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伺服器搭建中,心跳線的作用
心跳線是用於連接A、B兩台伺服器間的網線。在這兩台伺服器A、B中,A為工作機,B為備份機,它們之間通過一根心跳線來連接。一般在伺服器上都配有兩塊網卡,其中一塊專門用於兩台伺服器(節點)間的通訊。安裝在伺服器上的軟體通過心跳線來實時監測對方的運行狀態。一旦正在工作的主機A因為各種硬體故障,如電源失效、主要部件失效或者啟動盤失效等導致系統發生故障,心跳線會反映給互為備份的另外一台主機,主機B可以立即投入工作。這樣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證網路的正常運行。這也稱為「心跳檢測」。心跳線主要利用一條RS-233檢測鏈路來完成,採用Ping方式檢測驗證系統Down機檢測的准確性。
❷ 海康攝像頭的心跳功能是什麼意思
攝像頭在使用中,如果長時間沒有輸出信號到網路,會產生假死機現象,海康攝像頭的心跳功能即不間斷的與外圍設備相互連接,這種連接不會產生很多數據,但可以不斷的讓攝像頭保持「清醒」。
❸ voip心跳是什麼。請問高人一下謝謝!
心跳有主動心跳和被動心跳兩種,主動心跳就是終端(你的設備)向軟交換伺服器發心跳消息,被動心跳是軟交換下發心跳到終端上,主要的功能是檢測當前設備是否在線等
❹ GPRS心跳間隔有什麼用
長時間沒數據,會被T出GPRS網路的。心跳包就是聯系網路,使設備一直在線。 因為GPRS本身是在GSM網路的基礎上升級.移動仍然以語音優先於數據.當GPRS長時間在線,但不傳輸數據時,數據業務優先順序別會被自動降低.經常會出現掉線和假撥號現象.所以設置"心跳"功能.以客戶自己設置的時間間隔定時發送數據包,使自己的優先順序別不被降低,保持長時間在線. 而GPRS是一個按流量收費的網路,過多的心跳數據會造成沒有必要的浪費.所以f2100設置了"心跳間隔"功能,客戶可以自己設置時間間隔,都要大於30秒. 具體的通信流程:監測現場設備端的f2100數傳終端每一次上電後都自動連上INTERNET,並且主動向數據中心機發起一條TCP連接,連接成功後將會把自身的ID號(2個位元組,可以在GPRS 數傳終端上進行設置)向中心主機進行發送,所以中心主機在接受(Accept())了一條Tcp連接後,可以根據接收到的前兩個位元組的ID號判斷這條連接來自於哪台現場監測設備。之後的通信對於現場監測設備來說都是透明的通信。對於中心機來說則是一條需要首先偵聽一個埠,然後接受遠端現場監測設備發來的TCP連接,並根據收到的前兩個位元組判斷機器的ID號,之後如果要和遠端的機器進行通信則只要在相應的TCP連接上收發數據即可。
❺ 交換機設備之間的心跳問題
貌似是在核心機上做冗餘聚合之類的如果做channel-group 就需要2根或以上
❻ 心跳包的作用
網路中的接收和發送數據都是使用SOCKET進行實現。但是如果此套接字已經斷開,那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問題。可是如何判斷這個套接字是否還可以使用呢?這個就需要在系統中創建心跳機制。其實TCP中已經為我們實現了一個叫做心跳的機制。如果你設置了心跳,那TCP就會在一定的時間(比如你設置的是3秒鍾)內發送你設置的次數的心跳(比如說2次),並且此信息不會影響你自己定義的協議。所謂「心跳」就是定時發送一個自定義的結構體(心跳包或心跳幀),讓對方知道自己「在線」。 以確保鏈接的有效性。
所謂的心跳包就是客戶端定時發送簡單的信息給伺服器端告訴它我還在而已。代碼就是每隔幾分鍾發送一個固定信息給服務端,服務端收到後回復一個固定信息如果服務端幾分鍾內沒有收到客戶端信息則視客戶端斷開。比如有些通信軟體長時間不使用,要想知道它的狀態是在線還是離線就需要心跳包,定時發包收包。發包方:可以是客戶也可以是服務端,看哪邊實現方便合理。一般是客戶端。伺服器也可以定時輪詢發心跳下去。心跳包之所以叫心跳包是因為:它像心跳一樣每隔固定時間發一次,以此來告訴伺服器,這個客戶端還活著。事實上這是為了保持長連接,至於這個包的內容,是沒有什麼特別規定的,不過一般都是很小的包,或者只包含包頭的一個空包。在TCP的機制裡面,本身是存在有心跳包的機制的,也就是TCP的選項。系統默認是設置的是2小時的心跳頻率。但是它檢查不到機器斷電、網線拔出、防火牆這些斷線。而且邏輯層處理斷線可能也不是那麼好處理。一般,如果只是用於保活還是可以的。心跳包一般來說都是在邏輯層發送空的包來實現的。下一個定時器,在一定時間間隔下發送一個空包給客戶端,然後客戶端反饋一個同樣的空包回來,伺服器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收不到客戶端發送過來的反饋包,那就只有認定說掉線了。只需要send或者recv一下,如果結果為零,則為掉線。但是,在長連接下,有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數據往來。理論上說,這個連接是一直保持連接的,但是實際情況中,如果中間節點出現什麼故障是難以知道的。更要命的是,有的節點(防火牆)會自動把一定時間之內沒有數據交互的連接給斷掉。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心跳包了,用於維持長連接,保活。在獲知了斷線之後,伺服器邏輯可能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斷線後的數據清理呀,重新連接呀當然,這個自然是要由邏輯層根據需求去做了。總的來說,心跳包主要也就是用於長連接的保活和斷線處理。一般的應用下,判定時間在30-40秒比較不錯。如果實在要求高,那就在6-9秒。

❼ 心跳信號的心跳信號的作用
心跳信號是為了確認一個事實——互聯的雙方在長時間沒有通訊的情況下是否都還在線,或者說存在於互聯的雙方之間的通訊鏈路是否已經斷開。而不是網上有些人所謂的「用來保持連接」,「用來維持長連接」。連接一旦建立,只能被異常或正常的斷開,而不會因為沒有數據傳輸而斷開的,所以沒有什麼長連接的概念,更不需要用發送數據的方式來保持連接。有些防火牆或者電腦管理軟體會把超過一定時間沒有通訊的連接當作死連接,這些軟體會自動將死連接斷開或者請求用戶將死連接斷開。當有心跳時,不會被這類軟體當做死連接。看起來心跳信號像是保持了連接,這是只是心跳信號偶然間具有的作用。長連接和短連接是應用層的概念。長連接表示當與某個目標創建應用層的連接後,目標不會因為沒有數據通訊而去斷開這個連接。短連接表示當需要與目標通信時創建連接通訊一結束立刻斷開,否則目標有可能也會因為長時間不通訊而將連接斷開,ftp伺服器就會。當ftp伺服器允許長連接屬性開啟後,ftp伺服器不會因為連接著的客戶端沒有長時間沒有上傳或者下載文件而關閉這個連接,對於ftp客戶端來說就是不需要採用短連接的方式上傳或者下載文件。

❽ socket.io的心跳機制是怎麼用的
心跳是用於判斷是否掉線的. 只要連著的時候就會持續每隔一小會發一個心跳包,伺服器如果多久沒收到就判斷你已經掉線了. 之所以需要心跳包而不直接判斷socket的聯通狀態,是因為在網路上有大量的連接緩存設備(比如電信局的交換機,比如一些硬體防火牆),這些設備會保存連接一段時間(幾秒到十幾分鍾都有)舉個例子 A客戶端連接著B伺服器 實際上是 A->中間的網路設備C->B如果A掉線了,實際上可能是A到C斷了,也可能是C到B斷了, 如果是A到C斷了, 實際上B是無法知道的,因為對B來說A的連接(就是C)還連著. 心跳機制就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