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LC的硬體選型,怎麼選
一個電源,電流大小依據輸入、出點量;
一個CPU,主要依據所需通信介面的類別;
數字量輸入、出模塊;
模擬量輸入、出模塊;
如果有分布式I/0,還要加ET-200,
如果有通信的,還要加相應的通信模塊。
Ⅱ 硬體選型的步驟是
先確定你的配置要復求,看看有無特製殊或需重點關注的要求,再根據要求選擇相關的硬體。一般先選主板再選其他配件。注意相關介面參數要吻合。每種設備選出幾種待選的型號,最後綜合考慮性價比和後續擴展的需要,選定最後的每種型號
Ⅲ 硬體選型的步驟是
你要買什麼?
Ⅳ 電腦硬體選擇
一、這要看你預算了,什麼價位對你有性價比,請告知。整體上來說,組裝性價比高,品牌的同等配置的比組裝的貴太多了。如果預算足夠多且專業做影視這行的,可以考慮高端配置如下:
AMD Ryzen7 2700處理器 盒裝:2100元(天貓/京東第三方賣家),
散熱器:AMD盒裝自帶幽靈散熱器:0元(天貓/京東),
技嘉B450M AORUS M主板:699元(京東),
威剛 XPG系列 DDR4 3000 8G內存 X 4根:480元X4=1920元(天貓),
迪蘭 RX VEGA56 8G X-Serial 戰神 顯卡:2950元(京東/天貓),
英特爾760P 256G M.2固態硬碟:430元(天貓),
希捷 酷魚系列 2TB 7200轉 機械硬碟:399元(京東/天貓),
全漢 Hydro MX750 額定750W電源:679元(京東),
長城 魔鏡V200RGB 機箱:239元(京東),
HKC T7000鑽石版 27英寸2K顯示器:1479元(京東),
鍵盤、滑鼠、耳機等外設自行選購,
【總價:10895元】
二、如果預算沒那麼多,那麼可以考慮中端配置,性價比參考如下:
AMD Ryzen5 2600處理器 盒裝:1299元(天貓),
散熱器:AMD盒裝自帶幽靈散熱器:0元(天貓),
華擎B450M Pro4主板:599元(京東/天貓),
威剛 萬紫千紅 DDR4 2666 8G內存 X 2根:419元X2=838元(天貓),
訊景RX580 8G 黑狼版 :1749元(天貓),
英特爾760P 256G M.2固態硬碟:430元(天貓),
希捷 酷魚系列 2TB 7200轉 機械硬碟:399元(京東/天貓),
長城 G5 額定550W 全模組電源:349元(京東),
鑫谷 光韻7 PLUS機箱:169元(京東),
飛利浦 276E8QHSB2 27英寸顯示器:1099元(京東),
鍵盤、滑鼠、耳機等外設自行選購,
【總價:6931元】
Ⅳ 硬體選型要考慮的問題
硬體的選擇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我們需要運用老師在課堂上交給大家的技能來判斷。
Ⅵ 設備如何選型
雷蒙磨的選型直接到鄭州通用礦山機器
Ⅶ 硬體工程師如何對電子元器件進行選型
具體來說如果在電子廠,元器件工程師與器件工程師是一回事,主要負責要求如下幾內點:
1、建立容物料的選型規范,並實施器件選型;
2、參與需求前期以及可替代料器件工作;
3、推動需求部門擬按照器件認證流程實施認證工作,並達成器件認證要求;
4、協調相關部門處理供應商的重大質量問題;
5、負責產品用電子元器件認證及失效分析;
6、建立與維護共用器件和優選器件庫;
7、協同采購選定元器件供應商
技能要求如下:
電子材料、電子線路、半導體器件或元器件等相關專業畢業;2、英文閱讀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硬體基礎,熟悉常見元器件的行業信息和電子/儀器產品BOM清單層次關系;3、熟悉電子元器件的電器性能,材料性能,特性及可靠性指標要求。4、熟悉電子元器件的常規性能測試,例行試驗及可靠性試驗方法。5、熟悉應用各種電子元器件國際,國內、行業及企業標准。6、熟悉使用各種元器件測試儀器,並能搭建一些簡易測試工程設備對元器件進行測試。7、熟悉電子元器件製造過程基本知識,以及品質管理知識。8、有一定談判技巧;
Ⅷ 誰能詳細給我講解下,如何選擇電腦硬體搭配
一、CPU與內存
我們知道,在一台電腦中主板是起著連接、支持的作用,顯卡相對來說則是獨立的,它們沒有太多配置速率的關系,只有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速率最為緊密,是一台電腦是否配置合理的重點。而在一台電腦中,是否能真正發揮、榨取CPU的全部性能,也主要取決於內存。因此,CPU與內存的速率和帶寬是否配合,直接影響兩者之間數據交換的速度,也就是說對電腦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知道,CPU和內存之間都有一個匯流排帶寬的關系,這個是它們兩者之間數據傳輸的能力和范圍。我們在配置電腦時,就應該盡量讓兩者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相等)。其中,CPU和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我們可以從其基本的數據中計算出來(註:這些數據可以從說明書或網上查詢了解,也可以用如圖1所示的EVEREST等硬體測試軟體中得到),CPU匯流排帶寬的計算方法是「外頻×N倍速×64位匯流排位寬/8」,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方法是「匯流排寬度×一個時鍾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匯流排頻率」。
例如外頻為133MHz的賽揚D系列CPU,其前端匯流排(FSB)是533MHz(具有4倍速),而匯流排帶寬則是4.2GB/s(533×64/8)。單通道DDR400(200MHz外頻×2次數據交換)內存的匯流排帶寬則是3.2GB/s(400MHz×8個匯流排頻率)。由此我們即可分析出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了,以及知道如果用533MHz FSB的CPU與單通道DDR400內存相配,則不能完全讓CPU發揮全部性能。這里採用雙通道的DDR266內存更加適合(匯流排帶寬剛好也是4.2GB/s)。
不過,這里提示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CPU和內存之間的匯流排帶寬相乎,就忘記了其100:133的配置關系。例如不能用外頻為100MHz的CPU配置外頻為200MHz的DDR400內存。其實,CPU和內存之間匯流排帶寬的計算也過於理論化,很多時候配置的內存略低或略高一個檔次,與相同的CPU相配合也影響不大,具體還要視乎所用的CPU和內存的整體性能而定。當然,如果有條件的,最好還是盡量讓CPU和內存之間配置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畢竟這是它們傳輸數據速率優異與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二、顯卡
在顯卡方面,其配置比較隨便和自由。這是因為現在顯卡中的GPU(顯卡圖形核心晶元)已經可以完全脫離CPU,而獨立負責運算圖形圖像的相關數據信息,而且顯卡中也有充足的顯存來讓GPU進行運算,因此在一台電腦中顯卡可以說是完全獨立的,在運算和數據傳輸速率方面不受CPU、內存的制約。有的文章介紹顯卡的結構時,將GPU形容為主機的CPU,顯存形容為內存,其他部件也比試主機各部件,正是說明顯卡在一台電腦中,無形中具有獨立性,是一個獨立的運算個體。
然而,雖說顯卡具有獨立的特性,已經可以不受其他部件的制約。但是,這只是在其自身的運算能力方面而已,具體它還要有適當的CPU、內存、主板相配合。換句話說,雖然顯卡與CPU、內存和主板沒有直接的數據傳輸、運算速率的關系,卻避不開其間接的關系,畢竟它也是一台電腦的其中主要部件之一。例如CPU和內存的能力太差,即使顯卡再強也是不能發揮它應有的能力,或者顯卡的性能過低,拖累了整機的速度和性能。其中顯卡的顯存大小和速率多少,以及GPU的性能如何都會影響整機性能,顯卡介面傳輸速率與系統速率的相配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我們知道,顯卡埠已經從80年代ISA介面的8.33MB/s速率,到90年代PCI介面的133MB/s速率,再到進入顯卡3D時代的AGP介面,經過AGP1X/2X/4X和8X階段的發展,將傳輸速率提升至2.1GB/S的高端速率了。然而從上面的「CPU和內存」中可以發現,現在的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已經遠遠超過了AGP 8X的2.1GB/s(66MHz×8次數據交換×32bit/8)的傳輸速率(現在匯流排帶寬達11.4GB/s的CPU也已經出現了),因此具有8GB/s傳輸速率(還可以更高)的PCI Express埠也隨著出現了,以解決顯卡與CPU、內存之間的數據連接速率的瓶頸。從中,我們即可知道,雖然顯卡具有自身數據運算的獨立性,但具體的數據交換之間也需要與系統速率相配合。其次,如果是主板集成的顯卡,更與內存有直接的關系了,內存的優劣與容量的大小,都將直接影響到顯卡的性能。
其中,怎樣的顯卡與怎樣的CPU、內存、主板相配合才適合(讓顯卡發揮全部性能)呢?這里其實也沒有規定的,具體應該視乎自己的需要,例如平時只用於辦公、上網的,只用市面上低端的顯卡即可,如果主要用於玩游戲等對顯卡要求較高的,則用高端一些。這是因為在一塊主板中已經大致規定使用怎樣的CPU、內存和顯卡相配合,例如沒有可以使用P4 CPU的主板還可以配用以前的EDO內存一般(配用SDRAM內存的主板也很少,現在市面上也沒有了)。至於CPU和內存,只要在差不多的范圍即可,顯卡或低端些或高端些,只看自己具體的需要。
例如如果顯卡相對於CPU和內存要低端一些,不過是在顯示圖像方面的能力稍遜,但對於要求不高的用途,卻正是適當的。而如果顯卡偏高端些,在相同的CPU和內存的情況下,卻也大致能讓顯卡充分地發揮,只要不偏離太遠即可。例如用賽揚366和SDRAM 32MB內存的低端配置,去配128MB DDR顯存的GeForce4 Ti4600系列顯卡,或者用P4 CPU與DDR內存去配PCI顯卡,這樣將會浪費了顯卡或CPU、內存的性能。
三、主板與CPU、內存、顯卡
在一台主機中,主板是用於連接各部件的,主要起到連接、支持的作用,就如日常生活中的橋的作用一般。其中,對CPU與內存之間配置關系的支持尤為重要。例如,選擇了怎樣的CPU和內存,就要用適當的主板來配套,否則只支持某端,電腦就配置不成了,或為某端提供的性能不足,也限制浪費了另一端的性能。舉個例說,原本想用一個533MHz FSB的P4 CPU和雙通道DDR266的組合,但選用的主板卻不支持533匯流排的CPU或雙通道的內存,這樣就配置不成了。又或者想用800MHz FSB的P4配DDR400,但主板對內存卻只支持雙通道DDR333,這樣也就限制了內存的檔次了。
這些配置不當的主板(主晶元)在市面上也時有發現,因此用戶在配搭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別選用了不當的配置組合或配置不當的主板。其實,熟悉組裝電腦的朋友,往往都是准備購買哪些CPU、內存和主板一起想的,即便不清楚具體購買哪些廠商的部件,也已經大致規劃好購買的CPU、內存和主板的規格種類,清楚它們之間的性能關系。知道選用了某些CPU,就只能選一定范圍內的內存和主板,反之選用了某內存或主板後,也只能選用一定范圍內的CPU。例如清楚地挑選了用怎樣的CPU與內存相組合,然後再去配適當的主板(主晶元)。
至於主板與顯卡的配置則可以很隨便,只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出低、中或高端的產品即可。不過,一般來說,如果選用的CPU和內存都是高端產品,則也應該相應地選用高端的顯卡,反之如果CPU和內存是低端的,也應該選用低端的顯卡,配件之間的高、中、低端成正比,以讓頗此之間能夠充分發揮之餘又不浪費性能。其實只要挑選了相應檔次的CPU和內存,也會相應支持適當范圍的顯卡的,主板的搭配基本可讓顯卡和CPU、內存之間不會相偏太遠,尤其是現在支持AGP 8X和PCI Express埠的主板(雖然還是有些差距,但只要記住保持配件之間檔次的正比,基本也就適合的了)。
四、主板與硬碟各部件
主板與硬碟各部件,主要是指主板南橋的南北橋傳輸速率。它負責包括硬碟、PCI、AGP、PCI Express、USB、IEEE1394和PS/2等設備的應用。就如硬碟,目前常見的最小都要100MB/s的傳輸速率,也即是說單就一個硬碟,就已經佔用了南北橋傳輸的100MB/s的資源了,如果再用多幾個PCI設備(每個PCI設備佔用133MB/s的資源),就要有相當高的傳輸速率才行。如果是早期Intel的南橋ICH5,僅有266MB/s的南北橋傳輸速率,是有瓶頸的可能的。不過,如今的主板南北橋傳輸速率都在800MB/s或以上了(Intel的ICH6達到了2GB/s,如圖2),這種速率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如今南橋與電腦硬碟等各部件的需要了。
Ⅸ 硬體電路選型是什麼
看你的項目要求了。
當你老闆,讓你設計一台新型列印機,你想用什麼零件,你就選吧。
Ⅹ 硬體選型的步驟是什麼
定需求
定價位
定CUP,顯卡,內存
根據CUP,顯卡,內存的針腳類型,顯卡內存類型確定主板類型(內是否用整合容音效卡網卡和顯卡,是否兼容)
根據用途和數據量來確定硬碟容量,速度;光碟機類型(刻錄還是不要刻錄)
鍵盤滑鼠音箱等看個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