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脑电波扫描仪
确实有,高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你真的被扫的话,你的思维不要禁锢,该想什么就想什么,打断了你思维再重新建立,尽量保持好的心态,多与人接触交谈,还有千万别紧张,一切都会好的!
Ⅱ 脑电波是什么物质 速度有多快
非植入感应器可以远距离探测脑电波
jxsc 2012-03-07 22:18
本博注:近日浏览互联网,搜索到一篇题为《非植入感应器可以远距离探测脑电波》的外文资料。该文介绍了科学家开发了特殊的感应器, 可以不需要通过电极植入大脑或者电极紧贴头皮来记录脑电波。这种特殊感应器是非植入脑波仪(EEGs),可远距离检测脑电波,能够接收和显示大脑的电波信息,以及即时大脑显像,这在发展人-机界面方面取得的进步,更利于开发研制思想控制机器。即是说,通过这种感应器,更便于远距离监控人类大脑脑电波信息,更便于用于脑控武器作为监控、探测人的大脑思想、思维、意识、记忆、情感、行为等,为开发研制更成熟的脑控武器开辟了新途径。为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脑控武器的研制情况,特将该文转帖如下:
New non-invasive sensor can detect brainwaves remotely
非植入感应器可以远距离探测脑电波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a remarkable sensor that can record brainwaves without the need for electrodes to be inserted into the brain or even for them to be placed on the scalp.
下一页 余下全页
[1] 2 3 4 5
推荐(1) | 引用(0) | 阅读(1124) | 评论(0) | 举报
Ⅲ 人能不能用脑电波交流
应该是可以了!你看看下面的这个报道吧!北京时间9月18日消息,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在20世纪的战场上,爆炸声震耳欲聋,军官们要下达命令,或者士兵之间互相交流看法,只能大声喊叫。但现在美军方刚刚批准一项投资400万美元的项目,用于开发“思想头盔”,它可以通过读取人脑电波在部队间实现安全的指令传递,并最终仅通过思维在部队系统内实现直接的思维控制。也就是说,未来在战场上,你想对谁说什么,只需要在脑子里过一下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发出声音,对方就可以“听”得一清二楚。仅仅在几年之前,这个想法还被认为疯狂而荒诞,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科学家揭示的人类自言自语时大脑运转过程中独特的神经活动,这一设想成为可能。美国军方的最初构想是运用最先进的软件捕捉脑电波活动,并将其翻译成听得见的无线电信息,再传递给战场上的其他官兵。美国军方负责该项目研制的神经学科学家艾尔玛.施梅瑟博士表示,“它可以称之为没有麦克风的无线广播。由于士兵们在日常训练中都要求语言表达清晰、简炼、程式化,因此很容易让他们的思维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传达。” 电影迷们可能会联想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1982年的影片《火狐狸》中曾使用过类似的“脑电波-解码器”技术,片中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可以用思维控制机上的武器,而伊斯特伍德就被派去窃取这架飞机。不过这项技术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牵强不着边际--视频游戏迷们正在翘首以待一项全新的商业发明:位于旧金山的Emotiv公司将于2009年夏天推出一款定价为299美元的初级脑电波控制耳麦。在这方面,美国军方的研制进程甚至还不如游戏迷们快,但它们研发的系统要复杂先进得多,至少需要十几至二十年的时间才能问世,更不要提具体应用了。今年8月签署的这份开发合同期为五年,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们联手,开始“脑电波的解码之旅”。如果取得成功,士兵们在战场上只需在头脑中想想就可通过无线传播向周围的战友传达相关的指令和信息。开始时,会通过耳机中的机器人声音向接受指令者传达,但是科学家们希望最终能实现通过传达者的声音发送指令,并能显示出传达者的距离和接受者的方向。在去年的合同预谈会上,美国军方曾表示,“士兵们如果掌握了不用语音的信息传达方式,将来不论在战场上还是战场伤员救治方面都意义重大,这项具有革命意义的科技进步会使无声沟通和传递成为可能,再也不受外界环境中声音和光的影响。”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难点是开发出能精确辨别出与语言有关的脑电波的软件,到时会在士兵头盔中植入128位传感器来提取相关脑电波。这些传感器可以辨别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由神经活动产生的瞬间电流,并据此在电脑屏幕上生成一幅脑电图,科学家们对脑电图进行研究并从中找出语言交流的关键部分。施梅瑟博士表示,“我们认为可能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运算来扼要分析脑电图,从而全部解读大脑向嘴和唇发出的指令。不幸的是这一过程可不是找到一个正确的脑电波那样简单,在语言方面并不存在黄金神经元。”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迈克?D?祖姆拉博士表示,自己的任务无异于大海捞针,不仅要细心找寻,还要将各个元素重新排列组合,找到最后的答案。不过随着电脑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改进,这些都可实时完成。还需训练使用者学会大声思考,也就是让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在脑电图上留下有别于背景噪声的清晰明显的信号,科学家们可据此进行完全解读。最后,由于每个人的脑电图各不相同,使用“思维头盔”的人要经过训练并通过各自的思维模式,以便于电脑截取这些没说出来的指令。科学家们要抢先剔除那些混杂于大脑中的非指令性脑电波。很多人都能通过解读无线信号,得出大脑所思所想,但反向为之却从未有人做得到。这不仅需要心甘情愿,由于人的大脑活动各不相同,还得让电脑系统能解读出人的思维,因此不可能违拗人的本意,或在他不合作的状态下完成。另外,也不能忽视该项目潜在的用于平民领域的价值。你是不是经常会被那些对着手机大声通话的人搞得烦燥不堪呢?如果能将他们的蓝牙耳机变成蓝牙头盔,他们根本无需开口说话就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也还周围的人一个清静环境。这样说来,估计连和平主义者都会支持这项军方项目了,这可是罕见的。
Ⅳ 脑电特征提取 提取的是什么特征
脑电波异常信号
Ⅳ 请问有知道卖脑电波扫描仪的吗
哈理工测通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李文姬有,导师董静薇
Ⅵ 脑电波ERP信号放大器是什么东西
随着计来算机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源,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技术进行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成为当前研究手段。由于脑诱发电位非常微弱(波幅为0~30μV),且常常淹没在背景噪声中,所以在脑电波ERP研究中,设计高性能、噪声抑制强的放大系统,该装置由计算机主机及其多媒体输入和输出装置、显示器、多通道脑电波采集、放大、调理、A/D转换、输出接口电路、ERP提取和分析模块、同步询问发生模块等组成。
Ⅶ 脑电波信号处理MatLab代码模板,小白看不懂,跪求高手解读,谢谢……
我解释下:复
data0 = load('Competition_test');%data0是个struct结构,包含X域
A = data0.X;%把X域赋给制A
B = A(:,:,1);%取A的第一页给B
% size(B)%如果前面的“%”去掉,会看到B的大小,可能是100*64
C = zeros(6400,1);%生成全0矩阵,
for i = 1:100
for j = 1:64
C(i*j) = B(i,j,1); % 提取脑电信号
end
end
Ⅷ 如何用脑电波控制一群无人机
用脑电波交流的是神经学科学家用的比较多,脑电波还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其版实医权疗领域的脑电控制已经有很多的例子了就是民间用的少,不过现在的脑电波已经有很多民用化了,比如使用脑电波传递信息控制无人机像touch,使用脑电波来控制智能家电像国外的Focus 1,印度的一个产品使用脑电波控制轮椅,方便有行动障碍的人,用脑电波创绘画的有color U ,通过脑电波判断对音乐的喜好的UMind等等。以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普及到大家使用脑电智能设备,这样还可以瞬间读懂对方心思,再也不会因为沟通不畅导致误会了。
Ⅸ 谁有有关于脑电波研究的资料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我就把它定位为“脑电波”,通过能量守恒,我们思考的约用力,形成的电波也就越强,于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大量的脑力劳动会导致比体力劳动更大的饥饿感。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
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的节律来源于丘脑,科学家曾将动物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切断,脑电波的节律消失,而丘脑的电节律活动仍然保持着。如果用8-13Hz的电脉冲刺激丘脑,在大脑皮层可出现类似α节律的脑电波。因此,正常脑电波的维持需要大脑与丘脑都要完好无损。
另外,大家都知道“电生磁,磁生电”的道理,也就是说,电场与磁场总是相伴而生的。既然人脑有生物电或电场的变化,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果然,科学家Cohen于1968年首次测到了脑磁场。由于人脑磁场比较微弱,加上地球磁场及其它磁场的干扰,必须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灵敏度的测定仪才能测到。1971年,国外有人在磁屏蔽室内首次记录到了脑磁图。脑磁测量是一种无损伤的探测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的生理活动或心理状态下脑内产生兴奋性部位,无疑是检测脑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临床实践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见http://ke..com/view/88629.htm