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存儲設備如何分類
什麼是存儲設備?
用於為您的計算機或系統滿足永久的存儲形式以保存和恢復您每天使用的軟體程序和數據文件的設備。
相對於計算機的隨機存儲器 (RAM)只能臨時存儲您正在使用的文件。計算機關閉時,存儲在 RAM 中的信息將被清除。
以下為最常用類型的驅動器:
硬碟驅動器, 軟盤驅動器 ,ZIP 驅動器 ,CD 驅動器, DVD 驅動器, 磁帶驅動器
硬碟驅動器是計算機的主要存儲設備。它可以存儲預安裝在計算機上的所有軟體應用程序和您自己安裝的程序。此外,硬碟驅動器是您處理文件時最常用的存儲位置。
硬碟驅動器是由使用磁性方式存儲數據的金屬磁片組成。在您或您的軟體告訴操作系統讀取或寫入文件時,操作系統命令硬碟控制器將讀/寫磁頭移至驅動器的文件分配表 (FAT)。操作系統讀取文件分配表以確定磁碟上的文件起始區或用以保存新文件的自由區。
磁頭通過調整磁片表面的磁顆粒將數據寫入磁片;通過檢測已經調整的磁顆粒的極性讀取數據。
存儲文件從第一個自由簇開始,將文件存儲在幾個磁片的多個簇中。操作系統將新文件寫入磁碟時,所有文件的簇將被記入文件分配表。
軟盤驅動器有時稱為軟碟機,用來將數據存儲在可移動的軟盤上,即可很方便地將文件從一台計算機上傳送至另一台計算機。軟盤存儲數據和旋轉的方式類似於硬碟驅動器,只是存儲空間較小。使用軟盤驅動器數據傳送速度較慢,但它是所有新型計算機保留的標准組件,原因是其性能可靠且軟盤價格低。
軟盤驅動器和軟盤的大小與存儲容量多種多樣。Compaq Presario 個人計算機軟盤驅動器的類型如下:
3.5 英寸驅動器使用最廣。3.5 英寸軟盤保護結實,容量可從 720 千位元組至 2.88 兆位元組,1.44 兆位元組的軟盤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
Zip 驅動器(僅在某?;機型中具備?;已發展到支持更高容量 (100 MB) 的軟盤。您可在任何計算機商店購買 ZIP 軟盤。
光碟 (CD) 驅動器已日漸普及,尤其在多媒體計算機中。計算機的 CD 驅動器與音樂光碟很相似,使用激光束閱讀數據,並且數據 CD 存儲信息的容量達 680 MB 。CD 驅動器可用來檢索大量的數據或在工作時播放您喜?#174;的音樂 CD 。
新型的數字視頻光碟 (DVD) 驅動器的外形和操作與 CD 驅動器類似,但 DVD 光碟存儲的數據是 CD 的七倍。(一張單層單面 DVD 可存儲整個 2 小時的電影。)
DVD 驅動器的容量從 4.7GB 至 17GB。此外,DVD 驅動器反向兼容;您可以在 DVD 驅動器中使用現有的光碟。
隨著硬碟驅動器的容量日益增加,將計算機中的文件備份到軟盤上變得既耗資又費時。然而,磁帶驅動器是理想的備份設備,您可以在一盒磁帶上存儲幾千兆位元組的信息。 此外,家用計算機的磁帶驅動器價格適中,有?;磁帶備份軟體程序可在晚上或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進行備份。
在各種類型的磁帶驅動器中,四分?#174;一英寸的盒式 (QIC) 磁帶驅動器最常見。這類驅動器以磁性方式將數據存儲至四分?#174;一英寸寬的磁帶上。在您運行磁帶備份程序時,程序讀取硬碟驅動器的文件分配表 (FAT) 以查找要備份的文件。磁帶驅動器的控制器開始轉動磁帶,然後數據被送至磁帶驅動器的寫磁頭。磁帶通常有 20 至 32 個並列磁軌。數據從某一磁軌開始寫入數據,一直寫到磁軌?;尾,然後成螺旋形寫入下一個外圍磁軌。此過程一直進行到所有的數據均已寫入磁帶為止,然後備份程序根據文件的磁軌和分段更新文件目錄。
『貳』 數據存儲設備包括什麼
按存儲介質分類:
1、能寄存「0」或「1」兩種代碼並能區分兩種狀態的物質或元器件;
2、半導體存儲器;
3、磁表面存儲器;
4、磁芯存儲器;
5、光碟存儲器。
『叄』 企業存儲備份用什麼設備好
企業存儲備份設來備就是一體機源嘛,都是數據備份軟體與存儲硬體(例如伺服器、微型電腦等)的結合,硬體的配置只要能夠滿足備份需求和環境應用即可,主要的功能實現還在於備份軟體。比如:留備容災一體機,能夠實現多台伺服器的集中個備份,數據級和應用級的災備都能實現。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業務系統少,數據量小,一台備份寶就能夠滿足應用了。
『肆』 數據備份的常用存儲介質有哪些請分別簡述其特點。
除了我們熟悉的軟磁碟和計算機硬碟外,以下介質在進行大量數據備份時經常使用:
1.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
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提供了相當的基於伺服器網路的數據保護和可靠性。RAID同時提供對千兆位元組存儲信息的快速訪問。如果其中某個器件(驅動器、磁碟等)出現故障時,RAID的冗餘設計可保證磁碟陣列操作正常進行。
盡管RAID比光介質存儲設備和磁帶昂貴,然而在任何需要容錯性和快速在線數據訪問的地方,它能提供最佳的數據保護,比如在一個在線資料庫或業務處理環境中。
RAID能夠保護由硬體故障造成的突發數據丟失。然而,RAID並不是一個數據備份工具。RAID數據要定期備份到光介質或磁帶上,從而提供一個附加的數據存儲安全網路。
2.光碟機
光碟機(MO Drive)的准確翻譯應為磁光碟機,一般有3.5〃和5.25〃兩種,單片MO容量從230M到2.6GB
,甚至更高。MO最大特點是讀寫速度快,相對普通磁帶機而言MO採用隨機存儲方式。此外,MO的數據保存時間長,由於MO只有在極高溫度下(如激光照射)才能夠修改數據,加上有外殼保護,不像CD-ROM容易被劃傷,數據可保存 20年以上。
3. WORM
WORM(一次刻寫多次讀取)介質是永久備份和歸檔的理想工具。可重寫(可擦除)介質能夠取代日常備份用的磁帶,在數據短期存儲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擦除或修改操作,於是記錄介質得到重復使用。這里有多種類型的WORM和可重寫光碟可供使用。通常使用的5.25英寸介質每盤提供2.6GB的存儲容量,12英寸盤可存儲15GB的數據。
當需要進行長期數據存儲(15年以上存儲期)或快速(30秒以內,包括自動光碟機/自動光碟庫操作)訪問不足1MB的文檔時,最好使用光存儲設備。
4.只讀光碟(CD-R)或可擦除光碟(CD-RW)
光碟(CD)也是
一種可用的低端光介質,包括一次刻寫光碟(CD R)和可擦除光碟(CD RW)兩種格式。然而,大多數備份大型硬碟或「海量」網路數據的用戶發現,單張650MB容量的光碟是遠遠不夠用的。正是這種原因,光碟最好應用於有選擇性文件備份的場合,而不是總體備份的解決方案。
5.光碟庫
光碟庫(MO Jukebox)類似磁帶庫,只是採用光碟機和光碟片,是最佳的自動存儲設備,成本較磁帶庫高。
6.磁帶
磁帶為各種場合的需要提供了兼顧容量和性能的出色的數據備份。低端Travan級磁帶介質,單盒可容納4GB的數據量,其傳送速度為514KB/s。高端數字線性磁帶(DLT)每盒能處理35GB的數據量,它每秒鍾提供5MB的數據吞吐量。在其它場合應用的是像DAT這樣的主流磁帶技術。在壓縮數據模式下,所有的存儲容量和數據吞吐速率都可以加倍。
磁帶的備份容量遠大於其它的方式。磁帶低
廉的價格使它成為替代光介質的經濟方式。
磁帶介質同時可以提供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安全離線數據存儲,或者提供受損恢復備份文件的離站數據存儲。當快速訪問單個文檔不是非常重要以及無需高容量介質時,磁帶是最佳的中長期數據保存(2-15年)方式。
磁帶可通過磁帶機進行讀寫。磁帶機是最常見的大容量備份設備,目前存在許多制式,QIC,4mm,8mm, 3480/3490,DLT,DST等,所有磁帶設備都採用線性數據流存儲方式。
7. 磁帶庫
磁帶庫(Tape library)是一種自動存儲設備,磁帶庫同設備有多個磁帶插槽,一個或多個磁帶機和一個(多個)由SCSI指令控制的機械臂,存儲量大,配合數據存儲管理軟體實現存儲管理的全自動化。
『伍』 備份指的是什麼
如果系統的硬體或存儲媒體發生故障,「備份」工具可以幫助您保護數據免受意外的損失。例如,可以使用「備份」創建硬碟中數據的副本,然後將數據存儲到其他存儲設備。備份存儲媒體既可以是邏輯驅動器(如硬碟)、獨立的存儲設備(如可移動磁碟),也可以是由自動轉換器組織和控制的整個磁碟庫或磁帶庫。如果硬碟上的原始數據被意外刪除或覆蓋,或因為硬碟故障而不能訪問該數據,那麼您可以十分方便的從存檔副本中還原該數據。
『陸』 計算機中常用的存儲設備有哪些
計算機中的存儲器,可分為內存和外存。內存,又稱為專主存儲器,可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屬存儲器ROM。外存,又稱為輔助存儲器。目前微機中標配的硬碟、光碟,以及常用的U盤等,都是常見的外存儲器。外存因為存儲容量大(內存的存儲容量比較有限,且相對外存小得多),而被廣泛用於各種程序和數據的存放。但外存中的信息,必須先讀入內存後,才能被CPU調用或處理。
『柒』 存儲設備主要有哪幾種
硬碟:
硬碟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倉庫。看到「硬碟」這個名字,有的同學可能會問,硬碟外面看起明明是個盒子為什麼叫個「盤」呢?這是因為傳統的機械硬碟(HDD)盒子般的外表下藏著一張(或者幾張)盤子的「心」。我們存在電腦上的數據都在這些盤子里,這些盤子的學名叫「磁碟」。磁碟上方有一個名叫「磁頭」的部件,當電腦從磁碟上存讀數據的時候,「磁頭」就會與「磁碟」摩擦摩擦,魔鬼般的步伐…當然不是真的「摩擦」,它們之間是通過「心靈(電磁)感應」實現交流的。傳統的機械硬碟容量已經從G時代步入了T時代,它的量價比(存儲容量/價格)是最大的(嗯,給日本大姐姐們安家很合適)。
固態硬碟(SSD)是近幾年漸漸被普及的新產品,相比HDD來說,固態硬碟的這個「盤」字就有點名不副實了。SSD用快閃記憶體替代了HDD的「磁碟」來作為存儲介質,直接通過電流來寫入、讀取數據,摒棄了HDD中的機械操作過程,並且SSD的讀和寫可以將一個完整數據拆成多份,在主控的控制下並行操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讀寫的吞吐量。一般來說固態硬碟的隨機存取速度(讀取大量小文件)比HDD快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持續存取速度(一次讀取一個大文件)也比HDD快一倍以上。不過相對HDD來說,SSD還是硬碟界的高富帥,相同容量的SSD的售價可以買十幾塊同容量的HDD。
U盤、SD卡、MiniSD卡和各種卡:
這幾類產品都是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的常用存儲設備,不過相比SSD而言,存儲容量較小(人家身材好嘛),也沒有復雜的主控電路實現數據的並行寫入,所以存取速度上比SSD慢不少。 U盤的英文名是「USB flash disk」,名字中有個「USB」,顧名思義,這種「盤」經常與電腦上的USB介面插來插去,一般用來做數據中轉站。
『捌』 什麼是備份設備
在實際工作當中對於用戶要求備份的數據情況有所不同,這樣我們所採用的備份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用戶為了提高數據的安全性需要備份計算機中的所有數據,而有的用戶只需備份其中的一部分數據。從備份策略來講,現在的備份可分為四種:完全備份、增量備份、差異備份、累加備份。下面來討論以下這幾種備份方式:
1. 完全備份
完全備份是指對整個系統或用戶指定的所有文件數據進行一次全面的備份。這是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備份方式,這種備份方式的好處就是直觀,容易被人理解。如果在備份間隔期間出現數據丟失等問題,可以只使用一份備份文件快速地恢復所丟失的數據。
但是它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它需要備份所有的數據,並且每次備份的工作量也很大,需要大量的備份介質,如果完全備份進行的比較頻繁,在備份文件中就有大量的數據是重復的。這些重復的數據佔用了大量的磁帶空間,這對用戶來說就意味著增加成本。而且如果需要備份的數據量相當大,備份數據時進行讀寫操作所需的時間也會較長。因此這種備份不能進行得太頻繁,只能每隔一段較長時間才進行一次完整的備份。但是這樣一旦發生數據丟失,只能使用上一次的備份數據恢復到前次備份時數據狀況,這期間內更新的數據就有可能丟失。
2. 增量備份
就是只備份在上一次備份後增加、改動的部分數據,每一次增量都源自上一次備份後的改動部分。增量備份為了解決上述完全備份的兩個缺點,更快、更小的增量備份應時而出。增量備份只備份相對與上一次備份操作以來新創建或者更新過的數據。因為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只有少量的文件發生改變,沒有重復的備份數據,既節省了磁帶空間,又縮短了備份的時間。因而這種備份方法比較經濟,可以頻繁的進行。典型的增量備份方案是在偶爾進行完全備份後,頻繁的進行增量備份。但是在增量備份系統中,一旦發生數據丟失或文件誤刪除操作時,恢復工作會比較麻煩;因為恢復操作需要查詢一系列的備份文件,從最後一次完全備份開始,將記錄在一次或多次的增量備份中的改變應用到文件上,增量備份的恢復需要多份的備份文件才可以完成。在這種備份下,各盤磁帶間的關系就像鏈子一樣,一環套一環,其中任何一盤磁帶出現了問題都會導致整條鏈子脫節。因此這種備份的可靠性也最差。
『玖』 存儲設備的常見的存儲設備
1、利用電能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各式存儲器,如RAM、ROM等
2、利用磁能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硬碟、軟盤(已經淘汰)、磁帶、磁芯存儲器、磁泡存儲器(磁泡存儲器在1970年代出現,但是在1980年代硬碟價格急劇下降的情況下未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U盤
3、利用光學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CD或DVD
4、利用磁光方式存儲信息的設備如:MO(磁光碟)
5、利用其他物理物如紙卡、紙帶等存儲信息的設備如:打孔卡、打孔帶、繩結等
6、專用存儲系統:用於數據備份或容災的專用信息系統,利用高速網路進行大數據量存儲信息的設備。
『拾』 存儲設備包括哪些
計算機中的存儲器,可分為內存和外存。內存,又稱為主存儲器,可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外存,又稱為輔助存儲器。微機中標配的硬碟、光碟,以及常用的U盤等,都是常見的外存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