變得很平常。
GSM 較之它以前的標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語音信道都是數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 (2G)行動電話系統。 這說明數字通訊從很早就已經構建到系統中。
GSM是一個當前由3GPP開發的開放標准。
❸ 全球通信設備製造商前十排行是怎樣的
思科、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華為、北電、高通、摩托羅拉、愛立信、中興
❹ 中興是世界500強嗎華為在世界500強排名多少
中興不是世界500強,但國內排名比較靠前。中興通訊是全球領先的綜合性通信製造業上市公司,是近年全球增長最快的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華為排名83。
作為在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的大型通信製造業上市公司,中興通訊憑借在無線產品(CDMA、GSM、3G、WiMAX等)、網路產品(xDSL、NGN、光通信等)、手機終端和數據產品的卓越實力,為100多個國家的500多家運營商提供優質的、高性價比的產品與服務。

在上榜的中國公司中,華為是唯一未上市的,但其增長速度,一點不比那些上市公司慢。去年,華為再次登頂國產手機銷量冠軍,旗下的榮耀手機更是超越小米,成為線上最火的手機品牌。此外,華為手機也在海外多個國家暢銷,享譽歐美。
❺ 華為是世界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嗎
在2013年,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2010年,華為超越了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成為全球僅次於愛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設備製造商。2013年,華為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通訊設備供應商。
華為在5G技術方面擁有的專利數位居世界第一,在5G主導權上也有了發言權。因為華為在5G上的重大研究和突破,華為被很多媒體譽為是「5G霸主」。

(5)全球通訊設備製造商有哪些擴展閱讀:
依據IHS Markit的數據,2017年全世界電信運營商外包市場收入達到了670億美元,微增了1%。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外包商還是華為,佔比還是27%,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而其他外包商卻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占據第二位的愛立信,市場份額降到了16%,它在近300份託管合同中,有42份會退出、重新談判或轉型,這就是愛立信市場份額下降的原因;第三位是慧與,市場份額14%;第四位是IBM,市場份額12%;在通訊設備方面占據第三位的諾基亞,市場份額10%。
❻ 華為全球第二通信設備供應商,第一是
截止到2019年12月8日,華為已經成為全球通信設備供應商。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
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多萬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6)全球通訊設備製造商有哪些擴展閱讀
據媒體報道,華為全球5G商業合同達到40份,緊隨其後的諾基亞,拿到了30份全球5G商業訂單。2019年,諾基亞已是位154歲的老人了。
在漫長的企業發展歷程中,諾基亞的產業涉及造紙、化工、橡膠、制葯、天然氣、石油、手機等眾多行業,並在多個領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尤其在手機業務方面,諾基亞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占據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鼎盛時期,全球每10個手機用戶中就有4個在使用諾基亞手機。
❼ 華為被捧上神壇,一個做通訊設備的廠商到底具備怎麼樣的實力
你口中的神壇是華為公司幾十年如一日,用真金白銀拼科研、拼創新、拼技術、拼人才……拼出來的,直至今日,華為的技術已經讓美國若坐針氈,甚至動用其國家力量全方位以安全為理由,在全世界圍堵華為,真正的中國人應當華為的崛起而深感自豪……隨著越來越多像北斗、華為5G、高德紅外等這些中國智造的涌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早日實現!
就是挺華為!買東西,只要華為有,就不買別人家的,如果美國打壓的狠,我願意給華為捐款,略盡綿薄之力。中華大地上,一脈相承,朴實的華夏兒女,懂得什麼叫血脈親情,自家兄弟間也許有小摩擦,但是,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會和華為一起,和美國戰斗,華為兒女是戰士,是為國爭光,敢於挑戰霸權和欺凌,咱小老百姓一個,做不了啥貢獻,只能支持!再支持!雖然,現在湧出一批漢奸,罵華為,背後給華為捅刀,不過,中國人,是打不倒的,豈是爾等宵小之輩,上躥下跳,就能動搖的,古往今來,漢奸的下場,都懂得。
網上有很多吹華為的,也有很多黑華為的。說句實話,又有幾個能說到點子上?
華為真正的技術實力,遠比網上那些瞎吹的所謂的kol要牛的多。它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已經動搖了美國作為一個 科技 大國的根基。
美國不惜一切代價對華為進行全球狙擊,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華為的實力。
如果把中國比做一把砍向美國的大刀,華為就是那經過千錘百煉、光芒四射的刀刃。
不是被捧上神壇
而是華為通過艱苦卓絕
銳以進取
開拓創新
不懈努力
才榮登神壇
快速發展時
依然不斷自省
享譽全球時
依然居安思危
早謀備胎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
美國使壞打壓
撼動不了華為
業界大佬的地位
沉著
淡定
拼棄嬌傲自滿
一心一意謀發展
永不止步
故,華為不想登上神壇也難
#凌遠長著#
把華為架上神壇的不是中國,是美國。
華為的強橫由來已久,並不是一個兩個海軍就能夠吹出來的。要明白華為為什麼這么強,你還要看華為一路打上神壇都遇到了哪些對手!
1987年,思科正式成立,思科一開始立足的產業,就是20世紀最賺錢的產業:通信產業。
20世紀,計算機剛發明不久,伴隨著萬維網以及個人電腦,緩慢的普及,通信成為最賺錢的產業。
2000年,思科年營收121.5億美元,估值達到了5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在這之前思科都是所向無敵,瞭望全球,沒有一個對手。
但是2002年,美國亞特蘭大舉行通訊產品展,華為公司攜高、中、低端全線產品參加了展會。華為的產品是思科的20%-50%。這么低廉的價格一下子吸引到,當時思科的CEO的注意。
在亞特蘭大通信展後,華為順利進入美國,雖然市場份額很小,但是增長率非常快。
2002年,華為和思科首次PK在巴西數據招標會中,華為憑借優勢的性能和價格,獲得了400萬美元的訂單。思科被排除在外,當時的思科CEO錢伯斯,非常生氣,第二天就將參與巴西的招標經理,非開除了。
隨後錢伯斯不再淡定,他在思科內部成立了 「BEAT華為」(打擊華為)工作小組, 並在內網上設立專門主頁,供其全球員工討論如何打擊華為。於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專利+輿論戰,針對華為開啟了。
2003年,1月24日(年二十九),思科在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對華為提起專利訴訟,訴訟內容長達77頁。思科全球的各個分部,新聞發言人,都一致對外說華為,產品不安全,侵犯專利,不要購買華為產品。
這是第一次華為迎來至暗時刻。一上來就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的打壓。
2003年10月1日,雙方律師對源代碼的比對工作結束,結論是:華為的產品是「 健康 」的。
這一輪華為險勝,但是很明顯,在全球市場斗爭經驗並不是非常充分的華為,第一次感覺到了壓力巨大。
在面對著思科不斷地打壓,華為人都非常艱難。這種商業的競爭,同技術攻關有明顯的不同。技術攻關可以按照理論來不斷驗證,技術發展是有軌跡,必然能迎來突破。
但是商業競爭,出其不意的招數太多。
2003年,華為找到摩托羅拉, 最同摩托羅拉談妥了75億美元 ,整體賣給摩托羅拉。
要知道2002年,華為的營收已經有220億人民幣。
20年前的華為,這個體量,你覺得不強嗎?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現實沒有讓任正非套現出局。摩托羅拉毀約不買華為了。任正非只能鼓起勇氣,自己帶著華為人,在此啟程征戰。
這一次將更加艱苦!
2003年,華為開始進軍銷售端業務,首先做的是小靈通。
2004年,華為成立 了「海思半導體」 開始做半導體晶元。當時的情況並不是什麼高瞻遠矚的生意,只是生產小靈通以及路由器中的晶元設備。但是這種無心插柳的動作,為後來的第二場戰爭,帶來了轉機。
2005年,華為獲得了手機生產資質,但這個時候華為生產的小靈通,並不是對個人使用的。而是給運營商提供定製機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各家業務都一片哀嚎。中國工信部緊急頒發了3G牌照。中國迎來了3G的大發展。
華為手機業務在這之前,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甚至一度想砍掉手機業務。但是金融危機來了之後,華為已經不能缺失任何一個商業機會。
2009年,隨著iOS和安卓系統的爭斗,華為也開始步入安卓陣營。
2010年,華為發布了新款安卓智能機C8500,首次嘗到了百萬台銷售量的甜頭。
2011年,華為意識到,必須要向消費者轉型做手機,不能再做定製款手機。
2011年,任歐洲區總裁的余承東被召回,開始領導消費電子業務板塊。
2011年,華為推出明星產品遠見U8850。
2013年,開始華為開始了P系列,以及報端Mate系列,雙旗艦戰略。開始向高端發展。
這個時候,仍然還有「中華酷聯」的山寨陣營,仍然無法同蘋果和三星相抗衡。
但積累就在2017年得到質變的結果。
2017年華為超越三星成為中國手機第一大出貨廠商。世界第三大生產商。
2013年,華為銷售收入首次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二大大通信設備廠商。排名第一的還是思科。
2014年華為研發投入約395-405億人民幣(65-66億美元),比2013年的307億人民幣增長約28%,高於收入增長;2004-2014年,10年中,華為研發投入累計達到1880億元。這是靠硬實力打到第一通信廠商。
2014年,華為員工16萬人。(2020年的今天,阿里巴巴的員工也僅有11萬人)
5G標准制定中,華為貢獻了不少努力,擁有大量專利在手的華為,在5G領域在此取得全球領先的地位。
到這里你還覺得華為是虛胖嗎?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中興最先被美國斷供晶元,中興直接被制裁,賠償10億美元,並且美國還要派督導組,督導中興業務的合規性。
這就相當於,一個中國國企,要聽美國的話。是不是很意外?
這個時期,華為並不是刺頭,只是華為在商業市場中過於強勢,直接被美國定點瞄準,狙擊了。
基本上「實體清單」都是美國定點狙擊中國的高 科技 企業的名單。
華為不單單付出了,晶元斷供,歐洲市場GMS停止服務,谷歌,facebook等30多家企業成立聯盟,針對華為。
還面臨著人身的攻擊,任正非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機場「被非法扣押」,至今已經扣押了近2年了。
華為所有的業務,其實都在圍繞著通信業務發展。
在通信業務之外,華為開拓的消費業務,以及公有雲業務,本質上屬於企業類的增值服務。
例如:資料庫,工業互聯網等業務。
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業務,屬於通信+信息化的一種增值方案拓展。這本質上沒有什麼太多的跨度。
華為還有一些例如光伏逆變器,這部分其實才真的是早年華為,在通信業務之外,完全獨立的一些部門。
華為將電氣自動化部門,賣給艾默生後,仍然保留了光伏相關業務。
華為出來的在中國自動化行業,混跡的大佬級別的企業,已經有很多了。盡管跟華為並沒有太多的資金聯系,但是向來人事上面的聯系肯定是有的。
給你看看都有哪些企業。
1、匯川技術(300124)
2、麥格米特(002851)
3、藍海華騰(300484)
4、英維克(002837)
5、英威騰(002334)
6、鼎漢技術、中恆電氣、英飛特、禾望電氣、盛弘股份、欣銳 科技 、上能電氣等
總體來說,華為確實在神壇上。
近幾年華為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大力的「宣傳」,現在很少有人還不知道華為這家公司。 毫不誇張的說,華為是我國最有實力的 科技 公司,更是我國 科技 企業的擔當。 但是「被捧上神壇」這種說法還是有點誇張的,可能題主想要表達華為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地位吧!!
華為到底有多牛?下面我就為大家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
很多人只知道華為手機, 但殊不知手機業務只是華為的一個副業,通信才是華為的主業。 華為可以沒有手機業務,但是絕不能沒有通信業務,手機等終端業務只是華為轉換技術賺錢的部門。
華為占據了最多的5G標准必要專利,目前華為生產的5G基站已經沒有一個美國的零件, 美國的晶元是非常發達,可以做到沒有一個美國零件實在不容易。即使在美國不斷打壓下,華為也已經拿下了90多份5G商業合同,位居世界第一位。 華為為全球30多億人提供網路服務,只要我們打電話、上網、發簡訊幾乎都會使用到華為建設的基站。
並且華為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實現5G端到端的公司,華為不僅製造5G基站,也制定5G標准,還可以製造5G手機處理器,更可以製造5G手機,真的是5G「一條龍」服務。
相對於三星與蘋果來說,華為手機算是起步比較晚的,但是發展還是非常快的, 在2019年華為手機的銷量超過了蘋果,位居全球第二,與三星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了。 華為手機的成功離不開華為科研的投入,華為是國產手機品牌當中唯一有自研處理器的手機品牌,像小米、vivo、oppo都沒有自己的處理器,只能使用別人的處理器。
華為不僅僅有自己的處理器,像華為手機當中的WiFi藍牙晶元、電源管理晶元、充電管理晶元、視頻編解碼晶元、射頻信號晶元等都是華為自研的。 雖說華為還沒有實現整部手機所有的晶元都是自研的,但是在國產手機當中,華為手機的自研率絕對是最高的,並且甩開其他手機品牌一大截。
在WiFi6領域,華為擁有很多的專利
在安防監控領域,市面超過70%的監控都在使用華為海思的晶元
在電視領域,市面上超過一半的電視都在使用華為海思的晶元
華為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並非偶然。華為是一家非常注重研發投入的公司,在2019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317億,近十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6000億元,6000億元大多數公司十年的營收都沒有這么多。
華為並不是被捧上神壇的,而是華為員工幾十年努力奮斗,辛勤勞動所取得的成果。華為有自己的企業文化,這是企業發展的精隨。華為的員工之所以能夠愛華為原因是全員持股,華為的股票是不對外出售的,由華為企業員工所有,這樣做的好處是股票不受外來因素干擾同時也有效防止外來資本控制華為的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美國才拚命打壓華為,忘圖整垮華為的目的。如今華為己經發展成為中國民族企業的靈魂,為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要強大,經濟要發展,軍隊要建設,國防要鞏固,沒有國營企業不行!同樣沒有民族企業也不行!華為就是民族企業的樣板。
華為,全稱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囊括通訊技術和設備、晶元、網路工程等。其中華為晶元和5G技術成了給美國抽梯子的角色,所以美國人拚命也要整死華為。
華為到底有多大的實力,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它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通訊設備供應商和手機製造商這么簡單!不然,美國政府也不會以舉國之力對它進行圍追堵截,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了!
作為一個理性的中國人,我們都清楚的知道,不管華如何強大,它都不是神,又何來神壇之說?那些神化華為的人和抹黑華為的人,都一樣的居心叵測!
中美之間的搏弈由來已久,但從來沒有達到現在這樣的高度,在這場世紀之戰中,華為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企業,不由自主的被特朗普政府推到了這場戰爭的主陣地上,同時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這不是華為的錯,是特朗普這幫強盜給逼的!
所以,不管「神壇」也好,「情懷」也罷;不管強盜主子也好,強盜奴才也罷,這場戰爭我們一定會勝利!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有關於華為的消息,在媒體、自媒體上鋪天蓋地的,的確華為是「被捧上神壇"的,其實華為樂於"悶聲發大財"。而華為之所以現在開始進入大規模的進入很多領域,其實也是為了"開源",現在通信製造業利潤被中興和華為搞的很低,華為發展這些領域,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給自己的主業輸血。
華為成立於1987年,開始是銷售交換機,後來開始自研交換機。
華為的起家的產品是程式控制交換機C&C08。
不過說實話,如果不是當時主流的設備商看不上農村市場,華為也就沒有今天了。華為之所以可以發展到今天的階段,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村村通"計劃。
華為的設備,包括程式控制交換機、ADSL、基站等設備,最初都是使用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辦法佔據的市場。
華為開始的優勢是研發肯加班,市場天天泡運營商,一線工程師肯泡現場。4G時代之前的華為設備,基本上開始的前5年,都屬於二三流的產品,這個估計做過華為設備的哥們應該還有記憶。
華為從開始的弱小,一步步的走到今天,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可以明確的說,華為的今天,是加班加出來的。
現在華為的設備,就運營商使用的設備這塊,基本上都是屬於國際的第一梯隊了。全球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也就基本上剩下四大巨頭了,分別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通訊,數通領域還有一個思科。
不過其實就在5G來臨之前,華為也基本不為人所知。華為雖然在運營商那裡賣了不少的設備,但是大部分設備都在機房裡,而很多人也就是覺得華為是賣手機的。
5G時代來臨,也就是因為自媒體太發達了,而且還有"聯想投票"、"中興事件"、"華為被美國制裁"等一系列的事件集中在一起,才讓國人知道了原來華為這么厲害。
華為其實不需要被神話,也不希望被神話,對於華為來說,可以賣給運營商更多的設備才是真的,而被渲染成了民族企業,其實對於華為的海外銷售是有負面的影響的。這里不僅僅是運營商設備,終端設備也是如此。
通信製造業原本是一個暴利行業,在中國的通信製造業企業崛起之前是這樣的。華為、中興通訊要進入這個市場,本身的設備性能開始還不好,所以就開始打價格戰。
當時業內投標,如果華為、中興通訊參與的話,最少要價格便宜30%,甚至還要更多。
打啊打,就把整個通信製造業的利潤給打下來了,現在看看諾基亞、愛立信混的多慘,經常性的虧損,盈利利潤也沒有多少。
通信製造業的利潤下來了,也回不去了。通信業還是一個重研發的行業,華為還需要保持研發的投入,也就必須發展副業賺點兒錢了。華為內部其實一直都是有"主航道"的說法的,現在很多的消費者業務其實華為之所以要發展,就是給主業的設備製造這塊輸血。以前是運營商業務養消費者業務,現在消費者業務開始反哺主業了。
華為的很多產品,本身都是通信業里的終端。其實就通信業本身而言,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技術原理研發明白了,也可以應用到終端上,這里華為是有一定的先天優勢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華為也搞太陽能,看起來和主業沒有聯系。但是實際上它是因為在非洲做基站的市場,電力不穩定,逼的華為不得不自己做,做來做去還做成了全球第一,這是最神奇的。
總而言之,就華為本身而言,那些很多的副業,都是圍繞著主業運營商業務在擴展的,華為堅持以運營商業務為中心,其實也一直沒有什麼變化。至於華為的發展,這里很多都是因為華為投入了資金進行研發的產物,現在也被華為一直堅持著。
❽ 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手機廠商是什麼
1、蘋果iPhone (世界500強企業,1976年美國,多媒體時尚智能高端手機品牌,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高新科技公司,蘋果公司)
2、三星SAMSUNG (於1938年韓國,世界財富500強企業,全球消費電子領域龍頭企業,全球電子產業的領導者,三星集團)
3、宏達HTC (台灣宏達HTC,最大智能手機代工廠商之一,全球最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之一,十大手機品牌,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4、諾基亞NOKIA (於1865年芬蘭,全球領先的移動通信產品製造商,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之一,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5、摩托羅拉Motorola (世界500強,1928年美國,全球晶元製造/通訊行業的領導者,發明了第一款行動電話,谷歌-摩托羅拉公司)
6、LG (世界500強,1947年韓國,世界品牌,領導世界產業發展的國際性企業集團,韓國第三大公司,LG(中國)有限公司)
7、索尼XPERIA (全球領先手機製造商,移動多媒體設備,功能豐富的手機,索尼全資收購索尼愛立信,索尼移動通信公司)
8、黑莓Blackberry (1984年成立,移動電腦鍵盤式郵件系統終端手機,世界知名高端商務手機品牌,加拿大RIM公司)
9、小米MI (2011年4月成立,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10、聯想Lenovo (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全球PC領軍企業,上市公司,大型跨國企業,聯想集團有限公司)
❾ 中興通訊是國企嗎中興通訊是世界500強嗎
中興通訊是國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