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控制滌綸鹼減量處理中減量率的方法有哪些
以滌綸長絲為原料,經過鹼減量處理和其它相應的加工,達到模擬絲的手感、光澤、服用性能等各項指標要求。滌綸鹼減量處理是一個復雜的反應過程,主要為聚酯纖維高分子和NaOH間的多相水解反應。在NaOH水溶液中聚酯纖維表面的大分子鏈的酯鍵水解斷裂,不斷形成不同聚合度的水解產物,最終形成水溶性物質。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常用於作為滌綸鹼減量處理的促進劑,以季銨鹽表面活性劑作為滌綸鹼減量促進劑,滌綸分子的鹼水解是一種液-固相轉移催化反應。將季銨鹽表面活性劑加入到熱的滌綸鹼減量處理浴中,首先,季銨鹽表面活性劑迅速吸附在滌綸纖維表面上,降低纖維表面張力;其次,季銨鹽分子中的負離子與處理浴中的氫氧根負離子發生離子交換反應,浴液中的氫氧根負離子轉移並富集在纖維表面,使氫氧根負離子有更多的機會也更輕易進攻滌綸分子中帶部分正電荷的羰基中的碳原子,造成滌綸分子斷裂,從而完成了水解反應。滌綸分子由於主鏈上含有苯環,從而使大分子鏈旋轉困難,分子柔順性差。同時苯核與羰基平面幾乎平行於纖維軸,使之具有較高的幾何規整性,因而分子間作用力強,分子排列緊密,紡絲後取向度和結晶性高,纖維彈性模量高,手感硬,剛性大,懸垂性差。鹼減量是在高溫和較濃的燒鹼液中處理滌綸織物的過程,滌綸表面被鹼刻蝕後,其質量減輕,纖維直徑變細,表面形成凹坑,纖維的剪切剛度下降,消除了滌綸絲的極光,並增加了織物交織點的空隙,使得織物手感柔軟、光澤柔和,改善了吸濕排汗性,具有蠶絲一般的風格,故鹼減量處理也稱為模擬絲綢整理。

2. 紡粘水刺無紡布是採用海島纖維復合紡絲的,其中有個工序是「鹼減量」,請問是什麼原理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海島纖維復合絲是化纖新材料的一種,具有超細纖維特性。鹼減量工藝是對海島絲的纖維組織進行分離,達到能對超細纖維分離後的起絨條件,需要根據工藝要求,在壓力容器設備中進行。
3. 滌綸鹼減量主要控制手感和克重嗎
滌綸或含滌綸織物通過鹼減量加工可以提高織物的柔軟性和懸垂感,顯著提高織物的品質,同時生產出來的模擬絲產品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所以鹼減量加工已被廣泛應用。然而不同的織物如何制定合理的工藝,選擇合適的鹼減量設備,以及怎樣防止鹼減量加工中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不但直接影響到所加工產品的質量,也影響到生產成本。事實上不同的織物,不同的加工要求,其適宜的鹼減量工藝和設備有較大的差異,下面就幾方面展開討論,與同行共同探討。1鹼減量染整工藝流程對質量的影響與選擇
織物通過鹼減量處理後,滌綸纖維表面產生了腐蝕剝皮,直徑變細,手感變柔軟,並且減量後導致原經緯紗之間的間隙變大,故而紗線活絡度增加,懸垂性明顯提高。織物經過鹼減量後其纖度肯定是變細的,但不同的染整工藝流程其經緯紗之間的間隙變化卻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同一織物由於採用不同的鹼減量染整工藝流程,其最終產品的懸垂性、回彈性和手感有較大的差異。
滌綸及含滌織物鹼減量染整工藝流程總體可分二種:
A預縮→預定形→鹼減量→染色→上柔軟定形→(軋光一罐蒸)→檢驗包裝
B鹼減量→染色→上柔軟定形→(軋光一罐蒸)→檢驗包裝
從流程上看A流程多了預縮、預定形,在生產過程中預定形前還要多一道脫水和烘乾,而預縮、烘乾、預定形都要消耗大量的蒸汽、電、水和煤,所以工藝A生產成本比B明顯要高,產量也低。但是從質量上比較,工藝A要明顯優於工藝B,因為增加了一道預定形,預定形溫度都在200左右,滌綸或含滌織物通過高溫定形後,滌綸纖維內超分子結構進行了重排,其織物的尺寸穩定性有了很大提高,在以後的鹼減量和染色加工過程中織物內纖維不再發生收縮,從而在鹼減量時形成的纖維間的空隙和經緯紗之間的空隙保留較好,而且後定形所需的溫度可以明顯降低,故通過工藝A加工的織物其手感、懸垂性、彈性可達到最佳狀態。而B流程生產的織物,鹼減量時形成的纖維間和經緯紗間的空隙,在染色時會由於纖維的進一步收縮而變小,而且還因為未經預定形,織物的抗皺性差,染色時形成的皺痕比較難以去除,成品定形時就要採用較高的溫度才能將織物定平整,故對成品的手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B流程適用於一些對懸垂性要求不高,手感要求比較蓬鬆的織物,其最大的特點是流程短,成本低,產量高。
選用A流程或是B流程對織物的性能有較大的影響,DTY絲織物及減量率不大的織物採用B梳程為好,高檔次的織物,FDY絲織物,減量率要求高的織物採用A流程為好,絕大部分的模擬絲、仿麻紗產品、滌陽粘仿毛產品都應採用A流程。2鹼減量設備的選擇確定了鹼減量染整工藝流程後,制定鹼減量工藝時首先要選擇鹼減量設備,鹼減量設備有間歇式減量機、連續式減量機、染缸減量等,目前大型印染廠大都配有這三種減量設備,而中小型印染廠只配有間歇式減量機,甚至只有染缸用作減量,不同的減量設備有不同的加工優缺點,設備選用不當對加工質量會有影響。
2.1間歇式鹼減量機
間歇式鹼減量機是最常用的減量設備,特別是沒有連續鹼減量機的工廠,其又可分為鹼濃度自動測定、減量率自動在線控制和人工控制二種類型,進口機多為自動控制型,國產機多為人工控制,該機都有減量殘鹼液回收裝置,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速度,減少廢物排放量。目前國產間歇減量機應用較廣泛,雖然需人工控制鹼濃度和減量率,但由於其是常壓下減量,故可隨時檢測織物的減量率,操作起來也算方便,對於小批量多品種產品而言易控制,不易造成大的誤差,但對大批量生產而言其穩定性就有欠缺。該減量機內織物的運行速度比染缸低,故其減量均勻性不如染缸。
該減量機通常是四軌道常壓式減量,織物裝載量達到400-800kg,厚型織物甚至可達到1000kg,最高溫度100℃,減量時通過試樣缸內吊小樣,不同減量時間取小樣、洗干凈燙干、稱重,計算出減量率,使減量精度得到有效控制。
4. 一天需處理270立方的污水需多大的污水處理設備
以處理100立方的污水為例吧。(1)減量水調節池1座,尺寸為5m×10m×5m,有效水深4.5m,池內壁進行防腐處理。HRT(水力停留時間)為13.5h,為地下式鋼砼結構。減量水調節池內設置液位浮球1套,用於控制調節池液位。設置氟塑料離心泵2台,1用1備,單台Q=40m3/h,H=10m,P=3kW,用於污水提升。(2)酸析反應池1座,尺寸4m×4m×4m,有效水深3.5m,池內壁進行防腐處理。間歇進水,為地上式鋼砼結構。設置儲葯加葯系統1套,含20m3儲酸桶1隻,加酸泵2台,1用1備,參數為Q=3m3/h、H=25m、P=1.5kW。設置pH值在線自控系統1套,用於監測酸析反應池池內pH值,同時控制加酸泵的啟停。設置污泥進料泵2台,1用1備,參數為Q=50m3/h、H=30m、P=7.5kW。池底設置穿孔曝氣系統1套,氣源由綜合廢水大系統提供。(3)白泥壓濾平台1座,尺寸4m×8m,架空2.5m,為地上式鋼砼結構。設置壓濾面積100m2的廂式壓濾機2台,用於酸析後鹼減量廢水的固液分離。設置濾液收集管路1套,用於收集濾液匯入濾液收集池。(4)濾液收集池1座,尺寸5m×10m×5m,有效水深4.5m,池內壁進行防腐處理。用於暫存酸析濾液,HRT(水力停留時間)為13.5h,為地下式鋼砼結構。池內設置液位浮球1套,用於控制濾液,收集池內液位。設置氟塑料離心泵2台,1用1備,單台Q=25m3/h,H=20m,P=3kW,用於污水提升。(5)高濃廢水調節池1座,尺寸10m×8m×5m,有效水深4.5m,池內壁進行防腐處理HRT(水力停留時間)為10.8h,為地下式鋼砼結構。格柵井內設置平板格柵1套,用於去除退漿廢水中的絨毛和短纖。高濃廢水調節池內設置液位浮球1套,用於控制調節池液位。設置冷卻系統1套(含配套水泵),用於控制水溫在35~40℃。設置加酸系統1套,含加酸泵2台,1用1備,參數為Q=3m3/h、H=25m、P=1.5kW。設置pH值在線自控系統1套,用於監測高濃廢水調節池池內pH值,同時控制加酸泵的啟停。設置氟塑料離心泵2台,1用1備,單台Q=35m3/h,H=35m,P=5.5kW,用於污水提升。
5. 什麼是鹼減量有什麼應用價值
鹼減量加工是指利用濃鹼液對織物中的大分子脂鍵進行水解、腐蝕,促使纖維織物組織鬆弛減輕織物重量,從而達到織物真絲感的過程。
6. 桃皮絨織物是如何加工的
桃皮絨織物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織物的設計。在各種組織中,平紋的紋路細膩,手感柔軟且富有身骨,磨毛時易暴露交織點,可以製造高檔細密的產品。斜紋由於經緯不平,磨毛後易產生反光不勻。緞紋則易起毛和勾絲。採用捻度過大的紗線,尤其是密度大的織物很難磨毛。薄織物在磨毛時緯紗容易移位,且強力下降太多。只有中厚織物,由於緯向暴露多,磨毛效果好。在設計產品時要控制好經緯密度。經密對織物的懸垂性有很大的影響,緯向浮長有利於磨毛和砂洗,不過在這方面各生產工廠有截然不同的經驗。在緊度方面,為了適當控制因砂洗後強力下降,所以宜採用較大緊度。例如經紗選用7.6tex/24F,緯紗用16.7tex/72×12F,經向密度為355根/10cm,緯向密度為270根/10cm。
織造桃皮絨織物的技術難度較大。在無梭織機上生產時,當車速為400~500r/min時,極易大面積出現毛絲現象。這是由於長絲退繞後經瓷眼、張力片和儲緯器時有摩擦,在長絲進入織口前已提前松辮,這時長絲急劇膨化而強度迅速下降。提前松辮的現象主要是由於靜電引起的。因此解決辦法是要盡量減少緯紗織造時通道的長度及張力,提高環境濕度,以減少靜電。另外在緯紗通過的瓷眼、張力片、引緯和儲緯裝置等處只要有一些毛糙,就會造成毛絲、破絲和纏繞等疵點,因此在緯紗通道上必須保證光滑。在織造過程中不能有外力碰撞,操作工必須經常修剪指甲和保持雙手皮膚潤滑,否則都極易產生勾絲及損傷。另外,機上噴嘴、開度及先行角等都需調整,因為超細纖維過於嬌嫩。
染整是加工桃皮絨織物最重要的環節。以滌綸超細纖維為原料的品種,其染整加工主要有兩類,即染後磨毛與染前磨毛。
染後磨毛用於中、淺色的桃皮絨織物的加工。染前磨毛則用於深色品種。因為深色品種所含染料量大,織物表面與里層形成梯度分布明顯。如果布面平整度差,磨毛時容易造成霜花疵病。可以改用染前磨毛,這樣不僅有利於絨面的色澤勻正,還可以防止在磨毛時附著不同色澤的毛茸。磨毛後染色前最好通過水洗去除砂末、塵埃等,以保持布面清潔。水洗後再經定形,使絨面無皺痕,以保持布面光整。
由於超細纖維比表面積大,織物的上漿率高,而且吸附的漿料很堅牢。因而退漿十分困難。只有在充分退漿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後道多種工序的順利進行。根據織物上的漿料品種與性質,選擇相應的退漿方法與工藝。煮練應採用對油蠟質溶化或乳化能力較強的材料作為反應劑。對滌綸超細纖維來說,鹼減量的主要目的在於松辮,使纖維分離。所以氫氧化鈉用量只需10~20g/L,用100℃汽蒸20~30
min即已足夠。失重率 不超過2%。
滌綸超細纖維的染色與常規滌綸不同,主要由於其比表面積太大。主要表現在:對染料的吸收量大,因此染同樣程度的色澤,染料用量要比常規的多得多;由於相應的纖維無定形區增多,以致始染速度很快,容易造成染色不勻。解決方法是可以降低始染溫度10~15℃。染色後由於熱遷移等作用,濕處理牢度下降0.5~1級,耐曬牢度下降1~2級。這種現象在蒽醌及單偶氮結構的分散染料中比較常見。近
年來發展起來的苯二呋型的分散染料,則在這方面變化較少。這類染料如C.I.分散紅356和分散紅367等。商品名稱為DispersolRedC—BN和DispersolBrill.ScarletD—SF。
磨毛是桃皮絨織物具有絨面的主要工序。它主要依靠高速運轉的砂磨輥與織物緊密接觸,憑借金剛砂皮上磨粒的突出稜角與形成的夾角,將彎曲的纖維拉出並斷成單纖維。然後磨削絨毛並覆蓋織物表面紋路,形成濃密、細膩和平整的絨面。目前這類專用磨毛起絨的設備很多,如國產的卧式磨毛機,具砂磨輥5~12隻,製造工廠有江蘇張家港、南通和無錫的前洲等印染機械(染整設備)廠。國外有義大利的Zamporti廠生產的GB72型起絨機,SperottoRimar公司的SM—1、SM—4、SM—6型磨毛機和Caru公司生產的CSM—B、CSM—3B、CSM—6B型磨毛機,德國Broma公司生產的TSM型磨毛機和Mullor公司的SE型磨毛機等。砂磨輥即用金剛砂紙包覆的輥筒,磨料主要成分為碳化硅和金屬氧化物。磨料粒即砂紙目數越高則越細。根據織物的組織情況選擇砂磨的磨料粒度和工藝條件。例如經、緯密度相
近的平紋組織,由於緯紗與磨粒成直角,經紗則為平面,所以緯紗受到磨粒的損傷,相對來講大於經紗。因此宜選用粒度較細的磨料。如經密高於緯密,緯紗與磨粒的接觸機會較少,則可選用粒度較粗的磨粒。在操作上,新的砂紙上機時包覆角宜小一點,隨著時間的增加,包覆角也逐漸加大,直至更換。更換周期為10萬米左右。
桃皮絨織物除磨毛加工外,有時還添加砂洗處理。在整個砂洗過程中,織物處於鬆弛狀態,採用特殊的砂粉在水浴中依靠機械、織物等摩擦,並輔以柔軟劑,使裸露於織物表面的絨毛挺立,從而產生良好的視覺和觸覺上的效果,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整個染整加工中,織物呈鬆弛狀態十分必要,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織物的懸垂性和豐滿感,在整個加工過程中,有纖維的熱收縮、解捻起皺收縮。解捻收縮是由於經線彎曲造成的。解捻起皺收縮越多,越有助於提高織物的懸垂性和豐滿感。
柔軟處理也是桃皮絨織物後期加工的重要工序,它是磨毛前不可缺少的基礎。它可以降低纖維間的摩擦系數,有利於磨毛時纖維表面絨毛的形成。
磨毛前避免高溫定形,否則將導致起絨困難。如有折皺可烘平或低溫定形。
7. 高耐鹼性分散染料染色工藝,超級實用干貨!
一、滌錦珊瑚絨的一般染色工藝
滌錦珊瑚線面料(一般是滌錦質量比80:20)的染整加工,一般採用先鹼性下開纖、鹼減量,然後水洗中和,再在酸性下染滌綸的的的工藝。染整工藝流程如下:毛坯布→退卷→縫頭→預定形→鹼減量(開纖)→水洗→酸洗中和→高溫高壓染色→還原清洗→水洗→中和→上柔→脫水→烘乾→拉毛→杭毛→剪毛→(搖粒)→拉幅定形→後整理。
1.預定形
滌錦珊瑚線的的加工,預定形是關鍵的一道工序,不經過預定形的毛坯布在經過鹼減量(開纖)、染色後,珊瑚絲彎曲凌亂,不規整,達不到珊瑚絨的風格。經過預定形後,珊瑚絲排列規整、順直且蓬鬆,底絲結構緊密而穩定,在後續染整加工過程中不易巻邊。珊瑚毛坯布的預定形,一般溫度為165~190C,時間根據車速而定,張力達到織物平整即可。
2.鹼減量(開纖)
在印染工廠中,採用液鹼(一般30%的液鹼用量5~8g/L,也可以用片鹼換算用量)進行鹼減量(開纖),將滌綸纖維中的水溶性聚酯溶解掉,原本粘合在一起的滌/錦兩種纖維絲條分散松,成為滌/錦超細纖維單絲束。再經過水洗、酸中和,使布面不含鹼液,呈中性或弱酸性,有利於後面工序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酸性染色。在上述染整加工過程中,纖維減量率大約為5.0%~6.0%,減量率不足會影響手感,減量率太大會破壞織物纖維結構,影響強力等。必須經過實驗,找出合理的用鹼量,制定合理的的工藝條件保證減量率穩定正常的范圍內,不能超過7%~8%染整加工過程消耗大量的水、冰醋酸,電力、蒸汽用量都比較大,同時排放了大量的鹼性污水,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
鹼減量西配方:去油滲透劑劑EPD1.0g/L,30%的NaOH10.0g/L,減量促進劑1.0~1.5gL,浴比1:15~1:20,溫度130C°,時間20~30min。鹼液用量及時間根據客戶要求的失重率而定,先前必須做好測試;浴比根據設備不同適當選擇。有的印染廠採用溫度98C°、時間60min或溫度110C°、時間40min開纖,工藝配方根據實際情況均要相應調整。
工藝溫度控制曲線
3.高溫高壓染色工藝
經過鹼減量後的珊瑚線在pH=4.5~5.0的條件下進行滌綸染色,由於開纖後滌錦超細纖維的比表面面積大,吸附性強,錦綸的的初染溫度要低,升溫速率要慢,以防止色花、色斑的產生。工藝西配方(拼色):分散染料A用量X(omf),分散染料B用量Y(omf),高溫勻染劑1.0g/L,醋酸1.0g/L(pH=4.5~5.0),浴比1:10~1:15,溫度130C,時間30~40min(視染料用量而定)。
還原清洗(或皂洗)工藝:保險粉2.0~4.0g/L,片鹼2.0gL,浴比1:10,溫度90C°,時間20min。
工藝溫度控制曲線
二、耐鹼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新工藝
1.高耐鹼分散染料的特點
常規的分散染料都是在酸性條件下染色,而開纖則是在鹼性條件下進行,所以,常規的分散染料在鹼性條件下染色,由於其絕大部分不耐鹼(尤其在高溫條件下),會發生色變甚至無色的現象的。我們做了大量的實驗,證實常規分散染料無法實現開纖、染色一浴法工藝;而採用高耐鹼分散染料卻能使開纖染色同時進行,大大縮短工藝流程。
高耐鹼分散染料應用范圍廣,適應品種多,在pH=4.5~14.0條件下都可以進行;且提升力好,染深性好;分散性好。由於在鹼性條件下染色、排液,還解決了長期期困擾滌綸染色的低聚物問題,避免了由於低聚物造成的色花、色斑及設備、管路清洗問題。淺中色染色後不需還原清洗,進行皂洗即可達到要求。
2.高耐鹼分散染料的染色新工藝
①工藝流程
毛坯布(經編或緯編)→(預定型)→開纖、染色一浴→水洗→(還原清洗或皂洗)→脫水→開幅定型(浸軋吸濕速干柔軟劑)→後整理。
②工藝配方
高耐鹼分散染料用量X,30%NaOH7.0g/L,鹼性分散劑FA1.0g/L,去油精練劑EPD-C1.0g/L,谷比1:10~1:15,溫度130C°,時間40~50min。
③溫度控制曲線
④注意事項
(1)耐鹼性助劑的選擇。在高溫高壓鹼性條件下染色對助劑有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耐鹼性(在pH=14時分散穩定性良好)、勻染性,耐硬水,泡沫少易於清洗,不沾污設備,環保無毒,符合紡織品環保要求。篩選了國內外十幾種鹼性勻染劑,進行大量實驗和測試,最後選擇鹼性高溫分散劑FA。
(2)由於滌/錦超細纖維比表面積大,纖徑細,對分散染料吸附速度快,易造成色花、色斑,因此要嚴格控制升溫速率,特別是溫度在80C°以上時,要控制在1.0C°/min,防止上染過快,造成色花。
(3)由於高耐鹼分散染料比常規分散染料粘性大,所以化料時,要先將分散劑化好,然後加入化料缸,同分散染料一起攪拌均勻,再打入染缸內。必要時,要進行過濾網過濾,再打入染缸。加入染料後,要先運行10min,然後按照程序緩慢升溫染色。
3.染色效果
①染色牢度
選取耐鹼分散染料三原色分散黃HA-2RW100%、分散紅HA-R200%、分散藍HA-RL200%作為代表,測試其在鹼性條件下的染色牢度,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高耐鹼分散染料三原色在鹼性條件下染色的各項牢度均在4級以上,達到或超過常規兩浴法染色的牢度,能夠滿足印染廠的牢度要求。
②色光變化
分別測試96%片鹼用量為2.0gL、4.0gL、6.0gL、8.0gL、10.0g/L時的色光變化,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高耐鹼分散染料三原色在片鹼用量1~10g/L范圍內色光穩定,能夠滿足印染廠鹼性一浴法加工的需要,特別適用於滌綸超細纖維開纖鹼減量工藝。
來
8. 使用滌綸鹼減量工藝染色的印染廠哪裡比較多啊
染廠都能做的呀
9. 污水處理的流程及基本方法
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濃度較低,污水BOD5/CODcr≥0.45,可生化性較好,因此處理工藝可以以生化處理為主,選用A/ O工藝,生化池需分為A級池和O級池兩部分。用污水提升泵提升至厭氧池,利用厭氧菌的作用,使有機物發生水解、酸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並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池,氧化池內進行鼓風曝氣,進行硝化、吸收磷、去除BOD(或COD)等,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出水經消毒裝置消毒後達標排放。污水達標

10. 滌綸織物如何用鹼液減量處理
滌綸織物通過鹼液減量處理可開發仿絲綢產品。鹼減量處理可
達到下列效果。
(1)織物風格改良:織物變輕薄、柔軟。具有良好的垂懸性、彈性和膨鬆度,提高織物抗起毛和起球性能,增加織物吸濕能力和防污性。
(2)使纖維表面凹凸呈不規則溝槽狀態,改善光澤和染色性能。
(3)使纖維更細。
(4)透氣量增加。
滌綸的鹼減量處理與下列因素有關。
(1)鹼的品種。在眾多的強鹼中對滌綸作用最強的是氫氧化鉀,其次是氫氧化鈉,再次之是氫氧化鋰。根據成本和供應情況,工業上採用氫氧化鈉作為主處理劑。
(2)鹼液濃度。在溫度為130℃和時間為120min的條件下,鹼的濃度與滌綸鹼減量的關系如圖8-1所示。
減量隨氫氧化鈉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當濃度從1%開始,減量率曲線的斜率突增,即減量明顯上升。濃度在5%~9%范圍時,減量遞增最劇烈。在實際生產中鹼的用量和浴比應隨滌綸規格、織物品種及加工條件而異。
(3)溫度與鹼減量的關系。鹼減量與溫度成正比關系。溫度在90~100℃范圍,減量率增加比90℃以下為快;超過100℃時,減量率增加更快。
(4)助劑的影響。為了充分發揮氫氧化鈉對滌綸減量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水解速度,以較低的鹼濃度取得高減量及較好的效率。一般生產中都加入促進水解的助劑。國內常用的助劑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銨等。
助劑的用量一般為1g/L即可達到要求。用量過多,纖維強度嚴重下降。其中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作用強。
(5)絲的斷面影響。同樣線密度的圓形絲與多角形斷面絲比較,兩者的表面積有很大差異。其中圓形絲約為五角形斷面絲的80%,約為三角形絲的90%。假如復絲細度與單絲根數均相同,則在鹼減量處理時,多角形斷面絲被水解的程度比圓形絲大,因此在鹼減量處理時要分別對待。
(6)原絲組分影響。目前不少滌綸絲不是單一組分。例如鹼溶性滌綸和耐鹼性滌綸組合、滌綸與腈綸組合等對這些不同組分的長絲要考慮它們不同的耐鹼性,進行妥善的處理。
(7)織物定形的影響。從實驗表明,定形後織物進行鹼減量處理,它的減量率都比未定形的低。但在200℃以上定形的則較高。鹼減量處理主要採用浸漬法和連續法兩種。
(1)浸漬法。
反應浴:
減量率約為25%,損傷率約為50%,如需降低減量和損傷,則在鹼濃度及助劑方面適當調整。此處也有用超聲波、微波等條件促進其作用。
(2)連續法。連續法有浸軋—焙烘法、浸軋—汽蒸法和浸軋—過熱蒸汽法等。其中以浸軋—汽蒸法作用較弱,浸軋—過熱蒸汽法與浸軋—焙烘法作用較強。而浸軋—過熱蒸汽法處理後的織物較為豐滿,而且手感亦佳。
浸軋浴組成:
浸軋後織物如用100~102℃汽蒸、200℃焙烘和過熱蒸汽蒸化後的鹼減量分別約為5%、15%和20%左右。熱處理後必須經水洗、酸洗和水洗處理,務求除鹼干凈,促進劑在連續法中作用不明顯,用量過大反而影響效果。
滌綸和纖維素纖維交織或混紡織物亦可參照以上條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