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險等級分為哪四級分別叫什麼
法律分析: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法律依據:《關於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 二 著力構建企業雙重預防機制(一)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各地區要指導推動各類企業按照有關制度和規范,針對本企業類型和特點,制定科學的安全風險辨識程序和方法,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企業要組織專家和全體員工,採取安全績效獎懲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過程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做到系統、全面、無遺漏,並持續更新完善。(二)科學評定安全風險等級。企業要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分類梳理,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 6441—19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確定安全風險類別。對不同類別的安全風險,採用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安全風險評估過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關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險源、勞動密集型場所、高危作業工序和受影響的人群規模。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其中,重大安全風險應填寫清單、匯總造冊,按照職責范圍報告屬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依據安全風險類別和等級建立企業安全風險資料庫,繪制企業「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
㈡ 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是什麼 危險性等級劃分標准
1、1級安全風險:有充分、有效的防範、控制、監測、保護措施、或員工安全衛生意識相當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者事件。
2、2級安全風險:危害一旦發生能及時發現,並定期進行檢測,或現場有防範控制措施,並能有效執行,或過去偶爾發生危險事故或事件。
3、3級安全風險:沒有保護措施(如沒有保護裝置、沒有個人防護用品等),或未嚴格按操作程序執行,或危害的發生容易被發現(現場有監測系統),或曾經發生類似事故或事件,或在異常情況下發生過類似事故的事件。
4、4級安全風險:危害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現場沒有監測系統,也未作過任何檢測,或在現場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執行或控制措施不當,或危害常發生或在預期情況下發生。
5、5級安全風險:在現場沒有採取防範、監測、保護、控制措施,或危害的發生不能被發現(沒有監測系統),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的此類事故或事件。
㈢ 風險等級劃分4個等級怎麼判定
重大風險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
較大風險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
一般風險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低風險指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傷。
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四個級別,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安全風險的識別
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和評估潛在的風險領域。所謂風險領域就是風險因素的集合。風險識別是否全面齊備,是否准確,都直接影響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以CRTSⅡ板式無砟軌道進行風險識別為例,主要包括3項內容:
⑴風險識別的對象,即在無砟軌道施工中,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風險事件。
⑵致使這些風險事件發生的風險因素,以及風險事件發生後造成的後果。
⑶確定各個風險事件的權重。
㈣ 危險源風險等級劃分
法律分析:危險源風險4個等級劃分為一級危險源(A級)、二級危險源(B級)、三級危險源(C級)、四級危險源(D級)。其中一級危險性最大,四級危險最低。以上等級是根據發生事故可能性和事故後果嚴重性的程度等因素劃分的。一級為事故發生潛在危險性很大,並難以控制,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多人傷亡的重大事故地方;二級為事故發生潛在危險性較大,並較難控制,容易發生傷亡或多人傷害的地方;三級為雖然導致重大事故風險較小,但事故經常發生或潛伏有發生事故可能性較大的地方;四級為具有一定的危險陛,有可能發生一般傷害事故的地方。
法律依據:《危險源(點)分級控制管理辦法》 二、危險源的分級 危險源按危險程度分為四個等級:一級危險源(A級):事故發生潛在危險性很大,並難以控制,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多人傷亡的重大事故地方。二級危險源(B級):事故發生潛在危險性較大,並較難控制,容易發生傷亡或多人傷害的地方。三級危險源(C級):雖然導致重大事故風險較小,但事故經常發生或潛伏有發生事故可能性較大的地方。四級危險源(D級):具有一定的危險陛,有可能發生一般傷害事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