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網路基礎設備中的核心設備
在網路中,網路硬體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在大中型網路中,路由器、防火牆、交換機(核心、匯聚、接入)在大型的網路中會有VPN、IDS、網閘、伺服器、上網行為管理等硬體設備
『貳』 企業組網一般用到什麼網路設備
企業組網方案中常用的設備包括:
1.光端機:光信號與模擬信號的轉換設備。與協議轉換機配對使用。
2.協議轉換機:使處於通信網上採用不同高層協議的主機仍然互相合作,完成各種分布式應用。
3.路由器:分組從源到目的地時,決定端到端路徑的網路范圍的進程。功能為尋徑和轉發。
4.防火牆:是一種位於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的網路安全系統,一項信息安全的防護系統。功能為1.防攻擊2.防垃圾郵件3.防黑客。
5.網路交換機:為子網路提供更多連接埠,連接更多計算機設備。分三層和二層。
6.網路安全審計系統設備:上網行為管理。
7.視訊會議設備:分點對點和點對多點,超3點連接需MCU伺服器。支持標清、高清、超清,需占帶寬1.5M/2M/4M。
8.VoIP設備:語音網關。
『叄』 北斗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為什麼選擇氫原子鍾
簡單的說,他的精確性比其他的核心部件還要高。
一些航空航天設備的開發和信息技術的當前發展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准確性。然而,我們國家希望在北斗網路的核心組件中利用這些東西,這可以提高我們的准確性。北斗系統本身更多的是為人們提供導航。如果我們能在這方面有所改進,它將為發展帶來更多的力量。

這種產品曾經是 90 納米,直到現在已經研究了 22 納米。雖然它還沒有達到手機的納米水平,但這款產品追求的目標與手機完全不同,因為這款產品追求的是性能。在高科技領域,性能是他們的目標。目前,這種納米級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該高科技產品可同時接受 4 種定位,信號功能強大,人們無需更多介紹就知道了。
『肆』 網路互連的核心設備是什麼
路由來器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因自特網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的樞紐,"交通警察"。目前路由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各種不同檔次的產品已成為實現各種骨幹網內部連接、骨幹網間互聯和骨幹網與互聯網互聯互通業務的主力軍。路由和交換機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交換機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而路由發生在第三層,即網路層。這一區別決定了路由和交換機在移動信息的過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說兩者實現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後面的內容來自網路)
『伍』 組成計算機網路的核心設備是什麼
區域網交換機是組成網路系統的核心設備
『陸』 網路的核心部分
區域網交換機是組成網路系統的核心設備
交換機在企業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通常是整個網路的核心所在,這一地位使它成為黑客入侵和病毒肆虐的重點對象,為保障自身網路安全,企業有必要對區域網上的交換機漏洞進行全面了解。
區域網交換機分類
從傳輸介質和傳輸速度上看,區域網交換機可以分為乙太網交換機、快速乙太網交換機、千兆乙太網交換機、FDDI交換機、ATM交換機和令牌環交換機等多種,這些交換機分別適用於乙太網、快速乙太網、FDDI、ATM和令牌環網等環境。
按照最廣泛的普通分類方法,區域網交換機可以分為桌面型交換機(Desktop Switch)、組型交換機(Workgroup Switch)和校園網交換機(Campus Switch)三類。
1. 桌面型交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交換機,使用最廣泛,尤其是在一般辦公室、小型機房和業務受理較為集中的業務部門、多媒體製作中心、網站管理中心等部門。在傳輸速度上,現代桌面型交換機大都提供多個具有10/100Mbps自適應能力的埠。
2. 組型交換機即工作組交換機,常用來作為擴充設備,在桌面型交換機不能滿足需求時,大多直接考慮組型交換機。雖然組型交換機只有較少的埠數量,但卻支持較多的MAC地址,並具有良好的擴充能力,埠的傳輸速度基本上為100Mbps。
3. 校園網交換機,這種交換機應用相對較少,僅應用於大型網路,且一般作為網路的骨幹交換機,並具有快速數據交換能力和全雙工能力,可提供容錯等智能特性,還支持擴充選項及第三層交換中的虛擬區域網(VLAN)等多種功能。
根據架構特點,人們還將區域網交換機分為機架式、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不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3種產品。
1. 機架式交換機 這是一種插槽式的交換機,這種交換機擴展性較好,可支持不同的網路類型,如乙太網、快速乙太網、千兆乙太網、ATM、令牌環及FDDI等,但價格較貴,高端交換機有不少採用機架式結構。
2. 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換機 它是一種有固定埠數並帶少量擴展槽的交換機,這種交換機在支持固定埠類型網路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擴展其他網路類型模塊來支持其他類型網路。這類交換機的價格居中。
3. 不帶擴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換機 這類交換機僅支持一種類型的網路(一般是乙太網),可應用於小型企業或辦公室環境下的區域網,價格最便宜,應用也最廣泛。
區域網交換機常見技術指標
區域網交換機基本技術指標較多,這些技術指標全面反映了交換機的技術性能和功能,是用戶選購產品時參考的重要數據來源。其中比較重要的技術指標如下。
1. 機架插槽數:指機架式交換機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塊數。
2. 擴展槽數:指固定配置式帶擴展槽交換機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塊數。
3. 最大可堆疊數:指可堆疊交換機的堆疊單元中所能堆疊的最大交換機數目。顯然,此參數也說明了一個堆疊單元中所能提供的最大埠密度與信息點連接能力。
4. 支持的網路類型:一般情況下,固定配置式不帶擴展槽交換機僅支持一種類型的網路,機架式交換機和固定配置式帶擴展槽交換機可支持一種以上類型的網路,如支持乙太網、快速乙太網、千兆乙太網、ATM、令牌環及FDDI等。一台交換機所支持的網路類型越多,其可用性和可擴展性將越強。
5. 最大SONET埠數: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傳輸網路)是一種高速同步傳輸網路規范,最大速率可達2.5Gbps。一台交換機的最大SONET埠數是指這台交換機的最大下聯的SONET介面數。
6. 背板吞吐量: 背板吞吐最也稱背板帶寬,單位是每秒通過的數據包個數(pps),表示交換機介面處理器或介面卡和數據匯流排間所能吞吐的最大數據量。一台交換機的背板帶寬越高,所能處理數據的能力就越強,但同時成本也將會越高。
7. MAC地址表大小:連接到區域網上的每個埠或設備都需要一個MAC地址,其他設備要用到此地址來定位特定的埠及更新路由表和數據結構。一個設備的MAC地址表的大小反映了連接到該設備能支持的最大節點數。
8. 支持的協議和標准:區域網交換機所支持的協議和標准內容,直接決定了交換機的網路適應能力。這些協議和標准一般是指由國際標准化組織所制定的聯網規范和設備標准。由於交換機工作在第二層或第三層上,工作中要涉及到第三層以下的各類協議,一般來講,根據開放互聯網路模型可進行如下分類。
(1)第一層(物理層)協議 包括EIA/TIA-232、EIA/TIA-449、X.21和EIA530/EIA530A介面定義等,這些定義基本上決定了交換機上各物理介面的類型與作用。
(2)第二層(鏈路層)協議 包括802.1d/SPT、802.1Q、802.1p及802.3x等。
(3)第三層(網路層)協議 包括IP、IPX、RIP1/2、OSPF、BGP4、VRRP,以及組播協議等等。
區域網交換機選購要素
用戶在選購區域網交換機時,應該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外型尺寸的選擇
如果網路較大,或已完成樓宇級的綜合布線,工程要求網路設備上機架集中管理,應選機架式組型交換機或者校園網交換機。如果沒有上述需求,桌面型的交換機具有更高的性能價格比。
2、可伸縮性
區域網交換機的可伸縮性是選擇區域網交換機的一個重要問題。可伸縮性好並非僅僅是產品擁有很多埠數量。因為交換機應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確定其埠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擁塞。所以用戶需要考慮下面兩個方面的問題。
(1) 內部可伸縮性 在2個堆疊的交換機之間,最大的可伸縮性是多少?帶寬的增長在交換機沒有過載時,有多少個埠的傳輸速率可以從10Mbps提高到100Mbps?
(2) 外部可伸縮性 和交換機上聯的最高速率有關。例如,有1台24用戶埠的可堆疊區域網交換機,假設這24個埠能傳輸的流量全都是10Mbps,並且該交換機上聯的速率為1Gbps,因此,如果其中有8個埠的速率提高到100Mbps,就會導致上聯的飽和。因為8個埠的傳輸速率達到100Mbps時,總流量就是800Mbps。而剩下的16個埠,每個埠速率為10Mbps,總共才160Mbps。這樣,24個埠流量總和為960Mbps。說明這台交換機再也無法處理快速乙太網的連接了,否則就會出現擁塞。如果交換機上聯的速率為2Gbps,則它最多隻能處理19個快速乙太網埠,否則就會發生擁塞。所以,交換機的可伸縮性,直接決定了區域網各信息點傳輸速率的升級能力。
3、可管理性
對區域網交換機來說,在運行和管理方面所付出的代價,同樣遠遠超過購買成本。基於這方面考慮,可管理性已開始成為評定交換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一般來講,交換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能,至於可堆疊式交換機還具有可以把幾個所堆疊的交換機作為1台交換機來管理的優點,而不需要對每一台區域網交換機分別進行管理和監視。需要注意的是,在可管理內容中包括了處理具有優先權流量的服務質量(QoS)、增強策略管理的能力、管理虛擬區域網流量的能力,以及配置和操作的難易程度。其中QoS性能主要表現在保留所需要的帶寬,從而支持不同服務級別的需求。可管理性還涉及到交換機對策略的支持,策略是一組規則,它控制交換機工作。網路管理員採用策略分配帶寬,並對每個應用流量和控制網路訪問指定優先順序。其重點是帶寬管理策略,且必須滿足服務級別協議SLA。分布式策略是堆成組疊交換機的重要內容,應該檢查可堆疊交換機是否支持目錄管理功能,如輕型目錄訪問協議(LDAP),以提高交換機的可管理性。
4、埠帶寬及類型
選擇什麼類型的區域網交換機,用戶應首先應根據自己組網帶寬需要決定,再從交換機埠帶寬設計方面來考慮。從埠帶寬的配置看,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以下三類。
第一種配置:n×10M+m×100M低快速埠專用型
一般骨幹網的傳輸速率為100Mbps全雙工,分支速率為10Mbps。從技術角度看,這類配置的區域網交換機嚴格限制了網路的升級,用戶無法實現高速多媒體網路,因此國內外廠商已基本停止生產這種產品。
第二種配置:n×10/100Mbps埠自適應型
目前這種交換機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因為它們有自動協商功能(Auto Negotiation),能夠檢測出其下聯設備的帶寬是100M還是10M,是全雙工還是半雙工。當網卡與交換機相聯時,如果網卡支持全雙工,這條鏈路可以收發各佔100M,實現200M的帶寬,同樣的情況可能出現在交換機到交換機的連接中,應用環境非常寬松。
第三種配置:n×1000M+m×100M高速埠專用型
與第一類交換機配置方式相似,所不同的是不僅帶寬要多幾個數量級,而且埠類型也完全不同。採用這種配置方案的交換機,是當前高速網路和光纖網路接入方案中的重要設備,可徹底解決網路伺服器之間的瓶頸問題。如3Com公司的3C39024(1×1000SX+24×10/100BaseTX)、3C39036(1×1000SX+36×10/100BaseTX)千兆上聯至伺服器,解決了伺服器到伺服器的瓶頸問題。但成本要遠遠高於前兩類產品。
5、VLAN技術
VLAN技術主要是用來管理虛擬區域網用戶在交換機之間的流量,作為一種有效的網管手段,虛擬LAN將區域網上的一組設備配置成好象在同一線路上進行通信,而實際上它們處於不同的網段。一個VLAN是一個獨立的廣播域,可有效地防止廣播風暴。由於VLAN基於邏輯連接而不是物理連接,因此配置十分靈活。現在已經把一台交換機是否支持VLAN作為衡量一台交換機性能好壞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最初的VLAN劃分基於埠(Port Based ),大部分台灣廠商的交換機都遵循這一標准。較新的VLAN劃分標准不但能實現Port Based VLAN,而且能支持MAC Based VLAN以及Protocol Based VLAN,遵循IEEE802.1Q標准。802.1Q是VLAN標准,利用交換機埠、MAC地址及第三層協議和策略方面來支持VLAN的實現。不同廠商的設備只要支持802.1Q標准,就可以互聯,進行VLAN的劃分。交換機產品的VLAN標准並不統一,用戶在選擇時一定注意這些標准和自己的需要是否一致。
6、第三層交換功能
第三層交換功能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交換機提供VLAN,而劃分VLAN是為了屏蔽廣播數據包,及網路安全與網路控制管理方面的需要。不過,這種能夠滿足VLAN之間高效通信需求,且價格較高的第三層區域網交換機,對於在中小企業應用廣泛的區域網系統中,並沒有多少價值。因為VLAN劃分對於獨立性極高的中小企業網路來講,其網路內部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已沒有多少意義了。取而代之的是,這種要求不高的安全和管理要,完全可以採用技術成熟、種類較多、性能穩定和價格低廉的第二層交換機來完成。其實,採用基於第二層交換機也可以實現VLAN功能。第二層交換機還是有其許多優點,適合廣大中小型用戶。
『柒』 區域網中處於核心地位的硬體設備是什麼
我認為最核心的硬體設備應該是核心交換機組。 路由器只是區域網連接外部的硬體設備,SERVER只有在區域網中有應用軟體平台的時候才起作用。
『捌』 5G需要哪些核心設備
一、大規模天線:大規模多天線技術(Massive MIMO)被認為是5G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唯一可以十倍、百倍提升系統容量的無線技術。大規模多天線技術能夠通過不同的維度(空域、時域、頻域、極化域等)提升頻譜利用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
二、新型多址技術:eMBB場景的多址接入方式應基於正交的多址方式,非正交的多址技術只限於mMTC的上行場景。eMBB的多址技術將更可能採用DFT-S-FDMA和OFDMA.而華為SCMA、中興MUSA和大唐的PDMA等將在2017年競爭mMTC的上行多址方案。
三、高頻段通信需統一劃定:未來5G系統將面向6GHz以下和6GHz以上全頻段布局,以綜合滿足網路對容量、覆蓋、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目前,6GHz以下的低頻段擁擠不堪,6GHz以上的高頻段研發不足,這是對未來海量的5G頻譜需求最大的挑戰。

四、新型多載波技術:5G新空口多載波技術將全面滿足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業務需求。選擇新的波形類型時有許多因素要考慮,包括頻譜效率、時延、計算復雜性、能量效率、相鄰信道共存性能和實施成本。截至目前,業內呼聲最高的3個候選技術是:F-OFDM、FB-OFDM和UF-OFDM。
五、先進編碼調制:eMBB場景的上行和下行數據信道均採用flexible LDPC編碼方案;eMBB場景的上行控制信道採用Polar編碼方案;eMBB場景的下行控制信道傾向於採用Polar編碼方案而不是TBCC(咬尾卷積碼)方案;
六、全雙工技術:可以使通信終端設備能夠在同一時間同一頻段發送和接收信號,理論上,比傳統的TDD或FDD模式能提高一倍的頻譜效率,同時還能有效降低端到端的傳輸時延和減小信令開銷。全雙工技術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強烈的自干擾。
七、超密集組網:超密集異構組網技術可以促使終端在部分區域內捕獲更多的頻譜,距離各個發射節點距離也更近,提升了業務的功率效率、頻譜效率,大幅度提高了系統容量,並天然地保證了業務在各種接入技術和各覆蓋層次間負荷分擔
八、組網關鍵技術:隨著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等技術的逐步成熟,5G組網技術已能實現控制功能和轉發功能的分離,以及網元功能和物理實體的解耦,從而實現網路資源的智慧感知和實時調配,以及網路連接和網路功能的按需提供和適配。
『玖』 區域網的網路硬體主要包括什麼
1、網路伺服器。是計算機區域網的核心部件。網路操作系統是在網路伺服器上運行的,網路伺服器的效率直接影響整個網路的效率。因此,一般要用高檔計算機或專用伺服器計算機作為網路伺服器。2、網路工作站。網路工作站是通過網路介面卡連接到網路上的個人計算機,既可作為獨立的個人計算機為用戶服務,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一定許可權訪問伺服器。在網路中,一個工作站即是網路服務的一個用戶。工作站的主要功能是享受網路上提供的各種服務。3、網路介面控制器。又稱為網路適配器(network adapter),網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是一塊被設計用來允許計算機在計算機網路上進行通訊的計算機硬體。由於其擁有MAC地址,因此屬於OSI模型的第1層,它使得用戶可以通過電纜或無線相互連接。4、集線器。英文稱為「Hub」。集線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擴大網路的傳輸距離,同時把所有節點集中在以它為中心的節點上。它工作於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參考模型第一層,即「物理層」。集線器與網卡、網線等傳輸介質一樣,屬於區域網中的基礎設備。5、雙絞線。雙絞線(twisted pair,TP)是一種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傳輸介質,是由兩根具有絕緣保護層的銅導線組成的。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出來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有效降低信號干擾的程度。
『拾』 校園網的核心設備是什麼,接入internet的設備是什麼
核心設備可以是路由器或三層交換機。
接入Internet的設備可以是路由器,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